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8年有哪些太空項目?

905214897


截至2018年7月5日,我國已經進行了18次太空發射任務,全年有望超過40次任務,將是我國迄今發射任務最多的一年。

前半年的18次發射任務,總共將40多顆衛星、小衛星、微納衛星送入太空,既有民用項目,也有商業發射任務,既有投入實際應用的衛星,也有用於技術驗證的衛星。

包括環境遙測、北斗導航衛星、陸地資源探測衛星、電磁環境探測組網衛星、電磁環境探測和微納衛星技術驗證、地震帶遙測衛星、還有用於農業、國土、環保、通信、氣象、地物特徵分析等。最有影響的可能是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號”,為下半年即將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登陸探測器做準備。

今年下半年,我國仍要進行一系列太空發射任務,繼續發射北斗組網衛星、資源探測、氣象監控、平臺衛星,重頭大戲應該是嫦娥四號月球登陸探測器,將是世界上第一顆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


來看世界呀


2018年是中國的超級航天大年。

按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年初公佈的發射計劃,全年將有35次航天發射,幾乎是2017年的2倍(18次),創歷史新高。而35次的發射次數,也可能超越美國,使中國成為今年進行航天發射最多的國家。

這其中下面幾個項目值得我們關注。

北斗三號組網

去年11月北斗三號工程啟動,首發雙星入軌,正式意味著北斗系統開始從中國走向世界。按照計劃,2018年,北斗三號工程將建成由18顆衛星組成的基本系統,具備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的能力。

如果按照一箭雙星的模式,將進行8次北斗衛星的發射。截止目前,分別在1月12日、2月12日、3月30日完成3次發射,共將6顆北斗三號衛星送入軌道。

預計到2020年,北斗三號工程全部建設完成,界時將有35顆衛星,實現全球組網。成為與美國GPS相當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

今年年底,“嫦娥四號”將登陸月球背面,並進行軟著陸,實現人類首次對月球背面的探測。登陸月球背面,不僅有助於人類更全面地瞭解月球環境,也可以利用月球背面不受地球電磁信號干擾的優勢,進行深空觀測。

由於地球上的觀測站無法與月球背面直接通信,所以已經於5月21日發射的“鵲橋號”中繼衛星,可以算是年底”嫦娥四號“的探路先鋒。“鵲橋號”先停靠在月球背面的拉格朗日點,這樣地面上的控制中心就可以通過“鵲橋號”來間接指揮“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了。“嫦娥四號”也可以通過“鵲橋號”將採集的月面數據返回給地面控制中心。

長征五號王者歸來

去年我國首款重型火箭“長征五號”在第二次發射時任務失敗。經過一年的技術歸零,排查休整,今年將繼續發射試驗。

長征五號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將是我國未來空間站建設、登月返回、深空探測的主力。長征五號技術驗證成熟後,將使我國的火箭推進技術再上一個臺階,進入世界第一梯隊。

其他

  • 高分五號、高分六號,為環境綜合監測提供幫助。

  • 2月2日發射的“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是我國首顆地震監測衛星,將為我國提供立體地震監測體系,為地震預測提供新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