天津人是如何評價姜昆的?

秋風細雨無欄依


如果姜老師開辦商演,那門票無論多少錢,哪怕要貸款我也會堅決去看。不為別的,僅僅為了在姜老師的相聲中得到佛音般深刻徹底的教育和脫胎換骨式的人生洗禮,再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然後拂去身上所有塵汙,昇華脫俗,重新做人,以全新的自我去迎接嶄新的未來、創造美好的人生,爭做對國家和社會有大用之人!只可惜天不由人,苦苦煎熬數十年卻始終未能盼來姜老師一場商演,只能在浮沉俗世中受染於郭德綱三俗相聲的流毒,雖然常常捧腹大笑、拍手叫好,但誰能真正懂我內心無比痛苦的掙扎與渴望接受相聲教育的那份初心和執著?姜老師,若您憐憫百姓體恤民意早點辦了相聲商演,若我早日接受了您的諄諄教誨授業傳道,何至於今天這般平平庸庸碌碌無為?何至於如此這等默默無聞毫無建樹?姜老師,為了可憐巴巴的老百姓,為了芸芸眾生的教育大計,跪地乞求您早日開辦相聲商演,即使您的門票再貴,就算砸鍋賣鐵我也要去聽!


天下太平167823207


因為多年採訪、報道曲藝新聞的經歷,跟天津相聲圈還算比較熟,所以簡單說說這個問題吧。

天津市相聲窩子,這一點在圈內外都是公認的事實。如今,國內相聲的發展無外乎兩條路,一是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商業化,另一個就是以姜昆為代表的主流化,孰優孰劣,觀眾說了不算,他們自己說相聲的說了也不算,即便是曲協對這事也是摸索了前進。那麼,可能會有觀眾說了,郭德綱的相聲好聽,我聽了樂,姜昆的沒勁。不好意思,這只是部分人的想法。

天津老百姓愛聽相聲,也懂相聲,外地人不好說,但至少從叔兒這麼多年接觸的天津人來看,他們對郭德綱和姜昆當今相聲圈的這兩個話題人物,並沒有太多的偏愛。當然,郭德綱的商演的確是座無虛席,但對於姜昆,很多天津人也是認可他對相聲的貢獻的,沒有他,相聲可能早就被埋到歷史塵埃之中了。幾年前,偶然的原因,叔兒看過幾場姜昆在臺灣的相聲演出,與內地電視中我們熟悉的表演不同,姜昆在臺灣的演出中拿出了很多段傳統相聲,還演了相聲劇、唱了戲,當時的感覺真的是震撼,沒想到一個被內地觀眾評價為只會說主流電視相聲的演員,竟然有著不次於很多傳統藝人的實力。所以說,對於姜昆的評價,或許外界的聲音並不全面,因為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一面,而並不知道他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那麼,為什麼在內地,姜昆總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呢?這或許就是在其位行其事的原因所致吧。

那麼,天津曲藝圈對姜昆又是怎麼看呢?說真的,這個圈子非常複雜,天津相聲大師太多,輩分高的人也太多,不論姜昆還是郭德綱,到了天津都是徒子徒孫輩兒的人。首先,老藝術家不會輕易去評價後輩,其次,即便是同輩,大家也沒有太多交集,各活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好話、壞話通常都埋在心裡。所以,到底看不看得上,就全憑大夥想象了。


雨妖


姜昆的相聲藝術成就很高,基本是侯寶林,馬季,姜昆這條讚美相聲的最後傳人,唯一能接讚美相聲,高尚相聲衣缽的相聲藝人。

相聲想逗人發笑很不容易,有各種流派,採取各種手段。

而這些流派當中,就輸侯寶林開端,馬季發展,姜昆繼承的高尚相聲,需要的藝術功底最高,也最難。

現在看能達到這個層次的相聲藝人極其少,難以形成體系。

作為天津人,我對北京連續出現的3位高素質相聲大師感到讚賞。

侯寶林和天津數不清的淵源,馬季天津寶坻的,但都不能磨滅北京在這3位大師的藝術生涯中的基礎性作用。

總體來說,似乎天津培養不了這種特殊的相聲,還是百花齊放在天津比較多,野花香呀,特殊條件培養出的國花,可能有千般好處,但系統的生命力脆弱。

現在看姜昆後繼乏人,也是高處不勝寒,難以為繼。

當下時興比較郭德綱和姜昆,首先比較的基礎條件3處不對。

其一,郭德綱處於盛年,姜昆已經進入老年,精力,體力都有很大的衰減,創作能力下降是必然的。姜昆已經70了,你爸爸有七十歲嗎?姜昆就是顯得年輕,他身體好,正經八百退休都十年了,本來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了,國家看重他,他也有哪個在曲藝藝術領域的影響力。你說郭德綱也有影響力,這個罵人獲得的影響力,和憑藉本身技能一年年積累出來的影響力是截然不同的。

就郭德綱自己和自己比,創作能力和30歲比,已經急劇下降了。

小夥子和老頭比摔跤,笑話老頭,從觀眾角度,比較的素質不夠。

泰森90時候可能打不過一個18的女生,能說泰森拳擊能力差嗎?

要比較都比較相似年齡的藝術生涯的巔峰期。

其二,藝術巔峰期的錯位,姜昆已經過了藝術巔峰期,能保持已經不錯了。郭德綱還處在藝術巔峰期的中間,用降低的比較最好的,屬於胡比。

其三,相聲是對手藝術,有重大的伴侶因素,合適的伴侶是頂級相聲藝術的基礎條件。

而姜昆的合適夥伴就是李文華,過世了。


看郭德綱,沒有于謙時候紅嗎?他累呀,郭德綱的于謙還處於藝術巔峰期,2方面比較,姜昆是折斷了翅膀的鷹,能比過一般的雞就不容易。郭德綱這頭20年才找到一個好的,姜昆這頭20年丟了一個好的,一個有傢伙,一個沒傢伙,你直接對著比兩人不合適,你比的素質不夠好。

這兩人相當於一個拿著機槍,一個拿著菜刀對著砍,只要能勉強平了,後面就是宗師級別的。

最明顯的反差例子就是馮鞏,沒了劉偉,沒了牛群,馮鞏的相聲藝術領域想保持原有水平勢比登天,你怎麼會就要求姜昆自己獨一個立在巔峰保持不動呢?何況一個老頭了。馮鞏水平差嗎?都幹不下去,姜昆對手戲人沒了,還能繼續幹,應付下來,姜昆沒水平?

你要真想比,把于謙去了,隨便拉一個配對不太好的跟郭德綱說,郭德綱還要三天別睡覺,跟姜昆現在的精力,體力,所處的環境才差不多。

綜合的比較姜昆和郭德綱,姜昆在藝術形式,題材選擇有嚴格限制的情況下,在當時璀璨的相聲藝術市場,眾多實力派相聲藝術大家中能脫穎而出,長期保持盛名,其個人的相聲藝術天賦和後天的藝術造詣是極其了不起的。

比較而言,郭德綱所處的現代時期,相聲藝術凋零,大批實力派藝人過世,或年事已高退出舞臺,這種情況下的出名,其技術含量是不夠的,是低的,加上可以自由選擇相聲各種藝術形式,隨便加入他人的成熟的表演風格,形成雜燴,更是如此。

如果從老一輩退出舞臺的藝術家角度來看,郭德綱屬於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英雄都七老八十了,最年輕的就是姜昆,70了。郭德綱剛45。

作為天津人,我認為,天津的郭德綱的巔峰藝術水平,目前看,不如北京的姜昆的巔峰藝術水平。


楓林沙洲


有些話說的真是荒唐,這倆人都跟我無關,郭德綱也不是誰爹姜昆也不是誰孫子,時代一樣嗎姜昆名滿天下時,郭德綱幹啥那他見著姜昆都得臉紅心跳,都積點德吧捧誰都是好事別踩著別人,就是誰給你一個億他也不是你爹,誰能說四十年前的洋油燈洋蠟,沒照亮你的時間和空間嗎,能跟現時代的五光十色比嗎,很多事是時代產物也包括藝術,他們出現在不同時代都處在不同的位置,都有閃光的地方郭德綱八九十年代他敢這麼說嘛,姜昆要在這個年代可能也默默無聞,作為人不管處在那個位置都沒有十全十美的 ,就像有個教授我也不知她是姓世名啥,說姜昆狗屁不是一個教授怎麼能說出這樣話呀,我敢斷言就是你祖宗三代加一起都未必有姜昆的知名度,我剛看完郭德綱的節目很好機智敏銳全面,但咱們不能滿嘴跑火車的侮辱否認老藝人和老藝術家成績,都是給咱們老百姓帶來歡樂的人,評論家好當上下一對但說出的話要識大體,你們這樣害不了姜昆早晚會把郭德綱害了這是常識。


慕白9315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裡勾腿子。正所謂北京人油腔滑調,老天津人吃的是開口飯,天生練得嘴皮子。所以鑑定相聲大師的真假天津人還真是責無旁待!做為一個在四川打拼多年的天津70後淺談一下個人簽定評論!

說白了自古相聲就是窮人靠、唸白博樂取悅於觀眾,為自己養家餬口的一門討錢的變種撂地技藝。幹這行的人多了一逐漸形成門派和自己獨有的方式。尤以,說學逗唱,形神意表仿為基礎代表技藝。那時藝人為取悅觀眾逐以暈段為主,當應軍閥或政要之要求赴堂會表演,藝人會根據堂會性質,客人身份加以改動俗稱(素段)也有稱(出清活)

。現今郭德剛走的路線是在巧妙規避政策允許範圍內,極盡嘲諷手段反映社會現實,一些老暈段語言被往往被郭本人以含沙射影方式傳遞觀眾。剛好切中百姓對現實痛點,達到了諷刺轉笑果功能,深受百姓喜愛,同時郭本人獲巨大成功。

而姜本身也出自名門正派,一路走來也實屬不易,但姜所說相聲在文化大革命中期和後期以及在改革開放年代尤以歌頌黨及國家幸福為包袱,在那個物資匱乏及娛樂匱乏年代佔了一席之地。

因其歌頌政治,宏揚黨恩,所以出現了百姓不愛聽,但藝人當政工的怪現像,

他抨擊郭相聲三俗,自己卻無力使觀眾回劇院。但自己那套歌頌相聲又大大不符合百姓真實期待。如今的百姓以不是當年的匱乏。對其相聲質量及人品產生嚴重質疑。

宗上所訴姜昆來天津說相聲,除了大量贈票,一定還是會有買票的,必定人家血統純正,手握藝界重權,相信中國不會缺投其所好之人或相關利益圈子獻票之人的。

鑑定完畢,本人絕非某人水軍,諸位如覺客觀中肯請給點個關注。本人決心湊夠關注,申請大V讓更多人看後思考和評價。謝謝


動用私刑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天津人怎麼評價姜昆?這個還用問?天津人聽相聲都是行家,姜昆肯定是入不了天津人的法眼。我有天津朋友,姜昆要是在天津混,估計飯都吃不上。

看著評論裡很多姜昆的水軍,我就日了,在沒有郭德綱的年代,我也喜歡聽相聲,上學的時候還學著說過,曾經也是學校文藝隊的相聲演員,那個時候沒有覺得姜昆的相聲有多好,但是也知道姜昆是大師,後來相聲沒落了,讓小品擠的快絕跡了,這個時候做為曲協領導的姜昆在幹什麼?

這時候郭德綱異軍突起,在我沒有聽過他的相聲的時候想著不過也就是個曇花一現的混子而已,但是一聽就折服了,那基本功,還有他整理出來的傳統段子,對相聲的貢獻有目共睹,如果沒有郭德綱,估計相聲真的就失傳了。

做為曲協領導,姜昆這時候應該做的是從官方扶持、協助將相聲發揚光大。可是他做了什麼?什麼反三俗?相聲本來就是市井藝術,就是俗人聽的,高雅?聽不懂的才叫高雅!難不成你姜昆當年都是說的高雅藝術?你的虎口脫險不也是解褲腰帶嗎?

本來對姜昆沒有意見,但是他排擠別人,甚至於不惜將相聲絕跡來打壓同行就讓人不齒了!

那些為姜昆歌功頌德的,我就不說了,因為和走狗較真是我的錯!


上善若水37111081


姜昆相信大家都熟悉,馬季大師的大弟子,是主流相聲屆的領導人物!但天津人對姜昆怎麼看呢?首先我們說一說姜昆的藝術,實話實說,姜昆傳統相聲功底不是特別好,他自己也說過,在天津演出的時候,臺下的觀眾喊“來個菜單子,背段八扇屏”,行里人一聽就知道,菜單子就是報菜名,八扇屏是傳統貫口,天津是曲藝之鄉,天津的馬家,常家,楊家都是相聲大家族,天津的觀眾我們也都知道對藝術要求是很嚴格的,不管是京劇演員還是相聲演員只要在臺上犯了錯都會被叫倒好,這也是很多演員不敢去天津演出的原因,但恰恰演員如果被天津觀眾認可了,那就證明他的藝術足以上撐的起檯面的!



所以一般的演員不願意去天津演出,正如姜昆所說,觀眾一喊,他汗頓時下來了,並解釋到他的師父馬季大師主要以新相聲為主,他的師爺侯寶林也主要講新相聲,所以自己在傳統相聲上有些不足。


關對於天津人怎麼評價姜昆,這個大家肯定猜到了,其實姜昆也不怎麼去天津,什麼原因不在多說,電視相聲成就了姜昆,但相聲怎麼才能更好的發展,觀眾怎麼才能坐著仔細的聽一段相聲呢?我想這個應該是相聲演員應該認真考慮的!不要一味的固守己見,和時代脫節!



大家對於姜昆的相聲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也可以談談自己對傳統曲藝的理解。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我哦!


戲苑奇葩


姜昆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但同付他也是時代政冶的產物,剛打倒四人幫他該的照相一炮而紅,還有常貴田的帽子工廠,姜走的馬季的路子,歌頌型,時代型,愛情,歌曲,勞模,咱要先說明一點,之所以馬、姜走這條路,是因為相聲史上一次改良,小組主要負責人是侯寶林,侯就是以說改良相聲,也就是所謂文明相聲成功的,再者,侯寶林本人的傳統活也遠不如當時的許多大家,尤以常寶坤,馬三立,趙佩茹,高德明,耿寶林,郭容啟,甩侯十條街,所以侯正好借這次改良相聲的機會,全面封閉了傳統相聲,打壓當時在其之上的演員,結果他成功了,在侯家相聲界當權的幾十年裡,除天津外,全國哪也聽不到原汁原味的相聲,直至郭德綱的出現,闖出一條路,又讓老活重見天日,所以現在一提相聲全國除天津外,都認大剛,其實不是大剛活好,是全國人民開眼了,以前沒聽過(比如,粥挑子,醋點燈,揭瓦)這以前誰聽過?言歸正傳,侯家封閉了老活後,馬季,姜昆開始了幾十年的新活創作和表演,可是這新活是越來越不可樂,催眠的相聲誰還聽?說相聲的也著急,觀眾不樂你總不能下去撓人家!姜昆本人也漸漸被時代淘汰,不被群眾認可,他本人也沒真正意義上坐過科,說白了,姜昆就不會說相聲!他總以為榮的掉老虎洞裡充其量算個脫口秀,還不如曹雲金在春晚上使的活,有一次在天津,姜小露了一下基本功,使了個"混人″,那氣囗,口風,身段,一門沒有呀,還有一次在電視看他背菜單子(報菜名,我今後儘量不調侃),竟然不利索,這什麼玩意?看到大剛火了,他還想用新相聲與老活抗衡一下,但那註定要失敗!


在路上141912441


首先天津作為“哏都”或者說曲藝之鄉,曲藝氣息是非常濃厚的,比如說天津紅橋區多少老先生就是打這兒長起來耳濡目染走上了曲藝之路。

在這麼一個大環境下,天津人民聽相聲、懂相聲的人多,欣賞水平也就高一些。如果來人有實力,天津的觀眾不管是叫好還是鼓掌或者是“籲”的節骨眼都會讓演員特別舒服,相反,觀眾是真往下趕人的。

而本身天津的生活節奏慢一些,人們就帶著點骨子裡的那種慵懶的感覺,不爭不搶不好鬥,愛玩,自己找樂子,自己開心。

綜上,我周圍的天津人很少指名道姓罵誰的相聲丟人不好聽一類的,因為天津人自己找樂還來不及呢,我看你姜昆找不痛快乾嘛;不過如果姜先生來天津辦專場,天津人也會讓他明白天津觀眾的票錢沒那麼好掙。


HBKbean


姜昆曾經是相聲演員,在那個年代成長起來既沾了那個年代的光,也沾了說相聲的光就上了領導的位。

美上位之後如果光是相聲說的不好,但卻把相聲和曲藝發展起來,大家決不會非議他,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做好領導工作才是他的本職工作嘛。但是恰恰相反,他當曲協主席期間,相聲和其他曲藝處在奄奄一息狀態,幾乎被葬送掉;郭德綱把相聲振興起來後,危機到了姜昆的官位,姜採取了在那個年代學會的手段打壓、製造與論、千方百計要整垮對手——這才是天津人(其他地域大多數人)對姜昆十分反感的原因所在。姜昆說的相聲不好聽,大家不愛聽並不是反感他的原因!關鍵是相聲說不好,更不知道怎麼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