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美團、餓了麼外賣商家生意那麼好,單子也不少,但是卻倒閉了?

5只為樂心


有句話這麼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放在線下一些商家也是如此,鐵打的商鋪,流水的商家。


比如,長沙大學城,麓山南路一樣,經常過了幾個月沒去,下次再經過時,才發現原來的店鋪又迎來了新主人,施工師傅再次忙碌起來。猶記得湖南大學天馬學生公寓對面有家水果店,2016-2017年,經常下班去買水果,由於該店老闆採取賣水果沙拉方式,即便周邊好幾家,但是生意依然比較火,畢竟對於消費者而言,花幾塊錢,就可以吃幾樣水果,何樂不為呢?


但是,前段時間,偶然路過,想起曾經熟悉的味道,再次前往,才發現店鋪已經關閉了。


為什麼這樣呢?據瞭解,一方面,一個十幾平方的小店,租金得幾萬一個月,且半年或者一年交一次,成本壓力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競爭激烈,周邊水果店日漸增多,都是同質化競爭。


身邊曾經有朋友因為這一帶的利潤率低,不得已關閉了新開的小吃店,轉戰他處。


至於,美團、餓了麼上訂單不少,除了有衝單外,還有外賣平臺提點也高,說不定,商家辛辛苦苦為了平臺打工了。


胡兄頻道


題主你好,就你提出的問題,我給你一些比較靠譜的回答,因為我之前是做百度外賣的,應該有些發言權。

一、衝單量

商戶為了在所在商圈內把自己的商店排名排到靠前的位置,讓顧客能第一眼就看到,單量是提升排名的重要因素。因此,商戶會瘋狂地刷單量去提升排名,而刷單量最合美團規矩、最粗暴有效的方法就是大活動,比如滿20減10活動、滿15免配送費等等,這些大力度的活動補貼,在目前都是由商戶自己出的,平臺已經不去提供這些補貼給到商戶了。


二、低利潤

在經歷衝單量的活動後,商戶每天都疲於堅持,但是不堅持的話之前的努力又白費了,想要維持排名靠前,就必須堅持。然而在這樣的壓力下,平臺還會抽點,一般是18%-25%,這樣綜合利潤再次下降。商戶被平臺壓榨,苦不堪言,但又不得不堅持。總想著一天會有更對單量,更大的利潤,但是點餐單量也是有飽和的,你一家小門面,再怎麼起早貪黑,如果一天200單是上限,你再怎麼也出不了500單的。如果加人加設備就又增加了成本。

三、客戶端推送

除去以上商戶自己做的大活動之外,每逢節假日、重要日子,平臺總會有更多的統一活動去分配給商戶,由商圈BD去洽談,商戶本身承受壓力大,會有很多商戶拒絕參與這樣的活動,於是在這樣的節假日,其他參與活動的門店會首先推送給到用戶去選購,其他商戶只能退居後方等待臨幸。


總結

在當前,外賣平臺都已經不再補貼商戶,並且還有高額的流水抽成,同時還會給商戶要求大活動配置,商戶完全依靠平臺引流,過著以平臺為導向的生活。有的門店雖然單量很高,但是實際上並不賺錢,利潤可能都很難維持門店租金,就算利潤可以維持,並且還有賺,但員工工作會異常辛苦,所以堅持不下去的都撤了。


而且,我前面是一點點分析,大家也能看出外賣行業的內幕是很深的,同時,也奉勸各位,儘量不要去點太大活動的門店,比如一份20-10甚至20-15的飯,你敢點嗎,這麼低的價格沒利潤就算了,如果還有利潤,那你可以想象商戶採用的是什麼材料做飯的了。


就說這麼多,大家都能明白的。歡迎補充。


豆丁扭屁屁


這個問題好呀,作為一個餐飲創業者忍不住主動回答啦😄

提出問題的朋友,肯定不是從事外賣行業的,也不是做餐飲的,或者餐飲剛入門級別,對嗎?

回想當年的團購,多麼火爆,哪個飯店如果沒團購的話,好像不完善一樣!再看近幾年,外賣突然興起,不上外賣的飯店,好像都無法生存似的!

這就是時勢造就的,市場的必然規律。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強烈需求就有壟斷性的市場!美團餓了麼抓住了歷史機遇,搶奪了先機,所以商家只能在人家的棋盤上任人擺佈!不平等的條約只得忍氣吞聲,舉幾個例子吧:1,高額的扣點,20%是最初簽約的,後期商家都漲的更高!試問飯店的毛利才是多少呢?

2,折扣的計算方式,商家做特價產品,竟然按商品原價扣點,不按商品實際價格,合理嗎?

3,滿減活動的計算方式,原價扣點,原價扣點,還是原價扣點!

4,惡性競爭,大額滿減活動的惡性競爭,導致市場的不良反應,商家被迫做滿減,只能保本或賠本,惡意漲價無異於殺雞取卵!

5,6,7還是不說太多了,言多必失,省的被報復,還要依靠人家平臺呢😊

為什麼外賣很火的快餐店倒閉,找到理由了嗎?

不過,個人認為,目前外賣市場的亂象只是暫時的,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消費者逐步理性消費,將給外賣市場一個健康的環境。

對於外賣,其實有一種更有利於公司、商家、顧客三方的運作模式,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我的小店已經跳出去了,不再隨波逐流做滿減活動了,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與這兩大平臺合作,效果也蠻好的,顧客的口碑也相當不錯!


東子餛飩店


一些餐飲商家和餐飲信息化項目的創始人告訴鉛筆道,餐飲的線下流量要數十倍於外賣的線上流量,線下餐飲行業最講究的就是翻檯率,如果只是做外賣,而且只是在同類中成績不錯的話,實際上是不能算是業績很不錯的。

另一方面,在外賣網站上的業務只是商家業務的很小一部分,利潤相對來說比較微薄,因為要給平臺銷售收入的20%左右的提成,如果在高峰期這些外賣單子增加,還會影響他們店內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所以還是要判斷他們的經營狀況,如果運營效果不好,那麼這些商家一旦遭遇到更大的壓力,比如說漲租金等等,他們很可能會扛不住壓力選擇倒閉。

另外一方面,其實餐飲店有可能是在平臺上面有一定的刷單或者刷好評的情況的,前端顯示的數據不一定是真實數據,不一定可以反映餐飲商家真實的經營情況。


鉛筆道


本人作為一枚小店的堂主,也想回答下這個問題。美團也好,餓了麼也罷,只是看著熱鬧,其中的心酸只有做了的人才能深深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下面我們就從下面的兩家公司說起吧



美團不得不承認她的單量確實高,但是每單百分之十八的銷售提點卻是商家心中永恆的痛,還有就是四塊錢的保底,就是說一單哪怕收入只有幾塊錢,美團也會按四塊收取商家的服務費。如果在加上新客立減,折扣,滿減,返券,基本是賣一單虧一單,為什麼賬面上好

看,那是在衝量。如果不充量可能你在美團上翻個半小時都找不到你自己。衝量早晚死,不衝立馬死,你說作為商家怎麼死啦?



作為餓了麼也好不到哪去,提點百分之十七,服務費保底三塊。滿滿的淚水,都不知道給誰說。有時候顧客還喊貴了,心情一不好再給個差評,那就又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作為一枚全靠外賣存活的商家真的不容易,有時候你看的單量高,那都是虧本衝起來的,那都是老闆有用所有的家底撐起來的。如果每一單真的都是賺錢的,誰又會去關門啦?互相體諒一下吧,個體的老闆雖然沒告訴你他的苦,但他們也真的不容易。最後只能說且行且珍惜,都不容易啊


梁倫瓊


還是回答一下吧,原先是在外賣平臺工作,從外賣離職到本地一家水果連鎖企業在負責所有門店外賣業務運營對接美團,餓了麼,當地城市目前是平臺城市ka類商家銷量第一。

1,這個問題本身有些 表面,相反平臺商家 單子少就一定倒閉麼?不是絕對的。綜合分析 應該看商家的商品結構,和運營。傳統線下門店根據店鋪位置租金,大小,裝修,人員配置硬性經營成本本身費用就不低。外賣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增加店內額外‘翻檯率’和訂單量。除非是中央廚房,或者在商圈內地段偏 單純做外賣的商家,否則外賣只能負擔門店20%-30%的門店經營成本費用。

2,生意好,訂單多,倒閉。生意好訂單多這個要分時間段和好的定義。商家做活動靠商品優惠吸引平臺用戶下單,訂單活動期建訂單肯定多,外賣運營不是打仗搶高地,活動期單天訂單突破200,以後就維持這個數,必須做復購活動。拉新(門店新用戶)-復購(會員營銷)-售後(減少客戶流失),為了訂單多而多,死的更快。每個企業和個人門店 都有一個‘運營商品底線’ 訂單收入比=營業額-平臺抽用-商品補貼=收入,收入比例餐飲70%,不能在低,再低了的話就是線下門店在背主要運營壓力,外賣白玩,浪費人力,物力。

3,滿減,折扣,買贈,新客立減,代金券,下單返券,減配送費,第二份半價等等活動不是你都上了,別人也是這麼做的,看自己心情,自己覺得等等。怎麼用?不會用。 都是導致外賣商家倒閉的原因(這裡還沒說,商品結構,目標客戶群),

4,就說這麼多吧,畢竟市場競爭越來越多元化,很多彎道超車,異業搶佔市場份額的例子,傳統門店要不斷學習和創新嘗試。 有關外賣運營的事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心得


用戶3708202164


16年做過外賣,進入做外賣時正好各平臺取消了補貼的政策,沒取消前只要有單量,哪怕每單都不賺錢,最後你都可以補貼到不少錢。俗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開始平臺為了搶市場補貼給各商家的錢,後面全部要加倍的收回去。當時在杭州市區做外賣,一天200-350單屬於中等偏上水平,因為價格實惠,每單盈利在1-3元,房租240,廚師200,打包2個人260,一個月下來累死累活發現都給平臺打工還沒工資。果斷退出。一個行業要發展,必須是朝良性的方向發展,餐飲業的淨利率基本是在15%-25%之間,平臺收取20%,現在好像23%了。把利潤點都壓沒了,商家為了保證客流量又不敢漲價,接下里的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了,各種以次充好。現在做外賣有利的只有實體店兼外賣模式,因為外賣部分可以作為額外營業額,忽略除食材成本外的費用,純外賣模式很難做到盈利。純屬個人觀點。可能也有做的好的外賣店。


餐飲界的Tony老師


我這個送外賣的來答一答。商家有很多外賣單子卻最後倒閉,一般人會認為是外賣平臺提點太高,商家賺不到錢所以會倒閉。我覺的不是外賣平臺的原因。外賣平臺不管提多少點,像美團是百分百之二十的提點,商家願意上平臺多少是有賺的,長期虧損不會做的。幾乎所有的商家是堂食外賣都在做,外賣只是一個補充,主要還是以堂食為主。多點外賣單只是多一個營收渠道。

真正讓商家倒閉多半是鋪租太高。商家訂單多說明餐品質量還行。倒閉和口感無關。舉個例子。我們美團專送站以前有個商家,叫鄧文琪龍蝦蓋澆飯,開在鴻通城購物中心的一樓。那時一天有七八十美團個訂單,再加上百度和餓了麼訂單,總單量在我們片區至少排前三了。店裡的堂食加上外賣,看上去一片大好前景,最後還是因為商場漲鋪租,商家無力負擔關門了。當時我們站長一度都大喊可惜了,因為他家單量可以養活四五個騎手了。鋪租,門面租金太貴。這應該是商家關門的主要原因。


外賣小哥TV


單量多,生意好,但不一定就能夠盈利。這裡有多方面原因:

(1)定位單一。很多小的商家大多以快餐為主,比如年代老盒飯,雞腿飯啊。一家店面只經營一個系列的固定幾個類型。剛開始也許會火一陣子,但時間長了,上座率,下單量肯定會受影響。

(2)更新緩慢。現在是一個快速消費的社會。什麼都要講究一個快字。下單快,出餐快,配送快。但是更新的也快,淘汰的更快。所以,商家要想讓單量和上座率長期的維持在一個高水平,必須經常推陳出新,更新換代。

(3)選址偏遠。有的小一些的商家,限於資金的壓力。往往在人工和店面選址上做文章。把店開在遠離商圈的地方甚至是衚衕裡邊。客流量少的可憐。只是單純的依靠外賣平臺存活。這根本就不是長久之計。

外賣平臺小的商家絕對主力軍,不比那些幾代人苦心經營的老字號和連鎖滿大街的麥當勞肯德基。只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對店鋪有一個好的規劃,才能既有上座率,又有海量訂單,更有可觀的盈利!


聽自己的呼吸


其實美團和餓了嗎上的商家你一看就很明顯了!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專門做外賣的,堂食基本沒有。他們對美團和餓了嗎的依賴很大,足以影響生死的。外賣是排名決定銷量,你東西再怎麼好也沒有用的,顧客看不到你也是白費。所以他們這些店家就是拼命的提升排名。主要手段就是降價,各種花樣的降價。他們把價格壓倒一個很低的水平後就會有弊端顯現,開店成本現在越來越高,所以他們就要想盡辦法降低。例如找最便宜的房子,便宜食材等等。時間長了消費者就會感覺出來,所以他們一看到快不行了就兌出去,然後再從新開一個新的。(外賣上面很多賣盒飯的套路都差不多,其實就是那幾個人開的,只不過換了幾個名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