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快點」正在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過的一句話:“對孩子影響最糟糕的父母,就是著急的父母。”

早晨去學校之前,“你快點吃飯,別挑食,就要遲到了”;

出門在外旅遊,“快點走,別盯著路邊的螞蟻看,我們是來玩的,這才哪到哪啊”;

剛回家,還沒來得及放下書包,“快點複習功課,上次考試數學都錯了多少道”;

週末準備出門,“咱們趕時間呢,寶貝,我來幫你係鞋帶,你下次再自己系吧”;

你的“快點”正在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

每一個鮮活可見的場景,讓人不禁想問:父母們到底在著急什麼?他們難道不知道孩子和成年人的節奏是不一樣的,存在著明顯且不可逆的生理差別、智力認知差別嗎?

快一點吃飯,快一點走路,快一點寫作業,快一點繫鞋帶,似乎生活裡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須要加快速度,可成長本來就是慢慢的,這是人之所以為人必須遵守的生長規律。可惜,很多父母忽略了規律,也沒有放慢腳步。他們用一聲一聲的“快點”,帶給孩子最直接且明顯的破壞:專注力不夠。那麼,缺乏專注力的背後,又存在哪些危害呢?

孩子認知世界的節奏被打亂,很難融入日常生活。

不管是在路邊看螞蟻,還是嘗試自己繫鞋帶,這些都是孩子認知世界必不可缺的步驟。他們試圖用眼睛、用雙手去感知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小小的螞蟻是如何搬運食物,兩根鞋帶又是怎麼變成好看的蝴蝶結的。

你的“快點”正在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可太多父母站得很高,他們無暇俯下身來,陪伴孩子、又或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來摸索和尋找答案,他們忘了成年人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很有可能就是匪夷所思的,反而會覺得是自己的孩子太不聽話。

荷蘭電影《邦邦停不了》裡,布拉姆就是一個好動卻富有創造性的小男孩,他在房間做各種各樣的實驗,吃飯的時候可以把餐具的碰撞當成音樂,忍不住隨著音樂舞動, “我的腦子一刻也停不下來,因此,我想我整個人也停不下來”。說到底,他只是有著這個年紀該有的好奇心,只是在用一切他能夠想到的方式和這個陌生的世界進行著交流。

你的“快點”正在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一開始,布拉姆的父母還能夠理解孩子,到後來與費斯老師“站在同一戰線”,以至於布拉姆暗自感嘆,“我知道費斯老師不懂我,可是現在媽媽也不懂我了。”

在這種不被理解的環境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通通被打亂,又怎能全身心地做好自己?TA不得不花費時間與精力揣摩父母和身邊人的心思,TA漸漸不能有滋有味地去看一朵雲的形狀變換、聽雨滴落下的聲音。

孩子的不安全感與日俱增,漸漸活得束手束腳。

專注力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一旦這種心理狀態被貼上“不對”的標籤,孩子會陷入迷惑與恐懼。吃飯的時候,TA擔心遲到,不能自在享受食物的美好,養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快速吞嚥“惡習”;偶爾聽一首歌,也會想起父母那句“上次考得不行”,進而心生“我怎麼好意思聽歌”的擔憂、恐慌,日子繃得緊緊的……

可研究表明,0—7歲是孩子專注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專注力又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試想,一個總擔心自己聽不懂的孩子,和一個心無旁騖的孩子,誰能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一個總害怕考得不好會讓父母傷心的孩子,和一個深信父母會理解自己的孩子,誰能更好地進入考試狀態?答案,不言而喻。

至於那些關於味蕾的體驗、關於音樂的心情,又怎能在之後的某一天、某一段時間,被突然找回。誇張點講,不是有句話麼,“在所有別人能給你造成的傷害中,破壞性最強、後果持續最久的一種,是讓你懷疑自己不配擁有任何好的事物”。總是懷疑自己的孩子,也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活得束手束腳。

你的“快點”正在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有趣的是,當孩子長大,父母又開始語重心長,“慢點吃飯,吃快了對胃不好,你的胃就是這樣被累壞的”,“不要那麼緊張,週末不上班,記得出去玩,別老待在家裡”,對自己起始的催促渾然不覺,對孩子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不能感同身受。他們似乎不記得,那時的自己是如何在孩子身上添加了“不自由”的成分。

數據顯示,這些“不自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常會比同齡人朋友少,會覺得自己不太受歡迎。他們中的一些人,很難專注地做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會很難專注地處理人際關係。日劇《麵包和湯和好天氣》就說過,自己變自由之後,與人的溝通才真正開始。也是,一個連自由都沒有的孩子,你讓TA有什麼底氣和別人平等地談天說地?

有網友說:《爸爸去哪兒》喜歡上嗯哼,《紅海行動》喜歡上杜江;《媽媽是超人》喜歡上霍思燕,現在喜歡他們一家人。究其根本,無非是大家發現,霍思燕和杜江作為父母,對嗯哼的教育方式特別好,嗯哼一看就是在特別幸福的家庭環境裡成長的小孩,有著自由的靈魂,無懼失敗,有著爆棚的安全感,敢於表達自己的或好或壞的情緒,有著足夠的專注力,能夠覺察到細微的變化,例如,小小的嗯哼會幫媽媽洗腳,還能夠發現媽媽腳上的傷疤。

所以,父母們,請早日結束孩子被“快點”支配的恐懼,告訴孩子“你可以慢一點,我會等你”,還給孩子本該擁有的專注力、安全感,以及無懼失敗的底氣。

你的“快點”正在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