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錫雕,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作為一項獨特的傳統技藝,於2013年入選廈門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1月,入選第五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名錄。
在閩南,“錫”與“賜”同音,具有祈福、吉祥之意,自古以來,閩臺地區就頗為推崇錫器,不論是婚喪嫁娶還是饋贈親朋好友,皆以錫製品為貴。文史資料記載,明朝時期,福建錫雕工藝便十分興盛。當時的泉州、同安還出現了專門從事錫雕交易的“打錫街”“打錫巷”。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合金材料層出不窮,被廣泛地應用於生活中,錫器逐漸與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退縮為小眾的一種古雅情趣,錫雕手藝也隨之沒落,成為亟待被搶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從事錫雕的匠人越來越少。
同安錫雕,也曾湮沒無聞百餘年,2009年,一對年輕的“80後”夫婦——鄭天泗、莊亞新,重拾起這門古老的傳統錫雕技藝,並讓它重煥光彩,名聲再起。
鄭天泗,2000年從集美輕工業學校畢業後,因為放不下心中的錫雕情結,在從事了四年泥塑創作後,轉投泉州府晉江民間打錫藝人李耀輝第三代家傳人李劍濘門下,學習傳統錫雕技藝,並在那裡認識了夫人莊亞新。
跟隨老師傅學習打錫傳統技藝後,2009年,鄭天泗夫婦回到廈門同安,創辦了新賜錫雕工作坊,將同安已斷層百餘年的傳統錫雕技藝重新接續下來。
鄭天泗夫婦說,起先,他們製作的是一些傳統的用於婚喪嫁娶、饋贈親友的錫製品。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祖籍福建同安縣的臺灣錫雕名家陳萬能先生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精美錫雕作品,歎為觀止。心想,原來錫可以做那麼精美的工藝品,於是,他們用四年多的時間,邊送煤氣邊反覆揣摩陳萬能先生的錫雕作品,研究其中的技藝,開始在原有的傳統技藝基礎上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將創作範圍由宗教禮器、生活用品拓展到工藝品。
經過潛心鑽研、用心揣摩,一件件精美絕倫、富有現代氣息的錫雕作品在鄭天泗夫婦手中誕生,並獲得多項榮譽。
雖然頻頻獲獎,但是栩栩如生的錫雕作品並不受市場青睞。加上,鄭天泗夫婦兩年時間閉門潛心研究創作錫雕工藝品,生活一度很拮据。
2013年,一款按金小蝸牛香插幫鄭天泗夫婦走上文創之路,他們的錫雕作品從此開始與市場更加緊密地接軌。 走上文創之路後,鄭天泗夫婦的錫雕作品受到越來越多顧客的喜歡。
現在,鄭天泗夫婦正依託廈門市同安傳統錫雕技藝傳習中心,吸收有心學習的傳承人,傾囊相授,希望這門古老的技藝能夠得到發揚光大。
(東南廣播公司記者 鄭秀戀/文 黃月慧/圖 部分圖片由鄭天泗提供 播音:蘇鼕鼕 編輯:韶風)
閱讀更多 AM585東南廣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