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8聚焦」黃連軍團隊:介入封堵主動脈外科術後吻合口漏,創傷小,近中期效果肯定

「ESC2018聚焦」黄连军团队:介入封堵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创伤小,近中期效果肯定

「ESC2018聚焦」黄连军团队:介入封堵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创伤小,近中期效果肯定

主動脈外科術後吻合口漏(AAL)是主動脈外科術後常見併發症,發生率約5%~8%,儘管再次手術修復是治療的金標準,但是二次手術風險大,併發症發生率及手術相關死亡率高,許多患者及外科醫生都不願意選擇再次手術。

「ESC2018聚焦」黄连军团队:介入封堵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创伤小,近中期效果肯定

介入封堵AAL,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介入診療科黃連軍教授團隊近年來開展的一項新技術,為許多主動脈外科醫生解決了棘手的臨床難題。2016年歐洲介入放射學年會(CIRSE)上,蒲俊舟醫生首次介紹了這項新技術的應用概況,技術結果在會上受到結構性心臟病醫生及主動脈外科醫生的肯定。此後團隊的研究結果相繼發表在《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CVIR》、《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及《中華放射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

在完成初步探索性應用後,對中心近年來完成的主動脈外科術後吻合口漏的病變特點及技術結果進行總結分析,8月25日,黃連軍教授及吳文輝教授在2018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2018)上進行了成果展示。

首先,團隊對吻合口漏進行了初步分型,將病變大致分為三型:

I型AAL,漏口位於主動脈根部或升主動脈吻合處,同時外科術中行Carbrol分流技術,吻合口漏導致血流經主動脈大量分流入右心房,進而導致嚴重的充血性心衰;

II型AAL,漏口一般位於升主動脈吻合處,吻合口漏導致血流大量灌注入主動脈包裹的盲腔,或局部形成假性動脈瘤,該類病變最為兇險,如不盡早干預,病變破裂可導致患者死亡;

III型AAL,漏口一般位於主動脈弓與術中支架吻合處,漏口會導致血流經主動脈真腔持續灌注主動脈假腔,假腔進行性擴大,示意圖如下:

「ESC2018聚焦」黄连军团队:介入封堵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创伤小,近中期效果肯定
「ESC2018聚焦」黄连军团队:介入封堵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创伤小,近中期效果肯定「ESC2018聚焦」黄连军团队:介入封堵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创伤小,近中期效果肯定

其次,團隊提出了基於影像學和臨床效果的評價指標。

技術成功定義為:

(1)封堵器成功植入且未影響主動脈、冠狀動脈或頭臂動脈血流;

(2)超聲心動圖評價分流量較封堵前下降一級。

臨床成功定義為:

I型AAL,心功能改善至少1級;

II型AAL,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直徑縮小;

III型AAL,假主動脈術中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三型病變介入治療示意圖如下:

「ESC2018聚焦」黄连军团队:介入封堵主动脉外科术后吻合口漏,创伤小,近中期效果肯定

最後,團隊對中心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的20例患者進行了中位數12個月(IQR:6.0-24.0)的隨訪,技術成功率達85%,3例未成功的患者均由於無法建立輸送軌道。全部技術成功的患者均實現臨床成功指標:4例I型AAL心功能提高至少2級,右心房收縮壓顯著下降(25.3±4.1 to 7.0±1.2 mmHg, p=0.003);3例II型AAL假性動脈瘤直徑顯著下降(4.95±1.8 to 2.0±1.8 mm, p<0.001);10例III型AAL術中支架段胸主動脈假腔完全血栓化。

應用介入封堵技術治療AAL創傷小,近中期效果肯定,適宜作為無法耐受二次外科手術高危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目前臨床應用的主要難題在於,沒有專門為之設計的封堵器械,同時技術操作複雜,所需手術器械繁多,對介入醫生仍是極大的挑戰。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張莉娟┆美編 柴明霞┆製版 張莉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