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伤痕是一种保护不能逃!

彭于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于台湾澎湖,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歌手。

「我觉得像我这个年纪的人,不管男女都会疼他,都会特别珍惜他。」家辉Daddy(彭于晏对梁家辉的称呼)这样评价这个「儿子」。

「花瓶」、「奶油小生」、「拼命三郎」、「Get王」、「行走的荷尔蒙」⋯⋯从出道起,彭于晏就一直在被定义和标签化,观众不断去丰满彭于晏的「人设」,大概正是出于「珍惜」。

但彭于晏却认为自己「很无聊,很无趣」、「什么都不是,很空」。

1

长出那个骨刺

是对过去伤痕的一种保护

彭于晏,伤痕是一种保护不能逃!

为了更加符合《邪不压正》中李天然的形象,彭于晏提前很久开始健身

「啊!彭于晏的屁股!」

电影《邪不压正》中,彭于晏披着浴袍于屋顶裸体狂奔的镜头,激起影院惊呼一片。

这些带有跑酷元素的戏份,「腿和腰的力量要非常好,平衡感也要好。」姜文说,「想找一个像李小龙一样阳光、敏捷的人来演」,最后选定了彭于晏。

一听到「李小龙」这个造型要求,彭于晏立即节制饮食,控制体脂。「电影开拍一个月左右,他的戏都是在不停地跑,屋顶上跑,马路上跑,骑着自行车跑。」周韵亲眼看着彭于晏是如何跑着跑着,从刚开始还「注意发型」到后来「累得什么都不管了」,「明星气也就因此打掉了」,他与角色融为一体了。

片场,彭于晏和「师兄」廖凡一直打,打,打……无穷尽的打戏。几周过去,彭于晏打到脱水,廖凡就鼓励他,两人搭伴暖身,第二天一早继续同去训练营进行身体训练。

几场屋顶戏后,彭于晏突然发现自己几乎不能再做任何大幅度的动作。检查发现,脊椎的一节上长出了骨刺,「可能以前受伤,长出那个骨刺是对过去伤痕的一种保护」,他觉得这个骨刺在提醒着他注定要有流血流汗的时刻,「人生与伤口相类,慢,钝,才会深」。

姜文说,彭于晏是能「用灵魂控制肉体的人」。

但这些苦都被彭于晏稀释掉了,像烈日下的汗水,一边流淌,一边蒸发。在后来的回忆中,彭于晏最怀念的,是「云南天空特别蓝,天清气朗,拍戏之余,姜文会率先脱掉上衣,然后叫我和廖凡也一起光着膀子,大家一起喝普洱茶,生活很值得玩味。」

彭于晏在戏中的角色叫「李天然」。一字一顿读出来,嘴角随着读音一起上扬,形成一道微笑的弧度,与彭于晏阳光大男孩的公众形象浑然天成。

2

自己也许也是这样的人呢

彭于晏,伤痕是一种保护不能逃!

难得的闲暇时间,彭于晏会带着母亲到处旅游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不是特别叛逆,就是特别懂事,彭于晏显然属于后者。

1982年,澎湖人彭于晏诞生,自小父母离异,是外婆和妈妈一手把他拉扯大。「父亲」这个角色,他不去想,「他一直没有在我的记忆里过」。

小时候的彭于晏特别爱吃,一度是158cm身高、68kg的小胖墩。外加天生患有哮喘病,严重的时候一躺下,就会喘不过气来,所以他常常只能坐着睡觉。有一次突然病发,外婆火急火燎将他送到医院,得到的却是一纸死亡判决——「这孩子没救了,你们去其他医院碰碰运气吧」。后来转到台北大医院,才侥幸捡回一条命。

为了治好他的哮喘,国小三年级,妈妈送他去参加游泳训练,同时锻炼意志。每天早晨5点45分起床,走路到游泳池刚好6点,然后换好泳裤后第一件事,却是帮助教练刷池子。「要潜到泳池底下,水槽和游泳池壁上有很多垢,我就去刷。」刷完以后再来回游20趟,「我居然一声怨言都没吭地这样做了。」

教练为什么会选他做这件事,他至今不知道。「我居然从来没有想过要问为什么,这个是最厉害的吧?」随后又自嘲道,「也不能说是不娇气或者不抱怨,可能就是单纯的笨。」

无独有偶,参加乒乓球队时,他被要求一直给对手喂球让他们练习抽杀,他们杀过来,他再推回去,杀来推去整个下午,完事后捡球这样的事,也都是他的。

小学时老师每天让他跑十圈操场,写两百字日记,考试少一分打一下,99分,啪;95分,啪啪啪啪啪,他也都一一接受了。

少年彭于晏好像一直就是这么「呆呆的」。训练之余,他最爱做的事,就是盯着天空漂浮的云朵发呆,操场升旗的时候看,上课的时候也看,他看着云从兔子变成大象,脑海中也变换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母亲常常因此被请到学校,被老师训斥说「你儿子有问题」。

那时候,彭于晏还看了很多关于超人和英雄的动画片,有一整套圣斗士星矢的手办,装在一个小红篮子里,「我会给它们编故事,还会模仿它们讲话,然后让它们谈恋爱,或者打来打去。」他相信,「功夫高超的主人公一般总是会经历一个被欺负的过程,然后苦练成才,一朝拥有超能力。」

童年大部分时候,彭于晏都是在这样的自言自语和幻想中度过的。

「现在我想,为什么以前这么乖?」「我猜那个时候在水底下刷泳池的我也暗暗觉得,自己也许也是这样的人呢。」

13岁,彭于晏随家人移民加拿大。直到2002年,外婆过世,彭于晏回台湾奔丧。彼时,澎湖湾依然「一片海蓝蓝」,外婆却再也不能「将他手轻轻挽」。上天带走了世界上最疼他的人,却也为他开启人生全新的大门。

给外婆办后事的日子,彭于晏遇到了自己小时候拍广告的导演杨大庆。杨大庆邀请他出演《爱情白皮书》。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彭于晏自觉身上有养家的责任,既然「拍戏有钱拿,又挺好玩」,就答应了。外加外婆生前爱看电影,最爱周润发,一直希望家里出个演员,彭于晏也想完成外婆的心愿。

「自己还年轻,可以赌三年。」彭于晏休学,正式出道。那年20岁,已褪去小时候的婴儿肥,出落成一个一米八二的帅气少年,澎湖的海风与加拿大的阳光,同时闪烁在眉眼里。

3

一段生命过几个月就去找下一个人

彭于晏,伤痕是一种保护不能逃!

《翻滚吧!阿信》中,大部分体操动作都是彭于晏亲自上阵

一出道,彭于晏就很拼,沿用他童年的「笨」方式。《爱情白皮书》里他只是男二号,角色有时需要用硬币变魔术,倒也不占太多戏份,彭于晏愣是每天每天练硬币魔术,一定要真的学会把硬币变不见;之后拍《海豚爱上猫》,他又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拍《我在垦丁天气晴》,他提前去垦丁,一边学冲浪,一边跟当地人打成一片,晒得像烤焦的面包,街上遇到探班的粉丝:「请问你知道彭于晏拍戏的地方在哪里吗?」愣是没认出他来。

从那时起,六年间,他拍了近三十部偶像剧和爱情片,大多是温暖阳光的大男孩,同质化角色使彭于晏长久被安置在「花瓶」的位置,外人称道的「少年感」成为最大困扰。和阮经天合作电影《六号出口》时,两个人在一起最常说的话就是「为什么我们演《六号出口》,却总是找不到出口?」

彭于晏想转型。

与此同时,《六号出口》市场反响不如预期,导演林育贤也因此欠了不少钱,靠拍广告还债。另一边,钮承泽为怀念兄弟拍了部《艋舺》,叫好又叫座,还顺利把林育贤没能捧红的阮经天推上了「金马最佳男主角」的位子;九把刀将自己的青春搬上大银幕,《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成功掀起一股校园爱情热潮。

林育贤不甘心,趁这股「怀旧热潮」,将亲生哥哥的往事改编成剧本,并再次找到彭于晏。看了剧本的第二天,彭于晏就表示希望出演阿信。「他说他哭了一整晚,那段时间过得很不开心。」

两个人都视这次为「翻身机会」,惺惺相惜,一拍即合。

但林育贤心里没底。两个挑战摆在面前:一是彭于晏身高180cm,从小没练过体操;二是他早早去了加拿大,不会台语。

彭于晏的「傻劲儿」「笨劲儿」再次派上用场。体操有六项,彭于晏几乎每一天都要练三项。皮肤不断被磨破、长水泡,就缠着绷带继续练;水泡破了,血肉、汗水和绷带粘在一起,训练结束后撕开,第二天再重来。几个月下来,他手上只剩一层死皮。

练体操的同时还要塑性,加强肩膀和背部力量。饮食上无盐无油,顿顿白水鸡胸肉,短短三个月练出八块肌,增重四公斤,体脂率一度降到6%,是专业体操选手的标准。

台词问题相对简单一点。林育贤将彭于晏抓到宜兰乡下,白天练体操,晚上跟着阿信原型——林育贤哥哥林育信体验生活,到最后彭于晏已经能在台词中间带着一些台语模仿音了,还学会了林育信的口头禅。

六个月训练到期,彭于晏做了一套跳马助跑腾空翻,「看到镜头那一刻让我回到当年,曾经的自己历历在目。」得到哥哥的肯定,林育贤知道,彭于晏已经变成阿信了。

《翻滚吧!阿信》上映后获得极大成功,彭于晏被提名第48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籍此成为「努力」的代名词。他也渐渐对「把自己放置在角色里」这种状态产生依赖。角色多变的生命体验让彭于晏觉得安心,开工就专注沉浸在那个「不是自己」的世界里面,拍完收工,明天再来,一段生命过几个月,杀青了,收拾行李去找下一个人。

4

是不是可以逃离这个世界

就能变成超能力者

彭于晏,伤痕是一种保护不能逃!

为拍摄《破风》,彭于晏进行了高强度训练,后来考取了赛车手证

《激战》筹拍时,先定了张家辉,还需要一个拥有「运动员般肌肉」的年轻人。朋友向监制梁凤英推荐彭于晏,她看了《翻滚吧!阿信》,立刻被彭于晏的「笨功夫」打动。导演林超贤邀请彭于晏时说:「希望你能拿出拍阿信时的傻劲,对待我们的电影。」

三个月之后,彭于晏学会巴西柔术和综合格斗,体脂率降到3%。即便专业健美运动员,在非赛期体脂率都在百分之十出头的水位,只有进入备赛期,才会快速将体脂降到5%,甚至更低。但那却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舞台上当场昏厥倒地的数不胜数,因此丧命的也不少。

彭于晏就是这么搏命。

「你知道现实生活里,很多事情其实无能为力。当你看自己的时候,也很清楚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很空。」

或许正是表演给了他出口,填补这无力感。「不拍戏的日子里,要面对属于彭于晏自己的很多事情,早上要干嘛?中午吃什么?要计划一天的生活,家人可能还要你找女朋友,真的很多事情。还有你的未来、家庭.……」

拍完《激战》,彭于晏继续跟梁凤英、林超贤合作了《破风》、《湄公河行动》。

为演好《破风》,彭于晏开始练习单车,一次五六个小时,跟着专业单车手训练。「骑太久了,屁股痛、腿又酸,怎么摆怎么站腰都疼」,但「到顶的那一刹那觉得我做到了,自信爆棚,觉得没人比我更厉害,那个成就感是你自己达成的。」

拍《破风》,他累计骑行超过11万公里,一场戏光冲刺就冲了八小时,而专业车手一场比赛最多五六个小时。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没想到还有年轻人肯花大时间做一件事。」林育贤记得杀青那天,几个人收工去餐厅,彭于晏一口气吃了三盆巧克力熔岩蛋糕。林育贤心想,「他之前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啊。」

「别人看到你肯拼,才拿角色给你。」

他极少同时接两部戏,但还是碰到《湄公河行动》和《悟空传》「撞车」的情况。两边都是重场戏,一个在马来西亚,一个在北京,除了地理位置的距离,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停往返两地。更痛苦的是角色的「距离」,刚刚还是性格压抑的方新武,马上又得切换回猴子,天不怕地不怕,青春无敌。

「Candy姐,我真的好累。」这是梁凤英第一次听到他说累,觉得心疼:「他真的很棒,有很多机会,但他会仔细挑选,而不是想短期内多赚一点,现在没几个演员这么努力了。」

「我是AB型血的人,常常会到处问人,也会自己琢磨怎么选择。」在Yes或No之间,彭于晏常常选择Yes,他给出的理由是「反正去拍戏就可以好棒,变回到自己,我会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享受演戏带来的「逃离感」。

「是不是可以逃离这个世界,就能变成超能力者了?」

36岁的彭于晏似乎依然相信超能力。

5

一直透过角色了解自己

彭于晏,伤痕是一种保护不能逃!

塑造了很多角色,但银幕外的彭于晏完全「出戏」,在别人的婚礼上也能够「放飞自我」

拍完《破风》,以前都要拼到极致的彭于晏发现「所有拼都只能拼一段路。」就像骑脚踏车,猛地加速上坡,还是得下坡休息,才有力气再冲、再上坡。

《悟空传》拍摄之时,彭于晏又问自己、问世界、问社会,「你到底要的是什么?你能改变的是什么?你一直以为你能改变很多东西,但到最后你改变了自己去迎合世界。」

到了《明月几时有》,「许鞍华导演很有意思,她给你非常大的空间,她常说的话就是,你试试看换一种方式,再放一点,再自然一点,什么都不要想,你就这样子演演看,不要那么多设计。」

彭于晏觉得很奇妙,许鞍华关于角色跟他提的问题,也是他平时在思考的问题。

《明月几时有》杀青后,彭于晏抽出时间回到台湾,去看了看最初拍摄《我在垦丁天气晴》时的那群朋友,还有冲浪教练。

「他们永远都是那个样子,看到我的眼神也告诉我,我也还是那个时候的样子,还是他们当年认识的那个小老弟。我们聊上山打猎的事情,他们也带我去山上猎猪。去南港市场买新鲜捕获上来的海货,晚上就在院子里BBQ。」

他也回去找小学老师,那个「考试少一分打他一下」的老师。老师对他说起当老师到今天自己还在坚持什么,想做什么,想改变学生什么,学校和社会体系是什么样子……彭于晏都没听进去,但他很开心老师能跟他聊这个。

「很无聊」、「很不有趣」、「很空」、「不知道做什么」是彭于晏嘴边的高频词汇。

这些年,彭于晏一直把自己藏在角色后面。入戏总要出戏,不能一直活在戏里,这个道理他懂,所以近年常常回去看些旧人,「以前的老师也好、同学也好,想见他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生活更接近真实。」

刚出道那会儿被定义为「偶像」时,他极力想要转型。后来终于「打」成了「动作戏演员」,他又强调「我也拍了《匆匆那年》啊,也拍了《剩者为王》啊,也拍了《寒战》啊……其实爱情片才是我真正比较厉害的吧!」说完 ,自己又忍不住笑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