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生活多有煩惱,煩惱多了,就變成了痛苦;痛苦嚴重了,生活就成為了煉獄,尤其是現代化的都市中,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大部分人都難逃生活叢林法則的絞殺,生活儼然就是一場場痛苦的輪迴。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林清玄先生還專門寫了一篇叫《常想一二》的記敘性文章,大體意思是: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就常想一二,不如意的事情少想它。

這是方法,也是策略,更是智慧。

注意力等於事實,不理睬,很多時候是一種重要的決定。尤其是對那些跟自己的成長沒有關係的事情,最好不去關注。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再說了,關於痛苦的認知,其實有很多層面。

你所認為的那個痛苦是真的嗎?

那個痛苦來自哪裡?當下又在哪裡?它正處在什麼狀態?

我們是帶著痛苦探索?還是被痛苦帶著往前走?還是直接把痛苦掐死了?

是不是有可能,痛苦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就是所謂的自尋煩惱。

物理的痛很具體,精神的痛很難說,但是我們已經知道:通過精神的解脫,可以較少物理的痛和苦。

所以,要思想解放。

問題是思想無所不知,想要解放它,得先找到它。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或解放思想,最難的是要先抓住思想。

什麼是思想?胡思亂想也是思想嗎?

思想有力量嗎?它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從字面理解,思想就是思和想的總稱。思想是一系列的信息,輸入人的大腦後,經歷一個包括採集、整理、彙總、分析、判斷等細節得出一個成型結論的複雜過程,形成的一種可以用來指導人的行為的意識。思想,一般也稱“觀念”,其活動的結果,屬於認識層面。認和識說起來又很複雜,只能是點到為止。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一文中說:“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

法國17世紀最具天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帕斯卡爾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文中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高爾基說:“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達爾文說:“我一貫力求思想不受束縛。”

拿破崙說:“統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關於思想,還是要借佛的話說:“不可說,不可說。”

那個“可說”的思想,其實是思想的結果, 是思想的片段性截流。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就思和想,還不一樣。

思和想這兩個字,底下都是心字,意思是思想都帶心,這是一樣的地方。

看篆書的“思”字,大家就會發現,上面部分是“囟(xìn)”字,不好意思哦不是“田”字喲,下面部分是心,意思是“思”是動腦又動心,動腦屬於理性思維,所以叫冷靜思考;動心屬於感性思維。

思,是自己的腦和心在循環,主要是考慮自己。

想,有互相、相互的意思,很多時候需要一個對象,故上面部分是相字。

往往因為思想的不確定性和複雜行,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受制於思想。從方法論的角度說,我們只有瞭解規律、揭示規律,從而遵守規律。規律就是道,只有在道中行事,才會不困。當然,作為一堂課,很難把思想的規律說清楚,我只是希望把現象表述出來,剩下的事情就看每位自己去探索了……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是:思想上的囚徒、行動上的矮子、溝通中的障礙,這一切都是因為錯誤的思想,帶著錯誤的知見去看世界、看事物,然後在將錯就錯地往前走。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思想上的囚徒

人一旦困住了,就成為了思想的囚徒;對於思想的囚徒來說,生活就成為了牢籠,活著就成為了煎熬。思想不解放,腳步就邁不開,因為困住人的首先是思想,其次才是腳步。

對活在平凡世界的我們來說,有一個叫“不可能”的思想一直禁錮著我們,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教導我們說:人要現實點。

人活著,到底要不要現實?

這是一個課題,我不想回答。我只想說:可能搞錯了,不是要現實點,而應該是——務實點。

馬雲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對我來說,帶著夢向前奔跑,結果夢想成真了。真好!

夢想出書,結果出了;夢想買車,結果買了;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結果做了很多;夢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人,結果做到了,還在繼續做,只是努力做得更好。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夢的權力,也應該是人的基本權力。

夢沒有錯,錯就錯在把夢當成了,或者根本就不相信夢,就是因為這樣的兩極化,把人的意識形態相扯,然後撕裂,破碎,最終可能導致精神和人格的分裂。

只要是沒有看到真相,所有的信或不信,都是假象。不管是因為“看見而相信”還是“相信而看見”都不究竟,都是在“見”上糾結。高手, 是不思量、不猜疑、不亂下結論,努力用事實去驗證,不要在思想上過多去求證,思想上的求證是為了印證。

只有不斷通過印證的思想,才是有力量的思想。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行動上的矮子

因為思想上的困頓,就會必然導致行為上的唯唯諾諾。

人們常說: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這只是一種比喻,其實如果真正成為思想的巨人,那就是思想家,譬如世界級思想家:孔子、孟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托馬斯.阿奎那、哥白尼、夫蘭西斯.培根、牛頓、伏爾泰、康德、達爾文……

他們都是思想的巨人,最終都成為了人類的導師。

再厲害的思想,只有通過行為的驗證,才能生根落地;對於思想家來說,通過思想的成果,推動了人類的進步,這就是一種行;再說,思想成果的形成,就是一種驗證;思想成果的流傳,更是一種行為上的驗證。

如果只有思想上的論證,沒有行動上的推動,那就是空想家。

行動上的矮子,不只是指:只說不幹。

更多的層面是王陽明說的:知行不能合一。

真正的君子,所思所想和所言所行,必定會高度統一,這個古人叫踐行。

還有就是——所思所想,為誰思?為誰想?

凡是偉大的人物,都是為了全人類所思所想,他們的一己之痛就是眾生之痛,只有同體連心的慈悲,才能有“我不下地獄誰下”的菩薩行為。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溝通中的障礙

因為思想上的困頓、行為上的偏離,就會造成種種的溝通障礙:跟自己的溝通障礙,就會造成思想的抑鬱;跟別人的溝通障礙,就會造成交往的矛盾;跟天地的溝通障礙,就是逆道而行;最終是障礙重重,帶著種種煩惱漸行漸遠……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想錯了,就會做錯了;做錯了,就會活錯了。

所以,不要小看思想。

生活就是系列的溝通,溝通不暢,生活就會不順;生活老不順,就會懷疑人生。

古人不斷強調要正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人心裡一定要正。

從思想的角度來說,就是發心要正,腦子不能想歪了。

你看古人都智慧,歪,就是不正。

正,從一從止。守一而止為正。

不偏為正,即中。《周易》中指“得中”、“得正”之意。

人處中正之位,就沒有煩惱了嗎?

那不一定,中和正都是指位,決定人的還有時,時和位都對了,還有思和行,所以叫人生難得:生為人,不容易;做成一點事,不容易;生活,不容易……

既然不容易,那就應該好好珍惜,好好修、好好行,不要在思想的牢籠裡做一輩子的囚徒,要解脫出來,成為一個自由的人,然後自由地生活。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逃離痛苦的牢籠——龔崎現公益課解困之思想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