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太监有多难当?与李卫攀谈一句话重打四十大板

乾隆时期太监有多难当?与李卫攀谈一句话重打四十大板

乾隆年轻时期画像

乾隆登基的第七个年头(1742),正式下令依据清朝初年以来的“祖宗家法”编纂一部宫廷规范细则——《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和《国朝宫史》。这两部专门针对管理宫廷事务的“法典”虽然涉及了其他宫廷事务,但是主要是用来规范太监的具体细则。大到不许太监干政,结交外官等等的重大“祖宗家法”,小到规范太监举止行为,不许口角斗殴、饮酒、赌博和喧哗无礼等等细枝末节。另外如私藏器械,持刀入殿,容留外人等更是会被处以极刑。

虽然在乾隆七年推出一系列对内廷管理条文,在此之前,乾隆在登基不久就对太监的举止细节进行严格管理。在乾隆三年(1738),直隶总督李卫觐见乾隆,在宫中等候被召见时,奏事处人员和内殿太监多人与李卫攀谈。乾隆后来听说此事,非常生气,并说:“伊等身系内监,如何可与总督聚语!”下令将小太监失利的重则四十大板,首领太监也因失于管教,分别处以降级与罚俸处分。

仅此一件事情即可看出乾隆对太监的防范程度,“高宗(乾隆)待太监最严,命内务府大臣监摄之,凡预奏事之差,必改易其姓为王,以其姓多难分辨,宵小无由勾结也。”《清朝野史大观》。

乾隆时期太监有多难当?与李卫攀谈一句话重打四十大板

清朝太监影视形象

清朝入关后,鉴于明末太监专权,于是规定给太监官位最高不得高于四品,不许结交外官、不许敢于政事、不许擅自出皇城。康熙以后专门设置机构管理太监,说他们是“最为下贱”的“虫蚁一般之人”。乾隆对太监的防范更是上升到统治安全,在他的父亲雍正去世不到百天,他就对前朝太监翻脸,说他们倚老卖老,不遵宫廷礼仪,强调“太监等各宜凛遵制度,恪守名分”,在引见王公大臣时“礼貌必恭,言语必谨,不可稍涉骄纵”,如若太监有妄自狂纵,不遵守制度的,一经查出,“首犯之人,立行正法”《清史稿》。

此后乾隆对太监的管制甚至到了失态的地步,乾隆九年,养心殿太监刘玉因为坐在栏杆上休息,被乾隆看到说他不懂规矩,被重责四十大板。养心殿太监搬运宫廷陈设品因劳累出汗而将脱下的衣帽放在窗台上,也被乾隆定为失仪,下令治罪。乾隆居住的养心殿内库被盗窃,里面的一百多两银子被偷,经过彻查最后在太监张玉床下发现被窃银两,张玉供称因吃酒赌钱才偷的,乾隆大怒下令将太监张玉带到景山,用竹杖活活打死,并下令太监集体观看行刑。

对太监严格约束和处理是贯穿乾隆一生的,也成了有清一代太监最难当的一个时期。乾隆十六年的夏天,有一次换夏装时,由于太监未仔细检查衣服,致使在袖口留下一根针刺划了乾隆的手臂,这事被乾隆看作严重大事,太监蔡勋被枷号一个月、鞭打一百,罚蛮之日还要继续当苦差,调离服侍乾隆岗位。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归根结底就是乾隆时刻防止太监干政,时刻对他们进行敲打,往往在起居事情小题大做,让这些太监们终日如履薄冰。

乾隆时期太监有多难当?与李卫攀谈一句话重打四十大板

乾隆晚年画像

太监们大多因为贫困或者文盲不得不选择这一极端谋生行业,由于身体残缺逐渐形成心理上问题,往往有些人因为忍受不了皇帝们的肆意打骂、斥责,最终因为绝望而选择自杀。乾隆时期由于对太监过度防范打压,造成许多太监选择逃亡或者自杀,当时又因建造离宫,需要大量太监,因而出现宫中太监人数严重不足情况。乾隆为了弥补缺额,不止一次下令王公大臣向宫中选派太监服役,或规定各王公宗室定期向宫中进献太监。由于乾隆大肆征召各处太监入宫,使得许多王公大臣家的“旗下太监”渐渐都被纳入宫中专用,甚至出现了有人感慨“近日文武大臣未尝闻有用太监”的呼声。总而言之,乾隆在防范太监专权持续管控问题上,防止因太监干政乱政的影响朝政的办法是成功的,这也全面造成了乾隆一朝太监最不好当的一个时期,展现了整个清朝宫廷中“一岁主,百岁奴”的生动场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