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很多孩子在“病”中挣扎,却还被认为是幸福的

01

孩子痴迷于游戏,其实是心理生了病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位11岁的男孩,上小学时成绩还不错,可自从迷上手机游戏后,儿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为了让儿子能够顺利升上初中,母亲开始禁止他玩手机游戏。

这引起了儿子的不满,与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后离家出走,并在出门前威胁道:"不让我玩游戏就不回家!"

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却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中。

一个孩子如果痴迷于游戏,那就说明他的心理生病了。

中国的很多孩子在“病”中挣扎,却还被认为是幸福的

孩子天生有用不完的精力,这是因为他们的体内潜藏着充足的心理能量。

一个人只有在运动中将他的心理能量实体化了,才能统一人格。

如果他无法获得人格的统一,心灵就会发生歧变,导致心理能量和运动这两个组成因素各自发展,人格就这样被"分裂"了。

因为能量是不会随意产生或消失的。

孩子的心理能量,要么按照它应有的方式发展,使他能够专注持久,充满活力;要么就会按照错误的方式发展。

如果孩子的心理能量失去了根基,它就会漫无目的地游离。

当他游移不定的心灵找不到可以工作的对象时,那些符号和图像就会把它吸引住。

中国的很多孩子在“病”中挣扎,却还被认为是幸福的

02

心灵游离的孩子很难获得幸福

心理分析家把一个人不正常发展的幻想力和过分热衷于游戏的状态称为"心灵的神游"。

神游是一种逃避,通过逃到幻想世界或游戏之中来掩盖分裂的心。

如果回到现实,他会感受到这种心灵失调的折磨,变得坐立不安。表面看起来充满活力,心思却无法固定在某一件事物上。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沉迷于游戏后,心智就开始消退,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一个心灵发生歧变的孩子是无法控制他的思想的,也无法正常地发展他的智力。

如果心灵长时间持续处于这种歧变的状态中,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在内心建造起一堵厚实的墙,封闭自己的精神世界。

由于孩子把自己与所有外界美好的事物相隔离,所以很难获得幸福。

03

现在的孩子幸福吗?

都说现在的孩子幸福,那么幸福的孩子到底应该什么样?

生活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着完全出于自我的探索,感觉自由自在,没有精神上的羁绊,没有身体上的枷锁,没有意愿上的强迫,孩子有如沐浴着明亮。

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原型,没有什么可以超越其价值。

蒙台梭利说:"如果儿童没有这种环境,他的精神生命就不能发展,而一直处于虚弱、乖戾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这就是说,一个孩子的幸福不是单纯物欲上的满足,而是建立充分的发展自由与精神富足之上的。

这种状态下的孩子,主动热情、专注投入、能够融入环境,生机勃勃。

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享受着充分的物质满足,可他们的身体活动和心灵却是不自由的,至少是不完全自由的。

他们很少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和活动场所,生活在父母支配的环境中,虚弱、无精打采,有些孩子干脆逃进了虚幻的网络世界和游戏中。

中国的很多孩子在“病”中挣扎,却还被认为是幸福的

04

我们都在为孩子做了些什么?

很多父母喜欢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操心,处处照顾他们,觉得他们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

塑造最好的自己,发展能力,获得独立和自由,本是孩子内心最强烈的愿望。

而我们却在他们的各个能力发展敏感期里,限制他们的活动,处处保护他们,使他们错过了最佳发展机会,丧失应具备的独立能力,只能依附于大人而生存。

因为害怕失控,所以处处不放心他们。

我们低估孩子的能力,是因为我们总喜欢抱着他们长大。

到底是我们不会照顾自己还是孩子不会照顾自己?

我看过一组画面,一位3岁女孩因为母亲抛弃了自己和瘫痪的父亲,独自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

中国的很多孩子在“病”中挣扎,却还被认为是幸福的

还有一位6岁的儿童,因为父母都得了重病,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主心骨。他靠捡破烂养家糊口,他一个人独自扛起了家庭内外所有大大小小的活。

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会。只要给他机会,他的能力就会强得超出我们的想象。

很多时候是我们把孩子养成了废物。

看看另一组极端的例子:去年网上曝光了这样一件事,一个37岁博士在家啃老不上班;今年四月,网上又出现了"40岁博士兄弟啃老"的新闻。

他们都是父母处处代劳的结果。

这是在给他们幸福吗?这不仅葬送了他们的幸福能力,同时也赔进了自己的幸福。

中国的很多孩子在“病”中挣扎,却还被认为是幸福的

05

上一辈子人那么苦,为什么很少人自杀?

2018年6月,一位常春藤女博士因为母亲一句话跳楼自杀。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纵身跳下阳台。

7月24日,重庆一位12岁的女孩因学习问题与母亲发生争吵,从六楼下坠身亡。

现在有那么多的孩子动不动就自杀。仿佛生命是用来赌气的,用来气父母的。

上一辈子的人那么苦,为什么很少人自杀?

刘和平在《朗读者》节目上说,小时候有一段经历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每天要到四五十里外的深山去砍柴,然后挑着100多斤的柴回家。

成年后的刘和平每当遇到困难时,想想这段经历,心里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了。

一个人小时候吃点苦,受点累,是成长过程的一笔精神财富。经过自己努力克服困难,生命才能得以强壮。

现在的很多孩子生活有人操心,不见挫折,没有努力,多余的能量和欲望被引向了歧路,他们精神却无处安放。

这样的生命,很容易成为一株易碎的干稻草,脆弱而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