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聽說,你殺了人

不要不相信,正是坐在鍵盤前面敲字的你殺害了無數的無辜,但可悲的是你居然還不知道!

01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聽說,你殺了人

一個社會新聞事件出來後,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各自為營,展開輿論的較量。

負面新聞,更是能引起網友的熱評和陣陣聲討。

對於當事人,對於發生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就會在網絡上引發口水戰。

我們因平臺和諧掉一部分的文字與觀點而憤憤不平,深覺被限制了言論自由,認為是觀點就應該被尊重,而不是被限制。

可看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這部電影后,我對於“言論自由”卻有了重新的認知。

言論自由是不是真的應該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由”與無所限制和拘束?

社會輿論這支無形的尖刀是不是一直都會穿著正義與無畏的外衣?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這部電影能解開你心裡的謎團。

02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聽說,你殺了人

江亞用“城市之光”這個ID在論壇上發佈投票,讓大眾決定造成社會負面新聞的當事人的生與死,有點大眾審判的味道。

高中生跳樓自殺,懲罰學生的老師被用同樣的方式殺害;

拆遷戶為獨吞拆遷款拒絕撫養母親,城市之光重新將其塞進了“母胎”;

大學生被老太訛炸,律師任川助紂為虐遭到城市之光瘋狂報復……

一系列的兇殺案充滿著為社會除暴安良的儀式感,但犯罪分子不確定的目標攪動著整個城市敏感的神經。

江亞認為他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掃除城市的灰塵,將自己比喻成是“城市之光”,覺得可以通過以暴制暴的方式來剷除社會的不公,卻實質上給社會造成了更大的恐慌。

在整個事件中被利用的就是不知來龍去脈的大眾。

打著“言論自由”的旗號,一點都不吝嗇自己的手指,飛速的在鍵盤上敲下幾行字,然後引起事件的持續發酵。

大多時候,我們還沒明白事件發生的始末就緊跟一陣風,盲目的站隊與聲討,卻絲毫沒有察覺正是我們決定著當事人未來的命運。

03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聽說,你殺了人

2008年1月27日晚,一匿名網友在“香港討論區”論壇傳了一張陳冠希和阿嬌的不雅照。

此後幾天,不雅照事件持續升溫。涉及不雅照的都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娛樂圈大碗——陳冠希、鍾欣桐、張柏芝等。

網絡上流傳的照片也從當初的一張逐漸增多到幾千張,此次事件被網友定義為“豔照門”。

事發之前,陳冠希是給港媒公認的“未來天王”,被視作梁朝偉、劉德華的接班人;張柏芝年僅23歲就拿到金像獎影后,與謝霆鋒的結合更是被大家稱為“金童玉女”;阿嬌和阿SA組成的Twins組合打破女子組合不能紅的魔咒在紅館開唱。

可所有的美好儼然夢境般,被網友的一張不雅照徹底打破。此後三人徹底滑下娛樂圈神壇,演藝事業遭到封殺。

十年已過,三人在娛樂圈再也無法達到當初的成就,而整個事件中推波助瀾的正式我們這些好事的大眾。

網友瘋狂的轉發與下載,讓三人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熬過了第一個十年。“豔照門”事件的餘溫到目前還未真正散去。

前段時間,阿嬌在網上開直播。有網友進入直播間帶節奏,在屏幕上瘋狂的刷著“陳冠希”的名字,阿嬌除了默默忍受卻別無他法。

在熱鬧面前大眾從來都不含糊,主動湊上去還要添油加醋。

對於是不是會把這盤菜炒糊了,或者是鍋底燒穿,那跟大眾沒有任何的關係。

熱鬧看罷就行,該胡說的八道,一道都不能少。

04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聽說,你殺了人

如果要把《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定義成是一部警匪之間鬥智鬥勇的犯罪片,那麼應該被震懾與撼動的不該僅是那些妄想著以暴制暴的犯罪分子,還應該有我們這些最普通的大眾。

江亞偽裝成一個正義的英雄,掃除城市間的灰塵與不公,將自己看作是城市之光。

當有負面新聞出現的時候,網友呼喚”城市之光“的出現,卻忽略了社會正常運行的規則。

在整個影片中始終都能看到網絡暴力的存在。

人們聲討懲罰學生的老師,咒罵拒絕撫養目前的拆遷戶,想要把幫助訛人老太打贏官司的律師大卸八塊……這些個現象跟我們的現實如出一轍,不僅是屏幕中導演虛構出來的一幀幀的影像。

榆林產婦跳樓事件後,有人將打電話給已逝者家人恐嚇不斷;

虐貓虐狗事件後,網友們人肉出來當事人,更有甚者到他家牆上塗鴉威脅;

江歌案中,多少人想要讓劉鑫趕緊死掉,每一條關於這件事的新聞之下都是罵聲一片;

那些人是有錯,可在網絡上自發組成的“正義聯盟”者們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的江亞其實是一類人。

江亞自詡正義人士、城市之光,他藐視法律,隨意殺人,江亞的做法,其“擾亂治安造成的壞處”遠遠大於“尋求正義得到的好處”。

我們可以想象,假如江亞這樣的人變多了,社會只會更加混亂。如果這個社會上都是江亞,那就是一個更加糟糕的社會。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聽說,你殺了人

網絡上正義的網名們,一不留神就被輿論左右,然後充當起了雕刻他人生活乃至是生命的尖刀。

他們自詡為正義的力量去聲討,可從未想過這樣的聲討是在締造社會公平是在施捨暴力。

網絡暴力的施捨者們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俯視一切,然後給別人定罪,這種優越感又催生著更進一步的暴力施捨。


社會輿論是個天平,有善就有惡的存在。

在善惡不能定義之時,偽善就更加不容易去辨別。

偽善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是錯的,卻還要揮斥著道德大棒四處吆喝,自以為代表正義,實則是邪惡的幫兇。

比起惡意來,偽善更讓人心生恐懼。

偽善若是被邪惡所用,你自己殺了人,你都不知道

-End-

喝最烈的酒,追最毒的劇,評世間冷暖,讀人生百態!

12先生邀請您一起追劇評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