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賈平凹所說的「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

恆少Jacky


看到這句話,我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則新聞。爺爺和父親兩個人,因為沒錢治療腦癱的女兒,將她推入河中淹死了。

這一對父子殘不殘忍?殺害自己的女兒,當然殘忍。

如果他們是富人,會不會這麼做?肯定不會。

中國古代饑荒的時候,窮人們會“易子而食”,就是說餓極了的人對自己的孩子下不了手,就相互交換孩子,然後吃掉。

易子而食殘不殘忍?肯定殘忍。

如果他們是富人,會不會易子而食?顯然不會,富人怎麼會捱餓呢?

看來,說“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又想到了曲婉婷的媽媽。

曲婉婷的母親張明傑想必是個很溫柔的媽媽,曲婉婷在提起她時總是充滿深情。但是這麼一位溫柔的母親,當年貪汙了3.5億,不知造成多少下崗職工的家庭走投無路,甚至家破人亡。

你說張明傑殘不殘忍?

我又想到了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高俊芳,在生活中,她也可能是個溫柔的人。但是長生公司生產了那麼多劣質疫苗,說不定有人會因為劣質疫苗而喪命。

你說高俊芳殘不殘忍?

富人常常溫柔,因為他們不必親手做殘忍的事情,所以可以溫柔待人。但是他們殘忍起來,比窮人殘忍千萬倍。


夢露居士


咱換種角度看世界,往往得到不一樣的邏輯思維。

我覺得窮人和富人不應該是兩種群體,而更像是一個人的兩種狀態。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曾經在某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我所理解大概意思是,這人窮志就短,你在這種境遇的時候就容易滋生很多有損道德的奸計壞辦法,而當這個人逐漸富有起來的時候,善心也慢慢的滋長了出來,往往會做一些善事,做一些有利於別人的行為。可以這樣說,是環境影響了人,而並不是人影響了環境,人生而有個基本的需求,便是維持生存的食物和繁衍後代的性慾,只要食物完全保證了,人才會處於穩定狀態,而人有了配偶後,性慾也得到了滿足。

相信大部分人,在有了這兩種基本的生理滿足後,而又積累了部分財富的時候,成為富人狀態的時候,真的會在道德的定義中,越來越會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人群中往往有一些“個色”的人,如果這個社會中大部分人都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安居樂業,而這個人確是懶漢,想坐享其成,鋌而走險的去銀行偷盜,那顯然這種行為已經不能用窮和富來衡量了,是個人的素質低劣的體現,他被繩之以法是罪有應得。

但如何提供一個能夠給窮人變成富人機會的社會則是這個問題的關鍵。我們先聽一個故事:

大概是在一九三五年,地點是美國紐約的一個法庭,法官在審問一位被當場抓現行偷麵包的老太太,法官問你是否認罪的時候,老太太喃喃自語道,我真的需要麵包來餵養我家裡那兩個可憐的餓了兩天肚子的孫子了。法官沒有聽她說完邊定下罪責裁定,我宣佈你有罪,兩種辦法一個是坐牢十天,一個是支付麵包費用和罰款十美元。老太太無奈的選擇了坐牢。但此時紐約市長正巧在旁聽,他聽完判決後起身從兜裡拿了十美元后和在場所有人說,現在大家每個人請繳納五十美分,這個錢是為我們冷漠的罰款,因為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城市,竟然需要一個老太太去偷麵包才能養活孫子,現場的人都無人說話默默的交了這五十美分,但此事並沒完結,這個市長隨後又將此事寫信給總統羅斯福,總統很快收到了市長的這份責難信,信中提及,你作為總統,你的國家出現了老太太偷麵包養孫子的案件,你難辭其咎,你要利用你的權利保證此事今後不再發生。很快市長收到了總統的回信,信中說在國家出現這樣的情況,實屬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並像這位老太太道歉,我保證出臺相應的政策,以保障今後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於是在幾個月後,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的社會保障體系法規和慈善的救助機構。

所以最後,我很想引用一段話。

一個人為錢犯罪,這個人有罪,

一個人為麵包犯罪,這個社會有罪,

一個人為尊嚴犯罪,世人都有罪。


老豬的碎碎念


我是一個打工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磚,靠自己的體力掙些辛苦錢養家餬口,因此我沒有時間去查看賈平凹老師是否說過“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這句話。

在此我想問一下讀者諸君,你們眼裡的窮人和富人都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樣的人算是窮人?什麼樣的人算是富人?你們所說的窮和富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窮富?今天在悟空問答回答這個問題的有多少人是窮人?又有多少人是富人?你們對自己的定義是什麼?你是容易殘忍的窮人還是常常溫柔的富人?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資本論裡這樣說。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大管家管仲這樣說。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先生在滕王閣序裡這樣說。

人之初,性本善。

我們一生下來就知道民以食為天,雖然我們那時候很飢餓但並沒有貪婪地連奶瓶都給吃掉,只要有一口吃的就很容易滿足。

窮富善惡來自於後天的環境影響,也來自於自身的修為。

剛結婚時正值國家一窮二白的困難年代,那時候農閒,農村上有的人就去跑山學佛,有的人去教會聆聽主耶穌的福音,然後又餓著肚子回家生火煮飯。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在自家的小院子裡靜靜思索,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思索什麼。

父母回到家裡慌忙點香敬供灶神菩薩,祈盼鍋裡的玉米糊糊能變成大魚大肉。

年輕人要樂觀得多,妻子邊唱邊跳地走進小院,看到我坐在灶屋門口一臉苦逼相,就過來摸著我的腦袋唱上了,“我的恩主呀,你的愛心寬……”

我不是基督信徒,但這兩句歌詞至今都會唱,而且我只聽妻子唱過一次。記得當時我對妻子說我餓不想聽,我的恩主呀快點燒火煮飯吧。

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談什麼信仰豈不是笑話?

“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這句話不對。

不知道我現身說法能不能改變讀者諸君對這句話的看法?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被老師汙陷寫反動標語,要不是年齡小早就被打成反革命份子了。我老師因為破案有功,從小學到中學再到縣教育局平步青雲,事隔多年我沒有去找他一起跳河。

我買房子遭遇中介陷阱,被中介和銀行作套每季要還六千多元的利息,我還是沒有去找他們算賬,靠自己辛苦搬磚一點一點還完了幾十萬房貸。

我為了還房貸找中介準備出國搬磚,臨出發時媽媽癌症晚期沒去成,經商議中介同意返還部分中介費兩萬多元,但後來一分都沒有退給我,我仍然沒有找中介開撕,有這個時間和精力我都可以卸下一車皮的磚掙一大筆錢了。

如果按“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這句話來理解,可能我就應該是一個窮兇極惡的刁民了!

但是生活中的我沒被困難擊倒也沒有被困境干擾,快樂陽光地活著,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無論在哪裡,我都保持著與身俱來的正直和善良,因為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

在舉步維艱的生存環境裡,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窮過,只不過暫時困難,我沒有去偷去搶去騙去向你乞討,你怎麼會認為我窮呢?

不能以窮富籠統地看待人性,有失偏頗!

都知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倉廩不實呢?衣食不足呢?

如果窮人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好,何以談溫柔?

再原始的富人也是從一無所有而發家致富的。富人的脾性也不是一朝就養成的,而是日夕慢慢改過來的。人都是一樣的,本性都是一樣的。

而且窮人也有溫柔善良的,比如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卻竭盡所能捐資助學的愛心天使們。

為富不仁的富人大有人在,比如那些豪門恩怨類電影電視裡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害人性命的富人們。

大家熟知的石崇鬥富草菅人命的故事,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富人們的溫柔?

在外國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吝嗇鬼的形象,他們都是有錢的地主或是上層階級,他們往往比窮人更貪婪,更不知足,更懂得如何利用如何剝削勞動人民。比如潑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貢、葛朗臺等等等等。

真正的貧窮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貧窮,縱然你富可敵國!


今宵別夢寒


作家最可貴之處是能夠將自我的社會人生體驗與內心情緒變化用哲學的語言抒發並表達給我們讀,於是,我們在讀那直擊潛意識的文字時,往往就會看到我們自己,或者我們身邊的人或現象。“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所參透的既是特定時空場景中的人心,又是某個人或某群人在人生髮展進程中善惡的歷時變化。

1. 如果聚焦於特定的時空場景,窮富真的就是殘忍與溫柔的顯著相關變量嗎?究竟是情境對人們的道德善惡起到關鍵作用,還是貧富影響了善惡選擇?在一項研究中,Heiphetz,L. Young,L.L. (2016) 考察了不同情境下孩子們的道德選擇:
\n· 基本道德問題(一個是好的行為,一個是不好的):你覺得是拽他人的頭髮好還是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好?
\n

· 爭議性積極問題(兩個不同但都是好的行為):你覺得為他人做蛋糕和邀請他人參加聚會哪個更好?
\n· 爭議性消極問題(兩個不同但都是壞的行為): 你覺得踩他人的腳和擊打他人那個更壞?
\n· 爭議性道德問題(包含道德困境的問題,為了使情形變好而做一件壞事或者不做壞事,但情形會變糟):在買不起藥的情況下,你覺得應該為了給母親治病而偷藥還是不偷藥但母親的病情可能會加重?
這項研究結果證實,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就已經能夠區分這些有或者沒有一個客觀的正確答案的事情,並且傾向於認為前者只能有一方正確而後者對於持不同觀點的人都可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即便是遇到道德兩難問題情境,貧窮也僅是兩難問題的一個情境起點,而並不能直接影響道德選擇。

2.某個人或某群人在人生髮展進程中善惡是一成不變的嗎? 又是如何轉變的? 貧富如何影響了人的善惡需求呢?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在人均GDP達到2萬元人民幣以後,人的幸福指數就與人均GDP高低毫無關聯,也就是說,中國人的幸福拐點在GDP將近3000美金左右。這也與其他國家的社會心理發展規律相吻合。因此,對於人均GDP小於2萬元人民幣的地區,改善人民的經濟狀況和生活條件是很有必要的;而當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超過幸福拐點時,就應該更多地關注人的心理建設、社會權利、環境、藝術等人類更高級的心理需求。"這或許符合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個人或群體道德選擇形成的基本印象:幸福拐點指數之下的窮人"容易殘忍”,而超過幸福拐點的富人“常常溫柔”。但這是不是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

超過幸福拐點時,貧富與道德判斷的相關性已然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為了尋求人生意義與幸福而對自我的善的主動的心理發展需求。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過幸福拐點指數的社會階段,溫柔仁慈作為一種卓越的積極人格特質,符合每個人的人生氣質。願我們都能在歲月間溫柔相待。
\n
\n


女大學教師


人類歷史的整個演變過程,從物質上講,就是整體由窮變富;從精神上講,就是由野蠻走向文明。這個在很長的時間上的尺度上的變化,但是在同一個社會,這種演變也在發生,就是“野蠻”和“文明”程度在社會空間內分佈,最終導致窮人的生活顯得“殘忍”,富人則“溫柔”。

——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殘忍”還是“溫柔”,跟道德都是沒有關係的。窮人做了盜匪,可以“殘忍”地去搶劫、殺人、放火,但是富人“溫柔”地作害的時候,可能對這個社會的破壞更大更強。窮人一次為害,可能只能害一個人或者幾個人,但富人作害,卻可以讓一村人、一城人乃至於一國人都陷入危機,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並且,相關研究也發現,富人相對於窮人,更會靈活利用自己的所在的社會關係、性格上更加反覆、為了求利也更容易破壞公認的道德準則——所以,要成為富人,一定程度上都要和“好人”這個屬性離得遠點。

比如從歷史上看,奴隸貿易,就是開化的、文明的資本家(富人)對非洲窮人的剝削,整個殖民過程,讓非洲人口大減,路上死了數百萬人,這種破壞,就是富人之害;比如,從國際政治上講,美國打著各種好聽的旗號,到全球各地扶植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權,對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嚴重阻礙了其本身的發展,這根美國背後的“富人政治”也是大有關係的。

另外就是,窮人的“殘忍”並非是普遍的,大多數人都是老實本分之人;而富人的“溫柔地作害”,則是比較普遍的。現在很多很有名氣的中國企業家,你要是敢去揭個底……


二進制赫克斯


丈人的青稞長了蟲子,但不忍心殺生,於是拿了糌粑抹上酥油,將它們放在路也,讓蟲子來分享,直到飛馳而過的大貨車將它們碾碎…

"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此話出自賈平凹的散文《畫人計》慶仁之口,正所謂窮生奸計,富長良心。真的是這樣嗎?


你看有錢人嫁女不圖彩禮,往往送豐厚的嫁妝,越是貧窮的地方彩禮反而越高;

窮苦的農人被蛇咬了,也置之不理,國王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活著痛苦,死也許解脫。國王可憐他,就送了許多財產給他。農民窮的時候被蛇咬不顧,富了被黃瓜刺扎手也要休息。因為成了富人,便待自己溫柔了。

窮人連自己的命都不足惜,又何在意他人,因為缺少生存的條件,不能再失去,所以無以博愛,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而《大宅門》二部中,香秀的養子李天意去鄉下看親生母親。大哥來接他,在路上他把蘋果全買了,可賣東西的小姑娘,沒有一分錢找補。白大家少爺說算了,而大哥不依不饒,責備他讓人佔了便宜,叨叨了一路。

個是衣食無憂的富家大少爺,未嘗生活的艱辛,待人和善;一個是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窮漢,斤斤計較於蠅頭小錢,但能說他殘忍麼?


外國電視節目曾做個測試,"如果出百萬讓你和女朋友分手”,富人有千萬無動於衷,窮人往往禁不住誘惑,窮人的尊嚴不值錢。富蘭克林說過,一隻空的袋子不容易站得筆直的,窮人難以面對金錢誘惑保持尊嚴。

關於慈善,有人問老農願意為災民捐別墅五百萬嗎?老農說願意,可要他捐一頭牛,不幹了,他真有一頭牛。比爾蓋茨號召裸捐,因為他們生活水準不樣,依然可以很好生活,而窮人不一樣,所擁有的太有限。所以富人的溫柔,正是倉稟實而知禮節,有恆產者有恆心之故也。


溫柔或殘忍並不是窮人主觀能決定的,很多時候殘忍是唯一的選擇。那個因為付出不起高額醫療費的兒子,無奈將母親帶回家"保守治療“,這殘忍麼見死不救,只是他沒有這個能力。

有些富人的慈善和愛,是雨天把雨傘借給你,晴天又兇巴巴地把它收回去。


那些災年施粥的大地主,其實很聰明,如果佃戶都餓死了,開春哪裡來勞力播種呢?還有如果一大批餓急的窮人,會不會在餓死和吃大戶之間猶豫呢?

所讓窮人是富人傳說中的昨天,富人是窮人理想中的明天。富人努力保護自己的財產和地位,而窮人努力擠進富人群去,殘忍與溫柔只看處於哪個階段,人之初,性本善…


元元的天下


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

這句話出自賈平凹先生的散文《畫人記》,原話是:“慶仁那天取畫的時候,說他讀了一本書,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是賈平凹借文中人物之口說出的,後面還有一句:“這話當然不僅指經濟上的窮與富,他說,你想想,事業上,精神上,何嘗不是這樣呢?”

電影《白毛女》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臺詞:“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句話更高級一點的說法應該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這句話乍看之下,似乎言之鑿鑿,其實不然。富人中也有獨善其身,為富不仁者,而窮人中也有兼濟天下,心地光明的人。

殘忍和溫柔更為概括性的說法應該是人性的善與惡,清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這樣一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意思是,有人故意去做好事,雖然是做了好事,但不應給他獎勵;有人不是故意做壞事,雖然做了壞事,也可以不處罰他。然而善惡終究不像硬幣的兩面,可以簡單地區分開來,人性複雜,善惡往往是共存於一體而非對立,有存善為善,存善為惡者,也有存惡為惡,存惡為善者,無論存心是善是惡,只要到頭來能轉出善果,做出好事,便算是善行了。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也有這樣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從孝行上看,貧家之中的子女無法供給父母像富家一樣優越的奉養,然而孝心常在,盡心侍奉,便算是盡孝了。而對於淫色,告子講“食色,性也”,孔夫子也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從心跡上去論一個人的善惡,恐怕世上少有完人。

所以評論一個人善惡,不應只從行為上看,還要從他的存心,動機上看。

《哈姆雷特》中說:“要想善良,就得殘忍”(I must be cruel, only to be kind.)胡林翼也曾為曾國藩寫過一付壽聯:“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有時候表面上看到的殘忍,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善良。就如佛教中的“獅子吼”,予以當頭棒喝,以做警世之行。

當然,賈平凹文中所說的“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所謂的窮人與富人,指的並不只是經濟上的差異,還有事業上,精神上等許多方面的“貧富差異”。

有的人華屋三千,榮華袞袞,卻鬱鬱不樂;有的人臥榻三尺,孑然一身,卻怡然自得。就如孔子的學生顏回,雖然身在陋巷之中,卻能不改其樂,又如美國作家梭羅,雖然被捕入獄,身在斗室之內,但心卻在六合之外,能夠神遊四海,志馳八方。


可見,真的富足,並不只在於貧富貴賤或榮辱得失,而在於是否有一顆安然適足的心。有之,雖簞食瓢飲,也覺歡樂,無之,縱浮華一世,也感荒涼。


煮酒君談史


賈平凹在他的散文《畫人記》裡寫下了非常中心化的:“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這句話,作為一名知名度相當高的作家來講,本人認為他的這個觀點是非常荒謬的,是毫無理論基礎的,是在向大眾宣傳和傳播一種糟粕的思想理念。為了講清楚他的思想理念,還有一句話得提出來,2013年中德作家論壇開啟首日,賈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賈平凹說,磁鐵只對螺絲帽、鐵釘起作用,不對石頭、木塊起作用,文學也同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



賈平凹“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窮人為了謀生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措施和手段,偷盜、搶劫、殺人越貨、造反等等,非常的殘暴和殘忍;而富人則因為衣食無憂,生活安逸、穩定,對社會抱有平和的心態,所以常常顯示出的是大度、慈善、溫柔,對人類和社會不構成危害性,即所謂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反之則不顧禮節,不要榮譽和廉恥。實際上是對這句話的曲解,這句話的本意是在勸告統治者要關心和理解百姓之苦,要努力做到讓他們吃的飽、穿的暖,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夠達到和諧、穩定的氛圍。同時在中國歷史上還一直流傳著“飽暖思淫慾,飢寒落安然”這句話,意指食飽衣暖生活安定無憂之時,就會產生淫慾之心。"淫慾"之心一旦產生,就會出現邪惡,不好的慾望,使人沉迷放縱、不能自拔。如果在飢寒交迫之時,人們為了能夠餬口,就不會去想其他的事情而落的安心自然。

縱觀歷史和現實,富人產生的基礎是建立在對窮人的統治和剝削的基礎上的,是富有階級在社會中佔據了物質力量,並以此為基礎成為了在社會中佔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他們不僅支配著物質生產的權利,同時也具有支配精神生產的權利,而廣大的窮人階級,因為不具備有這種權利,所以他們就處於被富有階級統治和支配的地位。從這個方面來講,誰更殘忍,誰更溫柔,則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不可否認,確實有極少數窮人因為人格問題、品質問題上的缺陷,而採取了一些極端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願望和私慾,但他們傷害的主體多半是在個體之間發生爭鬥,偶爾之間也可能有群體事件的發生,但那都是在特殊的、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現象,對整體社會架構來講,並形不成威脅、破壞的力量。

但是對於在社會人口中佔有極低份額的富有階級來講,因為他們手中掌握著社會中絕對物質和精神上的財富,所以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不擇手段的任意的剝奪和掠奪社會資源和人類的共同財富。他們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讓底層的民眾生不如死,如在股票、房市、期貨、基金等的操作上;甚至於可以發動侵略戰爭,屠殺不聽從於、服從於他們的人類和國家,從而在大範圍之內用血腥的手段來奪取更多的、巨大的財富,以發展和壯大他們永不滿足的帝國財富夢想。

究竟誰孰誰非?非常明白清晰的一件事情,賈平凹這樣去說的目的,無非就是如哈叭狗一般是搖尾乞憐的一種令人不恥的可恥行為。


“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從賈平凹的這句話上來佐證,也可以看到他所做一切的行為目的就是為了極少數服務的,揭穿了也就是為了富人而服務的,而不是為了大眾、為了民族提供服務的,所以他能夠不惜冒犯“窮人”,不惜一切代價赤裸裸地叫喊出“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容易溫柔”這句話也就不足為奇了。


冬青裡的駱駝草


“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這句話出自賈平凹先生的散文《畫人記》。在有書君看來,如果不去考量這句話產生的具體情境和因果,這應該是對所謂“窮人”傷害至深的一句話吧。尤其是對於你我這樣一直處在“窮人”位置的大多數。

如果說想要深入理解這句話,請先來了解一下它的“來歷”。

這句話是賈平凹先生藉著書中人物邢慶仁之口說出的一句話,慶仁緊接著的下一句話是——“這話當然不僅指經濟上的窮與富,”他說,“你想想,事業上、精神上,何嘗不是這樣呢?”

結合上下文,有書君想與你談談自己的見解。

所謂“窮人”,究竟殘忍在哪呢?原來,“窮人”大多喜歡抱怨並且悲觀消極,對自己本身要求不高、自尊心卻奇高,極為看重別人的評價,這本身就是很累人的一件事。不知是否來自於生活的壓迫,在某一些事件處理上上時常顯現出陰謀論,自怨自艾不說,還很灰暗的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怨父母沒人脈、怨自己沒本事、怨別人有後臺。當覺得自己拼盡全力卻還是被金錢所掣肘、有志而不得時,便把自己定義為生活中的loser。正是源於對自己不認可、不接納,這造成“窮人”對自己最大的殘忍。長此以往生出的牢騷和憤懣不僅使得自己被不良情緒所綁架,對他人也變得更加苛刻,常常精於算計、害怕自己被坑,使自己表現出對他人“殘忍”的一面。

在暫時找不到積累財富的方法時,有書君覺得不如我們先來補充自己,讓自己在精神層面富起來,凡事內求,就會快樂很多。

我們身邊時常也會出現另外一種“窮人”——他們朝九晚五、時常需要加班至夜深人靜。在生活上同樣並不富裕甚至偶爾還會陷入困頓,但他們懂得在工作的八小時之內求生存,在八小時之外求發展。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豐富的業餘生活,所以並不會被別人的評價所左右,也並不害怕獨處;他們有自己的堅持,哪怕沒人在乎。雖然“窮”,但內心充盈,這樣至少不會讓顯得自己窮兇極惡。當自己的內心充實豐富,全世界才會將我們溫柔以待。

而富人的溫柔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他們情緒更加平和,不會讓自己在猶豫和糾結中內耗。他們擁有的不僅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幸福賺錢的能力。富人往往都掌握基本得理財方法,有良性的消費觀念,相比商品的價格來說更追求品質。他們時間觀念強,有明確的目標,懂得把時間高效利用起來,即使是坐擁百億身家的超級富豪,也依然夜以繼日的在學習、在上進。他們熱愛生活,喜歡分享,不願意去計較很多。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很高,反而對於他人更有包容心。富人最會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並且懂得感恩和珍惜。

我們普通人往往只是仰望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卻忽略他們背後超乎常人的百倍付出。話說,哪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呢?我們只是無數次的看到聽到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標”,但當你從網上看到他的一日行程時,再回看自己,也就瞬間知曉差距在哪了吧。對於錢生錢能力更強的富人來說,金錢也不會是每天參加一下宴會、打打高爾夫就會自動找上門的。

而富人的溫柔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他們情緒更加平和,不會讓自己在猶豫和糾結中內耗。他們擁有的不僅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幸福賺錢的能力。富人往往都掌握基本得理財方法,有良性的消費觀念,相比商品的價格來說更追求品質。他們時間觀念強,有明確的目標,懂得把時間高效利用起來,即使是坐擁百億身家的超級富豪,也依然夜以繼日的在學習、在上進。他們熱愛生活,喜歡分享,不願意去計較很多。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很高,反而對於他人更有包容心。富人最會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並且懂得感恩和珍惜。

我們普通人往往只是仰望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卻忽略他們背後超乎常人的百倍付出。話說,哪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呢?我們只是無數次的看到聽到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標”,但當你從網上看到他的一日行程時,再回看自己,也就瞬間知曉差距在哪了吧。對於錢生錢能力更強的富人來說,金錢也不會是每天參加一下宴會、打打高爾夫就會自動找上門的。

追根溯源,“學習”和“行動”才是我們無論處在窮人或富人的位置都需要去堅持做的事。有的人喜歡抱怨當下、有的人喜歡暢想未來,導致“窮”的根源從來都是隻說不做。於是前者繼續抱怨卻沒有任何改變,後者繼續暢想卻沒有任何行動。我們萬萬不能在等待和抱怨中消磨鬥志和錯失讓自己變溫柔的機會。

有書君認為,當咱自己心裡安穩富足,誰又能把我們當做“窮人”來看?希望殘忍的人有悔改,溫柔的人懂堅持。


有書快看


我想還是跟收益有關吧,窮的飯都沒人為一口飯就敢拼命,他的收益是生命稍微得以延續,口袋裡只有2000元的人去碰瓷,訛詐10000財富增長五倍,富人不會為這毛毛雨而去作惡,馬克思說過有300%的利潤資本家敢於發動戰爭。老美的軍火商平常可能是個善人,捐款什麼沒少幹。但是他的軍火貿易可能殺死了更多的人,但是他身邊的人不會看到他的惡。我們這邊也一樣,平民眼中富人的平和大氣,不斤斤計較也許在富人眼中屁都不是,根本不屑與你爭這蠅頭小利。人性都是一樣的。說句題外話,富人但大部分比窮人更有自我管理能力,窮人放任自流自暴自棄的太多了才窮。我自己遇到的,公司辦公室搬遷找了個搬家公司,他們公司帶隊經理沒來,工人就各種偷懶,推車上下都有電梯,不怎麼累,我們自己也在幫忙做,工人拉下去把車放路中間自己走了,等了半小時不見人找去了才發現在玩手機,把貨物扔路中間小區道路都堵了,一車東西從早上裝車到卸車一直到晚上五點才弄好,還是後來他們經理來了才開始幹活。這人什麼時候能自己致富呢!



我算是贊成這個觀點。但是富人有兩種,一種真正大富大貴,一種小人得志,暴發戶。真正大富大貴之人,行為舉止,謙遜和謁,孝順仁愛,態度溫和,生活簡單,對金錢有興趣,但不痴迷。旺丁又旺財。最關鍵,他們內心強大,有信仰,永遠自信,不跟風。一般真正善良之人,佛緣深厚之人,冥冥之中,都會有幫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富貴命。當然,這一切,個人的品性才是根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經得起大風大浪,穩得住平淡無奇。一般人都無此閱歷,何來富貴人生?




從狹義上講,賈平凹說的沒錯,但是從廣義上講,富人更殘忍。三隻猴子有三個蘋果,其中一個猴子比較強勢,一下拿走兩個蘋果,其餘兩隻猴子為搶一個蘋果,一隻殺了另一隻。表面看起來,那只有兩個蘋果的猴子笑眯眯的吃著蘋果,一點不殘忍,而那隻殺了另一隻猴子的猴子,怎麼看都是殘忍的。如果那隻猴子把三個蘋果都拿走了,說不定就有猴子吃猴子的可能,這看起來就更殘忍了!




大家都在討論窮和富的的表現,卻忘記去討論造成窮和富的過程,三十年前只有吃飽和吃不飽的人,可段時間卻產生了一批世界級的富豪,這不正常·沒有幾個敢說自己的財富勤勞所得,以前的地主,資本家多數是幾代累積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