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僅僅是灑脫青年的專利,更應該是愁悶中年放鬆身心的最好方式——掙不完的錢,逐不盡的名,為孩子抱孫子更不是禁錮腳步的藉口或理由——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所謂瘋狂,也不過是改變一下長者敦厚的固有形象,放飛一下心情而已。旅行,向詩與遠方風雨兼程,若不夠美,那也一定好!
2、從陌生的異鄉走過,在熟悉的地方醒來,做夢一般,心中不由得閃過一絲莫名的驚詫。旅行,最能認清自己,珍惜自己。就像從高空或遠方欣賞景物,歷歷在目的,不僅有你,還有你所在的世界,你來自哪兒,又會去向哪兒,是徘徊,還是始終前進——洞悉自己以及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人就可能變得更加理性且明智。
3、中年人的浪漫,與年輕人大有不同。比如旅行吧,年輕人喜歡“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朝思暮想的地方去。而中年人更憧憬“有方向、沒目的”式的閒逛,只是奔著一個大致的方向,如行雲似流水,“吾心安處是故鄉”。前者是果敢的浪漫,表現為激情洋溢的奔走,後者為浪漫的果敢,體現為放鬆放下的盤桓啊。
4、春天來了,誰沒有點美好的瘋狂的想法呢?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見一個朝思夢想的人……只是空有想法,鮮有人付諸行動——大家都被束縛在工作或人際關係的大網上,動彈不得,遊移不能,只能用想象與自嘲來掩飾自我的無力無能——其實,無奈的背後是勇氣的匱乏與塵世的寡情:功利擋道,伯牙子期難逢?
5、旅行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是一個人孤零零地跑到萬里之外,拍下許多證明自己“到此一遊”的照片,然後在朋友圈裡炫耀,似乎就違背了旅行的初衷。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在“靜與動、觀與思”的相輔相成之間,豐盈生命之情智。將“行”視為“讀”,把“路”當做“書”,斯為古語真諦之所在。
6、相對旅遊,更願意用旅行形容有閒時的遠足。上車睡覺,下車看廟,停車尿尿,看景拍照,走馬觀花式的旅遊,不過是滿足感官與虛榮的閒逛,除了炫耀式的結果“我去過了”,並不能給人更多心靈的裨益或啟迪。用眼睛看,不如用足去丈量,用心去體會。生命,當是一場有意義的旅行,豐盈的是智慧的廣度與深度。
7、旅遊,不能完全等同於旅行。前者強調“遊”,與玩相仿,開心就好。後者突出“行”,可以與心情有關,也可以無關。一個人靜靜地走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看看那兒的人們如何工作生活,多瞭解多見識,少了驚訝與愚蠢,多了朋友與智慧。再說,獨自行走,會讓你深刻感知自我,明白:孤獨豐富思想,昇華情感!
8、離開纏繞自己的人與事,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你的心情一下子會變得開闊起來。過去那些想不通、令你煩惱生氣的事情,一下子煙消雲散。曾經極其在乎、捨不得丟不下的東西,頓時變得無足輕重——這大約是旅行的妙處,換種生命的感覺,體會另一種想象不到的生活,如同那句廣告詞: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閱讀更多 意外的勇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