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達164項措施鋪就智慧財產權人才之路 是時候了解一下了

多達164項措施鋪就知識產權人才之路 是時候瞭解一下了

“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知識產權人才工作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時逢《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中期總結階段,上一年度計劃順利完成,新一年工作計劃穩步推進,本文將集中介紹全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進入2018年,各大城市“搶人”風波愈演愈烈,讓“人才”一詞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同時將人才的重要性再次凸顯出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發展任何事業最基本、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亦是如此。

為貫徹落實《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每年初,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印發《落實〈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兩年多來,全國知識產權人才工作緊扣中心、狠抓落實,順利完成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25個大項、85個小項工作任務,具體開展了164項具體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在頂層設計、政策引領、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高端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取得進展,實效顯著。

築基強體 健全人才政策體系

人才發展,制度是核心。貫徹落實好《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必須強化知識產權人才工作頂層設計,創新人才政策制度,打通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全鏈條。為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制定《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細化落實方案,建立聯絡協調機制,舉辦人才規劃落實培訓班,指導局內各部門和各地知識產權局開展《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落實工作。在此基礎上,局內各部門和各地知識產權局梳理人才政策,全國知識產權人才選拔、評價、流動、激勵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從事專利法務工作人員能報名嗎?”“學歷比較高的人才能不能破格?”2017年下半年,北京市專利代理中級職稱評審工作剛剛發文,就接到從業者1000餘次相關諮詢,獲得強烈社會反響。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試點啟動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利代理中級職稱評審工作。2017年共評審通過323人。2018年北京市還將探索建立高級職稱評審序列。

職稱制度被譽為人才評價的“指揮棒”,將知識產權納入職稱系列,將激發知識產權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活力。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與人社部溝通,推動完善知識產權職稱制度。2017年12月,廣東省印發《廣東省知識產權專利研究人員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試行)》,天津等地也先後出臺政策,在知識產權專業技術人員中建立職稱評審制度。

在人才選拔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起草完成《人才引進使用中的知識產權鑑定辦法(徵求意見稿)》。制定併發布《國家知識產權局中高端人才發展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年)》,明確中高端人才選拔、培訓、使用和考核等相關工作。人才流動方面,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幹部交流實施方案》,共選派100餘名局內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骨幹人才和專門人才赴地方政府、地方知識產權局系統、社會團體、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等單位交流掛職。此外,還通過向國家實驗室等重點創新主體派駐知識產權專員等方式加強與相關部委、相關單位人才項目的對接,探索開展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專員派駐工作。

同時,為激勵知識產權人才成長,國家知識產權局在繼續開展全國知識產權人才工作表揚的基礎上,建立創新創業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機制,推進江蘇、長沙、天津、煙臺、常州、重慶、中山等地的維權中心建立創新創業人才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綠色通道,指導維權中心對人才集聚區、重點人才及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對接機制,快速受理和解決創新創業者反映的維權問題。

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同樣離不開各地方的高度重視,江蘇、河北、重慶等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本地區知識產權人才規劃,明確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目標和路徑,為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人才支撐;珠海市將知識產權人才納入市級人才優惠政策,對知識產權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聚焦重點 完善人才結構體系

“十三五”時期,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立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需要,優化人才結構和佈局,緩解高層次和實務型知識產權人才缺乏的現狀。為此,國家知識產權局著力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體系,聚焦培養和選拔高端引領的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大力開發支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急需緊缺人才,同時統籌推進各級各類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的全面發展。

在知識產權領域活躍多年的專家學者,為強國建設貢獻著突出的智慧和力量。2017年11月13日,國家知識產權專家諮詢委員會高級研討班在北京舉行,專家委員們在研討班上暢所欲言,就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制定、知識產權工作面臨的形勢、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工作等方面發表了意見和建議。

為更好地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做好知識產權智庫建設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成立“知識產權智庫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溝通協調機制,通過調研、研討等形式組織專家為智庫建設出謀劃策。作為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排頭兵,廣東省大力推動知識產權專家人才建設,持續完善了省級知識產權專家諮詢委員會工作機制,推動廣東中策知識產權研究院等民間智庫發展,構建了多元化智庫體系。

在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國際人才培養方面,針對國際型審查人才進行培養,學習美、歐、日、韓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專利法律制度和審查實踐,充分發揮培養對象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的引領與示範作用,每年組織舉辦領軍人才全國巡講10期左右,培訓1300人。同時在化工、絲綢、陶瓷等重點領域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諮詢,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助力企業發展。經多輪磋商,與WIPO正式簽署有關諒解備忘錄,加強國際化知識產權人才培養。

作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有效途徑之一,仲裁調解應發揮更大作用。為此,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強仲裁調解專業人才的選拔培養工作,指導北京、山東、廣東等地構建了區域知識產權糾紛解決專家庫。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培育形成一支600餘人的調解員、仲裁員隊伍。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大力開發支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急需緊缺人才的有效嘗試。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還通過舉辦知識產權管理、運營、知識產權金融等各類培訓班、完善培訓大綱與教材體系等有效手段,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和執法人才、企業知識產權高級管理人才、知識產權運營人才等培養力度;加強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知識產權管理、運營和專利信息分析等“五個一批”知識產權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力度。除仲裁調解隊伍外,還通過全國專利信息實務人才選拔,評選出336人為第二期全國專利信息實務人才並組織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的90餘名專利信息領軍、師資人才,針對6省市400家企事業單位及專利信息服務機構開展培訓。圍繞專利質量提升、知識產權運營和保護、專利法修改進展和審查指南修改、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等13個專題舉辦公益講座79期、知識產權高層講堂5期、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課堂2期,培訓社會公眾超過2.98萬人次。建立了一支約200人組成的國際化後備人才庫。

同時,知識產權基礎人才工程也不斷夯實。國家知識產權局緊緊圍繞強國建設主題,聚焦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各環節,針對社會需求廣泛開展知識產權高級管理人員和行政人員培訓班、專利信息實務培訓班、多層次分領域的專利代理人培訓班等各級各類知識產權培訓,提升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能力素質水平。加強知識產權遠程教育,著力開展知識產權培訓課程體系建設工作,形成了包含38個模塊217門課程的五個培訓體系。開發製作知識產權相關移動和慕課課程,開發基於移動平臺的微課程50門。

雙輪驅動 豐富人才培養途徑

2017年9月19日,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舉行首屆新生開學典禮,來自21個國家的91名新生濟濟一堂,他們是未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事業的生力軍。

這既是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中國高校合作培養知識產權國際化高端人才的新突破,又是知識產權學科教育的縮影。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推動落實《“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和知識產權人才規劃中關於加強知識產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的工作任務,與教育部學位辦等單位溝通聯繫,積極推動高等學校在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學科中增設知識產權專業,指導大連理工大學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增設知識產權二級博士點,支持同濟大學開展知識產權交叉學科建設探索。高校通過加強知識產權學歷教育,重點培養懂法律、善管理、通經濟的複合型人才。目前,全國已有76所高校設置了知識產權本科專業,有超百所院校招收知識產權(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有38所高校建立了知識產權學院。

作為人才培養的另一種途徑,多層次的培訓也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建設,以加大對創新人才的培訓力度為目標,逐步建立以政府為指導,以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為主要依託,以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輔助,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知識產權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同時,充分利用行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等資源開展培訓工作,並加強對青年創業的指導。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國19個省(區、市)批覆設立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26家,其中,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培訓基地3家,僅2017年就舉辦培訓100餘期,培訓1萬餘人次,打造了一支近千人的師資隊伍。

2017年,知識產權人才工作穩步推進,實效顯著。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人才強國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總體目標,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人才政策制度,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良好環境,穩定、持續、創新推進各級各類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楊柳|中國知識產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