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中興事件打了所有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家一記耳光

最近幾天,中興被美製裁的事件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非常深刻的反思,我們沉浸在高科技發展便捷的互聯網生活之中卻突然被驚醒 —— 原來,我們是如此地依賴著美國的眾多核心技術,並且,在自主研發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卻不見一絲主流的自有基礎軟硬件。

昨天,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 CEO 劉強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便基於中興事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這幾天中興事件很熱,我相信這個事件給整個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家和 IT 行業的所有企業家,應該說是重重打了一個耳光。我希望這耳光能把整個中國企業都打醒,打得認識到,如果我們不能掌握自己核心的知識產權的話,那麼命運終究是攥在別人手裡的。

在說這話的同時,劉強東也分享了自己所帶領的京東正在走的道路:

京東走道路是,第一,先走應用的道路,有了應用,會有現金流和毛利,再拿自己的利潤進行滾動投入,堅持走一條相對可能比較孤獨的道路。因為這種核心知識產權的建設,還有技術的投資,都需要很長時間。大概七年、八年甚至十年,看不到利潤,看不到收入,帶來的都是虧損,帶來的都是財報上很難看的東西,但我覺得作為企業家,這是我們應該堅守的底線。

事實上,早在 2015 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劉強東就曾強調過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中國再不把保護知識產權放到首位的話,那麼經濟永遠不可能好起來”,在其看來,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已經讓中國品牌陷入了惡性循環。

“現在網上有 30 萬個賣家在賣一模一樣的鞋,價格不斷的降低,其中一部分賣家開始賣假貨,因為假鞋利潤更高,賣正品行貨的人,一看賣假貨賺錢多,在利益驅使下,更多的賣家開始賣假貨……大量的假貨給品牌商帶來了價格的壓力,品牌商為了追求銷量,迎合消費者,應對競爭,不斷的降低品質,價格一再的便宜,但最後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喪失了品牌的溢價。”

也正是如此,迴歸到 IT 行業,劉強東認為,保護知識產權是給中國企業提供了競爭的機會。

他還曾替全體企業家向政府呼籲,希望政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不僅僅是保護國外的知識產權,也要保護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和中國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