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史上又一經典造型:花觚


觚,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里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觚為酒器,始見於新石器時代陶器,夏、商、周時期流行青銅觚。仿青銅觚的瓷質花瓶,俗稱“花觚”,流行於元、明、清三代。

早期的花觚人們通常把它描述為“尊”,它是仿青銅器造型的一種陳設用瓷。成對與燭臺擺放於香爐兩側,則合稱五供。是古代擺放於祠堂,廟宇的香案之上。古代先民祭天奉祖,求神拜佛所用的禮器。其材質以銅,瓷,錫等較為常見。器型端莊大方,做工都十分講究。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

宋人喜用古銅器插花,銅觚在宋時開始被稱作“花觚”。由於觚的造型別致,器形優美,符合文人的審美雅趣,在宋代逐漸普及。然而銅觚在當時畢竟是少數顯貴的收藏,為了適應更多人士的需求,在南宋時期開始出現仿銅觚造型的瓷器。

隨著瓷器燒造技術的不斷提高,瓷器的造型更加豐富,很多陳設用瓷開始有了一定的實用功能。經過明代嘉靖、萬曆兩朝的發展,花觚的造型也更加多樣化。花觚始於元代,主要流行於明嘉靖、萬曆至清乾隆這一段時期。

花觚的時代特徵十分明顯,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間是鼓腹,下部是鳳尾,器型古樸典雅。我們常見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為貴重。一般都呈現出文飾繁密,層次分明,色彩豔麗,風格硬朗的特點。

瓷制花觚始見於元代,明清時多有燒製。除景德鎮燒製外,尚有龍泉窯、德化窯等地製品。主要品種有青花、五彩、顏色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