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產品分析

小紅書產品分析

小紅書

​1. 產品定位

在上線之初,小紅書只是一個單純的UGC購物筆記分享社區。在當時,中國跨境遊市場正處於高速上漲階段,旅遊期間的購物選擇是一大痛點。小紅書正好切中了這個痛點,再加之極其高效的社交網絡推廣方法(高質量的目的地購物攻略分享),吸引大量用戶註冊。在此基礎之上,建立了自營海外購電商平臺,為用戶提供精海外單品的購物服務。

所以總的來說,小紅書的產品定位,是海外購物筆記分享社區,以及自營保稅倉直郵電商。

2. 目標用戶

在百度指數中查看關鍵詞「小紅書」的用戶畫像,結果如下:

不論是海外購物筆記社區,還是【購物】板塊的保稅倉/海外直郵電商,小紅書這個產品都是在圍繞著「有奢侈品或高品質商品購買需求」的用戶群體來設計的。將這個用戶群體進行拆分,他們應當呈現以下特徵:

  • 女性是最主要的目標用戶。女性更愛逛街購物,更傾向於在國外購買比國內更便宜的奢侈品與高品質商品。
  • 年齡集中在20歲-35歲之間,該年齡段人群處於事業穩定期,購買力強。更低齡的用戶剛開始工作,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撐高端商品消費;更高齡的用戶(出生於60、70年代)受時代影響,未能培養高端商品購買習慣。
  • 職業分佈包括大城市白領、公務員,以及留學生。大城市白領與公務員有良好的收入基礎,追求生活品質;海外留學生是生產購物筆記的主力軍,他們更瞭解海外商品,也更加樂意分享。

用戶畫像:

Alice,在美國讀書的小美女

基本屬性:22歲,在英國讀碩士,學習繁忙,但也會參加很多社交活動。愛旅行更愛shopping,對各種大牌愛不釋手,有打折絕對不會錯過。

購物習慣:由於在國外且常旅行,購買奢侈品/高品質商品的場景為線下購物中心,時間多集中在當地折扣季。

產品行為:樂於分享購物筆記的高度活躍用戶,年輕有激情,渴望分享的商品被認同,所以會配合薯隊長修改筆記,耐心回覆評論;精打細算,對積分兌換的使用研究很深;由於身處國外,不大會購買福利社商品。

Lauren,生活小資的魔都外企白領

基本屬性:28歲,重點高校學歷,有氣質有涵養,生活小資追求品質。平常工作繁忙,週末拉上一圈朋友逛街吃喝玩樂。

購物習慣:逛得起大商場,也能拉下面子搜淘寶;偶爾會買奢侈品,使用中高端護膚品和美妝;服裝兼具大牌與高性價比單品;常常買高品質有愛的裝飾品或生活用品。

產品行為:比較樂於分享購物筆記,兼具高端大牌與小而美的商品。福利社的購物主力軍,關注價格,但遇到有愛的東西會衝動性購買。樂於寫高質量商品評價,但時間有限,不能接受頻繁地修改筆記,回覆評論要看心情。

Peggie,職場精英女性

基本屬性:35歲,在職場打拼多年,有所成就。收入較高,衣食無憂。極其繁忙,可能因為重事業而沒有結婚,也可能結婚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照顧孩子,疲於奔命,壓力大。

購物習慣:捨得買高端商品,大多在購物中心,打折季也會網購;護膚品、美妝全部為高端單品。每年固定出境遊,期間瘋狂掃貨。

產品行為:不會頻繁地分享購物筆記,相對而言不大在意成為精選筆記和積分;會收藏高端購物筆記,有空時找朋友代購或自己購買;偶爾逛福利社,選購美妝、護膚、生活用品、母嬰等品類,價格敏感度不強沒空對比價格,在高頻生活用品上會有很高復購率。

3、產品功能清單

下圖為小紅書V4.1.1版本整體功能導圖:

小紅書產品分析

產品功能思維導圖

4. 使用場景

(1)準備跨境/港澳臺遊時,通過小紅書查詢目的地精選購物筆記,找到最值得購買的商品,並添加至專輯,形成購物清單;

(2)購買到好物時,在小紅書分享購物筆記,獲得讚賞與關注,回答其他用戶疑問,滿足成就感;

(3)忠實用戶優化筆記內容,申請精選筆記,積攢加入當月Red club會員資格;

(4)日常閒暇時間,毫無目的地刷刷小紅書,看目前流行的趨勢,順帶發現好貨;

(5)日常閒暇時間,逛小紅書福利社,找到中意好物購買;

(6)在筆記分享社區中發現中意商品,找朋友代購,或上淘寶找代購;

(7)有某個方向的購買需求(護膚/香水/大衣/運動),但不知道該買什麼、在哪裡買,在小紅書「發現」模塊瀏覽對應類別or專輯;

(8)被小紅書推送消息吸引,進入App瀏覽專題;

(9)獲得優惠券,為在過期前使用,購買福利社商品;

(10)Red Club會員,每月積分兌換禮物/活動特權;

5. 核心模塊間關係

筆記社區、發現、購買是小紅書最核心的三個功能模塊,三者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小紅書產品分析

(1)購物筆記feeds流(產品首頁)是小紅書的主功能模塊,且發現模塊、購買模塊都與其有信息上的交互;

(2)發現模塊信息全部源自於筆記分享社區,可以理解為對筆記社區內容的分類整理,但同時也是feeds流的重要補充,用戶在該模塊可以找到值得關注的賬號、專輯;

(3)購物模塊與筆記社區有著非常巧妙的聯繫,筆記社區中部分高頻商品被優先引進了福利社,而在商品詳情頁中,編輯會將精選筆記作為商品評價鏈接進來。此外,在添加筆記時,小紅書也鼓勵用戶關聯福利社訂單,如果關聯,商品購買鏈接就會顯示在筆記中。筆記是否被鏈入詳情頁,與是否購買於小紅書無關。

接下來,也會主要對這三個模塊的核心產品邏輯進行分析,並在過程中與具有相似功能的產品進行對比。

6. 高效至簡的筆記feeds流

與其它同類競品風格不大類似,進入小紅書首頁,會給人一種簡潔而又清晰的印象。總的來說,這種簡潔和清晰源自於產品經理對於功能設置上的剋制。在feeds流上,小紅書希望能為用戶提供最佳的信息閱讀體驗。

小紅書產品分析

小紅書APP首頁

可以看到,小紅書對筆記圖片的觀感極度重視。圖片以單張的形式,橫向鋪滿了整個手機屏幕,兩邊沒留任何空隙。這樣的設計方式,源於小紅書的核心定位——找到「好東西」。

那麼應當如何展示東西「好」的一面呢?文字的表達力永遠是有侷限的,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圖片。所以,常常能在筆記下看到用戶與薯隊長溝通修改封面圖的留言,而產品本身也提供了精美的貼紙與濾鏡,來幫助用戶生產出高質量圖片。

此外,在小紅書購物分享社區裡,是沒有「筆記詳情頁」這樣的概念的。一篇筆記只會出現在三個地方:feeds流,用戶筆記列表和專輯列表。這樣的設定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有詳情頁也能滿足任何場景的需求,而且是更具有效率的滿足。好處在於減少頁面跳轉對用戶瀏覽過程的干擾,讓用戶儘可能地沉浸於好物之中而不被打擾。

同類競品中,很少有以此方式來處理feeds流。下圖左邊為「Pinterest」主屏截圖,右邊為「堆糖」主屏截圖。可以看到二者都採用了瀑布流的展示方式,二者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即希望通過展示部分下一行圖片,吸引用戶繼續向下瀏覽。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早在11年的時候,堆糖就開始強調自己沒有要做中國的Pinterest,而直到現在還是採用與Pinterest類似的界面交互方式。

小紅書產品分析

Pinterest & 堆糖

但是細看下來,二者其實有很多區別。Pinterest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要做圖片社交,讓用戶被美好的圖片所感動。於是Pinterest率先創造出了瀑布流,讓用戶沉浸於瀏覽美圖的過程,自然而然地下滑瀏覽。而在這樣的場景設定下,用戶是沒有明確的瀏覽目的的,於是Pinterest弱化了分類索引功能(移動端沒有)。

而堆糖的產品定位則更類似於小紅書,即做某個(或者某幾個)領域的個性化內容推薦,圖片正好是最佳的表現手段罷了。所以堆糖做得比Pinterest更深,網頁版堆糖點擊圖片會整個跳轉到新頁面,而Pinterest為保證交互效率,只是簡單地彈出浮窗,更有利於讓用戶專注於圖片本身。

除了大的展現模式外,小紅書還在一些小的交互細節上做出了創新,比如:

  • 點擊「全部評論」按鈕,只會看到評論列表,不再展示圖片。這樣的設定,同樣也是基於了對與圖片本身的重視。一方面,對於小紅書而言,圖片是一篇筆記中最核心的內容,點擊「全部評論」按鈕意味著用戶離開核心場景進入另外一個功能區域,此時如果再以較重的方式展示圖片,就未免有些多餘了。
  • 在feeds流中加入了商品購買鏈接,但做的很“剋制”——只是在feeds流裡,在部分筆記下添加了鏈接。注意,這裡有兩方面的剋制。“只是在feeds流裡”,即當你進入用戶主頁時,是看不到商品購買鏈接的,你可以把它視為feeds流裡的廣告。“在部分筆記下”,指只挑選了一小部分“非福利社購買筆記”插入購買鏈接。之所以選擇非福利社,猜測是因為更希望引入對商品本身客觀的評價,而不參雜用戶服務、情感等干擾要素。

7. 發現模塊的產品邏輯

從整個社區信息閉環上看,小紅書的「發現」模塊超出了“發現”這一定義。對於「發現」的用法,比較流行的有三種:

第一種,承載產品主功能之外的其它功能,大眾的比如微信,小眾的比如墨柚。用戶點擊「發現」是很明確地要訪問某個單獨的功能(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和墨柚的「活動」),而這個功能對主功能形成一定的互斥影響。一般來說,當一個產品要在主功能之外開拓全新維度的功能時,比較有可能用這種方式。

第二種,單純地發現未知內容,大眾產品比如知乎,小眾產品比如念和塗手。feeds流負責呈現你所關注的信息,而「發現」則代表尋找新的未曾發現的關注點,可以天馬行空地給用戶推薦。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訪問「發現」模塊是沒有任何明確目的的。如果產品在feeds流中已經形成分類,或者根本無法再繼續進行分類了,則比較適合這種方式。

第三種,需要去尋找某一領域的信息,大眾的比如微博,小眾的比如蟬遊記的攻略模塊。如果用戶有非常明晰的分類信息查找場景,而又很難在feeds流中去實現的,則非常適合這種方式。微博近年來逐步淘汰了大批低質量內容賬戶,讓一批高可讀性內容的生產者脫穎而出,基本完成了社交化向媒體化的轉變,今年開始進行垂直領域內容的嘗試,而發現模塊就主要承載這一戰略目標。蟬遊記在沉澱的大量旅行筆記基礎之上,花很大精力自行編制了目的地旅遊攻略,為有明確旅行需求的用戶提供最佳的攻略體驗。

小紅書的「發現」,基本上是第二種和第三種類型的綜合體。頂端一排按鈕(類別、品牌、目的地、主題、達人)為筆記信息不同維度的分類整合,下面則是熱門專輯與筆記的推薦。

小紅書產品分析

目的地發現

如果用戶有很明確的目的——比如正打算去某地旅遊需要列一份shopping list——那麼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入口。而如果用戶沒有很明確的目的,只是翻完了feeds流,想看看有什麼其它有意思的東西,就可以忽略第一排,繼續向下瀏覽。總的來說,信息分類可以滿足用戶特定場景需求,而熱門推薦則是增加用戶黏性。

小紅書產品分析

對於「發現」模塊的認識:

(1)目前信息分類的效率並不高,需要慢慢優化。比如我的截圖裡,選擇目的地-日本,總共有30餘萬條筆記,無數個品牌(拉到底大概要5分鐘,且不支持搜索)。首先筆記部分,如果統計一下用戶瀏覽屏數的分佈,猜想一定是遠遠低於首頁的,用戶不可能瀏覽完這麼多筆記,這個數字本身就會讓大家望而卻步了。而品牌部分,用戶選它很有可能是有目標的品牌,而這麼多個品牌,沒有搜索實在是有點累。其實可以看出來,專題這個場景下最有價值的功能。上線初期,小紅書靠高質量目的地購物專題瘋狂吸粉,可以見的專題內容的吸引力,所以我認為可以考慮把專題放在默認的位置。同時有必要去優化筆記和品牌的展示機制。

(2)熱門推薦是整個產品的重要補充,但會隨著產品的逐步成熟而漸漸弱化。熱門內容發現很難作為產品的核心功能出現。豆瓣2.0版本時,曾將「發現」作為戰略級功能,希望通過帶來驚喜提升用戶使用頻次。最終的結果我無法評判,但從豆瓣3.0拋棄「發現」功能這一事實上來看,它應該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用戶打開一個應用,要麼是有訪問某個功能(一般為核心功能)目的,要麼是形成了特定的使用習慣。在產品初期階段,整體筆記數量和用戶平均關注內容數量都不是那麼充足的時候,熱門推薦可以幫助他們發現新鮮的東西。而當產品逐漸成熟,用戶養成了一套固有的信息獲取機制後(關注豐富的賬戶和主題),熱門推薦的重要性會慢慢降低。

8. 購買板塊的交互創新

2015年,電商領域出現了兩類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第一類是小眾領域的垂直電商,在產品設計、商品設計和運營上都極盡突出領域特色,例如窩牛裝修、東家;第二類是社交(或社區)與購物的結合,例如小紅書、堆糖、下廚房。

對於後者而言,最具革新性的設計,就是將社區內容,作為商品評論引入到商品詳情頁中。傳統的電商網站,評論低質量化是一大痛點,淘寶京東蘇寧們的商品評價區中,充斥著大量無效甚至虛假評論。評論區本質上不是一個完整的社區,無法有效激勵用戶寫出高質量評論。而社交與電商結合的模式恰恰解決了這一痛點。

但是社交+購物的模式也有痛點。傳統電商產品體系中,評價對於用戶而言是一種制衡商家的工具。購物過程中,有任何對於服務和商品本身的不滿,都可以通過低分評價來激勵商家解決。而在小紅書、堆糖的商品詳情頁中,只能看到少量編輯挑選出的購物筆記。雖然小紅書使用了很多非福利社購物筆記鏈入商品詳情頁,單用戶還是隻知道這件商品多麼好,而對物流、售後服務質量無從知曉。這是這個模式的一大弱點,我暫時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從整個購物流程上看,小紅書儘量做到簡化。在商品詳情頁,只有加入購物車按鈕;只有一個購物車,收穫地址信息放在收銀臺,而傳統大型電商一般邏輯為購物車1-購物車2-收銀臺。在這樣的簡化流程下,用戶從選種商品到購買,只需四步,非常簡單便捷。

在安卓4.1.1版本中,原「福利社」tab更名為「購買」。名稱變更的背後,代表著戰略的變化,電商平臺正逐步成為小紅書的戰略核心。但任何一個產品,其主功能只可有一個,發展電商必然意味著筆記社區會被削弱,如何在過程中尋找平衡,將會是很大的挑戰。

來源:簡書---Ivey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