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殲敵一萬二,敵人逃過已僥倖,卻宣稱全殲賀龍、聶榮臻主力

1946年夏,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下令胡宗南、閻錫山、孫連仲、傅作義等部以重兵壓向晉察冀,準備奪取其首府張家口。

由於張家口受到敵人東、西兩面夾擊。聶榮臻晉察冀和賀龍晉綏兩大野戰軍決定聯合發起大同、集寧戰役,由晉綏軍區副司令員張宗遜和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羅瑞卿,組成大同前線指揮部,奪取大同和集寧,解除張家口的西顧之憂。

誰知戰後一戰役沒達到目的。

這一戰殲敵一萬二,敵人逃過已僥倖,卻宣稱全殲賀龍、聶榮臻主力

大同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易守難攻。張宗遜和羅瑞卿指揮六個旅加一些地方部隊,準備先用10天時間殲滅外圍之敵,再用半個月至20天攻下大同城。

誰知外圍之戰很不順利。由於缺乏攻堅經驗,兵力、火力不集中,進展緩慢,到9月4日,大同城郊的據點才一個一個啃下來。接著,張宗遜和羅瑞卿提出“進大同、吃月餅”的口號,準備攻城。

正在這時,軍情卻發生了重大變化。

蔣介石眼看大同就要丟棄,只好一次次催促北平城的傅作義發兵增援。

可是,傅作義遲遲不動。

為什麼?因為大同是閻錫山管轄的地域。

這一戰殲敵一萬二,敵人逃過已僥倖,卻宣稱全殲賀龍、聶榮臻主力

蔣介石的一幕僚看出此中奧秘,向蔣介石獻計:“傅作義並非不肯出兵,而是不想與閻錫山打交道。如果把屬於閻錫山第二戰區的大同劃歸傅作義的第十二戰區管轄,他就不會不出兵了。”

蔣介石立即簽發命令,把大同劃歸傅作義管轄。

這一招馬上就立竿見影。傅作義派出了嫡系暫編第11師、第17師、新編第31師,以3萬多重兵分三路傾巢而出,經集寧去南援大同。

敵情變了,張宗遜和羅瑞卿決定先消滅傅作義的增援之敵,再攻大同城。

這個戰法本來不算錯,誰知卻發生了一個重大疏忽。

9月7日,傅作義的三個師從卓資山向集寧進犯,解放軍以3個團守城,五個旅集結在集寧以南,準備乘敵進攻集寧時突擊其側背。可是,由於偵察不細,加上通訊聯絡不暢,敵三個師從鐵路北面秘密東進,結果在集寧西北集結,沒經過解放軍的伏擊地。

這一戰殲敵一萬二,敵人逃過已僥倖,卻宣稱全殲賀龍、聶榮臻主力

當張宗遜和羅瑞卿發現敵人時,急令五個旅前去集寧。此時塞外的氣溫已經很低。戰士們身穿單衣,從四面八方奔往集寧。10日,早已到達的傅作義三個師向集寧發起攻擊,雖然一度攻佔臥龍山、南營房等地,最終陷入了隨之而來的解放軍四面包圍之中。經過一天兩夜的激戰,傅作義三個師被殲5000多人,西退的道路被切斷,電臺也被解放軍的大炮打壞,陷入了走投無路、呼救無門的絕境。

這時,解放軍如果一鼓作氣,就能全殲敵人。

不料,前線指揮部再一次發生重大的疏忽——沒有完全掌握集寧敵人的情況,一整天沒組織連續進攻,卻轉兵西去,圍殲來援的敵第101師。

結果,這讓敵新編第31師、暫編第17師及第11師殘部得到喘息和調整的機會。隨後,他們發起反攻,並攻入了集寧城內,反使解放軍處於了極度不利的境地。

集寧城內守敵又增加三個師,解放軍很難攻下集寧,張宗遜和羅瑞卿只好下令部隊於13日拂曉撤出集寧。

集寧一戰失利,大同也不宜再攻了。

這就是著名的大同、集寧戰役。

這一戰殲敵一萬二,敵人逃過已僥倖,卻宣稱全殲賀龍、聶榮臻主力

這一戰,解放軍雖然沒能達到攻城、打援的預定目的,但是,在一個半月中殲敵1.2萬人,也算不得是一個什麼大敗仗。戰後,傅作義得意洋洋地說:

“集寧會戰,按當時的情況,我們是相當的危險,很有失敗的可能。最後能得到勝利,我認為是一個僥倖……第101師參加戰鬥之後,共產黨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在12日晚上,他沒有去攻擊新編31師,而去全力打第101師,這是共產黨失敗的原因。如果那天晚上,去攻新編第31師,我們的情況就相當危險了。”

傅作義之所以反敗為勝,就是兩個字:僥倖!

可是,戰後,南京的國民黨報紙、電臺對這次戰鬥大肆吹噓,不可一世,甚至還發表致毛 澤 東的公開信。信中說:“被包圍被擊潰被消滅的不是國軍,而是你們自誇的所謂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賀龍所部、聶榮臻所部……的全部主力。”

吹牛吹到這種地步,也算是罕見了。隨後,朱德總司令拿著這封信,對一位部隊領導說:“人家罵我們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也不過如此。向連以上幹部宣讀,這叫激將法。”

這封信後來還在延安的《解放日報》上登出來了。許多人看了這封信,激憤地流下了眼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