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消息,8月18日下午1點多,四川省蒼溪縣浙水鄉一未滿20歲的大二學生玩手機遊戲時,因不想替母親取快遞,母子倆發生爭吵。兒子賭氣跳入離家僅20米處的二龍水庫,母親急忙下水去救。兩人均不幸溺亡。
以下為新聞截圖。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父母在安排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孩子不同意並和父母吵架,因賭氣做出過激舉動,而導致悲劇事件的發生。
筆者不禁為這對母子的不幸離世感到惋惜。作為這種生活中常見的情緒應激反應,應該如何處理呢?
常見的情緒反應有哪些?
1.焦慮。
這是最常出現的情緒反應。是人預期將要發生危險或不良後果的事物時所表現的緊張、恐懼、和擔憂等情緒狀態。
2.恐懼。
是一種對危險或會收到的傷害以及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的一種情緒狀態,因為沒有信心和能力應對危險的發生,只能通過迴避或逃跑進行躲避危險。
3.抑鬱。
主要表現為悲哀、寂寞、孤獨、厭世、情緒低落以及對生活興趣的喪失等。通常是因為遭受重大挫折和長期的病痛等原因引起的。
4.憤怒。
此事件中,兒子的情緒就屬於這一反應。由於其玩遊戲的目標受阻,母親可能的斥責導致其自尊心受到打擊,為排除阻礙或恢復自尊,常常會引起憤怒情緒。
這點生活中的瑣事,為什麼會引起兒子的憤怒?
人的個性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孩子個性的形成,和家庭的影響密不可分,
家庭影響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過分的溺愛、放任自流以及封建家長式的家庭教育,會嚴重妨礙子女個性的正常發展,容易形成自私、任性、自卑、孤僻、極端、易激惹、攻擊性強等個性特點。
如何應對不良情緒反應?
1.淡化。
此事件中,母親遇到兒子的情緒牴觸,正所謂“知子莫若母”,如果母親判定兒子不會遵從自己的意志,不妨把矛盾淡化處理,兒子不去就自己去嘛,或者讓老公去也行。
2.自控。
父母和兒子爭吵的結局是雙輸。父母和兒子都沒了自尊。兒子敢和自己頂嘴,作為父母的威嚴何在?青春期的兒子被父母斥責,這個時期的自尊心特別強,還有叛逆心理,肯定會因為自尊心受挫而產生憤怒情緒。所以此時需要進行適當的自我控制,父母的自控力肯定要比孩子要強,為避免事態擴大,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不妨適當示弱。
3.忍受。
如果彼此都能忍受自己的負面情緒,退讓一步,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4.自我教育。
作為父母來說,從小溺愛子女導致的叛逆、自私的性格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子女長大成人後只能通過加強溝通,正面引導的方式逐漸改變。而作為子女來說,長大後也要學會進行自我教育。克服性格上的弱點,增強抗壓和抗挫折的能力,才能在遇到應激事件的時候保持理智。
子女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但願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毛醫生在線,專業關注大眾健康。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感謝關注!
閱讀更多 毛醫生在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