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在中考是一門地位比較重要的學科,很多學生在複習的時候沒有把握好複習的方法和複習的重點,導致在中考中成績很不理想。因此,對於中考化學來說,複習階段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我認為,備戰中考化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復習:
一、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複習
(一)把握中考命題原則和特點
首先從命題原則來看,考綱中明確指出“在考查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側重考查同學門的科學探究能力”。這樣的命題原則較之以前有了很大變化,要求同學們在學習化學知識時不要死記硬背其概念和原理,而要求能將知識運用於生產、生活和科學探究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基於上述命題原則,縱觀近幾年來的中考試題,關於雙基部分中考命題有以下特點:
第一,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無論命題形式如何變換,基礎知識始終都是考查的重點之一。
第二,以知識為載體,注重考查能力。
第三,雙基部分的覆蓋面大,題型多變。主要考查觀察分析能力,推斷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驗改進能力,結果改進能力,科學態度養成能力,計算能力等。
(二)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九年級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複習應達到以下目標:
1、對教材中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數,並且能分類掌握,如化學變化、物理
變化、質量守恆定律等概念,要求牢固掌握,靈活運用。
2、通過分析、對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間的本質區別和內在聯繫。例如分子、原子、元素、離子的概念,還有物質的分類等問題,都是同學們容易混淆的。
(三)複習需有策略有方法
同學們要仔細閱讀教材,加深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過這一階段複習要做到準確記憶、透徹理解、靈活應用。其指導思想是:基礎、全面、系統、紮實。
1、基礎:即立足基礎。一是立足教材,根據教材章節從前到後的順序進行復習。二是立足考綱,要根據考綱的基本要求,針對各知識點設計對應的複習或訓練內容,不盲目做較難的試題。
2、全面:即全面覆蓋。要對照中考樣題,分析各知識點的實際考查要求,根據考綱要求並把握複習深度。
3、綜合:即綜合應用。在專題訓練中,逐步加強知識間的融合以及專題內的綜合,或專題間的綜合,提高自己綜合分析的能力。
二、元素及化合物的複習
(一)理解物質的組成、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繫
1、原子、離子、分子間的關係
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質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原子的核外電子帶負電。由於原子核外所帶的負電荷量與核內所帶的正電荷量相同,故原子處於電中性。
離子:當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後,原子核內質子所帶正電荷量大於核外所帶的負電荷量,故形成的離子就是陽離子;反之就形成陰離子。
分子:分子可分為無機物分子和有機物分子,無機物分子中有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等,這些物質都由元素組成。
2、物質的組成
(1)單質的組成:物質可由元素獨立組成,如非金屬元素C、S、P、Si等均可組成單質,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比較穩定存在的主要有Fe、Cu、Al、Ag等,它們可以單質的形式存在。
(2)化合物的組成:化合物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物質,其中分為氧化物、酸、鹼、鹽、有機物等。
(3)有機物是一類特殊的化合物,構成的元素主要有C、H、O等元素。如我們常見的酒精(C2H5OH)、甲烷(CH4)等。
(4)混合物的組成: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在一起而組成的。如空氣,其中含有N2、O2、CO2等物質。
(二)中考中常見的問題及錯誤解答分析
中考常見易錯點:
1、對元素、原子、分子、離子的概念混淆,特性辨析不清。
元素是宏觀的概念,只有種類之分,沒有數量之別。在討論物質的組成時,應該用“......由某元素組成”來描述,其中只涉及種類而沒有數量多少的含義。原子、分子、離子是微觀的概念。當討論物質微觀結構時,就應該用原子(或分子、離子)來描述,不僅要講種類而且要講數目。
2、對於推斷題,首先是要正確掌握各種常見物質的顏色、氣味、特殊的性質,才能更好地理解推斷題。在初中化學中,常見的有色物質主要有以下幾類:
(1)黑色物質:單質炭粉、鐵粉、二氧化錳、氧化銅、四氧化三鐵等。
(2)紅色物質:紫紅色的銅單質、紅褐色的氫氧化鐵、紅色的氧化鐵等。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凡是含有二價銅離子的鹽溶液是藍色)
(4)不溶於水的白色沉澱(固體):碳酸鈣、碳酸鋇、硫酸鋇、氯化銀、氫氧化鎂。
(5)可溶解於水(或可和水反應)的常見白色固體:常見的鈉的化合物、鉀的化合物,可溶解的鈣的化合物(如氯化鈣等)、常見的可溶解的鋇的化合物(如氯化鋇等)、硝酸鋇等。
(6)常見無色無味的氣體: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氣、甲烷。
有特殊氣味的氣體:氨氣。二氧化硫等。
有毒的氣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7)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溶液變渾濁的氣體:主要是CO2,S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也可使石灰水變渾濁,初中階段對SO2介紹比較少,重點掌握CO2的這一性質。
三、化學實驗的複習
(一)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1、常用儀器的識別與使用
2、藥品的取用與注意事項
3、加熱、過濾、蒸發、氣密性檢查等基本操作
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在中考實驗的考查中將作為基礎出現。考查的趨向是對教材中出現的主要實驗操作是否規範、判斷及對操作不規範可能引起的不良後果進行分析。
(二)氣體的製取、收集和淨化
在初中教材中,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是氣體制備的基礎,尤其是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製取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在中考中是必考的知識點。常見氣體的檢驗和淨化又常常穿插在氣體的製取試題中。因此在複習的時候要熟悉各種不同功能的模塊裝置,如:氣體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洗氣裝置等等,充分了解它們所用儀器的功能作用、連接方式等。
(三)物質的檢驗、分離與除雜
物質的檢驗通常是指物質的鑑定、物質的鑑別和物質的推斷三個方面。三者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要依據物質的反應特徵,選擇適宜的化學試劑和方法,觀察反應過程中的現象,由此加以判斷。除雜時必須注意三點:一是除雜試劑必須過量;二是過量試劑必須除盡;三是除雜的途徑必須最佳。在近幾年的中考中一般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方式出現,少部分以推斷題的題型出現。
(四)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實驗設計與評價是考查同學們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當前課程改革和中考所關注的熱點。同學們在設計實驗時要從這幾個方面考慮:原理正確、操作簡便、現象明顯、結論可信、有創新意識、節約藥品。評價實驗方案時要從原理是否科學合理、操作是否簡單可行、所用藥品是否經濟、實驗現象是否明顯、是否體現“綠色化學”等方面進行考慮。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常常考查設計實驗方案或談談對原題中所設計方案的看法,並要求說明理由或原因。
四、化學計算的複習
(一)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計算相對分子質量作為中考必考知識,主要通過寫出已知物質化學式求解質量分數,以及在各種類型的化學計算題目中來考查體現;然而同學們在考試過程中失誤比較嚴重,其根源主要表現在:
1、將已知物質化學式張冠李戴,如硫酸鐵的化學式錯寫成FeSO4(硫酸亞鐵),而正確的硫酸鐵化學式應為Fe2(SO4)3;再者就是對物質的俗稱混為一談,把純鹼的化學式錯寫成燒鹼的化學式,而純鹼的化學式應為Na2CO3,這樣必然導致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錯誤。
2、在初中化學各種類型題目的計算中,同學們容易將兩個分子以上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總和計算式錯寫從而導致失誤。
(二)此類計算在中考的填空題或綜合計算題中經常出現,主要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解此類題型要求既要正確掌握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還要確定物質的類別才能正確解答,因此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三)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在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此類題型有關溶液的計算與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綜合運用,既能考查同學們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又可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與計算的能力,已成為中考必考重點。
因此,在總複習時不僅要理解與掌握基礎知識,不能侷限於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滿足於簡單記憶,而應該學會整理、分析比較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在配合一些典型習題訓練,加深對知識的應用,要學會從題目中找出相應的關係,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更多 化學園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