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原來只是網友杜撰

現在一說到明朝,嘴裡會不知覺的蹦出一句:明朝三百年,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三百年,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的原形,是永樂帝朱棣在第二次北伐蒙古諸部班師回朝,在北京對臣子說的,原話是: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原來只是網友杜撰

言歸正傳,我們先說說:天子守國門。這話說的不錯,但先要弄清楚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原因有二:一他是靠造反起家,奪了侄子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好多人不服他,南京又是他侄子的地盤,而他侄子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危險係數大,而北京則一直是他的封地,他勢力所在地,經營多年,各方各面瞭如指掌,大可放心。二是朱棣遷都北京時,他的將士已經為他在北邊打下了大片大片的土地,有薊遼軍鎮,大寧都司,朵顏三衛,奴爾幹都司,這些土地將北京牢牢包圍,安全的很。反過來講,朱棣時代的北京,那就不是國門。

可看看朱棣的後代都幹了啥,祖輩倖幸苦苦在北邊打下來的土地,這些子孫卻是越守越少,最後北京是成了國門,但那是丟了大片土地才讓北京成了國門的,那算守國門嗎?後來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抓了去,成了一個笑話。大家可以翻地圖看一下,土木堡離北京有多近。對於大明,俺答汗想打就打,林丹汗想怎麼打就怎麼打,皇太極還跑來“旅遊”,直接把北京圍了,天子守國門守哪裡去了?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原來只是網友杜撰

再來說說“君王死社稷”,這五個字說的是崇禎帝朱由檢。縱觀他這一生,就沒幹出一件對社稷有用的事。殺魏忠賢之前不想一下以後怎麼節制下面那一幫不聽話的大臣;遷都又怕揹負罪名;讓太子先去南京,又不讓,怕太子另起爐灶,奪了他的皇位。李自成都打到北京了,想讓吳三桂率兵勤王,又怕擔放棄領土的罪名。他原意是讓大臣提,他勉強答應,然後把罪名給大臣,自己賺個好人名聲,可這招用的次數太多了,大臣們都是人精,誰會上他當。再說了,李自成打到北京時,崇禎化妝逃跑,跑不了,才不得不弔死在樹上的。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原來只是網友杜撰

“天子守國門”,使脫離漢族王朝幾百年的北方傳統疆土一直掌握在明手裡,遊牧民族始終無法南下立足內地,保證了傳統漢文化區域的穩定,其積極意義不可否認,但“天子守國門”本身沒必要過高評價,一味否定明朝也是錯誤的。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最關鍵的是,不是道德高尚,不是斬首多少,不是攻城幾座,而是能不能和諧社會、安定政局。崇禎作為個人,是個有骨氣的人,值得讚賞。但作為君主,太執著於自己的名聲,不為整個大明王朝著想,太不稱職.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原來只是網友杜撰

對於歷史,要辯證的看待,特別是我們現在人,已經開了“上帝視角”,更要全面客觀的評價一個王朝,一段歷史,切莫夾雜主觀情緒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