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的理解量子力學?

鹽酸丙咪嗪


量子力學是當代科技頂峰的理論,它的出現使人類社會的前進步伐產生了相當大的飛躍,特別是科學技術領域引起了迅猛發展。同時量子糾纏現象也對人們的世界觀產生了極大的震撼。鑑於此,本人不是一個科學研究人士,只是一個易經象數理論的痴迷者,發現量子理論與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之間好象形成一種契合的關係,所以產生一種莫名的衝動,在此以象數思維的方式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拋磚引玉,疑義相與析,供大家參靠並指教!

這裡首先要闡明的一箇中心問題,就是什麼是量子呢?根據現代科技界普遍解釋的就是:微觀世界中,一個物理量最小且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就稱之為“量子”。按照宇宙全息統一的規律,在此我們把它引申到宏觀世界中,可以認為時空中凡最小且不可分割的單位都是量子的存在方式!

不用說,此不可分割單位的符號象數就是一,那麼一又是什麼呢?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據此道理,萬物有始必然再生於一,那麼看來這裡道生的單位一是個循環起點數,循環的終點則是三,三生萬物則又有始於一,因此三相應就自然形成為單位量子的內在結構數。也就是說量子是一分為三,涵三為一的時空一切事物的基本結構體象。所以我們可以說時空運動的一切都是量子存在的方式!

那麼涵三為一的量子象是什麼形狀呢?大道至簡,為“○”象!為什麼?因為○的周長就其直徑“一”象而言是徑一環三,契合量子的基本結構數象。同時來講,○內也的的確確只能容納三個次級的小○,而真正符合量子內涵數。故由此可見任何一個粒子的平面表象“○”都可以視之為量子,同時也可以全息統一的宇宙存在規律表現為微觀世界運動的量子能!這樣一來微觀與宏觀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都可以用統一存在的量子方式來表現了!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確定數字“3”就是量子的符號象數了!

再深入一步來看,量子○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問題很好解釋,量子的象是“○”,恰恰正是人們意識印象中的無形之氣~○的表象,而氣則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故,歸根結底量子竟然是傳統文化中氣的表現方式之一!因此九九歸一,當代的量子理論不過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微觀演繹方式罷了!由此可見領銜世界文化發展的主體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只是傳統文化是宏觀整體形象思維的表現方式,而不能兼顧微觀邏輯思維的功能令遺憾罷了!

這裡要說明的是氣是怎樣體現出量子符號象數“3”內涵的呢?古人曰:無極生太極,此無極○就是氣的先天虛無表象,太極則是氣的後天有始成形。我們觀太極圖可以發現太極圖是由中間的S曲線連體生成陰陽二魚生命形象,(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事物都是陰陽一體的方式存在的!)象形成數就是659三數,符合量子象數三的特徵要求。6為陰,9為陽,5則為中間能量平衡運動的軌跡,也就是個中性平衡數!由此看來太極圖就是個時空萬事萬物由中性和陰陽組成的12的結構特徵模式象,與量子的結構三數不謀而合。同時123數的交合和:(1×2×3)+(1+2+3)=12也自然形成與結構特徵模式的呼應。奇妙的是太空的五星運動共週期的基數也都是由特徵模式象數12的存在方式12∧2=144構成的!(共週期數13824=144×96)。

說到這裡我請大家以自己的知識靜心細心梳理過目一下從微觀世界到宏觀宇宙每一層次存在的任何事物,哪一個不是以太極量子3方式存在的呢!

還有太極圖中的陰陽二魚,我們可以把它們分別當作存在陰陽二世界的一個量子來看,當其中的一個量子進行運動時,由於連接陰陽二魚的能量運動軌跡S曲線(實際是五行氣能)的作用,必然也會導致另外一個量子因連體產生的感應而聯動!這就是量子糾纏的效應現象!此現象就是告訴我們,宇宙是一陰陽複合生成體,因而平行的二維陰性氣象信息世界是存在的!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光以眼見為實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來看待問題是不全面的。與實在的世界平行還存在一個唯心的二維的量子信息世界。宇宙運動的奧秘都隱藏在此無形的氣象世界之中!而我們認識任何一個事物,不是認識它的外表形態,是要了解它的信息,以把握事物的運動趨勢,趨吉避凶!我想量子理論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意義也就在此吧!當然這其中的深刻蘊意還要我們從多方面去體悟。

上面是本人從象數理論思維的角度出發,對現代熱門的量子科技理論的產生的一些感悟,由於本人科學知識有限,對量子理論內涵把握的不全面,可能有的論述牛頭不對馬嘴,胡拉亂扯,故望高人指教!謝謝!



易境2


量子力學是人類迄今為止所創造的最為宏大和精深的物理理論,依筆者個人的粗淺見解,未必是向公眾普及性講解量子力學基本內容的適當人選,只因曾經研究過量子力學的發展歷史,願意藉此機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嘗試一下能否簡略的講清楚量子力學的最基本內容。鑑於該理論是如此浩瀚如海,一個短小篇幅的簡單介紹實在難以容納,所以只挑選了筆者自認為最核心的幾點加以敘述,難免掛一漏萬。感興趣的讀者若希望進一步瞭解,筆者在最後推薦了幾本參考資料,讀者可自行閱讀,相信定會開卷有益。竊以為,普通公眾的日常生活並不需要對量子力學有多麼深刻的理解,也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大致瞭解量子力學的基本內容。

首先第一點,量子力學是針對微觀世界物理對象及其規律性的理論。所謂微觀世界,就是原子以下尺度,亦即百分之一納米以下的尺度,相當於比人的頭髮絲直徑還小一百萬倍以上的微小領域。這麼小的範圍,本身就已經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了。所以,微觀世界的很多現象與人在宏觀世界所經歷的一些常識發生某些衝突,應該並不奇怪,因為微觀世界本身就具有許多與宏觀世界非常不同的地方。基本的微觀世界物理對象包括:光子、電子、質子、中子和大量其他基本粒子等。

其次,量子力學理論體系與相對論的起源略有不同,後者主要是從思維性的想象力發軔,而量子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首先來自於基礎性的實驗事實。比如,量子力學的核心概念之一“能量子”(energy quantum),就來自於對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計算。科學家們(例如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等)在二十世紀初發現,能量的變化並不能連續任意進行,而是離散性的,存在著一個最小的能量份額,能量的變化只能以這個份額的整數倍進行。這就是所謂“量子化”的最初來源。比如光能量的最小份額就是所謂光量子(photon),其能量的數值是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ν是光的振動頻率。量子概念的進一步來源,是關於原子結構的系列實驗及其分析,比如玻爾1912年前後提出的原子分立能級和電子躍遷等。再如,從大量的實驗(1919年康普頓散射實驗、1927年戴維森-革末電子衍射實驗等)中,科學家(特別是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1923年)發現,任何微觀粒子都同時具有波動(wave)性質和微粒(particle)性質,此即所謂“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量子力學的創立者接受了這些事實,並將其作為基本的原理性認識,在此觀念的基礎上建立一套數學化的物理理論。

第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的最核心原理或觀念,也是理解量子力學的關鍵,因為正是它導致了量子理論的許多特異性特點,包括概率性描述、測不準現象以及量子糾纏態等特徵。那麼,什麼是“波粒二象性”呢?就是指微觀對象(比如光子、電子等)既是粒子同時也是波。在過去的宏觀經典物理理論中,粒子和波是兩類性質非常不同的對象,是波就不能是粒子,是粒子就不能是波,彼此之間是對立的。就好像猴子和燕子是兩種不同的動物,是猴子就不能是燕子,反之亦然。但在微觀世界的實驗中,前面已經提到了,物理學家們發現,微觀物理對象同時具備著粒子和波這兩種從宏觀世界看是截然不同的性質。波粒二象性導致微觀粒子就像個神秘莫測的精靈,用粒子的方式探測它(例如康普頓散射實驗),它就表現為粒子性;若用波動方式探測它(例如戴維森-革末電子衍射實驗),則它又表現得像個波。那麼這些微觀對象究竟是什麼呢?科學家們認為不能瞎猜,只能根據實驗事實認定它們既是粒子,又是波。

這有什麼影響呢?按照宏觀的經典牛頓力學原理,只要知道了某個粒子的初速度和所處的外作用環境,那麼它經過時間t之後的位置,從理論上說就是完全可確定的。而按波粒二象性,由於它既是粒子同時又是波,換言之,它既以定域的方式也以彌散性方式同時存在,這樣一來,就算知道它的初速度和外作用勢場,經過時間t之後它的位置用任何物理理論都無法精確的確定,也就是根本不知道它實際上究竟在哪兒,或者也可以說它根本就不是必須在某一個確切的地點存在。

第四,量子力學的最基本方程式是薛定諤方程,實踐表明,所有低速運動微觀粒子的行為都服從這個方程的表述。針對前述的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從而導致經典物理無法描述其行為的現象,一些物理學家獨闢蹊徑,提出了若干不同於經典物理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比如,1924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森堡先開始嘗試使用一個包括時間和地點的二維矩陣,來列出粒子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之後在1926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設想出一個獨特的波動方程式,即薛定諤方程,用粒子的波函數來描述它在一定時空域中的狀態。後來薛定諤自己證明,無論是矩陣還是波動方程式,在數學上其實是等價的。現在量子力學一般都使用薛定諤方程的辦法來進行描述,使薛定諤方程成為量子力學的基本公式。其中的波函數是一個復值函數,它的值代表了微觀粒子的“概率幅”(probability amplitude),與經典物理公式不同的是,波函數本身並不是任何直接可觀測的物理量,只有它的模即本徵值∣ψ(r,t)∣²具有實際意義,表徵了某時刻在某一微小區域內粒子出現的概率。波函數本身是連續的,但它的模卻不連續,是離散性的,這也是量子力學之所以叫量子力學的另一個原因,即粒子在微小空間區域中出現的概率也是分立和量子化的。

第五,量子力學的所謂不確定性,一方面是指薛定諤方程對於微觀粒子行為的描述不像經典理論那樣是完全精確的,而是隻能給出一些概率值,也就是可能性(愛因斯坦批評說“上帝不擲骰子”)。另一方面,就是所謂測不準現象,即粒子的位置座標和動量大小不可能同時都從理論上精確計算並實際測量。這在本質上還是波粒二象性所導致的後果。簡單說,如果粒子只具有微粒性,則座標和動量將具有確定值,反之如果物質只是波動,兩者也同時可具有確定值,唯獨當微觀物質既是波又是粒子時,則無論從客觀上還是理論上就都無法同時都具有確定值了。其中存在著一個普朗克常數尺度的無法克服的誤差衝突,亦即當粒子座標若能得到無限準確的測量時,則其動量的測量將會無限不準確。普朗克常數在這裡標示了量子的尺度,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實際上就是以這個尺度為基本單位進行。這說明,量子化一方面表徵了物質的不連續性,另一方面又表徵了自然世界可能有一個迄今為止的人類可認識尺度界限,量子尺度以下的自然已經難以用分析和還原的方式進一步細分和數理化處理了。也許就如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文小剛所言,這裡又存在著一種“拓撲物態”,需要目前還不知道的全新數學方法來處理。

第六,薛定諤方程作為量子力學的基本公式雖然已經相當複雜,但它並未考慮粒子高速運動的相對論效應和粒子的內稟自旋現象。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對其進行了相對論性修正,其中也包含了對於自旋概念的考慮。至此,基礎量子力學基本完成。此後的發展,一方面是量子力學在各個領域當中的應用和擴展,比如原子結構、分子組成、量子統計、量子電動力學、量子場論、量子生物學、量子色動力學、量子宇宙學、量子信息論等等。另一方面,是對量子力學基礎和完備性的深入討論,比如愛因斯坦等人提出的EPR悖論,以及貝爾不等式等,進一步深化了對於量子力學本質屬性的理解。

總體來看,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和應用,量子力學理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的各種光電子科技的發展,多個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都離不開量子理論的貢獻。而量子理論本身也已經蔚為大觀,即便是專家,也幾乎不是單個人就可以全部理解和掌握。當然從學習的角度看,還是需要從量子力學最基礎的部分開始,並且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數學工具。一般公眾到底應該在多大程度上了解量子力學的內容,其實也沒有確定的答案,全在於個人的興趣和實際需要。這也算是某種測不準現象吧。

一家之言,歡迎拍磚!

參考書目:

張永德著,《量子力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

陳鄂生著,《量子力學基礎教程》,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

關洪著,《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P.A.M.Dirac,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fourth edi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國科大王大明


量子力學本質,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這是第四十六章,如果你是一路跟著看過來的,我現在問你量子力學到底講了啥?你覺得量子力學的本質什麼?

我知道即使再寫45章,問大家這個問題,大家還是一頭霧水。那麼我再換一個問題來問:經典力學的本質是什麼?

哈哈,終於發現這是個套了吧。任何一個問題,提到本質兩個字,都是很艱鉅的,甚至是殘忍的。

我們不能簡單的說經典力學的本質是研究宏觀世界的運動規律。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說量子力學的本質是研究微觀世界的運動規律。那樣的話我們不如總結說無論量子力學的本質,還是經典力學的本質都是探索世界的運動規律。

還要提醒大家一點,我們其實並不清楚的知道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的界限。

其實我這樣的提問,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我在前面關於量子糾纏的章節中,其實已經提到了。有人參與的社會活動,對於用什麼語言來表述和提問是很重要的。 人的本質是什麼? 一定在人之外去對比的。是和動物,植物相對比才能得出人的本質是什麼?

所以上面的答案其實是沒有標準的。量子力學是一個物理體系,經典力學也是。它們都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成果,是世界客觀規律的反映。從哲學上來說,這就是任何知識的本質認識。

可是從物理角度來說這不是。可是你要再細問:相對論的本質是什麼? 物理角度答案就是相對論的本質是時空理論,時空引力理論。

或許有人會這樣說,從物理角度來說,量子力學的本質就是概率或者波粒二象性等。

無論是什麼,好像量子力學從誕生以來就給我們一種不確定的感受。不像經典力學那樣,讓我們感覺更實在些。這對於人類的好奇來說,實在是種折磨。

量子力學誕生已近一個世紀。它給物理學、工業和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貢獻是卓著的。然而,雖然量子力學無比實用,科學家對量子力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卻一直停滯不前。

舉個例子:量子力學波函數到底是真實的存在,抑或僅僅是科學家用來計算的工具?箱子裡既活又死的薛定諤貓,真的存在嗎?量子糾纏是怎麼回事?雙縫衍射是怎麼回事?

我們認為量子力學只要實用就夠了,無需深入探討其基本概念和含義,但是量子力學的各種詮釋顯然不能讓人越來越不滿意。很多人,包括費曼,溫伯格,愛因斯坦,薛定諤等獲得諾獎的人,都在表達一個意思:“你真正去學習了量子力學,你才發現你越來越不懂量子力學了。”

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實在感。

量子力學,它是如此反直覺,以至於只能用數學的語言才能準確地描述它。量子力學中詭異、甚至反直覺的要素,因何而產生。

在量子力學領域,物理學家已經習慣用“概率”來描述現象,但概率難道不是體現了我們對研究對象瞭解得還不完全嗎? 什麼是概率?

不管你們承不承認,其實量子力學的概率,和現實宏觀中的概率本質是一樣樣的。就好像現實中的人,我們經常問:“你相信緣分嗎?”

“緣分”這個詞,一點也不神秘。你出現在這個世界上,那麼你遇到任何人的邏輯,本來就包含在這個世界的所有相遇可能性邏輯之中了。

重點是你會把這樣的情況,說成是偶然還是必然? 偶然還是必然!各位,我其實很多次在我的作品中強調這個觀點了。所有量子力學的奇異性,就在於你如何去理解這個問題。

一點也沒有錯,粒子與粒子的相遇,碰撞,和人與人,人與石頭的遇到和碰撞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沒有! 都是概率!

世界是確定的,量子力學也是確定的。但世界不會以單一的狀態來顯示它的確定性,至少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

所以有不確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宇稱不守恆,真空極化等等物理現象。

還記得我在本書開篇講的那個案例嗎?要在1分鐘內知道中國現在有多少人活著的問題。問你,你肯定不知道。但有人知道。現在不知道,將來技術手段也能知道。

你只知道,你們班有多少人,但你的校長,知道這個學校多少人?這就是區別。去看看最強大腦,你就知道了。你不知道,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有人可以做到。 因為一切有跡可循!

數學是宇宙的語言,我贊同這句話。那麼這種語言的暗示,我們就應該重視。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一個圓,它的周長是整數,可是每一個圓裡有含有無窮不循環的小數π。

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這語言想要表達什麼? 完整圓不是整數塑造的,是非整數塑造。它是π,它是確定的,我們用它計算了無數次。房子,車子,橋樑,飛船都靠它計算。

可是你如果非要說,我們不確定它,它是無窮小數。是啊!我們不確定他,你憑什麼說它不確定。在我們要確定它之前,誰敢說它是不確定的。

看看我們的世界,是貨真價實的,是熱氣騰騰的。那麼一個π,就是真實的,就是確定的。

我深深的相信,即使你計算到它的1兆億億位數之後,你依然會贊同我這樣說。

在牛頓的理論中,大自然完全是決定論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知道了太陽系所有物體的位置、速度和相互作用,理論上你可以算出任何時候它們各自在哪裡。只有當你沒有完全瞭解某些事情的時候,才會使用“概率”這一概念,就像你往地上扔一個骰子,你不知道它會有怎樣的運動軌跡,也不知道它最終會是哪一面。

記住,你不瞭解,你確定的事情,會用到概率。但那是你,或說我們人類!不代表所有生命的可能!

量子力學卻大量地使用概率來描述現象,這就是一些聲名卓著的科學家強烈反對量子力學的原因。也是我們覺得它不實在的原因。

我自己倒認為這是我們反對自己的原因,也是我們自己覺得自己不實在的原因。深思吧,你會發覺的。人類歷史就是這樣一步步證明的。

1926年,玻恩提出電子波函數的本質是概率後,愛因斯坦寫信給他,信中說:“量子力學是很不錯,但我內心的聲音告訴我,它不是事物真正的本質。這一理論能得到很好的結果,但它無法告訴我們上帝的秘密。不管怎麼樣,我堅信,上帝不擲骰子。”

直到1964年,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還在康奈爾大學的一個講座上說道:“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

我也說過,上帝不擲骰子,上帝讓人類擲骰子。人類,不應該擲骰子!這是我的觀點!但身為人類,我們怎麼能擺脫“主動性”的本能呢!

你如果真正的去思考愛氏的話:“我堅信,上帝不擲骰子。”其實是一種信念,這種信念就是偉大科學家的信念。愛氏要表達的理念是世界是可以研究的,可以研究清楚的。世界是確定的。不是上帝在那開玩笑。所以他會在前面說:“這個理論應該有更好的結果。”

此話一點毛病都沒有。但玻爾也沒有錯,玻爾是看著實驗結果說話的。

隨時時間推移,物理學家已經學會使用量子力學得出越來越精確,越來越成功的計算結果。勞倫斯·克勞斯就將關於氫原子的一個量子力學計算結果稱為所有科學領域中被計算得最精確的一個量,他並沒有誇張。

量子力學成為了我們理解原子、原子核、導電性、磁性、電磁輻射、半導體、超導體、白矮星、中子星、核力以及基本粒子的基礎,所以它是確定的。

有那麼多理論,預言了很多粒子存在。很多粒子後來也被實驗證明是存在的。

試想想返回到500年前,誰如果說有反粒子,有膠子,有電子,有正電子,別人會怎麼想?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沒有人能做出這樣的理論預測。所以世界是確定的。隨著我們知道的越多,掌握的越多,能預測的就越多。

牛頓的理論在他提出的年代也曾經讓很多人不舒服,在牛頓的理論中,兩個相隔遙遠的物體可以發生相互作用,哪怕它們之間不存在有形的拉力或推力,這似乎給本該實實在在的科學帶來了一些神秘的超自然因素,因此在當時招致了笛卡爾追隨者的反對。

此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也不能由某些基本的哲學定律導出,這也是萊布尼茨及其追隨者的反對的原因之一。牛頓定律沒能滿足很多前人對宇宙定律的期望,如托勒密(我們已經拋棄了托勒密的地心說),和開普勒學說。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牛頓引力理論顯示出優勢,最終成為壓倒性的最成功的理論,它能解釋大到行星,小到蘋果等物體的運動,包括月球、彗星,甚至地球的形狀也能解釋。

到18世紀末,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牛頓理論是正確的,至少是個極為成功的近似。因此,強求一個新誕生的理論遵循某種已有的哲學標準,似乎並無必要。我們需要讓其自然發展,看看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或許我們需要反過來改變我們的哲學觀點。我們就是這樣做的,我們也算這樣走的。

現在再來回顧開篇提到那幾個問題,在量子力學中,我們用波函數來描述粒子。波函數在本質上就是一系列數字,每個數字都代表了系統可能出現的一種狀態。如果系統只包含一個粒子,那麼波函數中的每個數字就對應著這個粒子可能出現的所有位置,數字的大小代表著它在這個位置出現的概率。那這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的焦點就在於“測量”這一行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對電子自旋的測量:自旋又被稱為角動量,它是用來衡量某種物體繞著一個軸“旋轉”速度的物理量。

所有理論都表明,實驗也都證實了,當你測量一個電子自旋的時候,它只能取兩個值中的一個,+h/4π 或 –h/4π(h為普朗克常數),這可以理解為電子繞著軸要麼順時針旋轉,要麼逆時針旋轉。但只有當你測量的時候,電子才會取這兩個值之一,當你沒有測量的時候,電子的自旋狀態處於這兩種態的疊加態。

這在我的想象裡一點也不矛盾。和波粒二象性本質其實是一樣的。舉一個宏觀的例子。一個帶有4片風扇葉的風扇,當它不轉的時候,你輕易的就可以抓到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或第四片風扇葉。現在飛速轉起來,讓你抓第一片,你能抓到嗎? 顯然是不能的,你連看都看不清,還怎麼抓。但當你“抓”的時候,飛速轉動的風扇慢了下來,你又看清了。

本質上和測量動作是一樣的。玻璃二象性也是,看你看它的方式是什麼樣的。有些現象你需要用到波來解釋,還有一些現象你需要用到粒子來解釋,還有一些現象你兩者都得用。

以如何測量自旋來講?把電子放在磁場中,磁場方向與你想測量電子自旋的方向一致就可以了。自旋可以用波函數來描述,如果只考慮波函數中關於自旋的一部分,它就只包含兩個數,一個代表正自旋,一個代表負自旋。

量子力學中有一條規則叫玻恩規則,以馬克斯·玻恩命名,它告訴我們如何利用波函數來計算電子自旋為正或為負的概率——這概率就是波函數的該分量的平方。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有人說問題並不在於概率,量子力學發展了這麼多年,我們完全可以容忍概率的存在了。問題在於,電子自旋隨著時間的變化遵循薛定諤方程,但薛定諤方程本身並不包含概率,它同牛頓運動方程一樣,完全是決定論的。那概率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很多人說這就是量子力學的問題之所在。

但我不這樣看,就像我在上面舉了一個圓的例子。一個完整的圓包含了不完整無窮不循環的小數π。世界的完整永遠包含著無窮,這才是世界的法則。一根繩子,對半切,理論上永遠可以切下去。

概率是怎麼來的,就是這樣來的。你確定的事情,就是百分百概率,你不確定的,就是小於百分百概率。

如果你認為太陽明天照常升起是百分百概率,那麼這樣的例子可以在量子力學中找到很多很多。

量子力學是不確定的,量子力學中的奇異性,也很正常。因為可以理解。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奇異性,在於未來。因為未來才是難以把握的。但如果不能把握現在,更談不上把握未來了。

就好比我現在問你:“1萬年後太陽還會照常在地球上升起嗎?”各位,我希望你的感覺和我的感覺此刻是一致的。

概率是實實在在的物理現象,我應該理解它,我們應該愛它。

但我要強調一個總的原則,這是很值得強調的。因為量子力學的理論,已經是一片紅海了。就拿第45,第46章的弦理論來說,我是猶豫了後才決定還是要介紹的。

但我要說高維度空間,多世界理論不如概率實在。世界也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展示它的存在的。想象中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實,但真實的世界一定可以想象。人一定要在自己可以想象的地方去努力,而不是要在想象的世界裡去努力,這是方向問題,不容忽視!

就像我在關於量子糾纏的文章中說過,如果想象中的世界是真實的,那麼這個世界就不存在問題。

量子力學在計算方面是非常實用的。在如何運用量子力學的問題上並不存在什麼爭論,物理學家都用同樣的方式使用量子力學,而且計算的確有效。也許我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都只是語言的問題,跟量子力學本身無關。一些現代哲學觀點認為,最“哲學”的問題都是跟我們所運用的語言相關的問題,因為我們是人。

很多導師常用這種觀點來教育那些抱怨量子力學的研究生們:閉上嘴,只管算。

所以不要想著去試圖建立一個可以隔絕所有環境的系統。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我們好多人說,我們要到太空裡去。其實我們就在太空中。

以上就是關於量子力學本質的一些論述。希望可以不止幫助大家理解量子力學,更幫助大家理解生命,理解生活。遇到你們,是我的緣分。在沒有遇到之前,緣分只是可能,在遇到之後,緣分就是確定的。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量子力學書籍《見微知著》


靈遁者國學智慧


量在自然科學中就是一個能量場,在物理學中,有質量,數量,容量,度量,重量,力量之分,而子則是最小的,或稱分子,在物理學中任何一個分子都不會單獨產生力量,因此量子糾纏是客觀存在的,而量子力學從邏輯上說不通,因為它是抽象的,片面的,缺乏具體的對象,因而無法考證。在物理學中熱能量和冷能量是成正比的,質量和數量是成正比的,度量和容量是成正比的,重量和力量是成正比的,所以只有相互才能產生力量,任何單方面的量子是無法產生力量的,另外力學在物理學中有熱力學,電力學,大體又分為動力和固力,阻力:,作用力和反作力等…

總之,量子力學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是量子是什麼?力又是怎樣形成的),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缺乏有力的科學依據,最多隻會胡拼亂湊……至於光子運用我們人類早已開始運用,如太陽能,攝影技朮,燈光,電影以及通訊設備(光纜)等但這和量子力學又有什麼關係?至於光速在自然科學中光速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因而任何物質都不能超光速,一旦超過光速就是自身的毀滅。因此人工飛船是不允許超光速的,也無法抵達對岸。因而量子力學企圖解釋人工飛船超光速如果不是自已想找死的話也是痴心妄想……


手機用戶5828008812


量子力學中加入了現代神鬼論,當現代科技還未了解到知領域時,現代不可思議的理論自然而然的出現了,什麼量子糾纏(心靈感應)、疊加狀態(即正旋又反旋)、單粒子可以同時走幾條路徑(分身術)等等,高明於神鬼論的就是瞬間坍塌(把自身漏洞全補了),你無法證明量子力學的錯誤,你一測量(觀測)就坍塌了,可以這樣比喻:神仙和妖怪無處不在(維持著世界次序),當你有任何辦法想證明不存在時,他們就會瞬間坍塌跑到平行宇宙裡去了!有了這條定律你再高明也無解!讓現代神鬼論大發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