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選秀大會現奇葩一幕,首輪放棄選秀權的球隊比行使選秀權的球隊還多,你怎麼看?

萬象曰


有點悲哀,自家的年輕球員有那麼不好嗎?有些球隊寧願花大價錢引進實力迅猛的成品外援,也不願意花費少的金錢來培養國內的半成品球員,這樣的局面應該值得反思。不知道現場坐鎮的大姚有何感想?



7月29日,2018年CBA選秀大會在北京舉行,各支球隊代表都出現在現場。然而比起火爆的NBA選秀,CBA選秀就顯得冷清很多,最終只有14名球員被選中,這裡麵包括3名來自CUBA的球員,要知道選秀名額可是有40個。具體的選秀情況如下:



首輪

第1順位:姜宇星(吉林隊)

第2順位:袁振梁(四川隊)

第3順位:劉帥(天津隊)

第5順位:王思奇(青島隊)

第6順位:李柏潤(同曦隊)

第10順位:王仔路(浙江隊)

第12順位:田宇恆(廣州隊)

第14順位:趙宴滿(北京隊)

第18順位:紀祥(廣東隊)

次輪:

第23順位:欒曉軍(天津隊)

第25順位:史文龍(青島隊)

第31順位:朱瀛(上海隊)

第32順位:司坤(廣州隊)

第38順位:萬聖偉(廣東隊)



可以看到一個比較奇怪甚至是奇葩的現象,除了狀元、榜眼、探花有球隊選擇,從第4順位開始就有球隊陸陸續續棄權,前20順位被選中的球員只有9名,也就是說11個選秀權被丟棄。次輪的20個名額也只有5個被挑選。不僅如此,有些球隊寧願把球員放在第二輪也不願意在第一輪拿下他們。這樣不得不讓球迷心生疑問,這樣的選秀大會來得有點隨意。



從這些球隊的選秀情況來看,俱樂部更喜歡挑選成品,而不願選擇半成品,他們不願意親手培養年輕球員。這是近些年來,CBA選秀大會遇到的情況都類似。球隊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成品球員比如外援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效果,可以瞬間提升球隊實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培養半成品球員花費太大,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儘管職業聯賽背後還是商業操控,但為了中國籃球的發展,有些規則還是應該改一下,不然CBA以後只是外援的天下。大家爭先恐後地花大價錢買外援,國內的球員鍛鍊的機會機會減少,沒有實戰機會哪裡有進步。看看最近CBA的發展,如果不是湧現出周琦,小丁,CBA真的就是外援的表演賽了。



當然,CBA選秀才剛開始不久,進步還需要時間。但是舉辦聯賽,賺錢不是第一,提高自己的籃球水平才是第一吧!

小易原創,歡迎交流,謝謝點贊和關注!

球盲百小易


只能說CBA的選秀之路還剛剛起步,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完善

今年的CBA選秀大會無論是參選人數還是被選中人數,都是CBA4年選秀歷史中最高的,共有40個參選新秀,但只有其中14個被選中,剩下的26個新秀被放棄,共有新疆、江蘇、廣廈等10支強隊都放棄了自己兩輪的選秀勸,NBL河南男籃的姜宇星被吉林選中成為今年的狀元秀,而參加今年選秀的大學生一共有8名,只有萬聖偉、王思琪、欒小君三位被選中



說起CBA的選秀大會,這樣的尷尬局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儘管姚主席上任後一直在努力的調整選秀模式,包括提升薪水,延長簽約年限等,但CBA的選秀之路畢竟才剛剛起步,只有短短的四屆,不夠成熟的選秀機制無法讓我們像期待NBA選秀那樣去期待CBA選秀,所以每年都能有一些突破和發展,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而CBA球隊之所以不願意簽約新秀,一方面是新秀的能力尚未得到CBA球隊的認可,即便是今年被選中的三名大學生,也不能保證他們可以得到有保證的出場時間;此外新秀的培養過程較慢,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一個剛從大學出來的新秀,更多的球隊寧願從次級聯賽去尋找心儀的球員,但這也導致了新秀的年齡偏大,比如今年的狀元秀姜星宇,95年出生的他已經23歲了;還有CBA目前招募球員的重心還是在於外援上,有著出色表現的即戰力才是他們更願意去簽約的,而之前的麥迪、如今的傑弗森這樣NBA球員加盟CBA更能給球隊帶來質的改變



CBA完善選秀之路還很長,慢慢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