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正文部分可能需要專業的經濟學知識,這裡先做簡單歸納:1、在商業活動中,商業主體僅需要發現和滿足用戶需求,提供用戶產品和服務來實現財富,不需要考慮具有外部性的貨幣因素。商業循環中,投資者、公司以及用戶三方構成“股權-貨幣-商品”的兩大循環,形成邏輯的自洽。
2、在貨幣邏輯中,貨幣發行主體通過先提供貨幣職能工具,然後才有了貨幣的價值支撐。在貨幣循環中,貨幣發行主體、經濟體和外部市場三方構成了“貨幣-商品-貨幣”的兩大循環,完成了更大範圍內價值鏈的邏輯自洽。
3、通過上面的兩部類分析,如果公司變為平臺,用戶變為經濟體,這樣便會形成一種三市場循環體系,即商業循環與貨幣循環構成一個大循環。但是,該大循環仍然以商業循環為基礎,以貨幣循環為外延。貨幣發行主體在掌握了貨幣權力的同時,將會面臨貨幣學不可能三角問題,如果看作是商業存在,盈利性將具有不確定性。
4、Token本質上並不具有創新性,很多情況下是原有金融工具特徵的再組合。在現有體系下,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貨幣,其二是含息債券貨幣化,其三是優先股。
5、金融工具不是財富創造的主體,卻是價值和財富的標示工具和轉移載體。
正文
本文承接上篇文章——《Token經濟學 · 誰的幣安與幣安的貨幣動力學》。上篇文章,以幣安交易所在理想情況下的條件作為分析樣本,分別得出了以下結論:否定了幣安回購幣安幣的必要性;否定了市場認為幣安幣是股權的幻想;分析了8種理論模型,得出了在法幣條件下幣安作為商業存在下的利潤存在不確定的必然結果;同時,進一步探討了幣安幣在幣安平臺上的循環機理與央行吞吐貨幣具有類似的機制等。本篇文章,不再僅限於幣安交易所模型的分析,將拓展到諸如以太坊等模型做進一步分析。下文,將主要揭示諸如以下問題:Token的本質、Token的價值來源、Token循環機制等問題。
商業的邏輯
#一個思想實驗假設在人類未涉足的一片海域,基於誰發現誰擁有海島的原則,如果A在這片海域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率先發現了一座未知島嶼,並且這座島嶼產大陸居民所需要的水果、魚產等,那麼A的處境是什麼樣的?
如果該島嶼所產水果、魚產等,在大陸那邊同樣也有並且是同質產品,則A可以根據大陸的貨幣來對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進行估值。
如果該島嶼所產水果、魚產等,在大陸那邊沒有但是為大陸居民所需要,則A獲得定價權,可以根據需求供給關係對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進行估值。
如果該島嶼所產水果、魚產等,在大陸那邊同樣也有並且是同質產品,但是,該島嶼的水果、魚產等品質不佳,產量較少,則A前期的努力無法獲得必要的財富。
#商業循環
在公司製出現以前,投資者與企業運營者同屬一個主體,即企業所有者與企業運營者為同一個利益共同體。在公司製出現以後,企業所有者與企業運營者分離,即企業所有權開始單獨形成一個市場,企業運營者則專注於企業的管理與運營,行使代理權。
因此,通過股權-貨幣關係,在投資者與公司之間,形成一套兩部門的循環;通過商品或服務-貨幣關係,在用戶與公司之間,也形成一套兩部門的循環;兩個循環通過公司制度完成一個商業循環,其中,商品服務關係由該循環的內部性決定,股權關係也由該循環的內部性決定,但是,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則由外部性決定。
所謂內部性,指僅由該循環內的利益關係主體所影響和決定,比如商品服務關係由該公司和其用戶所影響和決定,股權關係由該公司與其投資所有者所影響和決定。所謂外部性,指不由該循環內的利益關係主體所影響和決定,而是由外部的循環邏輯所決定,比如現行下的商業公司僅需要做好內部性的兩大循環,而不需要考慮具有外部性的貨幣因素(不考慮匯率波動和套匯等因素)。
#商業的邏輯
商業的邏輯來源於需求端,需求創造價值。
商業行為,通過發現和滿足用戶需求,提供用戶產品和服務來實現財富。在現行商業邏輯下,無論是兩個小循環,還是整個大循環,參與主體無需考慮價值的尺度問題,通過“拿來主義”利用外部性的貨幣,可以使整個商業循環進行運轉。不過,在特殊情況下,外部性的貨幣如果出現問題,同樣也會對商業循環構成威脅。
商業循環選擇外部性的貨幣,通過讓渡部分權利,便捷地利用了貨幣的各項職能,因此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商業的邏輯,同時,從國家角度而言,各個商業循環都讓渡部分權利,選擇使用統一的貨幣,使得更大的商業循環成為可能。
貨幣的邏輯
#一個思想實驗假設在人類未知的一片海域,基於誰發現誰治理海島的原則,如果B在這片海域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率先發現了一座未知島嶼,並且這座島嶼產大陸所需要的礦石、橡膠等,那麼B的處境是什麼樣的? 如果B選擇發行自己的貨幣,並且該島嶼所擁有的資源比大陸同類資源品質更高且數量更多,基於開放貿易原則,B可以通過自己的貨幣來貨幣化資源並與大陸貿易來實現財富。 如果該島嶼所擁有的資源與大陸資源同質且數量較少,基於開放貿易原則,B可以選擇使用大陸的貨幣來貨幣化資源,但是需要放棄貨幣權力;B也可以選擇發行自己的貨幣,但是該貨幣需要面對大陸貨幣的強勢衝擊。
#貨幣循環
在貨幣發行主體-經濟體之間,貨幣發行主體通過為經濟體提供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功能的貨幣,經濟體通過永續稅收為貨幣提供價值支撐,完成一個經濟體內的貨幣循環。在這個循環中,經濟體內的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商品交換與服務,採用同一套衡量系統,不再考慮價值尺度等問題,構成經濟體的大循環;貨幣發行主體不需要先存在自有資產再決定發行貨幣,而是先通過負債貨幣化,再通過稅收體系來完成貨幣的價值支撐。
在貨幣發行主體-經濟體之外,外部市場存在著同樣的邏輯。當外部市場與該市場存在貿易與交流需求時,外部市場則需要與該市場的貨幣發行主體進行貨幣交換,完成使用該市場的本位幣與該市場的經濟體進行商品與服務的貿易需求。因此,在貨幣大循環中,在多個經濟體系下,存在著內部市場與外部市場的交流需求,對應的貨幣交換市場便是這種需求的展現。
如果把使用本位幣完成商品和服務交換的商業內容看作一個經濟體系內的商業循環,則在貨幣循環中存在著兩個小循環,一個是貨幣發行主體-經濟體的商品-貨幣循環,通過貨幣-稅收的邏輯完成;一個是貨幣發行主體-外部市場的貨幣-貨幣循環,通過商品-貨幣的邏輯完成。無論是商品-貨幣循環,還是貨幣-貨幣循環,整個大循環的基礎在於經濟體的繁榮程度,當經濟體繁榮時,貨幣不足則會使得資產無法完成貨幣化,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缺乏將抑制經濟體的發展;當經濟體蕭條時,貨幣過多則會使資產泡沫化,貨幣的泛濫使得價值尺度失衡擾亂經濟體的正常發展。
#貨幣的邏輯貨幣的邏輯來源於供給端,供給產生價值。
貨幣行為,通過為經濟體提供一套完整的價值基準,使得經濟體內的各利益主體不需要自己發行貨幣,通過“拿來主義”直接使用現有的貨幣體系,使得整個經濟體內的大循環成為可能。貨幣的產生,以美聯儲為例,其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端是大量的美國國債,負債端則是美聯儲發行的美元;美國國債由美國國會授權美國政府發行,以政府稅收做擔保,政府的支出最終變為私人部門的收入,私人部門的收入會通過財政稅收完成對美國國債的價值實現。
如果把美聯儲、美國國會和美國政府看作一個貨幣發行主體,則貨幣的創造邏輯中,財政先於貨幣,支出先於收入,通過為整個經濟體提供了貨幣的職能工具,然後才有貨幣的價值支撐。而貨幣的本質,則是貨幣發行主體以自己遠期的流動性貼現以滿足即期的流動性需求的負債,而對手方則是以即期的流動性換取遠期的流動性+利息。
Token的邏輯
#一個思想實驗假設在人類未涉足的一片海域,基於誰發現誰擁有的原則,如果C在這片海域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發現了一個新大陸,但是這個大陸上僅有各種基礎設施和精神產品,沒有生物性資源甚至沒有水,那麼C的處境是什麼樣的?
如果C選擇以舊大陸貨幣作為貨幣,通過一些列方法讓更多的人來新大陸消費和利用這些資源,但在很多關鍵環節收取費用,則C可以實現財富。
如果C選擇發行自己的貨幣,通過一些列方法讓更多的人來新大陸消費和利用這些資源,但規定必須使用自己發行的貨幣,則C需要兌換舊大陸貨幣來換取舊大陸的各項資源,才能實現財富。
#Token循環
在商業循環中,僅需考慮投資者、平臺(公司)和經濟體(用戶)三方之間的關係以及形成的兩個循環,在該循環中,平臺是以公司的形式呈現,公司對應的是用戶,不存在經濟體。在貨幣循環中,僅需考慮平臺、經濟體和外部市場三方之間的關係以及形成的兩個循環,在該循環中,平臺以貨幣發行主體的形式呈現,貨幣發行主體對應的是經濟體,不存在用戶。
如果以平臺為紐帶,把這三個市場打通,即商業邏輯與貨幣邏輯共存於一套三市場循環體系中,這種體系是否可行?會遇到什麼問題?其核心邏輯是什麼?
打通三市場循環體系的關鍵在於,整個體系的底層基礎是否成立,即商業邏輯——服務用戶需求,是否能轉變為服務一個經濟體。從用戶到經濟體的客體對象的轉變,對於商業主體的選擇也變得更為豐富,從被動採用央行發行的貨幣到採用自己發行的貨幣,可以認為存在著這種可能。
在三市場循環體系中,如果從商業邏輯出發,以投資者視角而言,通過投資刺激和引導創立出一個經濟體市場,如果該經濟體採用自己的貨幣,對投資者而言意味著什麼?現有商業邏輯下,通過股權市場可以獲得對該經濟體的經濟性權利和參與性權力的分配與決策,但是對該經濟體系下的貨幣是否應該獲得一定份額呢?從原有商業邏輯出發,走到貨幣邏輯,兩種不同的性質相互衝突。貨幣的邏輯在於完成貨幣循環,發揮貨幣職能,服務經濟體;商業的邏輯在於發現和滿足用戶需求,投資與回報;當兩大邏輯共存衝突時,必然需要作出抉擇。根據現有的參考案例,方案一為貨幣化股權來實現貨幣循環的獨立性,但是會面臨超發貨幣對市場體系的衝擊;還有是消除股權市場完全構成貨幣循環,運營主體通過負債來構建經濟體的對手方。
在三市場循環體系中,對於外部市場而言,想要參與到該經濟體市場中,則需要通過貨幣兌換來實現進入;對於該市場內部利益群體而言,經濟體的大小和繁榮程度決定了該經濟體貨幣的購買力,如果該經濟體狹小且市場有限,則該經濟體內的參與者需要通過貨幣兌換來實現轉出。因此,在存在多個貨幣循環下, 貨幣兌換市場存在著必然的需求。
#Token的邏輯Token的本質是什麼,是貨幣。
從商業邏輯出發,ICO解決的是商業循環問題,促進整個體系的創造,但是ICO所採用的Token機制在接下來演變中,如果不標示為股權,實現商業循環,必然進入到貨幣循環的邏輯中。貨幣循環,是價值基準的問題,是服務經濟體的問題,受到該經濟體的繁榮程度影響或決定。在一個貨幣循環中,必然存在著諸多商業循環,如果商業循環不能成型,即商業的邏輯不能成功,不能發現和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產品或服務,則會導致商業循環的鏈條斷裂,貨幣循環更無法發揮效用,貨幣的價值更無從談起
#不可能三角
在Token作為貨幣條件下,滿足貨幣學中的不可能三角理論。
現有的案例中,由於Token存在各種自由交易或交換市場,對該經濟體而言,符合資本自由流動條件;同時,現有情況下,Token設計者從未放棄過貨幣政策,或採取確定性貨幣發行機制,或採取靈活性貨幣調控機制,因此,在貨幣交換市場中,Token的匯率一直處於波動中。
Token作為平臺貨幣存在,如果對應的經濟體體量狹窄,需要更大的貨幣循環才能滿足該經濟體的存在,則該經濟體的財富總值也會相對處於波動中,並依賴更大的貨幣循環才能滿足該經濟體的自循環。如果把平臺仍然看作是一個商業性存在,則對該商業循環而言,雖然掌握了貨幣權力,但是犧牲了相對確定的盈利性,並需要一個貨幣交換市場才能完成更大的貨幣循環。
在現有條件下,也存在資本管制下的Token機制嘗試。 該機制採用資本管制,切斷貨幣交換和交易的可能,限定外部貨幣與內部貨幣的兌換比例,雖然該情況也掌握獨立的貨幣政策,但該經濟體能否自洽取決於經濟體體量的大小和繁榮程度。如果該經濟體體量狹小,甚至本質上是一種商業循環,則該經濟體所發行的貨幣在參與所依賴的貨幣循環中,只會成為一種外部貨幣的“代理”,其價值將由外部貨幣價值所支撐,本質上和國家貨幣沒有區別。
一些探討
#貨幣、債券與股權貨幣商品說,指由大家所公認的一種或幾種商品作為價值基準和交換媒介,溝通整個經濟體的商業循環。
貨幣信用說,指通過構建貨幣發行主體-經濟體的債務債權關係,推出了溝通整個商業循環的價值基準券;而後由於商業銀行的存在,通過構造經濟體內利益主體的債務債權關係,進一步推出了記賬貨幣。
貨幣的本質,在貨幣商品時代,並沒有確切的價值之錨,也沒有構成完整的商業循環,直到近代社會以來,貨幣信用體系下才構造了一套完整的商業循環,使得每一個利益主體都存在整個價值鏈條上,不再存在只有權利(債權)沒有義務(債務)或者只有義務(債務)沒有權利(債權)的現象。
股權市場,解決的不是“此與彼”之間的關係,而是“此”自身的關係。一個利益體,可以通過股權市場吸引新進入者,而後成為“此”自身問題,雖然很多中小投資者會面對自身權益受傷害現象,但是該問題僅是股權機制問題。股權問題,股票發行方承諾資產端的紅利權益,但是更重要的在於,股權持有人存在可以終結和改變這個利益集體的可能,因為股權持有人便是這個利益集體的所有者。
#現實的邏輯
從貨幣的本質出發,雖然貨幣表現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隻要具備這些工具性職能,便可以認為在發揮貨幣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對現有的體系作出以下的分類。
一類:
提供平臺上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職能,不提供經濟性權益,則為貨幣。
雖然貨幣發行主體掌握了貨幣的權力,但是其將在貨幣循環中面臨貨幣學的不可能三角問題,作為商業存在將會具有盈利的不確定性;
如果考慮三市場循環體系,貨幣發行主體和平臺其實是分離的,對平臺而言,貨幣的匯兌價格沒有意義,但對貨幣發行主體而言,由於經濟體體量的限制,超發貨幣壓榨經濟體財富總是存在的。由於匯兌市場的存在,貨幣發行主體可以實現外部性貨幣的積累,構成股權市場的價值來源,即財富轉移;同時,可以通過掌握貨幣發行權力,實現對貨幣-商品循環的財富擠壓,即貨幣超發。
二類: 提供平臺上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職能,同時提供部分經濟性權利,則為含息債券貨幣化。
所謂付息債券貨幣化,指該事物本質上是一種債券,該債券擁有對應經濟主體的經濟性權利的權益索取權,同時,該債券還可以作為一個價值實體完成在該平臺上發揮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三類:
不提供平臺上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職能,僅提供經濟性權利,則為優先股。
所謂優先股,指該事物本身沒有價值,但是其內在存在價值關係,持有該事物可以優先獲得對應經濟體主體的經濟性權利分配,但是不享有參與性事務權利。
閱讀更多 比特幣資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