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TEM」到「STEAM」,藝術的力量正在顯現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可能會說:我們的數理化不就是美國的“STEM”麼?基本上是,但現如今,學好數理化已經完全不夠了。因此,代表藝術(ART)的“A”加入了“STEM”教學,成為更具包容性、更有創造力的“STEAM”教學。

從“STEM”到“STEAM”,藝術的力量正在顯現

一、藝術加持下的“STEM”教育

近年來,號稱美國素質教育的“STEAM教學”悄然走紅,成為教育行業的時尚先鋒。所謂“STEAM”,顧名思義,就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的總稱。

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公佈 《美國競爭力計劃》,明確提出培養具有STEM素養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此後,已有80多個國家先後提出了本國的STEM教育政策,全球已經進入一個“STEM人才”大展身手的時代。

2011年,前羅德島設計學院的約翰前田博士第一次在研究綜合教育時提出將“A”(藝術)納入進來,這個“A”,廣義上包括美術、音樂、社會、語言等人文藝術。前田肯定藝術的重要,他表示,“所有卓越的創新都來自於把不同領域的東西聚合到一起。藝術不僅僅帶領科學達到美的境界,它更能給科學領域不同的啟發。”

不論是“STEM的靈感起源於藝術”,還是“藝術彰顯STEM的成就”,我們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卓越經驗中很容易找到藝術跨科聯結的脈絡。ARTS一直是跨科統整中最具彈性、融合力的領域,像無名英雄般在STEM中以創造力為基石,隱隱地激發學習者的無限想象,把知性與感性做有意義的聯結。

從“STEM”到“STEAM”,藝術的力量正在顯現

例如,數學與美。運用數學原理來創作的例子很多。埃舍爾使用數學維度來構成藝術的視角、形狀的轉換、平面的分割;蒙德里安對平衡感的抽象表達。

跨科統整的思維一旦建立,人的潛力就能發揮到極致。許多從事STEAM教學的教師經常以文藝復興時代達·芬奇為代表。流傳於世的《蒙娜麗莎》與黃金比例都體現了數學原理的運用。這位集藝術家、科學家、天文學家於一身的全才,具備全方位知識的聯結。

二、兒童為什麼要接受藝術教育

在所有年齡階段中,兒童與藝術最近,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藝術的心靈。

在針對兒童的“STEAM”教育中,藝術素養的薰陶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發現:兒童幼時的遊戲程度,直接決定其成長的質量。通過藝術的教育,能開發兒童的遊戲和藝術本能,能使兒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種形式,如線條、聲音、韻律等。正因為如此,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在7-14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成長的主旋律。

從“STEM”到“STEAM”,藝術的力量正在顯現

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認為,現在社會需要“手腦並用”的人,即所謂的“全腦思維”。藝術創作是一個手、眼、腦並用的過程,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腦去想象,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去表現自己的審美感受、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幼兒在創作中通過心理操作和實際操作,把自身對美的感受轉達給他人。

同時,藝術教育還能幫助孩子抒發情感、培養想象力、創造力,讓孩子身心愉悅,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的人格品質。

生活在美國的孩子自小就接受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藝術薰陶。

在當地,數量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讓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到藝術大師的作品,而社區中心、教堂等場所藝術活動也很頻繁,各種創意集市、生活藝術講座使藝術常識得以傳播到每個家庭。

三、藝術培訓機構如何培養學生的“A系”氣質

那麼,作為藝術培訓機構,應該如何通過“STEAM”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呢?在這裡舉個例子:

從“STEM”到“STEAM”,藝術的力量正在顯現

三分鐘內,用兩個回形針,做出最高、最有創意,且能夠站立起來的作品。

這是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三鎮分校裡奇蘭市藝術委員、美國國家藝術教育協會數據可視化主席、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協會主席陳怡倩博士曾經在課堂上給孩子們佈置的小作業(針對6-8歲學生)。

不要小看這區區兩個回形針,以及這短短的三分鐘,這個小活動鍛鍊了孩子們除了考驗邏輯思維的能力之外,也引導孩子把生活經驗習得的知識,連結到已經學過的學科知識,具體發揮出來解決問題。在過程與討論中,可以涉及到的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力學、建築學、數學、歷史、工程、設計,以及美術。

從“STEM”到“STEAM”,藝術的力量正在顯現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從發現問題入手,進行跨科統整的融合式教學,讓學生在探索、創造中,深入感受美感美學,而非硬邦邦的教授學科基本原理。

四、“STEAM”教育的前景

多年來,美國教育界將培養21世紀一流創新型人才的希望寄託於STEAM教育之上。《美國競爭力與創新力》報告認為: 在未來肩負創新使命、推動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多數將來自STEAM領域。數據表明:過去10年間,美國STEAM領域的職位增長率為7.9%,是其他領域的3倍。STEAM領域從業人員的收入比其他領域高出26%,且失業率較低,這些都是使得STEAM教育火熱的原因。

國外STEAM教育如火如荼,近年國內校內外也掀起了機器人、創客等科技教育形式。2016年中國“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創客空間”建設,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科技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

包括北京清華大學附中、人民大學附中等在內的600餘所中學也都在開設STEAM教育課程,STEAM教育機構也如雨後春筍發展起來。

從“STEM”到“STEAM”,藝術的力量正在顯現

然而,作為“新興事物”,“STEAM教育”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教師學科背景、教學案例單一,過分追求酷炫科技,不“接地氣”等問題,使得“STEAM”教育成為學校和培訓機構的‘秀場’。

未來,作為藝術培訓機構的教育者,引領“STEAM”教育走上專業化、正規化的道路,培養學生真正的藝術氣質,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