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伴隨著後真相時代的來臨,網絡群體狂歡變得越來越常態化。比如各種低俗網絡文化的流行,比如神曲的誕生,比如幫汪峰上頭條等等......

人們已經不願去看事件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了,因為這與他們毫無關係。他們需要的僅僅是通過這個事件讓自己得到滿足。哪怕這份滿足是扭曲了的。

“吾日三省吾身”不容易,但偶爾的,我們是否可以靜下心來,放空自己,聽一首值得你聽得、可稱之為作品的歌?

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不頹廢 不搖滾

搖滾歌手都希望把香菸抽得跟毒品一樣,頹廢是這個圈子裡無可爭議的範兒。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汪峰算不上是一個好的搖滾歌手,他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熱愛旅行、強身健體。

可汪峰在同行們選擇純粹“玩兒”音樂,選擇自我欣賞娛樂,選擇為生存所計不得已而為之,選擇天天月月年年唱著多年前的老歌混個眼熟時,他的選擇卻是不斷超越自己。

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有人感嘆:中國沒有搖滾的土壤。不像美國、歐洲那樣旗幟鮮明的飛揚。

這其實就是一種過度的搖滾精神解讀,彷彿沒有那些背後的文化交織,那些其實沒有垮掉的一代,那些原始的來源於血液的東西,就沒有真正的搖滾起來……

這是我們以為的搖滾。

可到最後真正感動我們,讓我們仍然願意不顧一切嘶吼吶喊的,只有好的作品,一定不是那些形而上的東西。

商業OR搖滾

搖滾人是否必須拒絕商業?為什麼要拒絕?

讓更多的人聽到你的歌難道不好嗎?你創作的音樂不是給別人聽的嗎?

有些人永遠認為自己的作品非常牛逼,而別人則都是傻逼,他給自己以及自己的擁護者營造了一個空間,而空間外的便是一片虛無?

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汪峰最可貴的則是,他即使今天站在了華語音樂的頂端,作品依然都在關注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與困惑,從未喪失其本質,批判、悲憫、自省這些時刻充斥著他的歌曲。

他做到了絕大多數搖滾歌手想做但一直沒做到的事。崔健、黑豹還是唐朝,似乎只能留在那個遠去的時代裡紀念,竇唯已經成仙,何勇、張楚不再有新作讓人銘記,就算是鄭鈞、許巍都顯得越來越自我,近年也是少有作品問世,至於敏感題材更是從未有過觸碰。

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地下的搖滾歌手們,依然在用無批判著有,他們宣洩著世道不公,反抗瓦解主流意識形態,但終究走不出自己心裡的“小”,對弱者的悲憫和感召則顯得那麼的力不從心和不真實。

他們缺少的不是才華,而是放眼看世界和真誠看內心的格局。當大多數人一無所有時,如何從這個“無”走向“有”,再站在“有”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有”?為什麼“無”?如何讓更多人從“無”到“有”?這種永遠向上攀登、向前邁進的格局,才是搖滾人應有的態度。

集體的盲從

汪峰說:“過於狼狽過於困苦,對大部分人講,對內心的摧殘大過磨練。於是太多年輕人開始抱怨,只要你活得比我好,比我更有錢,我就覺得你沒我有思想……等我真正瞭解生活,瞭解人的時候,我才知道,任何人都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個人就應該被你批判,你真瞭解這個人嗎?”

很簡單的道理,盲從的甚至不是一個趨勢或者一個潮流甚或是一個指令,也許只是太多的人的不知道自己真的該做什麼,很好的理由。

這其實就是後真相時代的特徵。真相不再是被扭曲或受到爭議的對象,而是它本身已變得不再重要。於是,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得以被大量傳播。

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自己找不到方向與目標,於是只能抱怨,那麼,揹負了太多標籤的汪峰很合適成為一個標靶。很多人忘記了,他也只是一個人而已,只不過,他唱過那些曾經讓你在深夜可以流淚的歌。

搖滾歌手的信仰

“信仰,不是形而上,而是一個人心裡堅定的信念,是可以持之以恆、永遠相信的事物。”汪峰始終堅信,無論是在人生得意還是特別慘淡的時候,信仰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信仰也絕不流於形式,而是在不需要任何外力、財富和機會,完全是孤獨一人面對整個人生逆境時所給予人心的力量。

“在我這裡,信仰就是音樂。”幹練的回答透著北方男人的豪爽。然而這簡單的幾個字,汪峰卻在用全部的精力踐行著。

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告訴自己,我要像崔健那樣。三十歲時,他說我要像Bob Dylan那樣。四十歲時他只想做他自己。

他不是行為藝術家,他不會用那些最莫名其妙的方式表達他的一切,比如他不會用10W字最真摯的語言來解釋他的生活,因為他說那是無用功。

他只是選擇不斷的去發現最初的動力,不斷地去突破自己,“當一個做音樂的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更幸運的是他有他的作品留在這個世界上,它可以很長很長的時間,也許是永恆的、會讓很多人記住。”

他如同孩子般的笑容,也許無法和他的音樂一樣打動很多人的心,可是,我分明從那裡看到了一雙同樣清澈如孩童的眼神。

音樂,是他“存在”的理由

音符的盡頭

涅槃樂隊主唱科特·柯本,在年僅27歲時,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他死後,被他的樂迷譽為聖人

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件作品是一份簡單的遺書: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傻子發出的聲音,他其實更願作個柔弱而孩子氣的訴苦人……我已經沒有任何激情了……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

一件好的藝術作品的誕生,需要時間精力靈感,同時也需要一種可以持續燃燒的激情

聽一首歌 也許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而下一次的感動 卻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

汪峰說:“我最在乎的就是我寫的東西是狗屎了,那就完了。”

當我們有意識的製造著一場場謊言的時候,當我們有意或無意地參與到這個後真相時代的網絡狂歡裡的時候,有誰真的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艱辛才將搖滾樂在中國從不被人理解的極具偏見的異類產物變為今天大眾嚮往真摯與赤誠,發出真實靈魂吶喊的流行藝術;又有誰真的知道,有多少人因為他歌中的故事與發人深省的詩句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一位來自北京的互聯網遊戲領域成功的男人說:10年前,汪峰的《覺醒》在他人生最低谷時給了他太多的力量與啟迪,讓他從淚水和失敗中重新奮起,重塑了他的人生,之後終於走向了成功。現在這個男人不僅成立了一家名為“覺醒”的公司,在他所在的領域也已小有名氣。他說:每一次看汪峰的演唱會,都會莫名的落淚,那是一種喚醒,也是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洗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