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民心相通」橋樑——中國能建推進哈薩克斯坦水泥項目小記

作為絲綢之路從中國向西延伸的第一站,哈薩克斯坦橫跨亞歐大陸,既是貫通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樞紐,也是中國通往歐洲最快捷的陸上通道。

中國能建葛洲壩水泥公司帶著“填補哈薩克斯坦油井水泥空白市場,改變哈薩克斯坦油井水泥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這一承諾,選擇在哈薩克斯坦克孜勒奧爾達州美麗的西里小鎮,開啟了日產25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項目建設。

項目開工建設一年多以來了,葛洲壩水泥公司是如何穩步推進項目建設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參與項目的部門中外員工。

葛洲壩建設者逐夢西里

7月的哈薩克斯坦驕陽似火,從首都阿斯塔拉輾轉至克孜勒奧爾達州,再驅車70公里達西里鎮,葛洲壩水泥公司哈薩克斯坦西里項目就坐落在這裡。

現場挖掘機舞動巨鏟,翻斗車川流不息,轟鳴聲不絕於耳。

“現在正在進行變電站擴建工程的土建施工”。西里公司技術負責人宋宜江在施工現場鋪開項目規劃圖紙告訴記者。做什麼事都充滿著幹勁,這是43歲的宋宜江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在生產一線工作24年,宋宜江一步一步幹成了技術骨幹。

“說到老宋,我們怕他,標準太高,要求太嚴。但我們更欽佩,有問題,就找他,他總有好點子、好辦法。”談起宋宜江,大家這麼評價。

“從沒想過還能在國外建項目。”提起出國時的感受,宋宜江依然很激動,“海外項目不同於國內項目,其面臨的環境要更為複雜,遇到的困難也比預期要多,但困難越多、挑戰越大,越能體現咱葛洲壩建設者的實力。”

如宋宜江所言,西里項目工程地質條件極其複雜、地下水位教高、現場供電不便。面對這些問題,他帶領技術團隊採取‘大項管,小業主’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各方優勢進行互補,將問題逐個解決,有序推進項目按計劃建設實施。

採訪期間,項目施工現場氣溫已達45℃。宋宜江在跟總包方負責人交談完後,他在現場停了下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在臉上浸出。“在國外建項目確實不易,但大家都堅持了下來,這是咱葛洲壩建設者共同的驕傲”,宋宜江駐足遠眺著40米高的水泥庫,眼神裡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哈籍員工圓夢中國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馬赫薩提沒想到,自己的技術夢,會因為葛洲壩水泥公司的到來而變為現實。

今年5月,為給項目建成後的生產運營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西里公司精心選派48名項目當地員工至葛洲壩水泥公司所屬石門公司與松滋公司開展關鍵崗位技術培訓,馬赫薩提就是其中的一員。

“我是去年6月份加入的西里公司,之前在國內的一家水泥企業工作過五年,但對油井水泥生產技術瞭解很少。”在石門公司培訓的馬赫薩告訴記者,“早先就瞭解到葛洲壩水泥公司擁有中國最大的特種水泥生產基地,這次出國培訓,我第一個報名參加。”

在葛洲壩石門水泥公司生產線中控室裡,馬赫薩提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大型設備跳停模擬操作。“葛洲壩石門公司的環境非常優美,導師們對我們非常關心,這是一趟難以忘懷的人生經歷。”談起培訓學習時的感受,馬赫薩提充滿感激,“這次來中國特地學習油井水泥生產技術,通過學習,掌握了很多水泥生產的知識,我想回到西里,建設自己的家鄉,感謝中國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