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保護環境來說,火化與土葬哪個更對環境有害?爲什麼?

山花224997826


單就保護環境來說,土葬更優於火葬。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人死後,裝進棺材,深埋土下,人在地下腐爛變質,滲於地下,被土壤吸收,改變土壤,增加肥力,對環境沒有汙染,還對農業增產增收有一定的好處。

如果人死後,實施火葬,首先要由汽車送到火葬場,用柴油和電進行火化,再由火葬場拉回家裡,這裡的汽車燃油、火化燃油或電力、死屍燒焦排放的氣體等,都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汙染,尤其是那種燒屍的味道,更會讓人嗅而思吐。

土葬後墳頭一平,便成為耕地。按中國的風俗,墳頭一般會留父母、爺爺奶奶這兩個輩分,對於以上輩分的墳頭,都是會平整為地的。所以千百年來,中國的土葬制度,並沒有出現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現象。

火化後葬入公墓,每人要佔二、三平方的地皮,且公墓都是用水泥、大理石等築成,基本屬於永久性建築,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公墓佔地是不可小覷的數字。

土葬是直接屍體入棺,土裡埋葬。而火葬在很多的農村卻是火化後骨灰入盒,然後將骨灰盒裝進棺材再土裡埋葬。這樣就多用了一個骨灰盒的木材,僅此一項,不知全國要以多少棵樹木為代價呢。這對中國的環境也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當然土葬也有其不足之處,有的人佔用耕地、材地等建設墓園,並留墳頭和石碑,想成為永久性建築,與活人爭地。但是政府如果合理引導,獎懲結合,去掉墓園墓碑和墳頭,我想死人嘴裡的土地會吐出來的。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土葬更好。

人呢!就怕不會算賬,拍腦袋感覺這個感覺那個。

究竟要佔多少地?

13億人口人均壽命72歲。 72年死13億人。(暫時不考慮壽命再延長) 假設土葬每人4平方米。72年13億人總共需要0.52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萬分之5.417,這麼小的一個數字真的會影響佔地?

我國綠化率是百分之16.5。13億人土葬佔總綠化面積的千分之3.28。綠化率有可能是錯的,因為綠化率肯定大於森林覆蓋率……

2017年中國森林覆蓋率21.93%(權威數字),換算下來為2105280平方公里,13億人土葬佔森林覆蓋面積的千分之2.47。

事實上土葬不佔地,森林之中遮天蔽日,墳包只要不用水泥,一樣長草,周圍長樹。



一副棺材的表面積大約也是四個平方,還要根據厚度換算立方數,這個我就懶得算。我知道那個總數字佔木材總消費比重會很小。

總之這麼低的比值真的會引發棺木所帶來的森林砍伐問題?NO!我是不同意的。

13億人土葬消耗這些棺木要死72年,森林也不是靜態的,72年有巨大的繁衍量。

況且有一些成材林本身就是用於人類生活消費,對成才林而言不消費就是浪費。

一次性筷子比棺材消耗的多不知道多少倍了,咋不取締。日常我到麵館,很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我願意相信老闆,實在不行燙一下。



佔地的換算—— 比如:蕪湖只是一個小面積地區,總面積60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丘陵、林地就佔了2/3強(衛星圖)。城鎮建成區面積大約也就300多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65平方公里,縣鄉鎮累計也差不多是這麼多,折算下來有人居住的區域佔全市土地面積也就是5%左右。



那麼,到底能埋多少年:

扣除5%建成區,再扣除20%水面,30%耕地。一個小小的蕪湖山地、林地、其他農用地、荒地,可以埋全國人民37.55年。按2020年綠化覆蓋率45%計算(含城內綠地,但不含城內外荒地,可兩相抵消),也是37.55年。

你要以為蕪湖貧窮人口密度小,那可錯了,請看夜光圖:



黃色虛線為地區外廓,透過夜光圖,大致可以感受一下城市發展強度。蕪湖人均gdp列安徽第二,總量列長三角26城第18,因為地區小,人均gdp排名會高些,但沒找到排名,可資參考的是蕪湖人均gdp略高於湖州。高於溫州、台州。


若是江西:我們看看撫州,1.88萬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只有49平方公里,加上東鄉區可達70平方公里,合計佔比千分之3.7。加上其他縣建成區,總建成區佔比千分之7。(你沒有看錯,就這麼點)

撫州面積雖然大,人口卻比蕪湖多不了多少。丘陵遍地,僅森林覆蓋率就有65%,綠化率查不到全區數據,水面佔比小於蕪湖,預估綠化率80%。僅按森林覆蓋率算,可埋全國人民169.2年。若按預估綠化率算,則為208.25年。

無人區之廣大,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自行感受。



贛州,呃,3.94萬平方公里,我不敢想,地方太大,埋全國人民四百年?

東北大森林?算盤珠子撥不動了!

全國一共有多少個地級市?以上舉例使用的地級市還是華東區域,屬於整個中國的人口密集區。

人口密集大平原地區:人多地少的華北平原,我的印象裡森林少,山少,綠化低。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實際上照樣有名山大川。

在華北地區,咱就不埋全國人民了。不過,華北地區不埋全國人民,只埋本地區人,那個可埋時間數字可是會很大,是天文數字!你們誰想算就去算吧,如果能證明我是錯的,請回帖子,把你的算法列出來。

鄭州周邊衛星圖:

還在想?不止鄭州。石家莊附近也有大山,濟南半邊環山,太原、北京三面環山。 華北各省首府,皆有山。

公佈一下計算結果,如果只埋本地人:(包含了城裡人和鄉下人的所有常住人口)可以埋的年數是——蕪湖13229年(按綠化率);撫州54990年(按森林覆蓋率),撫州67681.25年(按綠化率)。

注意,華北鄭州:

人口956.9萬,面積744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35%,綠化率數字沒找到。按森林覆蓋率可以埋葬本地人4902.27年。可以埋葬全國人民36.08年。

只有極少數城市近周沒有山。它們仍有兩個選擇——1,去隔壁地區埋葬。2,平原林地、草地同樣夠本地人埋千年萬年。

平整墓地:(全面綠化、森林覆蓋,如同公園)



沒有陰森森的印象:(半林半草,組合構圖)



生者與逝者的交流:





阿靈頓公墓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a5e3000492c054eb269f\

耘思堂刺破你


當人類社會悄悄的走過五千年,至今已進入了高科技時代,人類的觀念也隨著時代的潮流被潛移默化,悄悄的發生著變化。一些傳統的文化傳承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同程度的衝擊?

在殯葬改革這個方面,單就環境來說,土葬與火葬似乎沒什麼大的差別?但從環境的另一個方面考慮,土葬的意義更大,更能有效的利用環境的資源,更有利於環境的開發與保護!

人死之後,進行土葬,既符合人類的意願,也符合幾千年文明建設的優秀傳統美德!為何在近年來土葬被視為洪水猛獸,受到了人為的破壞和踐踏?

人是有靈魂的?死者為大,是一種精神嚮往也是一種道德規範!人類是有靈性的產物,繁衍生息,代代相傳,豈能就此荒廢?社會是人創造的,哪一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得開人?離得開人的意志和毅力?

人類的生老病死,富貴貧賤,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一種本能?人類最重要一點是要好好的活著,好好的享受生命!尤其是老人,更要倍加珍惜和愛護!

我不相信人死之後會給家庭造成過多的負擔與壓力?更不相信會給社會帶來多麼嚴重的不良後果?當代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我們在選擇尊重生命的同時更要選擇尊重死者!

殯葬需要改革,決非土葬火葬的原理?問題的焦點是要如何規範殯葬市場,如何合理的進行指導,鼓勵無公害的環保殯葬?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考慮,土葬利大於弊?


手機用戶22954642155


在這個問題上說下我的觀點。

首先,我們這裡討論的是火化和土葬對環境的影響,所以不能把倫理、道德和地方風俗習慣參雜進來。五千年中華文明有個很重要的習俗,這就是人死後的入土為安,千百年來漢族人祖祖輩輩一直沿襲這一殯葬形式,所以很難一時改變。土葬除了佔用土地這一缺點,幾乎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汙染。

事實上,在我國的很多農村,墳地絕大多數是放在一些偏僻荒涼的山頭和坡地上的,很少佔用耕地。原因很簡單,古代人吃飯都成問題,誰捨得為了建墳去佔用寶貴的耕地呢!現代人也差不多。中國幾千年了,估計至少也有十幾億人死掉了,也沒聽說因為埋了這麼多人我們的環境被汙染了!

其次,火化表面上是乾淨節約,而實際上操作起來也不簡單。燒掉屍體肯定對環境是有汙染的,問題是很多人火化花費也不小。停屍費、冷凍費、美容費、鮮花、儀式、骨灰盒、停放費。。。。一個骨灰盒少則幾百,多則上萬,即便是在四五線城市,單買一塊墓地少則上萬,多則十幾萬,一場火化到安葬,花費也是驚人的,至於農村,難度可想而知了!辦過喪事的人都懂得!最可笑的是,很多人(有退休金的)火化了還要裝棺土葬,結果是錢也沒少花,土地也佔用了,環境也汙染了,這些大家都能看到也懂得!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大操大辦也不佔用耕地的情況下,單從環保角度考慮,土葬還是比火化更好些。


風過41643714


當然土葬不汙染環境,火化汙染空氣。火化的煙氣不斷的向太空散發。而土葬,人身體的幾乎是百分之百的肉脂肪,水份是歸土的。沒有汙染,最終,骨頭也會變成土,整個人體歸土,肥壯了土壤。而火化,浪費了能源,汙染了大氣。人活一輩子幾乎沒給地球增加幾分土壤肥力。其實質留給地球的物質比土葬少多了。

現在如果全部使用水泥玻璃鋼製作棺材,其耐腐性和耐久不壞的時間要遠遠大於木材的棺材。而玻璃鋼材質的棺材整個殯葬儀式比火化的殯葬儀式幾乎是一樣。沒有太大價格的差異。這樣省出大量的木材,用於造紙後的紙品反覆再利用,等於節省了木材資源,間接綠化森林,有利環保。

土葬和火化的佔地面積幾乎沒有太大的差距。

火化安葬時比較土葬不需要太大的人力。但人這一生肉身體結束歸土了,世代兒孫還要繁延。沒有足夠面子的親朋好友,老少爺們送葬,豈不是丟人陷眼嗎?所以無論火化還是土葬都必須有百人以上的,十幾桌的人緣才能讓子孫後代活的有自尊。

有人提出過民間的紅白喜事的宴席是一種浪費,要禁止。我很不贊成。人這一生就這麼幾回宴席:學子宴,結婚宴,父母的兩次葬禮宴。如果都禁止了,那人活的這輩子就太沒有意義了。人活著為活人活的更美好,也要為逝去的死人生活的更安逸,兒孫更太平。鄉臨鄉情鄉俗人情,山水更和諧更美好才是活的明白清亮。

火化了,為了省倆錢,將父母老人骨灰盒往殯儀館一放。事後抱著父母的骨灰盒俏俏安葬了,是省了,可人緣人情鄉俗沒了。人這一生就這兩回父母親的葬禮,浪費也是親朋好友和老少爺們吃了。再說現在風行宴席後的剩菜老少爺們打包回家加熱吃,哪來的浪費?純屬扣門,不捨得擺宴席讓眾人吃罷了。該花的錢沒花,其實是最大的浪費,浪費了一生賺得的錢財沒得到流通和德財的轉化。

眾觀現在和將來的火化和土葬,葬禮儀式,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的傳統文化。是人活著更舒服些,更美好些的現實表現。逝去的老人安逸,活著的人活的才有知有味。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為什麼要討論百姓死對環境的影響!

直接討論百姓死對某些集團人民幣業務的影響就是了!

自地球有人類開始,從未有死後對環境的影響,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大地上居然出現了“提前死、要去死、不敢死、死不了、不能死、不得不死”!

原來“死”在當前還有一句“死的代價承擔不起還是活著吧”!

看來“活得如此幸福!”感謝我的國!






沙漠遇見大海


火葬和土葬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好處吧,也不能一概而論。像現在的大城市,寸土寸金,一些發死人財的,把墳地炒的比房價都貴。

一些賺了錢錢的的年輕人,想著自己的父母以前吃過太多的苦,還沒來得及跟著自己享福去世了,也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那就只能讓父母死後過得更舒服一些,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心靈寄託罷了。再加上喪葬公司的一通忽悠,給去世的人燒紙紮的大樓,電器,手機,ipad等兼職跟鬧著玩似的。



不過就像古代董永賣身葬父,足以說明喪葬和嫁娶都是花很多錢的。既然城市土地太過昂貴,那麼火葬後只留下個小盒,那就少佔很多地方,也方便保存。其實人應該看開一點,現在很多人死後都特意交代子女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自己喜歡的地方,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而不是孤零零的埋在一個地方。這樣既省錢又環保,而且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現在活人生活壓力和資源壓力都這麼大,再去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修建墳墓什麼的確實不值當,還不如像以前那樣修建祠堂,一個家族或者一群有關係的人可以把牌位放在一起就行了,子孫後代也有地方祭奠。



但對農村來說,閒置土地比較多,火化費用高而且還汙染環境,就比較適合土葬了。但也會有很多人會說,土葬要用棺材,要消耗很多木材,但是相對火葬消耗的資源來說還是少很多的。而且土葬以後的土地,過一段時間也會長草長樹木,對環境沒有什麼損害。當然很多人看過一些英叔的電影后會對土葬有誤解,不過都是封建迷信罷了,不要太過當真哦。


IT創新思維


土葬要遠比火葬節約資源,而且非常有效的降低老百姓的負擔。

人死後在一段時間後會腐爛,墳上和四周可以種莊稼。何樂而不為?

而火葬所花費的成本要大的多,浪費的資源也非常大,很多人也火花不起。而且墓地那麼貴,遠遠超出了很多人的經濟能力。一塊墓地動不動就幾十萬,都趕上房子的價格了。誰死得起?

而且火葬後那些墓地都是水泥地,更浪費土地資源。

我們國家民族那麼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殯葬文化,不可一概而論。

土葬其實更好的優化。土葬的時候禁止使用不容易腐敗的棺材和陪葬品 ,數年後讓死者自然的與大地融為一體,魂歸大地。而且整個殯葬過程禁止使用水泥與石料。這樣又不浪費土地,上面是耕田,下面是墓地,多好!


營養科醫學營養減重


殯葬土葬與火葬,是一個時代發現的必然產物,更是經濟調控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我們都知道土葬是華夏的五千年傳統文化之一。一般都是由風水師選中墓地,然後規定了一定的範圍,也就是我們宗族常說的“墳山”,山上的一片片墓葬群,就是華夏墓葬的歷史見證。

在華夏古老的文化裡有一句“入土為安”的思想,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土葬要改成火葬,並且一刀切,這就是一種倒行逆施,是不得人心的一種改革。

我們再來談一談火葬。

人死了,棺木也就是二三千元的事,墓地原則上是不需要花錢。而火葬是要交錢的,骨灰盒安葬到公墓也是要錢的,據說公墓好一點的位置,它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據說要幾十萬,而且這個公墓的位置也不是永久的,這不是折騰又是什麼?

說白了,土葬的土地不用花錢,火葬的公墓可以集中收費,老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但沒有辦法而已!


山泉煮茶


應邀答: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的認為不同,自我認為還是土葬對環境更好,火葬有空氣汙染。

人死後家庭只是圍繞著把喪事操辦一下就行了(這是土葬),既不汙染環境,對農村人來說也省事。如果火葬的話,既要操之火化的過程,也要操之再土葬的心,不但浪費經濟,還免不了火化後的埋葬(這是農村的的習俗)。再說農村人火化後沒有存放骨灰的公墓地點,所以我認為直接土葬比較省事,還不汙染環境。國家幹部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