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三馬」指的是哪三馬?

河湟笛韻


西北可不止三馬,僅民國時期,割據一方的馬家軍閥就有馬麒、馬福祥、馬步芳、馬步青、馬鴻賓、馬鴻逵、馬仲英、馬安良等人,那麼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名字有何關係?他們的淵源那可是相當深了,待本人從頭細說之。

事情要從滿清同治年間陝甘那場民變開始講,在那場大變亂中,來自河州的馬佔鰲是一隻回族變民軍首領。1872年,馬佔鰲在部將馬千齡和馬海晏支持下投降左宗棠,並隸屬於董福祥的甘軍。庚子國難時,馬家軍跟隨董福祥抵抗侵略,其中馬千齡之子馬福祿為國捐軀,馬海晏也病死軍中,馬革裹屍。民國初年,馬家軍基本形成了馬安良(馬佔鰲之子)、馬麒(馬海晏之子)、馬福祥(馬千齡之子)三股勢力。

馬安良是民初馬家軍實力最強的軍閥,但最先退出歷史舞臺的亦是他。1917年,馬安良在與甘肅督軍張廣建角逐中失利,被迫下野。後來其子馬廷鑲、馬廷賢不甘失敗,先後起兵均被鎮壓,馬廷賢更是於抗戰中出任偽職,淪為漢奸。馬麒去世後,其子馬步芳馬步青架空時任青海省主席的馬麟,掌握了軍政大權,解放戰爭時期被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擊敗,馬步芳逃往臺灣。

馬福祥因為哥哥馬福祿英年早逝的緣故,對馬福祿之子馬鴻賓百般栽培,但馬福祥之子馬鴻逵顯然更有才幹,馬福祥去世後,馬鴻逵逐漸掌握了軍權。他這支馬家軍長期盤踞寧夏,解放戰爭時,被馬鴻逵長期不滿的馬鴻賓率軍起義,而馬鴻逵則逃亡臺灣,馬家軍的歷史遂告結束。

馬仲英是馬步芳的堂弟,十六歲時馬仲英聚眾起兵突襲河州,擊潰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的趙席聘,一時威名遠揚。後來馬仲英被馮玉祥部下吉鴻昌擊敗被迫流亡。1931年,馬仲英在新疆再次起兵,將新疆王盛世才揍的灰頭土臉,在蘇聯人干預下,馬仲英再次失敗,馬仲英後來人間蒸發,後半生再沒出現過,成為民國時期一大懸案。


林屋公子


先來說說回族人的馬姓,民間多有“十回九馬”之說,可見馬姓是回族當之無愧的最大姓。回族人民為什麼多姓馬呢?

“我教之馬,則多為阿拉伯人名之譯音。首音,均可以馬字譯也。”具體來說,就是取的穆罕默德(阿拉伯語:محمّد‎,拉丁語:Muḥammad)的首字節音譯,是聖名穆罕默德的漢化版,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是伊斯蘭先知,真主安拉派往人間的最後一位使者,信奉伊斯蘭教的都喜歡取這個名字。還有一些叫穆薩的、叫烏馬兒、亦思馬因、哲馬魯丁、默裡馬合麻的,久居中華,很多人都摳出一個馬字,改為馬姓。

由於歷史原因,西北地區是我國回族人民的最大聚集地,青海、甘肅、寧夏、新疆一帶尤為眾多。歷史上的“西北三馬”,指的就是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的三大軍閥,分別是甘肅馬鴻賓、寧夏馬鴻逵、青海馬步芳三人。

甘肅馬鴻賓

馬鴻賓是甘肅省臨夏縣韓家集人,父親馬福祿,三叔馬福壽,四叔馬福祥,這三人(此三人最初也被稱作西北三馬)都是晚清少數民族愛國名將,抵抗過八國聯軍,父親馬福祿更是戰死在正陽門。馬福祥和馬福壽在民國都崛起成為西北響噹噹的領袖人物,馬福祥更是當上了軍事委員會委員和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馬福壽也曾任寧夏省政府代主席,被民國北京政府授陸軍中將銜。

馬鴻賓在父親死後,跟隨馬福祥從軍,前程一帆風順,1912年任寧夏新軍管帶,後任甘肅新軍司令(轄騎兵5個營),1916年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1920年授陸軍中將銜。由於西北地區獨特的民族情況,在軍閥混戰的時期,馬鴻賓成為被拉攏的對象;抗戰時期,多次抗擊日寇,立下很多戰功,解放後,被任命為寧夏人民政府副主席。

寧夏馬鴻逵

馬鴻逵是馬福祥之子,馬鴻賓的堂弟,他曾任寧夏省主席長達17年,人稱“寧夏王”。在抗戰時期,擔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授陸軍上將銜,曾獲得一等雲麾勳章,勝利勳章。解放後先去臺灣,後來遠赴美國洛杉磯,在此終老。

青海馬步芳

馬步芳是甘肅省臨夏州人,清末甘陝回變首領馬海宴之孫,馬麒之子,1926年先是隨父投西北軍,中原大戰後又改換門庭,倒向蔣介石,後來做到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五省(陝甘寧青新)總長官。

馬步芳在內戰時期以兇殘殺俘著稱,解放後,馬步芳輾轉沙特和埃及,1975年病逝於沙特。


歷來現實


民國的西北大地,何止三馬?馬家軍那麼大勢力,除了三馬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之外,還有很多馬家軍勢力不容忘記。

1,悍馬——馬步芳。



馬步芳是清末回族將領馬海晏的長孫,父親馬麒去世後,先後擔任新二軍軍長,青海省主席,是名副其實的“青海王”。

馬步芳在青海犯下了很多令人髮指的罪行,後來臺灣政府被派到埃及沙特等國當外交官,還是欺男霸女,一度引起外交風波。據說馬步芳強姦過的女子達到5000人,實在令人震驚。

2,滑馬——馬鴻逵。

如果說馬步芳是青海王,馬鴻逵就是寧夏王,與馬步芳的殘忍嗜殺不同,馬鴻逵更擅長左右逢源。馬鴻逵是清末回族將領馬千齡的孫子,馬鴻逵父親馬福祥死後,馬鴻逵繼承“寧馬”勢力,擔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之久,寧夏人民飽受摧殘。

馬鴻逵敗退臺灣後,再度被馬步芳排擠,晚年寓居洛杉磯,十分淒涼。

3,馬鴻賓。

馬鴻賓是和馬鴻逵一樣都是清末回族將領馬千齡的孫子,是堂兄弟。只不過,馬鴻賓的父親馬福祿在抵禦八國聯軍侵華時戰死正陽門,所以馬鴻賓的實力稍遜色與馬鴻逵。

馬鴻賓在解放前夕,主動起義接受改編,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4,馬步青。

馬步青是馬步芳的親哥哥,馬麒的長子,馬步青主要駐紮在甘肅河西走廊,勢力範圍接近陝西,所以力量沒有青海的馬步芳勢力那麼大。

更重要的是,蔣介石把馬步青調離河西走廊,讓他去青海屯墾,和弟弟馬步青爭地盤,到抗戰末期,馬步青就只能擔任一些名譽職務了。所以,西北三馬裡面沒有馬步青。

5,馬仲英。

馬仲英的死對頭盛世才
馬仲英是馬海宴弟弟馬海清的孫子,算起來也是馬步芳的堂弟。和其他馬家軍不一樣,馬仲英是少年英才,白手起家。

1928年,馬仲英父親馬寶被國民黨誘殺,16歲的馬仲英帶親信連夜逃走,回河州老家拉起2萬人隊伍,自號“黑虎吸馮軍”,自稱司令。

馬仲英先後在甘肅寧夏掀起很大風浪,失敗後在新疆北部站穩腳跟。在與盛世才爭奪新疆的過程中,馬仲英被蘇聯人暗算,兵敗後流亡蘇聯,人間蒸發,多半是被蘇聯暗算。

6,馬廷勷。

論起血統純正,誰也比不上馬廷驤。馬廷驤是馬佔鰲的孫子,而馬步芳馬步青的爺爺馬海宴,馬鴻逵馬鴻賓的爺爺馬千齡,都是馬佔鰲的部下。

馬廷驤1928年組成“西北迴民聯軍”轄3個軍,勢力一度超過了西北三馬,可是因為馬廷驤及其父親馬安良在甘肅太顯赫,也因此最先被馮玉祥和蔣介石打壓。

為什麼這些回族人大都姓馬?原因可能和伊斯蘭教有關。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穆字在西北方言中和馬字相似,於是很多回民就姓了馬。

以上這些人都是反動軍閥,其實回民中也有抗日英雄,那就是馬本齋。

馬本齋是河北人,回民,38年入黨,屬於三八式幹部。1939年7月,馬本齋擔任冀中軍區回民支隊司令員,轉戰於冀中和冀魯豫平原,是八路軍敵後抗戰的重要力量。

我第一次知道馬本齋是連環畫《回民支隊》,你看過嗎?


歷史知事


西北三馬,即青海王馬步芳,寧夏王馬鴻逵,甘肅王馬鴻賓,三個回族軍閥,盤踞西北數十年土皇帝,最終馬步芳和馬鴻逵被我軍團滅,馬鴻賓起義歸降。

清末民國時期,中央勢力衰微,軍閥割據混戰,遠在西北的回回們也不寂寞,他們利用複雜的民宗關係,盤踞甘肅、寧夏、青海地區,俗稱“西北諸馬”,也就是一大堆不聽話的馬。

“西北諸馬”既互相依賴,又彼此爭鬥,到20世紀30、40年代,逐漸形成分別以馬步芳、馬鴻賓、馬鴻逵為首的三個最具實力的軍閥集團,人稱“西北三馬”,他們分別盤踞在青海、甘肅、寧夏三地,表面服從中央,實則是一個個的獨立王國。

分裂割據終究抵不住統一潮流,隨著國民黨政權的覆滅,西北三省也迎來了解放和統一,“西北三馬”也有了各自不同的結局。

馬步芳——上山的老虎下山的狼,兇不過青海的馬步芳

字子香,甘肅臨夏人。早年隨父馬麒投靠西北軍,後任陸軍新編第二軍軍長兼第100師師長,1933至1934年,聯合弟弟馬步青、馬鴻賓、馬鴻逵等三馬,徹底擊潰奉蔣介石之名前來進剿的孫殿英部(史稱四馬拒孫),後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西北剿匪第二防區司令。

1936至1937年,紅四方面軍組成西路軍西征,與馬步芳的“青馬軍”爆發一系列戰鬥,結果西路軍遭遇慘敗,戰死者7000多人,失蹤者4500人,被俘後慘遭殺害者5600人。

馬步芳的“青馬軍”殘暴無比,他們大肆虐待、屠殺手無寸鐵的紅軍戰士,女戰士更是遭遇慘絕人寰的非人待遇,為此欠下累累血債,後來馬步芳雖派兵參與抗日戰爭,為抗戰做出一定貢獻,但部分馬家軍戰士的英勇,無比洗脫馬步芳大肆屠殺我革命戰士的滔天罪行。

馬步芳極富心計,頗具權謀水平,他思慮周密,處事果決,統馭宗親恩威並重,對外交往善於周旋,故能大權獨攬,但陰險狡詐,兇狠殘忍,荒淫好色是其主要性格,在他的高壓統治下,青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思想文化進步受到抑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949年,人民解放軍在彭德懷元帥指揮下,向馬步芳發動進攻。毛澤東批示:對馬步芳,只可消滅,不接受投降!不可一世的“青馬”集團,在強大攻勢下灰飛煙滅,馬步芳如喪家之犬,先是逃往臺灣,後又跑到埃及開羅避難,1975年死於他心中的聖地麥加。

馬鴻逵——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

字少雲,甘肅臨夏人。早年加入同盟會,曾任袁世凱、黎元洪侍從武官。軍閥混戰期間,先後依附馮玉祥、蔣介石,靠著祖宗在寧夏打下的基業,牢牢控制著寧夏地區,他擔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在寧夏說一不二,人稱寧夏“ 土皇帝”。

馬鴻逵盤踞寧夏期間,治理寧夏的基本原則是他常說的一句話:“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因此一切活動均以“抓兵”、“抓權”、“刮錢”為目的展開的,依附蔣介石後參加過圍剿紅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先後人抗日戰爭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等職務。

馬鴻逵和馬步芳矛盾很深,馬鴻逵自知實力不及,一直以養兵自保為原則,無論任何對外戰爭都不盡全力,一門心思在寧夏當自己的土皇帝,但他的好日子很快到頭了。

1949年10月,國民黨倒臺,馬鴻逵也逃到臺灣,結果被撤職查辦。心灰意冷的馬鴻逵,以看病為藉口,逃到美國後長居洛杉磯,1970年1月在洛杉磯病逝。

馬鴻賓——識時務者俊傑,維護民族團結

字子寅,甘肅臨夏人。早年追隨叔父馬福祥,依附西北軍閥馮玉祥,參加軍閥混戰,馮倒蔣失敗後又依附蔣介石,參加過圍剿紅軍戰爭,1931年被任命為甘肅省政府主席。

馬鴻賓政治、軍事上的能力均不如馬步芳、馬鴻逵,在甘肅的統治很不穩固,軍力也比較弱,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後才逐漸壯大,因此不像馬步芳和馬鴻逵那麼獨裁專制。

1947年,蔣介石曾計劃成立“陝甘寧邊區剿匪總司令部”,以馬鴻賓為總司令,馬鴻逵、馬步芳為副總司令,但馬鴻賓自知能力不足,其他二馬不甘居其之下,便放棄就職。1949年,馬鴻賓及所屬部隊國民黨81軍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

馬鴻賓在解放前後,致力於民族團結,受到人們稱讚。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寧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60年10月30日,因胃癌在蘭州逝世,享年76歲。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歷史大潮,不可抵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就是西北三馬的興衰留給我們的教訓。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馬家軍最早起源於晚清太平天國起義期間,在西北作亂,史稱“陝甘回變”,後來被左宗棠鎮壓,那些投降歸順清政府的首領加官進爵從而發家,在甘肅、青海、寧夏一帶將核心權力採取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經過數十年,三代人的發展,在民國時期形成左右西北局勢的軍閥武裝,西北三馬就是最有代表性的。

西北三馬指的是在民國時期西北地區長時間割據一方的軍閥,他們是“青海王”馬步芳、“寧夏王”馬鴻逵、“甘肅王”馬鴻賓三個軍閥。

“青海王”馬步芳

馬步芳在西北應該算作是三代軍閥世家,清末陝甘回變首領馬海宴是其祖父,馬步芳長大後與其父馬麒一起投靠西北軍馮玉祥,馬步芳也逐漸從營長升到師長,在中原大戰中兩面三刀,最後倒向勝利的蔣介石。

馬步芳父子因此在青海做大,1931年馬麒去世後,老蔣決定任命馬麒的弟弟,馬步芳的叔叔馬麟當青海省主席,這遭到了馬步芳的不滿,由於馬步芳和其兄掌握了青海的軍政大權,因此排擠掉了馬麟。

到1934年成為青海省政府代主席,1936年擔任西北剿匪第一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圍剿我工農紅軍西路軍,給予我軍造成重創,是我軍軍史上最大的慘敗。

抗日戰爭期間,馬步芳和其兄馬步青先後派出兩個騎兵師參加抗戰,雖然馬家軍裝備差,但是敢打敢上,作戰兇猛,屢屢給予日軍重創。

在解放戰爭期間,被我軍以:“不準起義、不準投誠,務必全殲。”指導思想下被全殲,馬步芳則先到臺灣,後出逃國外。

也是私生活特別混亂的一個人,這裡就不詳細說了。

“寧夏王”馬鴻逵

大胖子馬鴻逵最奸猾,時人平馬步芳最兇殘,馬鴻逵則最奸猾。

馬鴻逵自幼就讀書習武,積極參加反清運動,馬鴻賓蘭州陸軍學校畢業後,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成功後,袁世凱為了牽制各路軍閥,讓馬鴻逵到北京擔任侍衛武官,以此來牽制他的父親。後來寧夏改編新軍,1912年任寧夏軍都統,段祺瑞上臺後,為了拉攏西北勢力,升任馬鴻逵未第五混成旅旅長。

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勢如破竹的時候。馬鴻逵投靠了西北最後勢力的馮玉祥,但是在中原大戰的時候,馬鴻逵又投靠了蔣介石。1933年就任寧夏省主席,1936年加授陸軍上將銜。

在統治寧夏期間,剛開始還表現出一副勵精圖治樣子,結果胖子就是胖子,縱橫作為一個180斤的胖子深知,所有的胖子都是因為懶啊!不久馬鴻逵的本身就暴露出來,不僅貪財,還好色,馬鴻逵經常說:"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

為了“權、錢、兵”這三個終極的目標,馬鴻逵開始招兵買馬,不僅如此,還曾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大量徵兵。

給寧夏的人民帶來了極為沉重的負擔,抗日戰爭期間派出騎兵旅參加抗戰,1949年隨蔣介石敗退到臺灣,但是當局要他為西北敗局負責,馬鴻逵甚至臺灣並非久居之地,於是先請假治病為由到香港,後到美國洛杉磯,1970年在洛杉磯病逝。

“甘肅王”馬鴻賓

馬鴻賓是馬福祿的兒子,馬福祿的弟弟馬福祥是馬鴻逵的父親,也就是說,馬福祿和馬福祥是親兄弟,馬鴻賓和馬鴻逵是堂兄弟。

馬鴻賓早先擔任寧夏新軍管帶,後任甘肅新軍司令,1916年被北洋政府授予少將軍銜,在馮玉祥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也加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在1926年馮玉祥任命馬鴻賓為師長,鎮守寧夏。

在中原大戰馮玉祥失敗後,馬鴻賓接受蔣介石任命,部隊改變為暫編第七師,1931年成為甘肅省政府主席。

全面抗戰爆發後,馬鴻賓部編為八十一軍,前往綏西抵抗日軍。1949年馬鴻賓率部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收編,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寧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歷任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副省長等職。


可以說,西北三馬在軍閥混戰時都能夠佔據一方,割據稱霸,在不同程度上都對地盤上的人民進行了一定的壓迫,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三馬又都具有民族氣節,一致對外。在解放戰爭時期,則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馬步芳和馬鴻逵則沒能也沒有機會順應歷史的潮流,最終被人民所唾棄。


史論縱橫


大清同治年間(1862年一一1874年)西北迴民在馬悟真,馬佔鰲,馬福祿,馬海宴等人的領導下,揭竿起事,事變迅速從西寧漫延至河州,肅州,寧夏等地,同治八年(1869年)清庭派左宗棠率領湘軍入甘,平息回亂,左宗棠採取剿撫手段,迅速平息了回亂,並報請朝廷,對投降的回民領導人馬佔鰲,馬海宴等人留用冊封,從此以後西北迴馬統治集團漸漸起家,在以後的歲月裡,西北迴馬效忠於大清朝廷。大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曰甲午戰爭爆發,清廷京師防務吃緊,清廷緊急調甘軍入衛京師,並飭諭擴編甘肅回軍,由於降清的回軍領導人效忠大清朝延,在清朝未年朝廷危機時刻,不論是揮師平定湟河回民作亂,還是入衛京師救駕和八國聯軍血戰,護衛慈禧太后到西安,西北迴馬軍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清廷的信任和重用,至清廷滅亡時,西北迴馬軍己坐大,形成了寧馬,青馬兩大軍事集團,並子承父業世系至民國,辛亥革命後,西北群先後馬響應國民革命,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但軍隊的實權一直撐握在馬家家族手中,並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西北三馬統治集團。


1:,馬步芳一一祖父馬海宴,父親馬麒。馬步芳曾任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第四十集團軍總司令,青海省政府主席等職。


2:,馬鴻逵一一父親馬福祥,清未回民起義領導人,馬鴻逵曾任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甘肅省政府主席等職。

3:,馬鴻賓一一父親系清末回民領導人馬福祿,馬鴻賓曾任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等職,解放戰爭率部八十一軍起義。






鷹x眼


準確來說,應該是“西北四馬”。分別是馬步青、馬步芳、馬鴻賓、馬鴻逵。


這其中,馬步青和馬步芳屬於青海馬家軍,是前清鎮南中旗幫辦馬海宴的孫子,兩人是親兄弟。馬鴻賓和馬鴻逵是寧夏馬家軍,是前清甘軍總兵馬千齡的孫子,兩人不是一個爹,是堂兄弟。

寧馬和青馬之間沒有親戚關係,只是同姓馬而已。


四馬在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合作是1933年的“四馬拒孫”事件。



由於擔心孫殿英(盜東陵的那個)與吉鴻昌的抗日同盟軍合作,蔣介石讓當時任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的何應欽,調孫殿英部到西北,任命孫殿英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發給10萬元開拔費,令其到“青海西部柴達木地區”去屯墾。

這個命令讓當時的青海軍閥馬步芳和馬步青極為震撼,而寧夏軍閥馬鴻逵和馬鴻賓也擔心孫殿英進軍青海,經過寧夏時“假途滅虢”,偷襲寧夏,因而聯合馬步芳和馬步青,四馬一齊通電:拒絕孫殿英假道寧夏,進軍青海。

蔣介石見甘甘肅、寧夏、青海三省的軍政大員一致反對孫部西進,便宣佈撤銷孫殿英“青海西區屯墾督辦”職務,讓他“暫住原地,再待後命”。這下孫殿英就不幹了!因為他在察哈爾是有地盤的,現在調他到青海,原來的地盤沒有了。讓他“就地待命”,如果中央掐斷孫部的供給,他的七萬大軍就要兵變了。

於是孫殿英孤注一擲,不經中央批示,直接向部隊下達了進攻寧夏的命令。蔣介石授意西北綏靖主任朱紹良負責此事。朱召集三省軍政長官,四馬聯合出兵一萬,甘肅駐軍鄧寶珊部出兵一萬,中央軍胡宗南部出兵一萬,六萬人聯合抗擊孫殿英。

甘軍和中央軍僅為聲援,實際與孫部血戰的還是四馬聯軍,四馬以四萬對六萬,將孫殿英部擊潰。而在戰後當天,前腳還是聯軍的四馬立刻翻臉!馬鴻逵立即藉口戰爭結束,對馬步芳和馬步青的部隊一律停發給養。馬步芳率領部隊退回青海途中還遭到甘軍的鳴槍射擊。

四馬的軍閥本性,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在此處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此之後,馬步芳和馬鴻逵又有過一次合作。當時馬步青失勢,馬鴻賓起義。剩下馬步芳和馬鴻逵決心繼續替國民政府效力,抗拒解放軍西進。在蘭州戰役失利後,馬步芳逃回青海,坐飛機飛往重慶,後又飛到香港。蔣介石聽說馬步芳逃到香港,電召他去臺灣。



(馬步芳)

在臺灣,馬步芳把西北戰場失敗的全部責任完全推到了馬鴻逵的身上,而蔣介石卻命他重返西北,收拾殘部,繼續同解放軍對抗。馬步芳深知這是蔣讓他去送死,因而不寒而慄,萌生去意。

在以兩千兩黃金賄賂了國民黨元老吳忠信,由吳向蔣周旋後,才獲准暫不返回西北。馬步芳深知一旦馬鴻逵赴臺,一定會同他算賬。因而最後包了英國航空公司三架飛機後,帶上全家大人小孩共計兩百多人逃離大陸,飛往沙特阿拉伯王國首都利雅得。後死在國外。



(馬鴻逵)

馬鴻逵比馬步芳晚兩日到臺灣,剛下飛機就遭到國防部次長郭寄嶠和馬步芳的指控,要他對西北敗局負責。其後馬步芳逃跑,臺灣當局將馬鴻逵撤職查辦,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怪在他頭上。馬鴻逵遂心灰意冷,以去香港治病為由飛離臺灣,後又飛往美國,定居洛杉磯。馬鴻逵也死在國外。


Mer86


民國年間西北地區的三個大省被三個姓馬的人佔據住了,他們裂土稱王,成為了盤踞在了西北大地上多年、經歷了諸多沉浮的大軍閥,或成後敗,這三個人分別是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

他們三個人之間雖然一個盤踞在青海,一個盤踞在寧夏,一個盤踞的甘肅,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非常的親密,他們的家族之間彼此聯姻,用血脈搭起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


他們都是回民,他們的先祖在清末時期於甘肅省的回變中起家,雖然後來又臣服於清政府,但他們的勢力卻因此擴散開來,在清政府滅亡之後。

民國開啟,中原各大軍閥混亂不休的時候他們依附在了中原霸主的名下,他們需要藉助中原霸主的幫助,而中原霸主也需要借他們的龐大的勢力管控著西北地區,在兩方的利益權衡下,他們慢慢就發展成了雄踞一方的大軍閥。


原本西北地區有著四大軍閥,也就是四馬,但是後來被國民政府滅了一個,所以就剩下了以上所說的這三個西北馬。

青海王馬步芳

青海王馬步芳是其中實力最雄厚的一馬,他在其父親去世後,接替了龐大的家業開始了在青海地區呼風喚雨的生活,並在後來加入了蔣介石的陣營中瘋狂的屠殺紅軍,又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被封為了國民黨陸軍中將授予了上將軍銜。


但是在內戰的時候他被解放軍列入了黑名單,成為了不允許投誠的國民黨部隊,誓要將其全殲,所以在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他逃到了埃及,最後因為國際關係又逃到了沙特阿拉伯。

寧夏王馬鴻逵

寧夏王馬鴻逵,他曾經依附過袁世凱、黎元洪以及馮玉祥手下,最終因為中原大戰的失敗又投降了蔣介石,成為了蔣介石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將。


最終他回到了寧夏憑藉著祖輩遺留下來的龐大根基建立了他自己的龐大勢力,開始過上了土皇帝一般的生活,國民黨政府執政期間,他就任寧夏省的主席,被蔣介石授予了陸軍上將的軍銜,後來他跟著蔣介石逃往了臺灣,但因為各種派閥的傾軋他逃往了美國,並最終魂喪美利堅。

甘肅王馬鴻賓

馬鴻賓也與馬鴻逵一樣在北洋軍閥中任職過,最後在中原大戰馮玉祥失敗之後,又被蔣介石收編,成為了幫蔣介石坐鎮甘肅的一名大將,開始了他在甘肅地界上的軍閥生活,馬鴻賓是在內戰後唯一留在大陸的三馬,並最終受到了重用,魂歸故里,葬在了蘭州。


這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西北三馬,他們在那個時代裡在西北三省上呼風喚雨, 他們憑藉著他們的宗族以及祖上積累下來的勢力在當地稱王稱霸,但是他們深知自己力量的不足,所以每當中原勢力易主的時候,他們都會紛紛轉換陣營重新效力新主,這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在他們的觀念中沒有自始至終的忠誠,有的只有純粹的利益,他們信奉著絕對的力量,在他們的眼中槍桿子代表了一切,所以擁有槍桿子的他們過上了魚肉鄉里的生活。


孤客生


所謂"西北三馬"是指國共內戰時期盤踞在寧夏、青海等省的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1988年,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出版了《寧夏三馬》《青海三馬》,等於是把西北迴馬勢力細分為寧夏、青海兩部。"寧夏三馬":馬福祥、馬鴻賓、馬鴻逵。"青海三馬":馬麒、馬麟、馬步芳。


馬鴻賓、馬鴻逵是堂兄弟。鴻賓1884年出生於甘肅河州(今臨夏),其父馬福祿與馬福祥是親兄弟,福祿1900年在抵禦八國聯軍侵華時陣亡。1926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馬鴻賓初任第22師師長,後任軍長。1930年中原大戰之後,國民政府任命鴻賓為甘肅省代理主席,新編第7師師長。

馬鴻逵1892年出生於甘肅河州,青年時做過袁世凱的侍從武官。1933年2月,國民政府任命鴻逵為寧夏省政府主席,第15路軍總指揮。免去鴻賓甘省主席一職,鴻賓率部移駐寧夏靈武、金積一帶。盧溝橋事變爆發,鴻逵、鴻賓所部合編為第17集團軍,分任集團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八年全面抗戰,寧夏"馬家軍"主要在綏西地區抗擊日軍。


解放前夕,鴻賓選擇起義,效命新中國,歷任甘肅省副主席、副省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鴻逵選擇撤退臺灣,後又轉赴美國洛杉磯"養病",從此告別政壇。

馬步芳1902年出生於甘肅河州,其父馬麒1929年擔任青海省首任主席,步芳在青海"馬家軍"起家,從參謀、副營長、營長、團長一步步做起,中原大戰後,國民政府任命他為青海暫編第1師師長,繼任青海省政府主席。抗戰軍興,步芳派出騎兵第8師開赴河南抗日,1944年豫湘桂大戰,副師長盧廣偉英勇犧牲。


1949年夏,步芳升任西北軍政長官,堅決"反共"。解放軍逼近西寧之際,步芳攜眷乘飛機逃往重慶,國民政府給予"撤職議處"的處分。1973年,步芳病故於沙特阿拉伯麥加。


馮傑


西北三馬就是民國時期西北三大軍閥:

青海馬步芳、

寧夏馬鴻逵、

甘肅馬鴻賓。

這三個集團的共同特點就是有著特殊關係和社會勢力。發展各自的武裝,長期佔據著西北的幾大地方,類似於半割據狀態。

當然,作為西北三馬,聽名字就好像三兄弟,其實他們之間就一直互相聯姻,如馬佔鰲為馬千齡的侄女婿,馬步青為馬安良的侄女婿,對於這些人物的名字,其實就是各種親戚,大家隨意感受下這種關係就好了,寧夏的和甘肅的二馬是叔侄關係。

青海的和寧夏的二馬後來都成為了國民黨的人。只有甘肅的馬鴻賓最後成了咱們的共產黨人,1954年還擔任第一屆甘肅省人大代表,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說到這三個集團,就不得不提當時的宗教關係,因為他們的勢力與宗教關係密切相關,三家雖然都是伊斯蘭教,但是對新舊伊斯蘭教的態度不同。

用無惡不作來形容這三馬,我覺得不為過。就拿青海的馬步芳來說,戰敗後逃亡到埃及,在沙特當“大使”,但是依舊不改其荒淫的本性。

作為當時的軍閥,那樣的時代,本來就是兵荒馬亂的時代,西北民風彪悍,三個集團的名聲的確不咋好,都是依附裙帶關係,好人有好報,惡人依舊長命。馬步芳1975年才在阿拉伯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