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做官有七種途徑:科甲、捐納、軍功、蔭功、欽賜、世襲、保舉

《紅樓夢》時代,什麼人可以擔任官吏呢?通過什麼途徑可以擔任官吏呢?有以下幾種:科甲、捐納、軍功、蔭功、欽賜、世襲、保舉。

清代做官有七種途徑:科甲、捐納、軍功、蔭功、欽賜、世襲、保舉


如第二回寫賈雨村: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後,他於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縣太爺。這就是“科甲”出身。林如海“前科的探花”,做巡鹽御史,也是科甲出身。同回書中介紹賈政“自幼酷愛讀書……原要他從科甲出身”,也提到“科甲”二字,但賈政後來不是以“科甲”得官。

以“科甲”出身得官,謂之正途出身,是最正當榮耀的。在明清這樣任用的官吏佔絕大多數。 第四十五回寫賴尚榮:到二十歲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許你捐了前程在身上……如今樂了十年,不知怎麼弄神弄鬼,求了主子,又選了出來。縣官雖小,事情卻大。

這就是“捐納”得官,做了知縣。“捐納”是以錢得官,不是正途,意即旁門邪道,所以曹雪芹有意無意罵道:“不知怎麼弄神弄鬼。”第二回介紹賈璉:“這位璉爺身上,現捐了個同知。”也是捐納。第十三回寫賈蓉捐龍禁尉,更是細寫捐納。

清代做官有七種途徑:科甲、捐納、軍功、蔭功、欽賜、世襲、保舉


第二回所寫寧國公、榮國公等八公書中雖未詳寫,但可看出,這些人是立了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勳,得官即是“軍功”了。清代在各種戰爭中,都有因打仗立功,因軍功得官、升官的官吏。

“蔭功”是指靠祖宗的餘蔭得官,一般由皇帝欽賜。如賈政:原要他從科甲出身,不料代善臨終遺本一上,皇上憐念先臣,即叫長子襲了官,又問還有幾個兒子,將這政老爺賜了個額外主事職銜,叫他入部學習,如今現已升了員外郎。

像賈政這種例子,其實是有歷史考證的,如《清史稿》“選舉志五”引乾隆三年詔曰:皇考酬庸念舊,立賢良祠於京師。凡我朝宣勞輔治完全名節之臣,永享禋祀,垂譽無窮。其子孫登仕籍者固多,或有不能自振,漸就零落者,朕甚憫焉。其旁求賢良子孫無仕宦者,或品級卑微者;各都統、督、撫,擇其嫡裔,品行材質可造就者,送部引見加恩。

清代做官有七種途徑:科甲、捐納、軍功、蔭功、欽賜、世襲、保舉


這正是《紅樓夢》同時代的“詔書”。如果賈政沒有“不料”的際遇,那就既不能因科甲而得官,也沒有條件襲官,那就如“詔書”所說“不能自振,漸就零落”了。

“世襲”得官,書中寫了很多:“寧國公死後,長子賈代化襲了官,也養了兩個兒子……只剩一個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鍊汞,別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個兒子,名喚賈珍,因他父親一心想做神仙,把官倒讓他襲了。”所寫賈代化、賈敬、賈珍都是世襲得官。另外榮國公的後人賈代善、賈赦,也是世襲得官。

“世襲”一般是遞減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侯、伯是“超品”,子是正一品,男是正二品。寧國公生前是“公爵”,是比正一品還高的“超品”,傳到賈珍,已世襲三代,只能是“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了。賈赦則是“一等將軍”,比賈珍長一輩,高二品。

“世襲”有所謂“世襲罔替”者,都是因為得官爵的那一代,功勞特別大,經過特許後代不減等,襲官仍襲原來的“官爵”。如北靜王,原北靜王家功最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祖上封王,子孫猶襲王爵,官位不減等,這就是“世襲罔替”。

清代做官有七種途徑:科甲、捐納、軍功、蔭功、欽賜、世襲、保舉

“世襲”得官之外,尚有“保舉”,就是由外省大吏總督、巡撫、布政使(俗稱“藩臺”)、按察使(俗稱“臬臺”,並巡撫、藩臺合稱“三大憲”)專折向皇帝密保,某人可以擔任什麼官。京中大僚如大學士、九卿、尚書、侍郎也有此權。

“密保”的人,有時不經科舉考試,也無軍功、世襲,也未向國家繳納鉅額銀兩,便經皇帝召見,面奏稱旨,授予科名官職。有名的保舉案例就是是康熙四十五年,大學士李光地薦直隸生員王蘭生入值內廷,皇上面見賞識,便賜予舉人,進士,授予翰林院編修,後來做到一、二品大官。

不過《紅樓夢》中沒有寫到保舉的人物。與保舉有點沾邊的是賈雨村,他被貶後,能再次被朝廷錄用,靠的是林如海的一封書信,及賈政對讀書人的尊敬。雖然賈政才五品,沒有能力保舉他,但是賈家百年基業,自然可以找關係幫他保舉,這也是賈雨村為何如此快復職的原因。

清代做官有七種途徑:科甲、捐納、軍功、蔭功、欽賜、世襲、保舉

賈家對賈雨村是有大恩的,可賈雨村最後卻落井下石,成了忘恩負義的東西。說來也是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