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你們當地有什麼喪葬習俗?

老胡侃三農


農村俗語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應出人生的很多大道理,這都是農村老一輩人的經驗結晶。“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體現了農村人對葬禮的重視,如今,很多年輕人已不能理解這句俗語,今天我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喪不報孝不弔”從字面以上不難理解,就是指沒有報喪是不用弔孝的,年前農村老家的一個大伯去世後,兒子到處去親戚家報喪,見到自己的長輩會立即跪下,然後哭述自己的父親去世,接到報喪的親戚都會前去弔孝,除此以外,在長輩的引領下,會邀請村裡面的主事人去操辦喪事,鄰里之間也都會來幫忙。

“不燒紙錢不謝孝”字面意義是指,前來弔孝的人沒有燒紙錢,就不用去磕頭謝禮,謝孝就是磕頭行禮,按照農村的習俗,逝者的晚輩又對前來弔孝的人磕頭行跪禮。在我們農村,來弔孝的人一般是磕四個頭,先對逝者磕三個頭,起來後再跪下磕一個。逝者的晚輩除了磕頭陪哭外,還陪著來弔孝的人去磕祭頭。

除此之外,逝者的子女在本年的春節不能走親訪友,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去;三年內過年時也不能貼春聯,不管風俗怎樣,都是為了悼念逝者。好了,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看,我會持續解答農村的有關問題,請大家多多關注!


生活巷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 在農村,紅白喜事有著諸多的講究,但在這些講究中唯獨喪事的忌諱最多。從老人去世的入殮穿壽衣到親鄰前來弔唁,死者一般是坐南朝北的擺放,之後身體上還要蒙上一層白布。三天過後送去火化,一般在家裡擺放7天就會入棺材下葬。正因為死者為大,所以在農村喪事的講究最多。那麼“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不謝孝”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喪不報孝不弔

一般在老人死的當天就需要有人去給親戚報信,告訴他們死者去世的消息。一般本村的話就是死者的兒子前來告知,而外鄉的親戚都是侄子前去告知。這時候親戚就會留報信的人管上一頓飯或送上一包煙,表示自己已經接到通知。之後他們就會帶著紙錢、花圈去弔唁,如果沒有接到通知的親戚,那就沒有必要前去弔唁。



不燒紙不謝孝

在親戚前來弔唁的時候,一般死者的兒子和孫子都會在靈前跪拜,而這時候親戚通常都會帶著紙錢過來祭拜。而帶著紙錢的這些親戚,死者的兒子和孫子都會進行跪拜,以表示自己的感恩。當然如果沒有帶著燒紙錢的話,證明他和死者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親近,這時候不需要磕頭跪謝。當然一般親戚給死者磕頭的話,那兒子和孫子都會進行磕頭回禮。 當然在老人去世之後,一般兒子晚上不能睡覺,需要給父親守靈。同時在老人去世的一百天裡,不能理髮表示對父母的尊重。之後就是春聯的問題,三年內不能貼紅色的春聯。



在老人的下葬之時,棺材全程不能落地,只有到地方之後才能入土。大家還知道哪些禁忌呢?


三農圈子


問題(1):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



村郎認為,“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一語中的“報”一般是指主人家要是有人離世,就需要發訃(fu)告或者由逝者的子女去通知其他親戚。關於訃告,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這表示對已經離世之人的尊重。



“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主人家裡有人離世,那麼主人家裡就需要發訃告,或者由逝者的兒女去向其他親戚通知。等到這些親戚接到主人家裡有人離世的消息後,就可以去弔喪。另外就是如果弔喪的時候不燒紙錢,那麼眾孝子是不會磕頭謝孝的。




那麼一些農村地區要強調“不少紙錢不謝孝呢”?按照村郎家鄉這邊的說法就是,燒紙錢代表著親朋好友對於逝者的思念。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逝者去另外一個世界需要盤纏路費。其實,不管是哪種說法,“燒紙錢”已經成為很多農村地區舉行喪葬事宜必不可少的一個習俗。

各地的喪葬習俗不一樣,有些地區還講究“紅事要請人,白事自己來的”規矩。那麼,既然題主問題是“你們當地有什麼喪葬習俗”,那麼村郎就說一些我們家鄉的喪葬習俗。


  • 百日不能理髮、刮鬍子;
  • 主人家裡有人離世後,需要“燒七”
  • 燒白天、燒週年、燒三週年;
  • 如果村裡人在外地逝去,那麼如果要把棺材埋在本村的話,就需要繞開村內民屋;
  • 需要“祭門”;
  • 逝者逝去的前三天,需要請專門的喪樂班子奏樂;

不知道大家對於喪葬習俗是什麼看法?評論區告訴大家吧。


村郎,農村子弟,喜歡民風民俗,望大家點關注、點贊支持。村郎抱拳謝過。


村郎三農館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你們當地有什麼喪葬習俗?

在農村,喪葬具有強烈的儀式感,講究和忌諱的事情特別特別多。雖然現在禁止喜喪大操大辦,但是該有的禮節還是得有。

我們這裡親人去世以後,不管是自己村子還是外村的,如果是親戚的話,都要去親戚家報喪。我們這裡如果是一個村子的,都會是死者的兒子去報喪,如果是外村,就會找死者的侄子去報喪,在外村接受報喪的親戚,以前都要請報喪的這個人吃一頓飯,表示感謝,現在就是給一盒煙表示感謝。得到消息的親戚朋友就會去弔孝,我們這裡是早上一早帶著燒紙紙錢就去弔孝,在弔孝的時候燒了紙錢的,死者的兒女要磕頭來回禮感謝。如果沒有燒紙錢,兒女就不用磕頭來回禮感謝。如果是沒有收到報喪的,就不會去弔孝。



在農村,白事還有以下幾種規矩。

孝子不離寸土:當老人去世以後,在辦白事這幾天兒子在院子裡跪坐,兒媳婦在門口跪坐接待客人,女兒在靈堂裡跪拜陪伴老人,晚上還要輪流守靈。

百日不剃頭:老人去世以後,兒孫在百日之內都不能理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剪頭髮是對先人的大不敬。

孝年不貼春聯:老人去世的前三年裡是服孝期,三年之內是不可以貼春聯的。



其實在農村,不管誰家辦喪事,鄉里鄉親都會去幫忙,這樣團結的現象估計只有農村能看到了。


農人馬小妞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你們當地有什麼喪葬習俗?

看到這個話題,雨季進來回答一下,雨季剛剛經歷了喪母之痛,於農村的這句俗語我們當地是這樣做的。家裡有人故去。村大隊有一幫固定的主喪人會來家裡幫忙打點一切事宜。




首先:主喪人會統計你家的親戚住址都是哪裡的,比如姻親、姑舅親、姨表親、或是遠房親戚等。統計好之後會派出村裡幫忙的人去報喪,報喪人每到一家不能進親戚門,只在門外告訴故去的人何時去世的,何時要發喪,請親戚務必前去送上一程,這樣接到報喪信息的親戚就會來弔孝,如果沒有接到報喪信息的親戚是不會來弔孝的。這就是我們這的“喪不報孝不弔”的說法。


不燒紙錢不謝孝”我們這是這樣的,院子裡正房門口前擺一張靈前桌,桌子上供奉著去世人的照片和貢品,親戚、朋友來弔孝都會止步在靈前桌前祭拜。晚輩或平輩人必須磕頭,長一輩的會給逝者鞠躬(畢竟逝者為大),這時候逝者的兒孫會按照長幼有序的順序跪在兩旁磕頭回禮。只來送紙錢不來靈前桌祭拜的,兒孫們就不用回禮,但也要說幾句表示感謝的話,表達對人家送紙錢的心意。



我們這逝者要在家停留三天才出殯。這三天中兒女重孝在身是不準隨意出門,不送客更不能去別人家裡。家裡有兒子的女兒不出去答謝客人,女兒媳婦要在逝者身邊守靈陪伴。三天後出殯骨灰入土才算真個喪葬儀式圓滿。


雨季8918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你們當地有什麼喪葬習俗?

在農村,家裡“人老了”報喪是頂重要的一件事,有很多規矩,馬虎不得。

在阿兮老家膠東農村,一般套路是這樣:人不行了要趕緊穿“老衣”(農村老人都有提前準備好的送老衣服,也就是壽衣),在正屋用兩個長條凳支起一扇門板,南北方向放置,上面覆蓋上杆草(穀子的秸稈),再鋪上毯子褥子,頭衝南腳朝北“停床”,嚥氣倒頭後口內放置壓口魚(純銀),通知家族主事人,剩下的事情就有家族主事人來全權安排了。

農村家族主事人,很有權威,有白事後全族人都聽其調派。

首先,主事人會安排放三個二踢腳“打人”(農村規矩,若不年不節沒喜事誰家放二踢腳,就是告訴村裡人,家裡有人“走了”),村裡人聽到二踢腳聲音,都會趕緊出門,看看誰家有事,打聽清楚趕緊主動上門幫忙,這就是農村老話說的“紅事叫白事到”。

主事人陸續安排誰家媳婦去做倒頭餑餑、打狗棒、麥麩等,誰家誰家男人去墳地打墳,哪幾家男人負責抬棺,哪些人負責通知哪一支的死者外地或其他村鎮親戚,都非常具體。

靈床頭部衝門的位置放小桌,擺上祭品,一摞五個光頭餑餑(又叫倒頭餑餑),一盞油燈,要保證直到下葬不能熄滅,香燭等。

一說起喪葬習俗雜七雜八就停不下,下面具體說說報喪習俗吧。

現在都有手機電話,報喪也就簡單多了,但負責的人也需要一個個的全部通知到。而在古時候沒有電話等,報喪則只能靠人跑腿,外地用電報。

記得兒時在農村,曾外祖母去世,就是有人趕來報喪。那人並不進門,隔著門問家裡有沒有人?確定是不是哪個村某某人的孫女叫某某?確定之後,才告知,我曾外祖母夜裡沒了。

過去我們這邊報喪規矩就這樣,報喪人不進門,要反覆確定對人以後,才告知,以免因傳錯信結下樑子

農村就這個規矩,一個村的主動上門,外村和外地親屬,必須報喪,接到消息的人會立刻趕來弔孝,見逝去人最後一面,也就是“喪不報孝不弔”。

至於“不燒紙錢不謝孝”,則是說親戚朋友們來弔孝,要在門口衝靈床磕頭,在盆裡燒紙錢,以表示對死者的尊重與哀思,死者的子女則要謝孝,早年間孝子孝女是披麻戴孝跪在死者靈床兩側的,謝孝自然也是側身對弔孝燒紙錢的人磕頭還禮。若是來人傲慢,不燒紙錢行禮,孝子自然也無需謝孝還禮。

現在新社會,都不講究這些老規矩,來弔孝的人多改為向遺體三鞠躬,謝孝也無需磕頭。

農村喪葬習俗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規矩太多,比如死者子孫只需守著靈柩哭靈謝孝,其他事情都有族人來做,族中主事人一手安排打理。阿兮雖然離開農村三十年,可村裡有白事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回老家奔喪,這與農村的人情關係,以及強大的家族主事安排分不開。總覺得這才是有人情味的農村,是我們葉落歸根的地方。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情。關注阿兮隨筆,看不一樣的三農解讀!歡迎轉發分享點贊!

阿兮隨筆


自古以來,農村對於喪葬文化都看的非常重要,為此,農村葬禮的很多風俗習慣自然是不可少的,人們也一輩一輩的繼承了下來並延用至今。關於農村的很多喪葬習俗,人們用俗語總結了下來,比如咱們今天說的“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這句俗語,你們知道嗎?

喪不報孝不弔:在農村一旦家裡有老人去世,則家裡必須要有人去給親朋好友報信,告訴他們這個消息。我們稱這種行為叫做報喪,一般報喪的人都是與逝者有血緣關係的人,比如兒子或者侄子之類的。如果接到了通知,則會去弔唁,可如果沒有接到消息,只是從別人那裡聽到消息,則不必去弔唁!

不燒紙錢不謝孝:在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農村會有停喪的習俗,再次期間,逝者的後代會在靈前跪拜,並對前來弔唁的人進行感謝。如果有人過來弔唁的時候沒有燒紙錢的話,那表示來人與逝者的關係並不是非常的親近,這時候並不需要行跪拜的謝孝禮。

農村的風俗講究非常之多,除了咱們今天說的“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還有很多禁忌需要大家遵守,這些都是人們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希望大家切莫犯了忌諱!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你們當地有什麼喪葬習俗?

人都是食五穀雜糧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現象,雖然現在對紅白之事都不提倡大操大辦,但有一些風俗還是得遵守的,今天山村梅花跟大家聊一聊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的理解,同時分享一下我們當地約的喪葬習慣。


"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意思就是說,誰家有人去世了,應該向去世者親戚去報喪,然後親戚會來弔孝,在過去喪主家不報喪是不能弔喪的,親戚去弔喪時要燒紙錢的,人家喪主家給你磕頭謝孝,你不燒紙人家不用磕頭謝孝,當然這是老規矩,現代人一般不興磕頭謝孝了,只是握手或擁抱來表示安慰。


我們農村喪俗習慣應該和其它地方相差不大,在我們這農村,誰家老人去世,自己兒女一般就不出門去別人家了,只能在家守著老人,跑外辦手續等都是本村一大家族的人去辦,而且每個大家族都有一個歲數大點的且威望較高的人來主持喪事,安排報喪、選墳打墳、取消戶口、迎接親戚弔孝、出殯等事,只要老人一去世,一般都會在村裡放上幾個二踢腳,人們聽到聲音就會打聽誰家去世人了,要是自己家族的,不用叫都會主動來上香燒紙,然後主動留下操辦喪事,聽從主事人安排,但也有些家生前為人太差,或兒女不孝,老人去世沒人前來幫忙,這時對喪主來說也很尷尬,而有的人因為生前熱心幫助過別人,去世後很多人都想為之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這樣主事人很生省心,做兒女也專心守護去世之人最後一程即可。



總之,喪事可以從簡,但有些儀式必須走到,發喪之時不是一兩人能辦的,因此老話說:“生前多行好,死後有人抬”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山村梅花


關於報喪,西安東的長安,藍田一帶現時是怎做的?過去的報喪確實繁鎖,社會進步到現在,不會復古!所以,我只說現在。

報喪是有重點的,根據古傳民俗講究,女姓人去世,女方的孃家(就是該女孩兒們的舅家)最重要,最權威,稱之為“老謂家"。男姓去世,男方的舅家最重要,最權威。也稱之為"老謂家"。報喪者應是去世者的兒子,穿孝衣,㧱喪棒,到舅家應哭訴老人去世之事,之後,略談事因及入殮時間等大致安排事。

其餘各親屬,主家可親自去,也可託人,一般均用電話通知喪事,必須通報裝殮日期。

入殮日各路親戚到齊,喪事規模己定,各親按規模大小及七數單之規定備禮,介時行喪禮。

關於通知鄉黨,即請知事事。雖說傳統民俗,喪葬之事理應主動幫忙,但現今大部青壯都打工在外,不知情況。所以,當地有請知事這一重要喪事內容,即由主人託數人逐家逐戶請知事。請知事有兩大作用,一是報告喪情,二是敬請鄉親幫忙。

關於對弔孝者謝禮之事,基本是這樣做。因為在人去世之後,靈堂設定,堂前日夜必須有守靈孝子,所以,有來親友及鄉黨吊悼者上香叩拜者,堂前孝子也要跪拜行謝禮,

最重要的是司儀先生也最懂得,安席待賓,悼念的儀程,老謂家為首席,首位。安葬事了,主家即去世者的兒子還要專門到老謂家帶四樣禮專門答謝一次。

我以上所言主要是做點補充或是講了些當地的情況。


琵琶嘴


昨天才參加了朋友父親的一場葬禮!作為看客的我們都快虛脫了!更何況這麼大署的天,孝子們穿著厚重的孝衣孝帽跪在那裡,不時地哭一哭,一會兒還得磕頭謝客!農村的紅白喜事講究十分繁瑣,尤其以白事喪事最為嚴重!這裡就給大夥講講這邊的喪事習俗,可把人整累了!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就是這眾多的喪事繁文縟節中的其中一項。

“喪不報孝不弔”的意思是說,如果親戚家裡死了人,死者的孝子(一般是長子)不來報喪的話,是不能主動去弔孝的!孝子應該在人失去的當天或者第二天到親戚家報喪,身著孝衣,但不能帶孝帽,手握孝棍,一進親戚家門,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磕三頭!意思是在替死者消災免罪!然後起來說話。

“不燒錢不謝孝”的意思是說,親戚前來弔孝一般要向死者燒香磕頭燒紙錢,孝子呢應該跪在靈前,向前來弔孝的人磕頭謝孝!但如果這弔孝的人沒有向死者燒紙錢的話,孝子是不用磕頭謝孝的!

這邊農村那家有人過世了,請個陰陽先生是必須的!他會看墳地,會擇日,會指導挖墓坑。總之對死者的一應禮節都要聽這位陰陽先生的。這個人就是鏈接生者和死者對話的一個載體!

這邊的習俗是會乘著死者尚有一定體溫就給死者穿上壽衣,以防身體僵化不好穿,然後在門板上停屍三天,這三天孝子們每頓飯點都要哭一哭,上上貢,燒燒香!第三天晚上才入殮抬入棺材中,在院子裡搭個靈棚,挪到院子裡。第五天晚上燒了見閻王紙,一般要有樂隊吹奏,與孝子們一起送死者靈魂上路!現在這樣的時候還會燒個紙汽車,紙手機。

然後一般的出殯日期都會選擇之後的單日,有的選擇第七天,有的選擇第九天,有的選擇十一天,年紀越大的停屍天數越多!但最終要聽陰陽先生的!每一天的飯點都要給死者上香貢飯,這些都是孝子孝女(包括兒女和兒媳婦)要做的,親戚朋友們多會在出殯的這一天前來弔孝告別。出殯這一天的講究和禮節最多,要開追悼會,要有有龍槓、轎子、黑拱門、罩日等等來襯托氛圍。靈棚上也多了行頭,還要請樂隊,花費特別多!不過總算下葬了,總算!讓死者入土為安了!

講的都有些煩!更甭說這當事的孝子們要守靈,要出錢,要尊禮節,唯恐失了禮節,少了環節會對死者和生者有什麼不利!這樣的講究真苦壞了當事的孝子!應該倡導文明新風,倡導厚養薄葬!讓大傢伙都活得輕鬆一些!

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