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三明尤溪县洋中镇,有一个叫“桂峰”的小村落,这里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桂峰蔡氏家族源出名门,是北宋重臣蔡襄之后,仅明清两代就有四百多人考取功名,是当地名副其实的一大望族。
蔡氏后裔、福建省古韵洋中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讲解员蔡华理带着记者一行首先来到桂峰村入口处石印桥参观。
蔡华理介绍说,这个桥的年代是明万历四十三年,就是1615年,桥的造型,中间四个桥墩做了方形,头尾两个是圆形,这个桥被当地人称为“人生桥”:
走过有400多年历史的人生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蔡氏宗祠。依山而建的蔡氏宗祠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2005年,被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八闽名祠”。
蔡氏宗祠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建筑,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中堂、山门华表。地面用石板和石灰三合土铺就,异常坚固。正堂为祀典活动的主要场所,正中设一神龛,厅内悬挂“著存” “进士”“兄弟举人”“兄妹硕士”等匾额,散发出蔡氏家族的书香之气。
蔡氏宗祠门楼小巧华丽,额书“蔡氏宗祠”,左右两边分别画着“鹿竹(禄足)双庆”,“鹤寿松龄”;门联上联为“绳其祖武唯耕读”,下联为“贻厥孙谋在俭勤”。蔡华理介绍:
进入大门,门内柱一幅对联“兰水家声远,西山世泽长”,为我们揭示了蔡氏的家族渊源:
桂峰蔡氏世代耕读传家,敦睦知礼的家风延续始终。
蔡华理介绍说,
在蔡氏宗祠的正厅里,有一个大大的“孝”字,相传乃是朱熹手书。孝为五伦之首,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最重要的部分。蔡家人深知这一点,他们也对这个朱熹书写的“孝”字,作出了一番颇为有趣的诠释。蔡华理:
桂峰除了有蔡氏宗祠以外,还有蔡氏祖庙。蔡氏先祖定居桂峰之初,便建起了家族祖庙,以示重本溯源,不忘先祖。蔡氏宗祠是后来所建,因为当地有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中了进士,才能盖祠堂,所以蔡氏宗祠是清康熙年间,蔡氏族人蔡茂相成为桂峰第一位进士以后才建的。
从建筑的风格来看,蔡氏宗祠、蔡氏祖庙并不豪华,但在蔡氏子孙的眼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传承久远的大家族,蔡氏非常重视祭祖。在蔡氏宗祠大厅的墙上,就有一组照片,详细记录了蔡氏族人祭祖的习俗。
桂峰蔡氏以农耕为主,秉承“耕读传家,经史明世”的祖训,历代蔡氏家族一向崇文尚学,“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书斋是桂峰明末清初建筑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座古建筑都配有书斋。村内保存完好的玉泉书斋就是这个家族儒风不衰的见证。
玉泉书斋是个安静读书的所在,配有池塘、花圃,体现了主人书香门弟,对于文化的重视。
在桂峰村,典雅的古屋,精美的雕饰,楹联牌匾,无不诠释桂峰“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的底蕴。
桂峰村曾是尤溪至福州官道的必经之地,是相当繁华的所在,当时有诗形容说:“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梦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头”。
2007年,藏在深山里的桂峰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几经风雨,繁华依旧。行走在桂峰村,可以感受到桂峰蔡氏家族曾有过的辉煌,依稀停留在宗祠祖庙、小桥流水古建筑之间。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古朴迷人。
閱讀更多 AM585東南廣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