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感覺大家減少使用微信公衆號了?

中國陰山作家網


其實不想說,其實我想離開這個網頁;又感覺,一些問題不說,自己就是傻子。說了就算說了,騰訊不管,那是他的事。

1、質次量多,互相抄襲,劣幣驅逐良幣。不講求質量的微信號數量龐大,你抄我,我抄你,抄來抄去,絕大多數內容再無一點吸引力。內容決定生存,你剛做出一個好原創,當天就被粘貼到別人號裡,乾瞪眼,乾著急。一個地方,一個做原創的,要拉著幾個抄襲的號一起往前走,誰也沒有那麼多能力,最後,乾脆,不如一樣抄襲,或者直接不做了。

2、門檻高,投入精力大,一直見不了收益。粉絲要達到四五千以上,才可以開通流量。而一些縣城裡,你做得很努力,一年半載,也只有兩千不到,每次精力投入相當大,卻如石頭投入水中一般,無聲無息。一分錢也見不了的高要求高標準工作,誰也做不下去。只能消亡。

3、說著有規則,做著沒規則,好人不願違規則,壞人違了規則也沒事。很多自己的文章、好友的文章,在加原創,有人搗鬼,舉報,就給處罰;還要申訴;那些抄襲了的,強制分享等等舉報了的,也沒有見誰真的被消號,惡號萬年長,好號只好包點屈,甚至停了。

4、歧視小號,生存困難。粉絲增長困難;沒有流量收益支持;沒有相關功能支持;很多優秀原創,無法推介出去;一群人圍著一個號轉,沒有收入,最後堅持不下去。

真希望騰訊能看到,唉。。。。。。


跟我學公文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閱讀體驗的問題。

1.公眾號的內容要自己先去關注,然後才能發現用戶喜歡的內容,而且關注的訂閱號一旦多起來了,找起來會很麻煩。而頭條是推薦機制,系統會把你喜歡的內容送到你眼前,降低了你的篩選成本和時間。

2.內容重複性實在是高,我關注的職場、情感和財經領域的大號,其文章重複的情況很多,好像都是由固定的幾個作者在寫。所以即便我關注再多的同行業公眾號,其內容的多樣化仍然很差。

3.雖然各個平臺都有造謠傳謠的情況發生,但公眾號的造謠傳謠情況尤其多,最常見的就是醫療健康方面。

4.從運營者的角度來說,微信是一個封閉平臺,對於後來者的經營發展不友好。先進入的運營者迅速成為頭部媒體,而後進入者幾乎沒有流量導致進入者越來越少。一個沒有新鮮血液的平臺,創新能力是很差的。

5.更新速度比較緩慢,拿最近更新的幾個功能來說吧,頭圖裁剪功能是個很簡單很常見的功能,這個功能的存在明顯會提高用戶的閱讀體驗。但實在不明白,以微信團隊的實力為什麼現在才做這個功能?

本回答由頭條作者——歲流年 整理發佈,如果有什麼疑問,請給我發私信諮詢,我都會盡力解答。


區塊鏈有料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具體統計過自己訂閱公眾號的數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特意看了一下,自己關注的公眾號數量是147個。

從2011年微信誕生至今,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創新的信息分發渠道,在微信興起後不久也迅速發展壯大,並以驚人的數量上漲,隨之而來的,是帶動了一大批人從事內容創業,“邏輯思維”,“為你讀詩”,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微信公眾號無一不是內容創業領域的佼佼者。

如今,公眾號的打開率下降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公眾號的打開率下降呢?以下幾種因素也許能說明一二:

首先,微信的興起和發展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在這個期間,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閱讀習慣,微信逐漸成為人們社交的主戰場,公眾號的發展藉助了龐大的微信用戶數量,這對於公眾號內容創業的刺激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數量的增加讓人們對於信息的接受途徑越來越多,每一個公眾號都是一個垂直的信息入口,在公眾號數量高速增加的情況下,

用戶可獲得的信息入口相應的增加了,而對於用戶而言,時間是有限的

其次,微信公眾號興起的同時,移動端新聞資訊分發平臺開始大量湧現,最突出的就是今日頭條,其次,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甚至知乎,即刻新聞等信息和新聞傳播平臺也迎來崛起時刻,內容創作和分發的渠道不斷增加,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豐富

與此同時,相比於微信公眾號每天對信息推送數量的限制,今日頭條等信息分發平臺則是大量匯聚新聞資訊,評論,以及各種信息內容,且頭條的算法推薦機制對於用戶黏性的培養髮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微信公眾號打開率也受一定影響。

第三,從公眾號內容本身的情況來看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很多公眾號的信息存在重複的情況,大量信息匯聚基礎上,公眾號缺乏創新的內容被打開的概率是比較低的。另一方面,從形式上來看,微信公眾號的呈現形式多是圖文,形式單一,對於用戶的吸引力有限。

第四,微信公眾號帶動內容創業,資本的湧入讓不少人開始在這個圈子裡尋找創業機會,公眾號創業熱的興起也是刺激公眾號數量的一個方式,但是大量公眾號盲目追求10W+的標準讓內容質量出現下滑,為博取關注度,一些公眾號以創作刷屏文章為目的製造諸如“雞湯文”等,這種對閱讀量的盲目追求影響了公眾號的質量和影響力

除了上述原因,公眾號打開率下降的原因還有其他。

那麼,你的公眾號打開率是怎樣的呢?歡迎與邦妹交流。

如果你也關注互聯網關注創業,歡迎關注創業邦


創業邦


大家減少使用微信公眾號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作為一個公眾號運營者感受頗深,再觀察周邊的朋友,瀏覽公眾號的人極少。

分析一個現象的原因還是習慣從內部與外部因素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其中內部是根本,外部也具有巨大的影響。

內部因素

1、內容同質化、低俗化。真正做內容原創的人越來越少了,儘管官方為了保護和鼓勵原創版權費盡心思,但大多數人只是內容的搬運工,轉載是正常且合法的,但洗稿是存在爭議,但目前並無法律處罰的。除了同質化,低俗化產生的影響更加惡劣,標題黨容易引起讀者反感,在媽媽們的朋友圈可以一覽無餘。

2、文章長度與深度不符合受眾閱讀習慣。

忙碌的工作節奏壓縮了大家的生活娛樂時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逐漸養成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而優質的公眾號文章大多在2000字以上,相比悟空問答的幾百字、微博的140字,沒有比較長的空閒時間和較高的專注度,是讀不下去的。但每天只能推送一次,怎能不珍惜每一次機會呢。

3、公眾號本身數量龐大,類別眾多,只適合被動接受信息。經過幾年的發展,公眾號數量多到創投君只想用“無數個”來形容,內容龐雜,不適合主動搜索信息。但是這裡還是安利一下,微信搜索其實挺好用的。

外部因素

從外部來說,平臺分流應該是最大的衝擊因素了,公眾號創造了草根內容生產時代,但這樣的紅利人人都想分一杯羹,頭條號、UC大魚號、企鵝號、一點資訊、新浪,不同平臺為了吸引受眾和內容生產者都採用了不同程度的現金激勵政策,都致力於培養各自的穩定用戶和內容提供者。除了這類圖文生產平臺,直播平臺、短視頻APP都在蠶食這一片市場,將受眾的的注意力填充得十分飽滿了。

雖然明顯感覺大家減少了公眾號使用頻率,其他平臺也只是分了一杯羹,基於微信龐大的用戶群體,公眾號還是可以持續做下去的,只是運營者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了。


創業投資家


價值兄認為,現在的微信公眾號人們使用少,與微信對於內容的開放和傳播量受到限制,其他各種自媒體平臺火爆發展,有著很大關係。微信公眾號受到了內憂外患的種種困境,需要做出重要改變了。具體理由如下:

1.微信公眾號優秀的內容越來越少了,這是微信對於抄襲和偽原創打擊力度不夠導致的。作為一名擁有多個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運營人員,價值兄發現現在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寫內容,越來越不受重視,企鵝抄襲現象嚴重,無法維權。眾所周知,微信公眾號的內容,以誰先發最有優勢,即便是自己原創內容,只要在其他平臺先發布,然後在微信公眾號發佈,很多都被抄襲了,然後自己本來原創的內容無法獲得原創保護。另外,原創的申訴越來越麻煩,審核時間至少超過三個工作日,如此繁瑣低效的微信公眾號效率,讓價值兄都不以微信公眾號為首發平臺了。相反今日頭條、大魚號等平臺因為有著更好的流量支持,已經在很多方面超越微信公眾號了。

2.微信公眾號流量支持銳減,收益變差,讓很多自媒體創業者無法獲得持續性彙報。微信公眾號目前擁有超過2000萬個,但是月活僅有350萬左右,有大量微信公眾號每月都不會被登錄,因為很多自媒體創業者,在微信上無法獲得持續性收入,已經喪失了信心了。

3.今日頭條、微博、B站等各類優秀自媒體平臺湧現,讓微信公眾號吸引力大減。伴隨著今日頭條、微博自媒體、網易號、QQ公眾號、一點號、搜狐號等圖文自媒體平臺,秒拍、西瓜視頻、美拍、AB站、快手等視頻類,映客、花椒、火山小視頻等直播類,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打造自己的自媒體平臺。這已經讓微信公眾號不是自媒體人的首選平臺了。

綜上,微信公眾號已經喪失了自媒體人的火熱吸引力,隨著自媒體平臺的群雄割據,微信公眾號的“內憂外患”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


科技公司價值


這個問題 我也發現了,每天早上醒來之後還是會習慣性的打開新浪微博、今日頭條,再瀏覽一下朋友圈,只有等這些事都幹完之後才想到打開微信公眾號看看,而且逐漸的對閱讀公眾號產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

反思其中的原因,很大的原因的是因為自己懶和公眾號變煩。


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往往比較有深度,比如我關注的虎嗅、鈦媒體等一類科技領域公眾號,它們日常更新的文章往往篇幅較長,一個新聞熱點會從頭到尾交代清楚,我們需要聚精會神的閱讀才能看懂其中的內容,就算是輕鬆些如咪蒙、周衝的文章我們也需要耐下性子看才能看懂文章中的一二三四。但今日頭條、微博、朋友則不一樣,我們瀏覽的內容往往非常簡單,可能就是一張圖片加一句話,兩三分鐘的小視頻,這些內容的閱讀過程幾乎不需要我們主動思考,微博、頭條、朋友也帶有社交性質,看一下自己關心人的動態會比一片深度區塊鏈文章有趣得多。

除開讀者角度,作者角度方面我們也越來越不願意使用維修公眾號了,在自媒體平臺遍地的當下,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平臺是堅持毅力不倒的兩家平臺,但相對比微博、今日頭條、知乎等等,微信公眾號對作者後臺的優化沒有跟上腳步,自媒體都會覺得用微信公眾號寫文章比用頭條寫文章要累很多,這也是大家更少使用公眾號的原因吧。L3


媒體訓練營


首先題主這個問題就比較寬泛,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層別一下這個問題,才能做出更好的回答,題主的問題包含了兩個層面

第一為什麼離開?第二為什麼喜歡?

離開可以拆解為,誰—離開什麼——為什麼,這樣的思路有助於我們分析

喜歡也同樣是拆解為,誰—喜歡什麼——為什麼。

離開的樣本—大家—大多數

怎麼理解“大家”這個詞,如果按照題主所說,應該是大多數人,那麼什麼才是大多數人,樣本里面應該包含什麼樣的特徵,這些人能不能代表大多數人?

所以這個命題是一個假命題,因為並不能證明多少範圍的樣本沒有看公眾號,即使是公眾號的打開率是持續下降的。

離開什麼

微信公眾平臺的界面語是在小的個人也有品牌,那麼既然是品牌,就意味著公眾號其實是一種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必須提供相關的價值,如果不能提供價值那麼自然會沒有人去選擇打開公眾號。

目前咪蒙的公號已經排名到100名之外,那麼前100名的公眾號平均粉絲數量都超過幾十萬,而打開率都是10W+,所以對於有價值公號的粘度還是很多人在看。

所以離開什麼本身就回答了為什麼離開這個問題,而下面關於為什麼喜歡也會間接回答為什麼離開這個問題。

喜歡的樣本——誰?

如果離開和喜歡的樣本是同樣的,那麼才具有說服力,即離開的人轉到了今日頭條,否則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樣本範圍不一樣。

為什麼喜歡

因為今日頭條的算法是主動推薦,而公眾號是訂閱性,那麼從人性偏好和懶惰的角度看,人更傾向於等待,所以今日頭條的這樣的算法更容易讓人們獲取自己喜歡的文字。這樣其實並不能說明喜歡,但從感覺有效的角度看,確實今日頭條更受歡迎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今日頭條的文章更有深度。

所以最終還是從商品的價值來看,哪一個更有利於幫助人們獲取自己所希望的東西,進而來判斷。當然樣本的範圍必須注意。


職場的傳說


我是職場火鍋,專門涮職場的,你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第一:他媽的(TMD)要戰勝別愛他(BAT)。頭條打先鋒。

第二:今日頭條與微信公號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是:兩個平臺是互補的,微信是封閉圈子;頭條是開放圈子。第二:微信公號要靠自己推銷,頭條是平臺機器分發,一個是被動,一個主動。第三:微信公號文章偏重深度,今日頭條偏重快消。第四:微信公號屬於老牌,今日頭條屬於新軍。


對於我來說,作為業餘自媒體愛好者,本職工作有多年經驗,完全可以產生持續的原創內容輸出,但是由於在職負責一個團隊,沒有精力去像微信公眾號那樣去在同事、熟人圈裡推銷,所以,今日頭條,恰恰擊中了業餘自媒體人的痛點。


對於我來說,喜歡今日頭條,還有他的搜索功能。


喜歡今日頭條,還有他的強大的互動功能。


喜歡今日頭條,還有他的變現功能,微信有的,頭條都有。頭條有的,微信沒有。


這幾條,還不夠我們喜歡頭條嗎?


職場火鍋


微信公眾號從12年8月推出至今已經6個年頭了,造就了許多百萬粉絲大號,曾經的流量紅利期,據說後臺的自然流量,都是每天增加的,也就是說,即使你不發文章,不運營憑藉有傳播度的公眾號名字,就能坐享以微信為天然入口的流量紅利。


也許是起點太高,也許是公眾號的影響力刷新了人們對媒體以及自媒體的傳統認知。公眾號爆款現象進入平緩增長期後,就不停有聲音在喊,公眾號紅利期已經過去,公眾號文章打開率下降。而現實是,直到現在,也不斷有草根大號崛起,16年頻頻被當作行業範例研究的十萬加爆款文章,對於現在很多百萬大號的體量來說,已經變成日常現象了。


正如我曾經說過,作為具有對話精神的社交媒體,國內目前只有微博。作為連接一切的生活方式,國內只有微信。


隨著微信用戶步入10億體量,並且還在增長中,公眾號的長期影響力,是看漲的。而一個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發佈文章的小媒體,更確切的說,它是一個小有名氣的IP,這種IP的影響力,是可以跨平臺的,可以藉助媒體天然的傳播性,擴散出更廣的知名度,而這,才是公眾號的意義所在。

1、用戶進入倦怠期,但公眾號仍舊有粘性。

公眾號走過6年,曾經刷爆朋友圈的各種標題黨,各種酷炫的文章,娛樂八卦,情感雞湯,星座屬相,再精彩的文章,選題都是重複的,各個寫手從選題庫裡翻來覆去的寫了6年,讀者也跟著看了6年,進入倦怠期是很正常的。

也因此,很多公眾號,已經陪伴用戶多年,用戶看著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從當初幾百幾千,一路攀升到十萬加,後臺粉絲從幾十個,慢慢累積到幾十萬甚至一百萬。這個陪伴成長的過程,註定是公眾號和粉絲之間無法割捨的羈絆。

尤其是一些帶有個人風格的公眾號,粉絲會把公眾號運營人當朋友對待,傾訴生活、情感問題。公眾號或許打開率下降,但長久的陪伴會讓他在必要時刻想起這個號,也會心甘情願為這個號的廣告投放買單。

就說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大批公眾號被封事件。一時間自媒體圈子哀鴻遍野,百萬大號頃刻間灰飛煙滅,然而,事實證明,這些IP大號,是有足夠的粉絲號召力的,他們迅速開啟小號,通過各種途徑重新宣傳,如今,這些號早已重新聚集起百萬粉絲。


2、多平臺流量瓜分,但全網分發有持續影響力。

網民用戶體量有限,隨著各種各樣網絡平臺的推陳出新,其他平臺瓜分走公眾號用戶,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藉著全網平臺,公眾號運營者索性就來個全網分發,文章不止在公眾號發佈,在微博、今日頭條等各大渠道,都同時發佈,只要用戶還在上網,就有可能會看到公眾號運營者發佈的這篇文章。潛移默化中,這個公眾號,仍然有持續的影響力。


3、公眾號打開率的確下降,但有趣的文章,仍然能刷屏朋友圈。

公眾號打開率下降,是用戶的主動選擇,而刷屏朋友圈的文章,也是用戶的主動選擇。只要微信還有用戶,公眾號文章就還有傳播途徑,公眾號仍舊會被不停打開。

這一現象,在微信群裡尤盛。尤其是涉及到熱點話題,微信群裡甩出一篇相關文章,很快就是十萬加的閱讀量。人們的好奇心和八卦心從來不變。

換個角度,也正是由於公眾號的打開率下降了,十萬加或者百萬加的文章才更多了,更多的流量集中在個別有爆點的文章上,而有爆點的文章,是這個公眾號能運營下去的核心。爆點文章在為公眾號造血。



吳懟懟


首先,我想公眾號現在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它的入口太深了,而且對內容的把握,是沒有標準的,自媒體人的水平的發揮是忽高忽低的,並不能保證我今天點進來,閱讀花費的時間是有效的,是我想要的,這個效率和通過強大的算法推薦相比,是要低很多的;,第二就是現在的信息、資訊實在是太飽和了,而聽眾們的時間是有限的,舊有的資訊獲取方式的新鮮度在降低,效率在降低,那麼必然會去選擇效率更高的方式。頭條的算法推薦是一種,可能更加垂直細分領域的PGC自媒體也是一種,因為它能夠保障我對內容的獲取是心中有數的。它的分類、它的質量,它對我的有用程度,這些都是潛在的價值,因為時間是最貴的價值。誰能夠滿足用戶的這個需求,誰就能夠在未來的時間裡,繼續領先。微信公眾號顯然是依託於主觀的篩選,去獲得、滿足用戶的需求的,但是其實馬雲也說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買什麼,除非你把這個商品,送到他的面前;同樣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時候也是這樣,沒有人願意去主動地去思考,我要去搜索什麼樣的信息,去訂閱什麼的信息。更多的人還是願意你把資訊,送到他的面前,所以這也是頭條崛起的重要原因。加上現在,apple store,對於這個蘋果讚賞功能的限制,所以自媒體人所能獲得的支持在進一步削弱,持續經營的動力在降低,獲取流量越來越難,質量的下滑,也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