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一個把運氣都用在前半生的「土皇帝」

說到漢末三國初,魏蜀吳三國的奠基者,孫權的知名度遠遠不及曹操跟劉備。除了曹魏政權的強勢、蜀漢政權名義上的正統這個原因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曹操跟劉備的創業經歷更加曲折、驚豔。在很多人眼中,孫權後面的稱帝完全是仗著他父親、哥哥積累下的家業。其實這話說對也對,說錯也算錯,畢竟孫權如果自己沒有一點才能,再大的家業也不足以撐起他在江東稱帝。

孫權:一個把運氣都用在前半生的“土皇帝”

兄長遇刺,年少的孫權得以繼承家業

在孫權十九歲那天,他的大哥孫策被許貢的門客刺殺後不幸去世。失去了兄長的孫權,卻幸運地得以繼承父親、哥哥的職位。更幸運的是在他的哥哥遇刺前,就已經擊敗了江東的其他勢力,孫家成為了江東地區的“土皇帝”。孫權可謂是接過了一副“好牌”,但是在這一“好牌”的背後是孫策死後,那些反對孫家的勢力蠢蠢欲動。這時候孫權拜張昭為師傅,任用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很快就平定了這些叛亂。政局穩定之後,孫權又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一大批青年才俊、地方士族投奔孫權。年輕的孫權,意外的繼承家業又風馳電掣地平定江東,這裡面雖然也有他領導的才能,但是更多的還是因為他那極佳的運氣。

孫權:一個把運氣都用在前半生的“土皇帝”

兩次大戰的受益者

如果說孫權是因為極佳的運氣得以繼承家業,稱霸江東的話。那他後面打贏赤壁大戰、夷陵之戰那簡直可以說運氣好到爆。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載:“是時曹操遺權書曰:‘近著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當時曹操來勢洶洶,號稱八十萬大軍,而另一方面孫劉聯軍才不到五萬。正常情況下,這場戰爭理應是曹操獲勝。可惜一方面曹操自作聰明將船用鐵索連起來,另一方面周瑜、黃蓋巧借東方實施苦肉計用火船將曹操連在一起的戰船都燒得一乾二淨。這場戰爭的勝利雖然更多的是靠周瑜的運籌帷幄,但是冬天突然颳起的東南風最終決定了這場戰爭的走勢。

孫權:一個把運氣都用在前半生的“土皇帝”

夷陵之戰,面對失去荊州、關羽的劉備大軍,東吳先敗後勝。東吳主帥陸遜分析了劉備大軍士氣正旺,決定避其鋒芒、誘敵深入。沒有了東吳大軍的抵禦,劉備大軍推進迅速,但是也將戰線拉長、補給苦難的弱點顯露無疑。陸遜抓住了劉備大軍百里連營的巨大失誤,使用火攻。火燒劉備大軍八百里連營,劉備戰敗,病逝白帝城。孫吳政權順利的保住了荊州。

失去運氣的孫權,晚年可謂是昏庸無能

兩次大戰,都以孫權最終獲勝而告終,但是也正是從夷陵大戰之後,孫權的運氣逐漸消失。晚年的孫權,可以說是運氣背到家了,北伐無一次成功並且在立儲的問題上也是昏招不斷。由於太子孫登的離世,使得東吳的太子之位懸空,孫權三兒子孫和接任太子之位後,並沒有平息儲君之爭,魯王孫霸積極的參與到儲君之位的爭奪當中。朝中勢力也因此分成兩大派,目睹了這一切的孫權,將孫和、孫霸都處死,重新立幼子孫亮為太子。孫權死後孫亮尚且年幼,東吳出現了諸葛恪、孫峻、孫綝先後專權的局面。在這之後一場場宮廷政變將本就弱小的孫吳推向了深淵,最後在孫皓的手中,孫吳徹底被司馬炎擊敗。

孫權:一個把運氣都用在前半生的“土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