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大會才是NBA的「總決賽」

每一年NBA總決賽過後,賽季的高潮隨著冠軍的產生迴歸平靜,而不久之後舉辦的選秀大會實際上已經為下一波高潮吹響了戰前號角。

選秀大會才是NBA的“總決賽”

已經連續第四次在總決賽碰面的克里夫蘭騎士和金州勇士擁有眾多實力球員,但是在多年之前這兩支球隊的球迷對於總決賽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甚至季後賽名額都是奢望。

勒布朗以狀元身份進入騎士之前的好幾年裡,騎士只能用魚腩球隊稱呼它,將近15年的跨度裡,可以說騎士是蹭了勒布朗超長巔峰期的流量成長起來的,他中途跑去熱火隊的幾個賽季,騎士是瞬間垮掉,有沒有勒布朗這個狀元的存在,決定了騎士是豪強還是魚腩,典型的“擼一個狀元玩好幾年”的球隊。

選秀大會才是NBA的“總決賽”

鄧肯拋來神秘微笑

再來看勇士,2012-13賽季之前的5個賽季,金州勇士連季後賽名額都拿不到,但我們來看勇士在那幾年的選秀操作:

選秀大會才是NBA的“總決賽”

2009年第七順位選中的庫裡;

2011年十一順位選中的湯普森;

2012年第七順位選中的巴恩斯(杜蘭特加盟之前的核心側翼);

同一年還在第二輪三十五順位淘寶得到格林。

勇士隊依靠選秀,在杜蘭特加盟之前就已經“組建”了死亡五小的大半個核心團隊。

在選秀大會上的優秀操作或者說運氣,是讓這兩支球隊連續幾年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如果你說,直接籤個即戰力超強的大牌球員難道不能更快的讓球隊變強嗎?

ok,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讓大牌球員加盟一個墊底球隊他圖啥?圖錢?

ok,你不差錢?多籤幾個大牌奢侈稅老闆都能給報銷?好吧,去看看這幾年籃網的感受去,問問這麼多年沒有選秀權的絕望吧。

“選秀”是一個球隊走上崛起道路最快速同時是最划算的方式。

而對於聯盟來說,選秀更是讓NBA保持高競爭、高關注度的根本,是NBA商業化的根本。

每年沒有打進季後賽的14支球隊有抽籤獲得狀元的機會,戰績越差的球隊獲得狀元籤的概率越大,也就是說你這賽季打的最爛,那麼你選到最好年輕球員的概率最大,就如同買樂透彩票,所以選秀的前14順位被稱作“樂透區”,有不少運氣成分,而這就讓選秀增添不少的懸念。

畢竟你努力把球打到最爛,盤算著依靠最高的25%中獎概率拿下最強新人,來年打個翻身仗好和老闆提加薪。結果被戰績好的球隊依靠低概率喜提狀元,你好意思和老闆說我們再爛一年?

當然沒獲得狀元也不是完全失敗,其他高順位也能獲得不錯的潛力股,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狀元都能兌現潛力,2013年狀元本內特瞭解下。

所以讓“樂透獎”更為懸念加劇的情況會在選秀大會當天發生:

1:到底選誰?

2:選的這傢伙有用嗎?

第一個問題很好理解,但是操作起來卻很複雜

好理解的是,當你可以最先下手的時候,就該去選擇最好的。

而複雜的情況在於,如果你隊裡缺個好後衛,可現在有個10年不遇的潛力中鋒在你面前,你該怎麼考慮?而且還有各種交易籌碼的因素,球隊管理層要開無數會議來討論這些問題,這裡推薦一部電影----《選秀日》,雖然是橄欖球聯盟的選秀,不過已經把選秀過程中的各種緊張激烈展現出來,可見美國體育商業化的魅力。

第二個問題是管理層和球迷更為關注的話題,我選擇的是一個20歲左右的潛力股,給你心中種下期待。當年喬丹退役,NBA關注度大幅下跌,聯盟主席硬是靠炒作“下一個喬丹”這種蹭流量的方式讓聯盟重新獲得球迷的關注,讓所有人對新秀都抱有更高的希望,持續不斷的關注,因為你希望你沒看走眼,這個年輕人會是下一個XXX。

天賦異稟的年輕人會持續受到追捧,而那些原本默默無聞,依靠精彩表現逆襲的年輕球員更是容易產生話題性,獲得更多關注。其實從NBA周邊球星卡中就能發現新秀被關注的程度,每個球員初入聯盟都會發行自己的新秀卡片(Rookie Card),而這樣的卡片往往是收藏者追捧的對象,升值空間巨大。

附上喬丹和勒布朗新秀卡ebay上成交價格你們感受一下

選秀大會才是NBA的“總決賽”

選秀大會才是NBA的“總決賽”

你沒看錯,都是六位數的人民幣金額

懸念設置,並讓你持續抱有某種希望,關注某支球隊或者聯盟的近況,聯盟商業化的如意算盤算是打響了。這樣的事情還會年復一年的發生不斷優化創新,持續激關注度。

一定會有你看好的新秀帶領球隊打出好成績並且人氣高漲,比如今年突出的凱爾特人和76人的年輕球員們。

你一定會說:“了不起,我從一開始就看好這小子,我知道他能幹一番大事。”

然後你會在乎他們的輸贏,他們的比賽你都會看。

很好, 聯盟獲取粉絲任務:鐵桿粉絲+1

所以說,季後賽是好球隊的戰場,那麼選秀大會就是差球隊的必爭之地,雖然爭奪中沒有比分,依靠的是運氣和眼光,但一次勝利就能在未來幾年給球隊帶來贏球競爭力,這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尤其是NBA這樣的商業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