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在山東寧陽泗店鎮和周邊幾個小鎮上,立秋過後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們會成群結隊的返回家鄉寧陽泗店,夜出早歸奔波在田間地頭就為了逮一隻小小的蟋蟀。 "
“蟲農”每天凌晨兩點下地抓蟋蟀。蟋蟀的身價少則幾十元到幾百元,多則能達到上千上萬元。 "
家裡的主婦則用特製的工具將抓到的蟋蟀裝好拿到蟋蟀集市進行交易。 "
每年立秋前後至9月中旬,期間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瀋陽等二十多個城市的近2萬名蟋蟀愛好者前來收購。 "
據統計蟋蟀愛好者僅收購蟋蟀的花費平均每人達2-3萬元,交易總額約為5億元。去年最貴一隻賣出16萬元天價。 "
你看這張蟋蟀咋樣? "
據悉,寧陽蟋蟀歷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記載。 "
“鬥蟋”活動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寧陽鬥蟋以個頭大、性情烈、彈跳力強、善鬥兇狠而馳名,古代被譽為“江北第一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