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小新
被称为史上最好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已经被我看了十几遍了。确实非常好。
电影中导演确实也特意强调了一下安迪换了典狱长的皮鞋,说实在的要是不他在乎的话,他换不换鞋观众可能也不会太在乎,也许就是男主角一时兴起有机当然就换了,但是如果你非要追求导演可以交代这件事情的深刻意义的话,我也能给你分析分析。
首先:安迪要准备越狱了,为了第二天要人模人样去银行取款,总不能穿自己的破烂鞋吧。他必须西装革履地扮演一位成功人士,银行才不会怀疑,西装他也是拿了狱长的,凭什么不拿鞋子呢,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啊,而且当时从狱长的办公室出来,是有人看着你的,偷来的衣服是可以藏在旧衣服下面,鞋子不好藏还不如直接穿出去,而且也表达了此时此刻安迪已经胸有成竹,很自信,敢穿鞋子你们一时注意不到的。
其次的原因:导演花了几秒钟讲了鞋子问题,为什么要拿走鞋子,除了我刚才说的他有这个刚性需求之外,他还有精神需求,你发现了没有,他幸幸苦苦帮狱长做了10多年的假账,最后逃狱把成果全部据为己有,就是他经手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这双鞋其实也代表这个意义,他天天擦这双鞋,付出了那么多的辛劳,也是自己的作品,在离开的时候没有理由不带走那双鞋。
最后的理由就是:导演想赋予他的意义,想表达安迪已经有了新的路可以走了,当然要配上新鞋,这是一个全新得安迪。穿上新鞋安迪就换了一个人一样,回到了外面的世界,那种从容和自信。迎接新生活。
力大推贱
本答案是包含高能分析的纯干货,希望能让你脑洞大开。
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鞋子这部分出现了BUG, 其实并没有,学电影的小编来给你一帧一帧的梳理。
首先,东西方文化不一样,所以对隐喻的理解不一样。而电影艺术是西方人发明的,源于古希腊戏剧、舞台剧......戏剧本来就是浓缩的生活,隐喻和象征,那么电影,其实也是音画象征。
因为中国电影发展起步较晚,又要考虑市场,所以喜欢直白的叙述,不注重隐喻和象征,而英美国家其实做到了每一帧画面都要设计表面表达和象征表达。这就是为什么李安河张艺谋能够经常入围国际竞赛单元,冯小刚拍个象征点的《我不是潘金莲》,马上就得到金贝壳的承认,而相比之下,一些市场上好卖的直接叙事的,却难登大雅之堂。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不装B的影片,就是说在西方普遍使用象征隐喻的时候,它其实更倾尽于写实,所以在1994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评选中,败给了《阿甘正传》。观众你可能还能清晰地记得,阿甘正传里面巧克力的隐喻、羽毛的隐喻,美国历史的象征等等,这些更为专业电影人看好。
那么,是不是说,《肖申克的救赎》所有的画面都是直白的叙事,没有隐喻呢?其实是有的,而且更深奥,更隐晦。它不像阿甘正传那样直接把符号放出来,对应一个现实里的物件,让观众马上就能理解和共鸣。比如说,大量的混剪贴和——
比如说大家熟悉的符号和标签——
这些都是利用符号象征做的显性隐喻,观众在现实中很容易找到对应,马上就懂了。
而《肖申克的救赎》用到的是抽象的隐喻。包含大量哲学,社会学的反思,讽刺。
首先,监狱是一个社会,外面的世界是一个社会;监狱代表内在,外面的世界代表外在;监狱生活代表一个人艰苦的内部重构,外面代表自由。这个其实也是对我们文明社会的一种反思。
比如那几句经典的台词——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汲汲于生,汲汲于死
其实我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就好比监狱,你以为你是自由的,但是你每天要为了工资,社保,房贷,老婆孩子去上班,领导让你哭你就得哭让你笑你就得笑,你根本就不自由。然而退休了以后,你又会茫然,找不到自我。
其次,监狱里的“坏人”不见得是坏人,外面的“好人”不见得就是好人。这个社会的规训制度不见得代表正义和善良,而正义和善良不见得不会出现在所谓的底层的地狱。没有我们追求的更好的世界,自己的内心就是理想的自由的世界。比如: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使人感到自由,强者自渡,圣者渡人。
逃出监狱,要爬过隧道,屎尿横流的臭水沟,这象征着一个人要经历各种自我的重塑,经历各种现实的羞辱和权力的践踏,才能彻底脱胎换骨,从人间的地域,到达自由的天堂。
这是一部探讨善恶,希望,自由的伟大影片,每一个话题都太真实,太沉重,以至于让人不能直视,细思极恐。
那么,鞋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是现实意义。
安迪越狱,必须要给自己准备装备,衣服,鞋子,领带,都是掩护自己身份的,你穿这个囚衣跑到大街上,分分钟就会被举报,抓住,人人喊打。而安迪在监狱外又确定没有任何人接应。所以,准备衣服鞋子,是理所当然的。
导演呈现安迪的准备工作的时候,用到了非常细腻,近乎写实的叙述——
告诉了观众,他是如何准备新的干净衣服,穿在囚服里面回到自己房间,怎样把他们密封起来。
如何准备香皂,除掉自己的体味,防止警犬追踪。
但是导演在叙述这个事实,描述这些细节的时候,是有偏重的,专门却突出了鞋子。
第一次突出,是在一小时四十九分二十八秒,安迪在典狱长办公室,他打开鞋盒子,擦鞋,思考人生。
第二次突出,是在两小时一分零三秒——
安迪已经越狱成功,穿着新鞋走进了银行,这是典狱长的鞋。
这两个画面都持续3-5秒左右,而香皂,衬衣等画面只有一秒左右。
有人说鞋子这里出现了bug,那就是,他从典狱长房间回自己房间的时候,不能拿典狱长的新鞋在手上,所以只能穿在脚上,把自己的鞋子留在典狱长的鞋盒子里。专门给了画面,典狱长第二天看到旧鞋惊呆了——
然而他逃狱的时候,如果穿这双新鞋,经过那五百码的下水道的时候,新鞋也就废了。
实际上,画面里,安迪进入下水道之前,穿的是一双旧鞋——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安迪把典狱长的鞋穿回房间,把它和检举材料、穿在囚服里的衬衣领带、衣裤、肥皂等一起放进了塑料袋,然后再穿另外一双自己放在监房里的旧鞋和旧衣服出逃。
如何证明这一点呢,请仔细看,安迪出逃穿的鞋子是高帮的,绒毛表面——
褐色的鞋帮一直到脚踝,可以栓绳子。
而典狱长第二天打开的盒子里面的鞋是短帮的,皮子表面——
所以说,没有bug,安迪把自己的旧的褐色皮鞋放在了典狱长新鞋的盒子里,把典狱长黑色皮鞋穿回了自己的监房,然后把它和所有物资一起密封到了袋子里,然后穿着自己另一双绒毛表面褐色高帮鞋子出逃。
鞋子作为一个符号,象征的是路。
旧鞋子是老路,新鞋子是新路,象征着告别过去,开始新的自由的生活。
典狱长的鞋子和安迪的鞋子也象征着生路和死路,自由之路和绝望之路。
老布鲁克出狱了不适应,上吊的时候,镜头拍摄的是鞋子,这时候他走上了绝望之路。
典狱长被抓捕之前,丢下了圣经,镜头拍摄的也是脚和鞋子,这时候他走向了死路。
这几个镜头都专门突出了鞋子,脚,象征着人物不同的命运。
而鞋作为行头,也代表着权力,典狱长穿着人模狗样的鞋走着邪路,现在安迪穿上这双鞋了,走上了自由之路。鞋没有错,就好比法律没有错,关键是什么人穿,什么人执法。这个也是这部影片希望突出的矛盾主题——美国的法律到了坏人手上就很容易走邪路。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完美而深刻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想当伟大的电影之一。
HannibalLecter
越狱前晚换掉狱长的鞋,明显是为了成功越狱啊。
要知道,历史上的很多越狱,不是出不了那道墙,而是逃出去后跑不了多远就被重新抓回来啦,除非监狱外边有人接应,否则就凭囚犯那一身明显的行头,在人群中是很难藏身的。
而安迪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功越狱,而且逃过搜捕,正是因为能够借着为典狱长做账的机会,将自己逃狱后需要的行头准备齐全。
换鞋子的过程,是导演让你看到的,其他细节,其实也都交代的很清楚。
回到狱中,他换下了崭新的衬衫,这说明,从典狱长那里,除了鞋子,衣服和裤子他都备齐了。
更赞的是,在将新衣服装进塑料袋的时候,还有一个细节是,安迪甚至为自己准备了一块香皂。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心策划,安迪才能快速洗心革面,安全的隐匿在人群中,逃过非常严密的追捕。要知道,让安迪逃之夭夭,则典狱长必死无疑。
所以,当缅因州银行迎来这么一位衣冠楚楚的客户时,我们那颗长时间跟随安迪被压抑的心,才终于得以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不过,在这部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真是在鞋子那里出现了一个bug。
当安迪从监狱洞里顺着管道爬往下爬的时候,脚上却依旧穿着原来那双棕色的旧皮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毒剧一格后话:
想不到这个回答得到这么多的关注,证明这个电影是很多人的心头大爱。
但是在评论中,有很多人认为这个不是穿帮,而是安迪的第二双鞋,甚至不少认为我智商堪忧,所以不得将我的判断理由说一下。
虽然安迪有第二双鞋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出于方便管理的需要,我更倾向于监狱会让囚犯们穿坏一双再给另一双。
不过,我之所以认为此处是出于导演的疏漏,因为,电影中特意强调了警察们在搜捕之后找到的物件:一套囚衣、一块肥皂、还有一把快磨秃了的小锤子(如截图所示)。如果是穿旧鞋出去,此处不应该再找到一双破鞋么?
所以,要么导演应该让安迪赤脚爬下去,要么应该在搜捕中多加一双鞋,否则只能视为穿帮。
毒剧一格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对于片中机智且足够耐心的安迪表示强烈的钦佩,都觉得做人能做到这样深藏不露,而且有情有义,真的算是顶级人生了。但是安迪逃出生天的过程并不简单,他在后来长期帮典狱长洗钱和擦鞋,成为了黑色典狱长的私人管家,说管家其实还是夸安迪了,实际上是个奴隶。那么为什么安迪在逃出去之前,为什么要换掉典狱长的鞋呢?
其实这个问题含义很多。首先,安迪长期隐忍,为典狱长洗钱只是一个技术方面,除了被当做工具利用之外,他还需要受人精神上的奴役,那就是每次帮典狱长擦鞋,这其实是精神矮化的一个象征行为,而在安迪逃出去,告别这个肮脏不堪的过去时,他必须得让曾经奴役自己的象征物“鞋子”穿到自己的脚上,这样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宽慰和救赎。
另外一点则是洗黑钱和擦鞋子的联系。这两个行为并不是没有关系的,想想看,洗黑钱是典狱长经济上在伪造清白,而擦鞋子则是一种形而下的将污浊擦洗干净,让鞋子重新光洁亮丽。而安迪在最后,是将典狱长的黑钱全部携款逃走,这算是将经济上的清白夺走了,同样地,他也要将象征清白的鞋子夺走,这其实是一种互文的关系。这便是伟大电影的细节,在每一处情节中皆会安排隐喻和内涵。
巴塞电影
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电影,当年因为《阿甘正传》,没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但是时间证明《肖申克的救赎》也是非常棒的电影,两部不同风格的电影,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作品,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等到电影结束,安迪成功逃出肖申克,我相信每一个为安迪揪着的心都会释怀了。都会不由自主地微笑,都会觉得典狱长的结局大快人心。
安迪在肖申克给人的印象,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他不属于那里,他只是在自家的后院散步。最初被认为他应该是那个最软弱的家伙,他用他的智慧和坚韧告诉大家,他是最强悍的一个。在肖申克,比他强壮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他的精神上最强大的人,他用19年的坚持,换回属于自己的自由。在肖申克,希望是很可怕的东西,但是他没有放弃希望,而且他成功了。
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安迪无数不多的几次微笑,具体几次我记不太清了,说几次印象比较深刻的吧。
第一次是在修屋顶的时候,这是安迪第一次用知识来赢得奖励和尊重。他帮助狱警逃税,以啤酒作为回报。在屋顶午后的阳光下,享受着阳光和啤酒,仿佛坐在自家屋顶一样,那一刻,安迪面带微笑。我想,那一刻,他是自由的,暂时忘记了囹圄之苦。
第二次是他播放音乐的时候,面对典狱长的威胁,他不为所动,静静欣赏优美的音乐,脸上的笑容告诉我们他内心是自由的,像鸟儿一样飞翔在自由的天空。在被关了一个月小黑屋之后,他告诉朋友们:有贝多芬陪着他呢。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精神上的寄托。
影片的时候,安迪出现在银行,接着开车行驶在滨海公路上,最后在海边见到他的好朋友,安迪都是面带微笑。这是真正的自由带来的惬意,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了。19年前,正直人生巅峰的银行家,被误判身陷囹圄;19年后,他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给朋友们带去精神上的享受,他改变了监狱的气象,他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他打破了肖申克的黑暗。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智慧、坚韧、忍耐和渴望。
他之所以要穿走典狱长的鞋,最直接的意思是告诉观众,他要离开了。同时,也是对典狱长的报复:我不仅离开了而且是穿着你的鞋离开的。当然也是为了出狱后的需要,毕竟穿着一双监狱的鞋走在大街上肯定是会被别人注意的。一部好的电影,每一个细节能够启发我们去思考。
大周GTI
说个个人理解的,之后瑞德回忆中提过鞋子,谁会注意他的鞋子呢?
我们纵观整个安迪的越狱,从用石锤挖洞,到海报挡住墙,都和鞋子一样,人们习惯的以为那就是海报,就是圣经(锤子在圣经里)安迪就应该穿的自己的鞋子。
大多数人已经思维定式,表象就是事实。事实却已不再重要,安迪不是这样的人,尽管他没杀自己的妻子,他却甘愿认罪(间接杀死了妻子)
鞋子是安迪崭新人生的开始,安迪就像鞋子一样不会有人注意他到了海岛,开了间旅馆,修着他那艘小船。他就应该在那里 ,不是吗?
我最喜欢安迪坐在屋顶看着狱友喝酒🍺,阳光☀洒在肩头仿佛是自由人和爬出排污管面对倾盆大雨张开双臂,昂首向上。我看的泪流满面
自由真的很少人会懂,那不是靠年龄增长,经验积累就会有的,你要失去,并且你不是罪有应得
探索丛林
这部电影我开始是漫不经心的看一下,接着就被深深吸引了。直到现在我心里还有这样的场景:男主用他的智慧,为狱友们换来短暂的快乐,一群人在房顶上吹着凉风悠然自在的喝着冰镇啤酒,在落日余晖的抚摸下每个人的脸都是那么的灿烂。而主人公没喝,只是静静的倚靠着看着大家,那眼神,透着疲劳后的满足。每当看到这里,我都有触及心灵的震撼,都会泪目。
终于找到这组照片,供大家欣赏。我认为这是电影重点突出的部分,主人公开始时经历的黑暗、暴力、压抑,在这一刻终于得到释放……
影片讲述一个身处优境的银行家安迪,突然被颠覆成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的罪犯,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在监狱中他被殴打和出卖,以及无数次的凌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应该怎么办?是屈服还是抗争?最后,他选择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适应环境,为自己争取做人的一点尊严以及重获自由的机会,最终创造了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从开始的心力交瘁到这种自信的眼神,男主教会我们怎样在逆境中生存下来。
对于主人公安迪越狱前一晚为什么换掉监狱长的鞋子?我觉得安迪不是帮监狱长擦鞋很久了?所以换鞋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也证明一种新生活的即将开始。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这部电影,很多人说是越狱片,而我认为不单纯是越狱片,它的重点还是一部励志片。
丽萍唠娱
说真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过已经不知道多少遍了,但每次重温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好的电影就是这样,不管时间多久永远不缺观众,其实这部电影有很多这样的小细节都值得深思。
为什么要换掉监狱长的鞋?
客观上是为了逃跑方便,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安迪在表现他骄傲的内心。
安迪没越狱前,每天要去给典狱长做黑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典狱长的擦皮鞋,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蛰伏和苦难,终于可以逃之夭夭,顺便把典狱长也给收拾了,心中一定是快意无比,把自己的破鞋留给典狱长,不仅是对典狱长的讽刺和嘲笑,也预示着典狱长接下来的命运将会在监狱度过一生。
还有安迪出逃不仅仅是带了皮鞋,还有西装衬衫一整套行头,甚至连洗澡的肥皂都准备好了,要知道,监狱的吃喝拉撒穿都是统一发放,如果没有一套好行头,即使是逃出去了,也无处遁形,所以鞋子是必须要拿的。
但是细心的观众有没有这样的疑惑,肖申克监狱这么严密的看管,安迪穿着这么好的鞋子,从典狱长的办公室在回到自己的狱室,居然没有一个狱警发现,这里是不是也暗示了即使看起来再深严的监狱也有他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呢?
换鞋的镜头虽然很短,但是有个特写,我觉得是导演在暗示安迪马上就要跑路了,安迪不仅是个银行家,还是个细节控,银行对于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走VIP通道,如果穿着一双破鞋,谁会相信你是富豪,安迪逃出生天,从此走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当然要配上一双新鞋子了,毕竟好马配好鞍嘛!
影士禾木兄
因为男主人公安迪即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他换衣换鞋收拾东西,表现出安迪对自己有强烈的信心,电影到了这个情节的时候,每一个观众都为安迪高兴,为他祈祷,也都相信他必定会成功!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尾⋯⋯相对于之前压抑的叙事和铺陈,结尾明快鲜艳,最后更是阳光明媚,碧海蓝天,沙滩上两位相处十九年的老友重逢⋯⋯人性,友谊,希望,坚韧⋯⋯没有动作没有特技没有美女,二十年经久不衰!完美的电影更需要完美的结局,真正的虎头虎尾!
Dear Red:If you're reading this, you've gotten out. And if you've come this far, maybe you're willing to come a litter further. You remember the name of the town,don't you? I could use a good man to help me get my project on wheels,I'll keep an eye out for you and the chessboard ready. Remember, Red.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I will be hoping that this letter finds you, and finds you well. Your friend. Andy.
亲爱的瑞德:如果你读到这封信,那么,你已经出来了。既然已走了这么远,或许你不介意走得更远些⋯⋯你还记得那个小镇吗?我为我的计划找到了一个好帮手⋯⋯棋盘已为你准备好。记住,瑞德,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情永不消逝。我希望这封信能帮你找到你自己,而且是很好地找到你自己。你的朋友,安迪⋯⋯
萧十一澜
特写换掉典狱长的鞋,这是一种象征。这里所说的象征主要关于:摆脱的束缚和自由的意味。因为逃出去的安迪,不再是监狱里那个受人摆布和任人指使、人格和尊严遭受侮辱的“安迪”,他将获得自由和救赎(其实,安迪并没有罪,在这里谈他“被”救赎实在不恰当)。监狱里那些过去的肮脏阴影(画面),他全部不会带走。因为对他而言,监狱里的生活是一种耻辱和污秽,也是对自身的不公平。
这里可以追溯到在他打定越狱前的一些精心的准备。如随身携带的香皂,备好的干净的衬衣,得出结论。尤其是逃出后,他在临条河里,洁净的水和洁净的雨,他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动作,对应他内心呐喊和无限对生活的渴望的镜头。所以,监狱里的一切,让它们留在监狱这个毁灭人性的地方,这也和他走出时带走的证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一切,他早已经胜券在握。电影里对该段情节的处理,可以说必不可少而且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为了整部影片的缜密,当然这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囚禁和自由;原罪和救赎(暂定)……自由,是令每个人向往而追求的东西,更何况,本该自由的安迪却被“诬陷”的蹲守了那么多年呢?而真的凶手却逍遥法外,唯一的目击证人也死在了监狱(典狱长所杀),这里涵盖的讽刺意味和评判的揭露的实质,想必大家都懂,在这里,我也就不班门弄斧了。很佩服该片的导演,对这部影片的每个片段的细节的处理上,给后期的观众所呈现的效果非常的到位,独一无二,简直无可挑剔。
当然,这也是该部影片在全球百部影片排行榜,位置十分靠前的原因之一。艺术,本该如此,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的处理,都能达到非凡意义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