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話,不隨便說

專欄|話,不隨便說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愛語、不妄語,外在上人際關係會好轉,內心也能體會到與人為善的喜悅感

文 | 學誠(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北京龍泉寺方丈)

佛教裡,菩薩幫助人有四種方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什麼意思呢?佈施是通過給予物質、精神的支持,使雙方情誼逐漸深厚,達到幫助對方的目的;愛語是以柔軟語、關懷語與人交談,關心別人的疾苦,給人以撫慰;利行是做的、說的、想的都是從怎麼對人有益出發,想辦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同事是與社會各階層中,各行各業的人做朋友,在與人共同做事過程中幫助利益人。正常人都會說話,為什麼菩薩還要把說話作為一個重要的修行方法呢?人每天要講許多話,很難保證把每句話都說好,尤其對身邊最親近的人。

《弟子規》:“親有過,諫使更;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唐太宗李世民年輕時跟隨父親李淵平定天下。有一次,父親做出一個決定:連夜拔營攻打另外一個地方。李世民便對父親說,這樣做可能沒有辦法成功,恐怕會中埋伏、腹背受敵,反而不利我軍。這樣勸了三次,建議不被採納,父親還是決定明天拔營。李世民就跪在帳外號啕大哭,李淵聽到,出來一看,是自己的兒子跪在地上痛苦,就問兒子怎麼了。李世民說,擔心父親受到損傷,希望父親能取消這一次行動;幾次勸諫,父親都沒有接受,所以在這裡傷心哭泣。李世民又把不能出兵的緣由,細細地分析一遍。這次,李淵聽取了兒子善巧的勸說,取消了行動。

這就是語言內容的魅力,還有人說話時發出的音聲,比如一位歌唱家,音聲和美,大眾都喜歡聽。這種和美的音聲,是怎麼得到的呢?

佛在世時,有一位國王經過一個寺院,很遠就聽見有人在唱梵唄,聲音美妙悅耳,馬聽了都停下不肯走,國王聽到後, 被吸引從馬上下來,走進寺院去尋找這個人。國王問佛陀這個人的聲音為什麼這麼好聽。佛回答說:“這位出家人,過去生參與過寺院建塔,塔完工時,這位工匠看到塔建得很莊嚴,就拿出自己的工錢,做了一個金鈴來供塔。這一世因為供鈴的功德所以聲音美妙。”

真心與人為善,得到的回饋是超乎想象的豐厚,當下的語言和行為,決定著現在和未來的生命狀態,善良的語言和行為就會有好的結果出現。

怎麼做到語言和行為都是善良的呢?佛要求弟子們不妄語。不妄語就是不說不實的話,不說挑撥離間的話,不開不健康的玩笑,等等。與人交流,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孔子講,有一種人“困而知之”。在做事情的時候、生活的時候,不能講讓別人難受的話。

不說“讓別人難受的話”並不意味著去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說那些好聽的假話,儘管那樣不會讓別人難受。這樣說話, 會腐蝕內心的真誠,障礙智慧和慈悲。說愛語,並不是要變成一個稀裡糊塗的軟骨頭,更不是成為一個沒有骨氣的人。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愛語、不妄語,外在上就會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開始好轉,人緣開始變好,內心也能體會到與人為善的喜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