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評價,郭沫若是什麼樣的人?

小左——小右


客觀評價郭沫若,我們先看看他的文學造詣,郭沫若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此人才華橫溢,文學造詣非常高, 他在文學上僅次於魯迅,郭沫若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嚴格的說,像郭沫若這種在文學,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藝術,文物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人並不多。可是郭沫若這個人在做人方面真的是令人不敢恭維,很多知名的文學家都公開對郭沫若進行過批判,有很多人直接破口大罵。

魯迅更是在公開場合說過,遠看是條東洋狗,近看原來是郭沫若先生。那麼郭沫若為什麼會被人們這樣罵呢?首先郭沫若這個人喜歡拍馬屁,經常寫一些文章來誇讚有權有勢的人,當那個人沒有權勢的時候,郭沫若又趕緊撇清關係,因此很多人認為他是牆頭草,毫無骨氣,文人是最看不起這種人的。

郭沫若在私生活方面也是令人不敢恭維,他一生和多個女人有染,他在日本學習期間,曾經娶過一個日本女人,此女為郭沫若生了五個孩子,他回國後將這個家庭直接給拋棄,有趣的是後來這個日本女人還來中國找他。回國後此人又和一個女子好上,不久後還和此女的親妹妹又好上,私生活方面混亂不堪。

郭沫若酷愛文物,他為了看到更多的稀世珍寶,他建議挖帝王墓,一開始請求挖掘秦始皇墓,武則天墓等等,都沒有被允許,後來他挖開了萬曆皇帝之墓,造成了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只能說郭沫若文學方面沒人能否定他,可做人是真不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作為一個曾經在自己的學術論文中,花了我很長時間討論過的歷史人物,我想細心細緻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確實,我們可以看到坊間有相當多對郭沫若的評論,裡面不乏各種批評聲,但是郭沫若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卻很少有人持平去分析。下面筆者打算從郭沫若的學術與文學創作、郭沫若的愛國、郭沫若的婚姻、及建國後的郭沫若四個部分,詳細做一分析。

學術與文學創作這邊,爭議應該不是很大。比如說郭沫若的金石學研究,長時間處於國內學術研究領域的前沿,若按今天的標準來論述的話,可以評上長江學者了。考古學研究,差不多也是如此,對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研究,也不弱。從這些角度來看,郭沫若的古史研究、金石學研究沒什麼可指摘的。至於文學創作,長久以來我國現當代文學界有“郭魯茅巴老曹”之並稱,即郭沫若魯迅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其地位就不多說了。至於盛傳有些詩作,現在看來,有些不是郭的,有些是應景之作。

郭沫若愛國,這個層面應該問題不大,郭沫若是1928年離開中國去日本的,但是在1937年左右從日本回到了中國,注意這個時間節點,嗯,抗戰全面爆發……說實在話,當然會有人說郭沫若只不過在日本待不下去回國,畢竟中日開戰,但是郭沫若趕回國內,參與抗戰,本身沒問題的。

第三個層面,婚姻,這一點也是郭沫若較為詬病的地方。確實,我在和一些研究郭沫若的朋友討論這一問題時,也多次說過,郭沫若在這個方面確實存在一些瑕疵。喜新厭舊,不負責任,看來這樣的說辭放在郭沫若身上並無錯誤。

最後的一部分,我想以這樣的形式說明下建國後的郭沫若。請問各位朋友,有哪一個人是被郭沫若迫害的呢?郭沫若整過人沒?似乎沒有,反而自己的家人也有不少受到衝擊。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生存模式,有的委曲求全,有的大義凜然,有的苟且偷生,郭沫若只是選擇了一種自保的模式,這當然不能算是高尚的行為,可是說有多卑劣,言過其辭了吧。

當然,本人也是簡單說這麼幾句,郭沫若是近現代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人物,對於其的研究目前還在深入之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期刊,每年都有若干文章。所以說,真正看透這個人,恐怕還需要時間的積澱。


張傑談史




中國現代文學六大家中,郭沫若的成就和影響僅次於魯迅,可以肯定地說,郭沫若是20世紀中國文化界的頂級大師之一,一個才華橫溢的全能人才。

郭沫若在文學、考古、翻譯、教育、書法、歷史、收藏等領域都有極高成就,尤其對中國新詩的貢獻很大,是他依靠自己的才情,激活了中國詩歌的生命力,讓現代詩從摸素著前進,直到前途光明。

郭沫若的第一本詩集《女神》就是最好見證。詩集裡的大部分詩歌不但通俗易懂,並且朗朗上口,有內容有情感有意蘊,比如,《鳳凰涅槃》、《爐中煤》、《日出》等詩歌,想像力豐富,語言自由奔放,頗具屈原和李白的詩風。《女神》奠定了他在當時詩壇的崇高地位,是中國新詩發展初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郭沫若書法很有書卷氣,瀟灑放達,爽利柔韌,同時又深得傳統滋養,呈現出剛柔並濟的強烈風格。他給好多老字號門店、刊物、名勝古蹟題過字,比如“榮寶齋”,“中國書店”,我老家的紙媒《寶雞日報》也是出自郭沫若之手。



在歷史和考古方面,郭沫若分別有《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字研究》這兩部極具份量的學術著作,在今天,依然是很多專家重要的學習、參考資料。

對文化的貢獻,郭沫若數一數二,居功至偉,應當受到高度尊敬。

但另一方面,郭沫若被稱作“風流才子”,生活作風隨意率性,一生結過幾次婚,跟許多女性保持著曖昧關係,對待感情也不夠專一,這嚴重影響了他的光輝形象。

因考古、歷史研究等需要,郭沫若也主持挖過一些墳墓,蒐集裡邊陪葬進行研究。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挖人家墳墓,對普通人來說,非常忌諱,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事。郭沫若因這事,形象進一步受損。



綜合來看,如何評價郭沫若,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既要肯定他在眾多文化領域的卓越貢獻,但對他的個人作風問題,要抱以批評的態度,不能因為他是名人,就認為他什麼都好。

至於他搞研究挖別人墳墓,我認為,他是公事公辦,以科學態度推進文化發展,並不是為了私心,我們不該過多的指責他。

世上也沒有完美的人,不要因為一個人的一些瑕疵而否定整個人,那樣有失公允。


鴻鵠迎罡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中國頂級文化巨匠。五四運動以後,像郭沫若這樣在許多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這個詞來形容。郭沫若在學術上的若干領域,特別是中國詩歌史上,在中國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輝煌的、巨大的。


郭沫若對現代中國的原創性貢獻很大,在以下五個方面應是絕大多數郭沫若研究者的共識:一是以《女神》為代表的早期詩作為現代中國開一代詩風;二是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為代表的歷史學論著創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國新史學;三是以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卓越成就,使中國的古文學由草創邁向成熟;四是將歷史文獻學、考古學、古器物學相結合,建立了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新體系;五是現代中國歷史劇文學的開創。

像他這樣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學者,二十世紀中國史上沒有幾個,二十世紀以前也不多見。


言勸


大家對郭沫若爭議很大,網上更是罵聲一片。對這個問題一定要客觀分析。

在80年代前,大陸對郭沫若是一片讚揚,無論是黨政領袖,還是文壇名家,還是學界泰斗,無不讚揚郭沫若的才學和人品,茲舉數例。 郭沫若創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二十五年。魯迅自稱是“革命軍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隊伍中人。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導師,郭沫若便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如果是將沒有路的路開闢出來的先鋒,郭沫若便是帶著大家一道前進的嚮導。魯迅先生已不在世了,他的遺範尚存,我們會愈感覺到在新文化戰線上,郭先生帶著我們一道奮鬥的親切,而且我們也永遠祝福他帶著我們奮鬥到底的。 ——周恩來:《我要說的話》,《新華日報》1941年11月16日。



沫若先生二十五年的文藝活動,和中國的新文藝發展史,有不可分離的關係:他的光榮的業績,曾在文藝發展的各階段上,激起了“狂飆突進”的影響,這在今天看起來,是格外明白而確定了的。從他最初獻身於文藝,吹起“個性解放”的號角,直到他後來的堅決地為人類最高理想、為民族社會的最大幸福,中國文化的更燦爛的未來,——為求貫徹“個性解放必須在民族的人群的整個解放運動中實現,且必須民族的人群的整個解放完成而後個性解放乃能真正徹底”,而勇敢地獻身於實際政治活動,他這二十五年的經歷,正好比《鳳凰涅槃》,他所走過的路,正代表了近二十五年中國前進的知識分子所度過的“向真理”的“天路歷程”! ——茅盾:《為祖國珍重》,《華商報》1941年11月16日。



沫若先生是個五十歲的小孩,因為他永是那麼天真、熱烈,使人看到他的笑容,他的怒色.他的溫柔和藹,而看不見,彷彿是,他的歲數。他永遠真誠,等到他因真誠而受了騙的時候.他也會發怒——他的怒色是永不藏起去的。這個脾氣使他不能自已地去多知多聞,對什麼都感覺趣味;假若是他的才力所能及的,他便不捨晝夜去研究學習,他寫字,他作詩.他學醫,他翻譯西洋文學名著,他考古……而且,他都把它們作得好;他是頭獅子,撲什麼都用全力,等到他把握到一種學術或技藝,他會像小孩拆開一件玩具那麼天真,高興,去告訴別人,領導別人;他的學問,正和他的生命一樣,是要獻給社會、國家與世界的。他對人也是如此,雖然不能有求必應,但凡是他所能作到的,無不盡心盡力地去為人幫忙。最使我感動的是他那隨時的,真誠而並不正顏厲色的,對朋友們的規勸。 這規勸.像春曉的微風似的,使人不知不覺地感到溫暖,而不能不感謝他。 ——老舍:《我所認識的沫若先生》,《抗戰文藝》1942年第7卷第6期。


我同郭老接觸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誠,他談話、寫文章沒有半點虛假。我想說他有一顆赤子之心。五十幾年前我讀他的《鳳凰涅槃》、讀他的《天狗》,他那顆火熱的心多麼吸引著當時的我,好象他給了我兩隻翅膀,讓我的心飛上天空。《女神》中的詩篇對我的成長是起過作用的。 ——巴金《永遠向他學習——悼念郭沫若同志》,《懷念郭沫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8年版,第105頁


郭沫若同志是我國傑出的作家、詩人和戲劇家,又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早在“五四”運動時期,他就以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歌創作,歌頌人民革命,歌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開一代詩風,成為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他創作的歷史劇,是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他是我國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中國歷史的開拓者。他創造性地把古文字學和古代史的研究結合起來,開闢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他在哲學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包括文學、藝術、哲學、歷史學、考古學、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和外國進步文藝的翻譯介紹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樹。他長期從事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組織領導工作,扶持和幫助了成千上萬的科學、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成長,對發展我國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和魯迅一樣,是我國現代文化史上一位學識淵博、才華卓具的著名學者。他是繼魯迅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我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 ——鄧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會上的悼詞》,《人民日報》1978年6月19日。



但80年代以前,從大陸隨國民黨到臺灣,或自己不願意留在大陸而逃到美國香港的文化人,如胡適,林語堂,謝冰瑩,寫過評論郭沫若的史劍,金達凱等人,則罵郭沫若沒骨氣,人品低下。

80年代後,歐美,港臺的價值觀世界觀傳到大陸來,我們對郭沫若的評價深受他們的影響。大家明白為什麼我們現在黑郭沫若了吧?

當然,郭沫若他們那一代有過失誤,但是整個一代人的失誤,絕不能讓郭沫若等少數幾人背鍋。我們要客觀總結教訓,不能搞得像和我們沒關係。

罵郭沫若者,好些是別有用心,最甚者是偽造材料,誣衊郭沫若。有人偽造書信,有人偽造回憶錄。這些材料,以訛傳訛,大眾輕信謠言,從不核實。 評價郭沫若,先得看看你評價的根據是啥,用的證據是不是真的。其次得想想你認同的觀點都來自哪些人,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非議郭沫若。不然,不過人云亦云,被人洗腦而己。


王可期


首先,這個照片是胡適,不是郭沫若。

其次,評價一個人實在很難,因為個人操守之類帶有偶然性,過去我們往往將一個人設想為全面的、恆定的、充分理性的,但事實上,人常常是此時小人、彼時君子,常有意氣用事、個人好惡壓倒理性的情況,所以忠奸之辨往往無聊。

其三,郭沫若確實寫過一些肉麻的東西,給人很壞的感覺,但當時老舍、巴金、曹禺等人也寫了許多肉麻的東西,只是他們先後受到衝擊,沒有進一步肉麻的可能,所以看起來問題不那麼嚴重。如果這些文豪能居高位,恐怕比郭也好不到哪裡去。

個人認為,郭沫若是一個悲劇,體現了革命主義在現實中的困境與破滅。

革命主義是近代以來形成的思潮,它既是對傳統的回應,亦與當時世界環境相匹配。

儒家知識分子在理想遭遇重大挫折時,往往採取推倒重來的思路,認為"湯武革命,順天應人“”只聞弔民伐罪,不聞以下犯上“,但在什麼條件下,臣子可以殺掉君主呢?只有一些道德原則,並無恆定標準,解釋權完全在讀書人手中,這給他們以參與歷史的幻覺。從中國傳統文明看,對革命帶有包容性,誰勝利,誰就可能被讀書人奉為正宗。

當時歐洲亦戰亂不斷,革命理論走向主流,對於生活在“亡國滅種”恐懼中的讀書人來說,渴望制度超車,認為走資本主義只能永遠跟著別人,應該將西方最“先進”的思想拿來,加上民國時期的中國是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外部環境很容易介入內部,在蘇聯給予的物質援助下,革命思想得以迅速傳播。

值得注意是的是,革命思想進入後,除了與本土資源契合外,中國讀書人對革命還有很大的誤解,就是將“知行合一”融合了進來,基於訴諸實踐,結果是分不清少年意氣與革命精神的差別,以為越極端就越革命,沒有建立起心理的、制度的約束機制。而當時專業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在國內缺乏足夠的土壤,尤其是自由主義,更為孱弱,在現實壓力下,往往讓位於專業主義。

郭沫若是一個很有激情的人,但在他的初期成功中,極端濫情佔有很大的成分,這使他產生了濫情即合法的錯覺,面對現實問題,往往先在理性上說服自己,然後訴諸過分的感情,以為這樣就是最純粹、最正宗和最真誠,所以他在論戰中往往格調比較低,動輒潑汙。其實,他雖然辱罵沈從文,但並沒有實際迫害過沈。郭沫若一生得罪了很多人,但多是嘴上犯錯,乾的壞事並不多。他曾暗示過胡風躲避,胡風倒臺後,他發表議論很晚,雖然用語犀利,卻不涉及實質問題,並不比老舍、茅盾表現得更差。

隨著革命主義與現實主義緊密結合,郭沫若式的濫情遭遇困境,因為不工具化就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所以郭越來越像演員,濫情的功利痕跡也越來越明顯,這是招至許多人惡感的重要原因。

郭沫若的學問確實沒得說,也許有不嚴謹、可爭議處,但他在民國時便已成中研院院士,恐怕今天很多嘲笑他的人是遠不夠他的水平的。


老虎他爹


對郭沫若的評價,還是應該全面,公正。不要一談起一個人,就盯著他身邊的女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你自己真正知道或瞭解郭沫若先生的經歷及感情生活嗎?郭沫若對中國歷史學,考古學,戲劇學,新文化的貢獻是十分傑出的。在中國近現代,特別是“五四”以來,是標緻性的人物。解放後郭沫若對我國科學,文化的貢獻也不容否定。小平出山抓科學,最先不還是找當時的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郭沫若一篇《科學的春天》,在當年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至於文革中的反覆,請問當時又有幾人能不隨波逐流。一些今天可以在這裡隨意編排別人,還自以為很高尚的“先生”們,是不是應該感謝前輩們當年的付出。我們不要像魯迅先生批評的那樣:英雄死了,總有些人像蒼蠅那樣,老是喜歡去尋找別人的缺點和汙血,還在那裡狺嚶不休。有缺點的戰士畢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畢竟是蒼蠅!郭沫若先生不是隨便幾盆髒水可以潑倒的!


手機用戶6620798795


郭沫若是我國現代史上的大文豪,對他的功過應該一分為二。雖然晚年的郭沫若有過阿諛奉承,巴結權貴,見風使舵,生活不儉,有過挖掘定陵的重大過失,但我們不能忘了早年的他。他的詩集〈女神〉為我國新詩發展史上的奠基之作。他的歷史劇不僅量多而且質量很高,〈棠棣之花〉、〈孔雀膽〉、〈屈原〉、〈武則天〉等劇,是現當代話劇史上的經典之作。郭沫若對中國歷史的劃分研究,對甲骨文的研究,獨樹一幟,無人超越,至今仍具理論指導意義。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他在北伐戰爭中的歷史作用,忽視了他對我國文化科學事業的重大貢獻。


王榮聯1


郭沫若,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集《女神》,在現代白話文運動中的作用不可小覷,那是領先時代的傑作。試問有誰能有他那樣的才華可寫出《鳳凰涅槃》那樣瑰麗的詩篇?那《爐中煤》那《站在地球邊上放號》,那《天上的街市》誰個能寫得出?那歷史劇《屈原》誰能告訴我他自己能寫得出?其次他是偉大的學者。甲骨文研究的系列著作,那可是守著青燈黃卷夜以繼日熬出來的,也是被業內人士充分肯定的。我們今天的某些人就連白話文都讀不通的多了去了,天天使用的漢字,那些自詡為純正漢人的不孝子孫都時常讀錯寫錯,有什麼資格非議大家?第三,他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記得當年上小學時,學校圖書室裡有郭沫若十幾卷的《沫若文集》,我斷斷續續都讀了,而影響最深的是《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把人物放到那個時代,我請問,如果是你,你能寫出這個題目的文章嗎?你有膽量寫嗎?再看他北伐時期的貢獻,他雖是北伐軍政治部的副主任(主任是鄧演達),可他全面主持著工作,在烽火連天的戰爭中,一個書生做了一個革命者應該做的事,而且做得很好,蔣總司令也是充分肯定的。庶幾英雄乎!後來國共分裂,他義無反顧地參加了南昌起義,並寫出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這篇戰鬥雄文。失敗後避難去了日本,他沒閒著,而是做了艱難的學術研究工作。再後來抗戰爆發,他毅然決然隻身回國投身民族救亡,在周恩來領導下,充分利用他的關係和威望,為抗戰殫精竭慮地工作著。試問那些號稱愛國的憤青們,你們都能做到嗎?你有那個能力做到嗎?建國後,他委曲求全,連自己兒子的命都沒保住,試問當你看到一位耄耋老人默默地抄寫兒子的日記時,你能理解這位老人內心的痛苦嗎?生活在那樣動盪的年代,哪個人的一生家庭是平安的?有誰沒有妻離子散過?為何單盯著他的私生活評價他呢?為何揪住他為應付環境寫的那點兒詩文不放呢?桀犬吠堯不足奇,唯有狗眼看人低!


來成92975932


關於郭沫若,政治上的事說不清楚,郭老生活上的確挺亂。日本的老婆給他生一大堆孩子,擋不住他搞婚外戀,女朋友談了好幾個,還出去嫖妓,後來抗戰爆發,老婆孩子說不要就不要了。這也就算了,在日本的時候,非說家庭不幸福,追求《大公報》駐東京記者於立忱,騙到手又不想要,知道她已有身孕,故意帶郁達夫去接班,於立忱流產後絕望自殺,郭沫若專門寫篇文章,話裡話外暗示這孩子是郁達夫的,後來才搞明白,郁達夫的“那一夜”,雖然不知道幹了些啥,於立忱其時已經懷孕兩個半月是真的。好了,於立忱死了也就半年,郭沫若回頭就跟她妹妹於立群住在一起,又生了一堆孩子,唉,說點兒啥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