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回國人才超265萬,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這說明了什麼?

決戰2018年中高考


留學回國人才超265萬,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說明了我國發展的蒸蒸日上!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就持續攀升,直到現在中國成為世界綜合國力的第二強。因此,全世界來看也是中國的就業機會最多,收入增長最快。因此,不僅大量留學生回國就業,甚至很多外國人也來中國就業。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兆。

同時,西方國家雖然在科技、教育等方面還引領世界。但是,隨著其國內就業形勢的持續低迷,以及新移民問題的愈演愈烈。因而,其國內極左翼勢力紛紛抬頭。從而也使得其對中國留學生的就業持續收緊。而且安全環境也持續惡化,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

總之,眾多留學生回國,既有中國綜合國力持續提升,就業形勢最好的因素,也有國外就業形勢持續低迷的因素!


地震博士


回國的大多數不能算人才,人才永遠是金字塔頂端的一小部分人,這和是不是海歸沒有必然聯繫。

新中國以來最大歸國潮有幾個因素造成,單看任何一點,都不能作為主要充分必要條件。得結合起來看。

首先是留學生人數,整體上升速度非常快,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而且留學人群越來越低齡化。很多國家現在對中國留學生都是敞開大門,對人數不設上限,有多少收多少。

其次是很多國家現在對於工作和實習簽證的發放卡的很嚴,甚至很多移民類專業,現在要想留下當地找工作都非常困難。美國、英國、澳洲等很多國家近幾年政策收的都特別緊,變相的讓很多中國留學生畢業只能回國,甚至都不允許多待。我曾經採訪過英國上議院前副議長貝茨勳爵,我問他為何現在對中國學生人數不設限制,他說英國政府歡迎更多中國學生來讀書,但也鼓勵他們畢業回國創業就業。

再次,現在國內的機會也很多,很多領域的發展都是世界級的,很多一線城市實際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而且現在國內出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大變革時期才有機會實現階層流動和上升。就像英國吃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紅利、美國吃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紅利一樣。機會並不是說在發達成熟的階段,而是在發展的階段。

我認識很多當年從香港移民英國的人,後來一半以上都回香港或大陸創業、就業了。聰明人都很實際,哪裡有機會就會往哪裡跑。

最後,全世界範圍內,隨著科技的發達,國與國之間的互動和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交往越來越密切。高等學校的入學率也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這幾點原因綜合在一起看,才是歸國大潮的主要原因。


留學的真相


教育部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正在形成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留學人才歸國潮。客觀而言,“歸國潮”是出國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的必然現象。雖然不少輿論在解讀“歸國潮”時,認為主因是國內就業吸引力增強,但除了國內發展形勢對出國留學者的吸引力之外,不能忽視我國出國留學的結構已經發生根本變化。

從2007年到現在這10年間,出國留學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出國留學群體整體質量參差不齊。二是出國留學低齡化。

觀察2007年以後的出國留學數據和結構,就不難解釋為何會有“歸國潮”現象了。2007年後快速增加的出國留學學生,在2011年畢業之後開始找工作,此時相較於陷於泥潭的西方國家,中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勢頭對他們有很強吸引力。這其中,不乏一些競爭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國留學比例。

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出國留學中的精英留學群體,有多少選擇回國,這對評價出國留學的價值和我國對人才的真實吸引力極為重要。

對此,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曾指出:“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到87%。”這說明,大規模“歸國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在“歸國潮”之下,還有出國留學熱。精英人才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由於有理性的出國留學規劃和優秀的學業表現,在國際就業市場有著很強的就業競爭力。

我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但相對於一些發達國家國際一流大學而言,我國還需進一步提高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在此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獲得了不少成績,但也仍存在有待提升的巨大空間。


參考消息


據《2017年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2017年留學生回國發展的人數突破60萬,超過了出國留學的人數。

留學生歸國人數大大增加,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涉及到很多方面。據我觀察,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比較多元,有自願回國的,也有因為身份等問題被迫離開的。

自願回國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 近年來國內經濟發展迅速,國內的工作機會更多,吸引了更多的留學生回國創業、發展。

前一陣有年輕朋友回國了,他選擇了創業,國內一些歸國創業園區給了比較優惠的條件。兩個朋友的先生,多年前就回國,一個擔任藥業集團的技術總監督,一個是千人計劃回了高校。

二, 也有一些留學生或者不適應國外的文化、社會,或者考慮到自己是獨生子女,為了照顧年老的父母,選擇回國。

三, 一些留學生,因為家裡有資源,或者有家族企業,或者是家人是官員,而在國外幾乎完全靠自己,就選擇回國。

我們朋友的孩子就有兩個屬於這種情況,爸爸是電力局的局長,不想讓孩子在國外受苦,女兒留學完就回電力局工作了。

四、歸國人員增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出國留學的總人數增加了,回國的人數自然增加了,據統計,近年來出國人數呈直線上升,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送孩子出國留學幾乎成了標配。

僅從美國來看,2016年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就有33萬,佔到全美所有留學生的31。5%。

被迫回國的原因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因為身份解決不了。以美國來說,留學生留下來越來越難。我認識的學生中,有幾個已經找到工作了,但是因為身份無奈回國。

近年來,尤其川普上臺後,通過工作申請永久居留權的機會在不斷減少。抽不到籤,意味著就算找到工作,也沒法長時間呆下去

由於想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多,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抽籤制度,即使找到了工作,單位了願意給你辦H1B,還要看你的運氣,能否被抽中。

在芝加哥時,碰到廈門大學一個女生,留學時學了公共管理,她已經在美國上班了,但是因為沒有被抽中,只好回國。

另有同事的孩子,中央財經大學畢業後,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讀了會計研究生,找到了的工作,但是因為沒有被抽中,後來回國。

另一個同事的孩子,本科就來美國,讀了會計,也找到了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同樣因為沒有被抽中而回國。不過她回國後繼續申請碩士,計劃再回美國學習。

所留學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但是由於中國留學人口基數大,而工作簽證發放卻越加嚴格,獲得工作簽證愈加艱難。


方立在加州


史上最大歸國潮來襲——老外感嘆: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像中國這樣!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大大如此說道。

“歸國潮”火了

上個世紀80、90年代,對當時的大學生而言,出國意味著成功的人生。

這一點從前幾年的熱播電影《中國合夥人》就可以看出來,電影裡面那些大學生,考GRE、託福成績不高,簽證失敗後的垂頭喪氣,以及成功出國後滿滿的幸福感,我們可以感知出國對其的重要性。

但是,縱觀近年來,流行起的“歸國潮”,也如同當年的“出國熱”那樣,火了一把,激發了人們對人才流向的關注。

據統計,中國留學回國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至2016年的82.23%,僅這5年的海歸人數就佔總留學歸國人數的七成。

另據新華社援引專家預測,未來5年,我國將迎來人才“進大於出”的歷史拐點——將從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最主要的人才迴流國,逐步成為國際人才競爭格局中的重要一極。

中新社指出,中國國力的增強、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國“人才磁鐵”效應愈發明顯。這正是此次大規模“海歸潮”的深刻時代背景。

吸引全球人才

國外媒體紛紛感嘆,全球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這樣大規模、這樣專業化地吸引人才回國!

現在,海歸回國主要是被‘吸’回來的。”中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說,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臺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時期更有條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優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快速發展的高新產業、持續投入的科教事業、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及海內外“人才、項目、技術、市場、資本、場地、服務”全面對接的平臺,正吸引越來越多海外學子歸國追夢。

中新社文章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期,當有高級人才選擇回國時,輿論往往稱其放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

但現在,人們心態更平等、更開放、更理性。“回到祖國去”,成為新的風尚,因為中國正成為全球人才競相創新創業的沃土。

“我是中國人!”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使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使用中國自主研發芯片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背後,承載著留學歸國人才的智慧和汗水;

一系列我國原創性科研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一些應用技術打破了國外封鎖壟斷,縮小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

據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介紹,目前,國家重點項目帶頭人超過7成是海歸,兩院院士中超半數是海歸。

留學人才為祖國建設發揮重大作用,今天人才加速回流的態勢彰顯留學人員愛國心、報國志愈發強烈,能夠把個人價值的實現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

“哈佛任職時,總有人問我,你是日本人嗎?

我說,不,我是中國人。

那你是美籍華人?不,我是中國人。”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美國生活了26年,是“衛生體系學”創始人之一,他與同在哈佛任教的妻子堅持保留中國國籍,並於2013年全職回國工作。

像劉遠立一樣,有很多中國學子雖然在國外生活多年,在工作上取得了國際一流的成績,但依然堅持保留自己的中國國籍!

“因為,從出國起,我們就想著,出去學習是為了回來報效祖國,讓祖國變得更美好。

中國知識分子的血液裡,一直流淌著不盡的家國情懷。”他們如是說。


aisweets


根據數據顯示,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生,佔已完成學業群體比例逾八成。留學熱開啟之初,學生們更願意選擇留在留學目的國工作,甚至選擇移民。留學人才歸國潮,一方面說明中國整體經濟、文化等實力的提升,國外移民政策的緊縮,另一方面,也說明國人思想上的轉變以及政策和薪資優勢明顯。


一、中國整體實力的提升

幾年來中國的發展速度在世界上都算得上數一數二,中國整體實力的提升包括經濟實力、文化實力等,實力大增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有明顯提升,這也是是吸引留學人才歸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國的“一帶一路”等戰略眼光,把中國推向了國際化的高地。


二、國內對歸國學子政策的支持

為何大量優質學子流入國外,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相對於發達國家對人才支持力度有一定的差距。但國內發展趨勢良好,近年來國家的吸引人才政策和計劃逐步增多,國家實力的提升加上國內對留學學子歸國政策的支持,讓大量學子選擇留在留學國家之餘,也增加了更多選擇回國的理由。


三、國外移民政策的改變

國外移民政策從留學熱開啟之初至今,許多國家都有緊縮的趨勢。選擇在留學目的國生活的工作,同等條件下,給留學生的機會更少,移民政策的限制,加上難有真正意義上的歸屬感。移民越來越難,心裡上的滿足感難以獲得也成為留學歸國人才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


我在美國等你來


這說明了兩個趨勢:1、出國留學已成為主流,甚至是中產家庭的第一選擇;2、國內外生活條件不相上下,因為文化的優勢留學生在國內生活工作更有幸福感。

即便不需要這些大數據,我身邊的朋友們用腳選票,基本上適齡子女都送出去海外留學,有些從高中時期就成為小留學生,目標是一直留在海外讀大學、研究院,如果能在留學地找到工作最好,如果不能還有回國保底。我的朋友裡面,即便自己是做大學教育的,也認為子女能在國外讀書最好,因為有在國外發展的可能,最起碼混點異國經驗,回國發展也有競爭力。

這些留學生的父母對於歐美國家還保有年輕時的執念,總覺得異國更加平等、自由、科技發達,即便有的地方看城市的建設已經趕不上中國大都市,但是他們在國內奮鬥經歷了太多人際糾葛,付出了太多身體和情緒價值,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心肝寶貝留在這樣的氛圍裡,他們不相信精心呵護猶如溫室裡花朵一樣的子女能夠承受他們當年所經受的磨礪,所以他們大部分即便省吃儉用,減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要讓自己的子女去國外讀書。

我認識的好幾個朋友,都是國內體制下的中流砥柱,收入也不低,毛估估一年5、60萬。這在國內不算富有階層,但也是中產裡的高端族群了。他們自己的消費並不高,有個朋友寧願轉兩次地鐵出門都不願打出租車,另外一個朋友覺得天天喝星巴克非常奢侈,但是他們的孩子在國外讀高中,每年的學費、花費加起來要三十萬,以後考上本科大學一年又要三四十萬。他們出這個錢一點也不心疼。

這樣用重金砸出來的異國教育,對於父母這一輩來說,好像事情並不像他們預期的那麼發展。小朋友在國外固然說的一口流利英語,在父母耳中聽起來是標準的美音、英音,很欣慰自己培養出來一個“小外國人”。但是孩子卻感到無處不在的文化差異,他們說著流利的英語也融不進“本地人”的圈子,而且他們也不固執地追求“融進去”,他們還是當自己是個過客,和一群用同樣經歷的小留學生交往,形成了他們自己的小留學生文化。他們驕傲於中國的城市化面貌日新月異,喜歡國內的潮店潮人,同時全盤接受國外的潮牌。他們想遵照父母的期待畢業後留下來”獲取海外經驗”,但是找到合適的工作也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並且他們不能容忍自己沒有文化生活,或者成為人家文化裡的邊緣。他們是要活在中心裡的人,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留學圈的中心。所以,當大部分人回國並且展示他們在國內生活的超級不錯,物質文化超越歐美,精神生活更不知強勝多少倍,小留學生圈裡的文化和父母一輩形成了不同的共識:他們覺得,留在海外未必就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應該是在自己的母國。

我認識很多這樣的小留學生,他們在異國的生活再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寄人籬下”、“勤儉勤奮”。他們租住在不錯的公寓裡,至少在所有的學生當中生活水平處於中高層。他們穿著時尚,偶爾會去各種潮店打卡,熟捻自己所在城市那些最好玩最新潮的玩法。他們有情侶生活,有的還一起養了寵物。他們經常飛回中國探望親朋好友,並不像以前的留學生那樣為了省機票錢幾年不回家。他們的父母也會去看望他們,通常都會全家異國出遊,其樂融融。

這樣的他們大部分回到國內,很快也能適應國內的氛圍,因為父母還是他們最好的安全墊,軟著陸有保護。還有的兩國之間遊走,做起來其他人不能勝任的資源整合工作。簡而言之,他們的起點原本就比較高,又在自己身上下高價投資,產出結果無論如何也壞不到哪裡去。他們身上應照出來的是中國整體實力的增強,還有一部分先富家庭、得利家庭對於財富、資源、關係、實力的代際傳遞。


裴諭新


一己淺見,不喜勿噴。


o剛哥0


導讀: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兩次留學生“歸國潮”,分別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初、90年代初。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第三次“歸國潮”便開始孕育,目前“海歸”的熱潮已經到來。為什麼花重金赴海外的學子們,會選擇回國呢?

為什麼留學生多數選擇回國呢?

第三次歸國潮的形態是怎樣的?

1.學歷越來越高

據調查發現,在第三次留學生歸國潮中,回國留學生的學歷越來越高,82%都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11%為博士研究生學歷,7%具有本科和專科學歷。

2. “海歸順差”出現

留學生迴歸的世紀拐點已經到來,考慮時滯性因素,留學生回國人數已超過出國人數,這也是中國自上世紀以來的首次拐點,俗稱的“海歸順差”已經出現,並且從各種數據指標所呈現的趨勢看,這輪歸國潮有望延續多年。

3.歸國人數高達70萬

2016年,留學回國人數為43萬人,較2012年增幅為58%。2017年,留學生回國人數預計突破70萬,這個數字超過了今年出國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創業,歸國正逐漸成為主流。

什麼原因致使留學生回國發展?

1.祖國強大,前景更好

在過去,中國留學生學成後,多數不願意回國,這也確實有情可原,留在海外可以更好地發揮個人才智,那裡有更加先進的實驗設備等。這當然可以理解,當時國內的各方面條件不如海外,尤其是創業、實驗等條件。可如今,中國發生了鉅變,各方面的條件早已今非昔比,在不少領域,國內的很多條件都比海外強,同時,相對於海外頻發的恐襲而言,國內安全指數更高。

有一個日益繁榮、強大、開放、穩定、文明的國家為留學生做後盾,受祖國這個強大的“磁場”吸引,自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這不僅符合“人往高處走”的規律,也符合人們天然尋求安全感的本能。

2.千人計劃、百人計劃的吸引

國家為了吸引大量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制定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給出了很多扶持政策。同時,各省(區、市)也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引進海外人才,制定了相應的人才引進計劃,即地方“百人計劃”。

2008年開始,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學科、實驗室,以及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針對性地引進了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同時,國家也支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國內的企業發展需要海歸,國內的市場對海歸也有吸引力,回國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3.國外移民政策緊縮

據統計,54%的海歸主要看中了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而回國,超過40%的人是因為歸屬感回國。還有一條重要的隱形因素是新西蘭、美國、英國以及澳洲的移民政策收緊,留學黨們自然會選擇回到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親人身邊生活與工作。

4.歸國後的薪酬待遇更優

在經過長期的學習、“山寨”年代之後,中國互聯網企業正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代表,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今中國互聯網公司跟美國互聯網公司的差距也在縮小,而這顯然會成為吸引海外人才歸國的契機。

對海外優秀人才來說,回國工作已成為一個既可行又極具競爭力的選項,因為硬實力上的差距不是特別明顯,更重要的是中國科技企業的薪酬也與硅谷接近。

對海外優秀人才,中國科技公司可以說求賢若渴,國內頂級實驗室的優秀碩士畢業生年薪可達50萬元以上,中國科技公司開出動輒百萬年薪聘用高端人才,已非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留學生是強國興邦的一支中堅力量

海外歸來的留學生,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擁有國際視野的當代青年,肩負歷史使命,懷揣民族夢想,勢必能扛起祖國的未來,成為強國興邦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正如一位留學生朋友所說:這個國是我們的國,我們不來建設,讓誰來建設?


虞滌新


據有關媒體報道,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其中2016年回國43.25萬人;“千人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5.39萬人,引進教授層次人才數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進總量的20餘倍; 7.9萬名留學人員在各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創業,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在這波“歸國潮”中有35.15%的留學回國人員選擇在北上廣深創業創新和就業,其中選擇上海的51727人,達到11.96%,位居首位。這對上海吸引海外人才是一個極好的機遇。

這波“歸國潮”不僅來勢洶湧,並且有著一些新的特點、新的情況,需要引起涉及海外人才工作的有關部門重視。其特點:一是海外留學人員歸國意願強烈,比例大幅提升。隨著我國政治穩定、經濟向好的發展趨勢,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6年的82.23%,預計今年回國的留學人員可望首次實破50萬人。又據統計數據表明,50~60%的海外留學生迴歸本國是符合國際通常比例的,我國正在這個區間範圍內,屬正常合理的。二是海外留學人員學歷水平由過去普遍的碩士、博士為主,增添了更多的本料學士學歷。這波“歸國潮”不同於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前10年回來的歸國留學人員,那一批海外人才都是高考恢復大學本科畢業後外出留學深造的,攻讀了碩士、博士,學有所長,術有所攻,其中絕大部分在海外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得到了種種歷練,回國後紛紛創新創業,或從事某項專業研究和工作,在各種崗位和事業的發展上取得了成功,無愧為精英人才。而這波“歸國潮”系以在國外讀完大學的本科生為主,有的還是從高中讀起的,業內俗稱“小海歸”。據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最近與美國十大高校聯盟、北美德州高校聯盟、美東南高校創業聯盟等統轄35所高校的3家大學華人社團合作交流獲悉,今夏美國這35所高校將有8000多名中國本科留學生畢業,其中有5000多人已有意向回國並工作。這批“小海歸”雖然在海外留學數年,但海外的工作經驗尚不具備,同時對國內的情況又有所脫節,致使在找工.作方面難免因有過高的期望值而不能如願,導致有部分人成了“海待”,成為新的社會問題。三是這批“小海歸”隱含著巨大的家族創業創新潛能。這波“歸國潮”中的年輕留學生大多有著富裕的家庭背景,至少也出生在中產家庭。從接觸中的35所美國大學華人社團的學生領袖中瞭解到,他們來自國內各地,許多家長有意讓他們來上海發展或創業,並且紛紛表示願意提供創業啟動資金。僅從7月1日他們在絲路國際公益基金、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理財週刊指導下在上海展覽中心聯合舉辦的“一帶一路與中國留學生創新創業及人才發展論壇”,自籌會務費用30萬元,有千名“小海歸”參加,足見他們的家庭經濟實力以及創新創業的雄心和潛力。根據這波“歸國潮”的新情況,有關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視,早謀劃、早安排。

一、暢開大門,廣納人才。面對撲面而來的“歸國潮”,我們更應求賢如渴,放寬政策,暢開大門,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諸如“海歸”購房置業、提供人才公寓、提供創新創業啟動及配套資金等各項優惠措施,積極引進並留住回國的各地人才。

二、未雨綢繆,搶佔先機。一方面加強宣傳。宣傳國家的未來發展宏圖、產業政策、產業優勢和優惠措施,讓學有所成的海外學子找到事業發展的方向。一方面要加強實訓。通過浦東新區10年積累“華人華僑專業人士回國創業研習班”的做法和正在實施的“萬名新僑海歸國際化助推工程”、“海歸精英登陸聘場研修班”、“海歸精英成功創業訓練營”等專業培訓,積極為“小海歸”做好就業輔導,讓心有所儀的海外學子找到從業入門的途徑。目前上述美國3個高校華人社團已有3000名畢業生8月份來滬參加有關擇業和培訓活動。要看到,引進一批作為獨身子女的“小海歸”,可能會隨之引來其家長的關心和重視及家族企業落地,這是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引進海外人才的又一條新的渠道,對此應予以高度重視。

三、不斷創新,雙管齊下。人才部門在積極做好吸引“小海歸”來滬工作的同時,要繼續重視加強“千人計劃”人才工作。一是對“千人計劃”人才要繼續搞好服務工作,使“千人計劃”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做得好,事業越做越大,在創新創業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二是對有課題、有項目、有成果的“海歸”創新創業者要鼓勵申報“千人計劃”,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指導遴選工作,使優秀的“海歸”人才脫穎而出,呈現後浪推前浪的喜人局面。三是充分利用“千人計劃”專家在海外的人脈、信息資源,通過鄉緣、業緣、學緣關係推薦、引進更多高層次海外人才,拓展人才的引進渠道。

四、放眼全球,柔性引進。積極為海外人才創造柔性流動空間的條件。在國外,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華僑新生代有條件接受高等教育,目前在美國每年博士畢業人數中華人華僑已佔有很大的比例。僑辦、僑聯要積極依靠與海外社團的聯絡聯繫渠道,充分利用海外華人華僑豐厚的人力資源優勢,鼓勵優秀的華人華僑、華裔新生代來回國內工作,進一步放開中國“綠卡”,通過柔性的流動增強促進科研學術等交流,為他們創造有利於創新,有利於回國交流的柔性空間,特別是加強華裔新生代和內地青年的交流合作,以便最大程度上吸引全球僑界人才資源,服務中國創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