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有些人會給紂王、秦始皇、隋煬帝「洗白」?

皮耶霍


自古以來,便是成王敗寇。那些成功者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自然要說那些失敗者如何昏庸,如何殘暴,方才會被滅亡,而成功者是如何仁德,如何高尚,方才會勝利。

但是,歷史其實並不一定是高尚戰勝醜陋,文明戰勝野蠻。比如說,蒙古大軍就橫掃歐亞,在中國歷史上更是一再出現金滅北宋,蒙古滅南宋,後金滅明的種種事情。

至於紂王,秦始皇,隋煬帝三位皇帝,一方面他們有大過,但另一方面有大功,他們與那種真正的亡國昏君,比如敗壞主業的宋徽宗,漢朝的漢恆帝、漢靈帝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說,紂王。我們現在說紂王壞,一般都會說紂王酒池肉林,炮烙什麼的。其實,所謂的酒池肉林,不過就是挖個游泳池倒上美酒,多樹幾根木籤插上烤肉,實在不算什麼事情。至於炮烙,歷代酷刑比炮烙殘酷的還有許多。

我們看一個帝王,主要不是看其私德,而是其國政。

《封神演義》中描寫紂王迫害姜皇后,逼反東伯侯姜桓楚,殺掉南伯侯,又拘禁西伯侯姬昌。雖然細節有不同,但在歷史上,大體紂王確實做過這幾件事。

那麼,紂王為何要這麼做呢?是因為他閒得無聊,濫殺無辜嗎?

不是的。紂王繼位之前,天下諸侯尾大不掉局面已經出現。紂王若不再振作,商朝就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他為了鞏固商朝的江山,於是,製造種種機會,將那些擁有強權的諸侯國一一征服。但征服必然會遇上反抗,那個西伯侯姬昌就通過偽裝,逃了出去,然後發動了起義。

紂王與西伯侯姬昌之間,其實不像《封神演義》中宣揚的那樣,彷彿紂王就是罪惡化身,姬昌就是正義代表。其實,姬昌不臣之心早就彰顯,只是商朝大廈將傾,紂王雖然有心振作,但終究還是被姬昌擊敗罷了。

至於秦始皇,那是千古一帝。我們後人說他有過,比如焚書坑儒,其實只是坑了多嘴的兩百多個妄議朝政的方士(求仙煉丹之士),我們說修長城死了很多人,其實,秦朝末年許多人叛亂,與其說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不如說是六國貴族打著為百姓的名義進行的一場反撲。因此,在反秦最初,天下各方勢力無不是以六國貴族為首,項羽本人便是楚國的大貴族。當時天下的共主,更是楚懷王的後人。

劉邦與項羽之間,則是新興貴族與老牌貴族之間的戰鬥,若非項羽分配利益不均,天下諸侯也不會跟著劉邦造反。

還有隋煬帝,歷史功勳更是不容抹煞,單單修建大運河一條,便足以讓後人感念他的恩德。可惜的是,隋煬帝高估了自己的軍事能力,一心想要超越父親成為千古一帝,三次發動對高麗的征討,結果,一朝兵敗,天下易手。既然江山都換了主,罵名自然由他來背。

事實上,所謂的貞觀之治完全是建立在隋文帝,隋煬帝數十年辛勤治國的基礎上。據說,貞觀時期朝廷發放官員的祿米,還是從隋煬帝時期的糧倉中拿取。


葉之秋


不能說是“洗白”,應該講是更客觀的評價這些人在歷史上的功績和過錯。“洗白”是一個具有貶義色彩的詞,適用於那種在歷史節點上做出了侮辱國格、踐踏民族尊嚴的人,比如石敬瑭和汪精衛等。而秦始皇和隋煬帝這種有爭議的歷史人物,由於現在對史料的重新挖掘、整理,以及解讀歷史過程中的一些新史觀的運用,越來越對他們有了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

紂王,這個諡號本身就帶有侮辱性質。實際上根據史料和一些考古證明紂王(帝辛)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帝辛特別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而周人正是抓住他東征還沒來得及消化俘虜的時候一舉滅亡了商。當然作為亡國之君他自身確實一些過錯的,但也並非像一些史書、影視劇那樣黑的體無完膚。它的繼承者周王朝對紂王的惡行也只有六條,而後世居然積累到了70多條,這能算得上客觀嗎?

至於秦始皇,他的功績自然不必多說,統一六國基本奠定了中國版圖,從思想文化上塑造了大一統的理念,自此之後歷代開國帝王莫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這種大一統的觀念也深深烙印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當然他在位期間也由於殺伐太重、不愛惜民力、還有“焚書坑儒”使得後世的知識分子只關注他的暴行,而對他的歷史功績刻意淡化。

隋煬帝也差不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只是因為太過心急,步子邁得太大、太快,超出了當時老百姓的承受範圍,但他年少時候平定陳、北御突厥,繼位之後開科舉等都對當時的社會進步和中國歷史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所以評價這種英雄人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全面、客觀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簡單的說他是暴君或是聖君。


皮耶霍


中國一直以來對歷史人物評價走兩個極端,非黑即白。有些個人品質的瑕疵就會把他的功績抹殺。大家都希望我們的歷史偉人是聖人這期望是好的,人無完人不可能沒有缺點,現在只不過看待歷史更加客觀,不存在抹黑圖白這一說。


殊途同歸


這要看他對中國社會的功績,對人類社會帶來實際的利益,對人民有利益,對社會有利益,人民站在正義的立場評價他們,這不是洗白,而是一分為二看問題,不是那些奪位者抹黑他們,誹謗他們,把他們黑得一無是處。


用戶2047714708659


自古以來真正的雄主都被黑的很慘!真正的小人卻總是被捧上天。天道無常,雄主承壓。萬世功業,被小人給貶的一無是處。雄主奠的是萬世之基。而小人總是圖一時之快。真男人不容易。真正的男人總是死在①無是處的女人手裡。真正的美女,不會去與一個真小人生活一輩子。所以諸葛亮只能娶天下最醜的女人。真正的雄主,身邊總是配真正絕世的美女。兩個極端相互補充。天道有常,不會虧待真正的雄主。秦始皇名聲臭,卻成就了萬里長城,度量衡,造福後世幾千年。紂王名聲臭,卻發明了天下最酷的刑具,讓人心有所忌憚。楊廣名聲臭,卻發明了科舉,造福萬世平民。袁世凱名聲臭,卻統一了中國海軍,百年海防再無外族入侵。李鴻章名聲臭,卻奠定了近代幾百項電力工業與產業。蔣介石名聲臭,卻完全終結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將民主社會成功的推廣到了中國,成功的創辦了現代化的正規化的軍事院校。劉志軍名聲臭,卻成功打造了中國近代高鐵網。何為雄主,是真正的高瞻遠囑的人一,拼命打造基礎產業與制度的人,留萬世之基的人。雄主整合的是大資源,能為萬世平民共用,讓原本高不可攀的東西平民化的人。不惜犧牲個人名節,也要造福千年後世子孫的人。何謂小人,總是拿過去的別人的錯誤來給雄主抹黑的人,圖一時之快,見人就敢害一把的人,他自己卻是一事無成。特朗普,集雄主與小人一身的人,遇雄更雄,遇小人更小人。於國,計劃打造更大更強的美國基礎產業網。自古女人多小人,做不了多少大事卻總是說這個人不行那個人不行。做男人,有做男人的標杆與尺碼。所以人活著,在噴別人,黑別人的時候,先看看自己有多大塊料,能為萬世的基礎產業或制度做多大的事。否則就是惡語亂言,不負責任的亂講。雄主活的不是當下,是萬世。只有小人才活在當下,不能為萬世的人民帶來什麼。


三羊開泰15296


商朝帝辛,真的是離我們太遠了,而且史書記載也模糊不清的,沒有什麼洗不洗白的說法,只能說他做的一些事情,值得我們後人肯定而已!秦始皇本來就是白的,哪裡來的洗白的說法,公認的“千古一帝”!至於隋煬帝楊廣,沒有任何人替他洗白,只是把他做的事情列出來而已,擴大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隋文帝開創的),並且設立進士,滅陳國,統一全國(雖然只是掛名鍍金而已),吞併吐谷渾(現在的青海省),開通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現在都還在用,都過了有一千多年了,難道不算厲害嗎?),三徵高句麗(高句麗是中國古時候少數民族政權,跟朝鮮韓國沒有任何關係!它盤踞在今天的中國東北及其朝鮮,而且是軍事小強國,經常在隋朝邊境騷擾並且進行搶殺,跟以前的突厥匈奴差不多的,所以楊廣才會對其征討的,還有後來李世民也對其征討失敗了,但是李治直接滅掉了高句麗,算是報仇了!),還有楊廣13年皇帝生涯,皇后一直只有蕭皇后,其子女也不多的,也就是說並不是那種非常貪圖美色的人,你去看看後來李淵吧,典型的色鬼!!!


不理世俗的堅強活著


很多人洗白隋煬帝的同時黑唐太宗 這裡我想把楊廣和他爹加一起 和李世民來個pk

我是真不懂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把楊堅楊廣排在李世民前面!理由如下:楊堅楊廣功績主要集中在統一 科舉 大運河,

1.楊堅起家是當時最牛逼的北周 相當於司馬昭的魏國 難度如何?傻逼一樣的陳叔寶?統一的疆域其實比漢朝分裂時小很多 和秦朝差不多。但是大唐呢?隋末難道不是群雄並起 山河破碎?難道那不叫統一 非要分裂幾百年之後的才叫?並且唐太宗南征北戰 對內劉黑闥 劉武周竇建德等等 突厥 高句麗 吐蕃 這些都是讓隋朝頭疼的 不說全部都在太宗時候消滅 至少突厥boss被抓 被趕跑 高句麗大部分被收 吐蕃求和 華夏疆域歷史最大…… 天可汗…… 這個比隋朝統一“中國”如何?

2.科舉確實是一大壯舉 太牛逼了 這個功績[贊] 但是太宗的三權分立 聚賢納諫 法治思維(很多法學課都會以貞觀作為經典案例)也對後世做出了貢獻 這點上可以承認隋朝功績更大 不過不可否認太宗的貢獻

3. 大運河 其實大運河是前人建的 楊廣通的 然而楊廣通的時候有多少是真的考慮到政治呢?通了就上船遊玩 否則不會死在揚州 而是他處…… 不可否認大運河的重要意義!但是大運河撐破了只是貫通了華北…… 李世民收復西域 統治西域 重新打通了阻塞數百年的絲路 他打通的是當時的全世界!繼而和300個國家取得聯繫和商貿往來,我想這個功績是運河比不了的吧!

綜上 隋朝有很大的貢獻 但是父子倆加起來真不如唐太宗 唐太宗是天可汗 是貞觀之治的開創者 他讓萬國來朝 無論是軍事經濟文化都是當時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 無數留學生以來大唐為傲 長安城成了世界的中心……


王俊鍇的化學老師


這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

1、為什麼會有人給紂王,秦始皇,隋煬帝“抹黑”

2、今天有些人給紂王,秦始皇,隋煬帝“洗白”,到底是恢復他們的本身面目而比之前白(因為之前被黑的太厲害),還是強行洗白到根本不是他們的地步。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人給紂王,秦始皇,隋煬帝“抹黑”?

首先,從王朝更迭來看,給上一個朝代抹黑是這個朝代的必備技能和需求,尤其是漢朝。

為什麼是漢朝?

因為漢朝是第一個沒有之前的所謂“合法性”的朝代。

大家要注意,在漢朝之前,所有的更迭,都是在貴族的基礎上進行的——周伐商,春秋戰國,秦統一六國,都是貴族之上的爭鬥(封建時期的歐洲),所以在這個基礎上的話,即使某一個國家統一華夏,法理上的合法性是存在的。

但是漢的皇帝是劉邦,雖然武力上統一華夏,但是法理上會存在問題——大家今天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但是在當時,或者說任何一個朝代更迭,都需要證明自己可以奪得天下除了武力之外,有某種合法性。

從今天看來,這些和發行無外乎這麼幾種:

1、鬼神說

2、陰陽五行說

3、天道德行說

鬼神說比較著名的是武則天:她上位前,通過一些手段宣揚自己是彌勒佛轉世(最新的狄仁傑·四大天王裡也演了,不過裡面換成了觀音)。

其次,似乎“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原因也是當時的王朝必須用佛教的學說才能建立自己的合法性。

當然這個直接造成中國沒有神話體系,只有神話傳說——因為體系建立了,就無法再用與王朝更迭了,這一點我在其他的一些問題裡也回答過。


陰陽五行說:這是很多王朝為了給自己找合法性常用的話術:比如唐是土,宋是木等等,這個學說顯然是非常得人心的,以至於今天還有很多人認同這種學說——而在當時,人心的認同就是合法性(簡單來說就是創造一種說法讓你不造反)。

當然,這種說法的劣勢是,由於國家機器的推動力量,導致五行說到今天為止都深入人心,以至於人們無法分辨出到底是今天人們相信五行到底是因為五行是對的,還是兩千年的國家機器力量強推的。(這個問題我不在這裡討論,因為我發現即便我非常客觀的說這些,還是有人說我胡說詆譭傳統文化,所以我就不說五行對不對了,這點大家自己想象)


最後一個天道德性說:這種說法基本與前兩種是混在一起的,大意思是前一個朝代的帝王無道,我們這個朝代要接替它——這種說法顯然更得人心,人們相信如果不是前一個朝代無道無德,怎麼會喪失人心,由怎麼會被另外的朝代打敗接替呢?

當然,當我們把格局拉到世界範圍,這種說法的漏洞我們也看得很清楚:羅馬帝國統一歐洲,並不是因為其他國家更無道,拿破崙能在歐洲橫行,也不是因為其他國家無德,鐵木真能夠橫掃歐亞,甚至建立巨大帝國,也似乎與有道無道無關——但是與力量相比,我們的文化更相信德行的重要性(當然,我不否認德行很重要)。

但不論如何,最後這種說法,在新王朝建立時,不管自己怎麼得的天下,一定要說前任朝代的最後幾個帝王,尤其是最後一個非常無道,非常失德

這便是我剛才說的,為什麼有人“黑”隋煬帝,秦始皇,紂王的原因。


我們的歷史很怪,因為剛才說的天道德行說,導致後一個朝代對前一個朝代無法正確評價,比如清朝剛建立的時候,如果清朝對崇禎的評價是“非常勤勞的一個皇帝”,那清是無法統治當時的國土的。


當然,我們這麼說,只是說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對上一個朝代的“黑”的動機。而不是說所有的末代帝王都是被“冤枉”的。


而我們的歷史記載還有個規律,離這個時間越遠,資料就越容易不詳細,所以後人容易基於前人的說法人云亦云,而且大家注意,所有記錄著都是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最恨的幾件事情:1、枉殺忠良,2、阻礙言語。3、帝王好色。

這三件事情:紂王的傳說裡有兩件(枉殺忠良,好色),秦始皇的傳說裡似乎只有一件(阻礙言語),隋煬帝麼,一件(好色)

有人會說勞民傷財,我之所以沒有把這條放進去,是因為但凡要說末代帝王,基本都有著一條——客觀的來說,如果不勞民傷財造成國家空虛,其實是比較難被攻破的——但這個其實有很多原因,比如唐王朝是因為他的藩鎮割據的問題,但是當時的知識分子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只能看到昏庸,無德,“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等”。


而在這裡,由於紂王,以及秦始皇留給後世的資料不多,所以只要起個頭,後面的知識分子自然會群起而攻之,而且我們的過去的知識分子有個臭毛病:喜歡借古諷今(因為不敢直接說今麼),所以就找典型,找來找去,紂王和秦始皇最合適,就加重了這兩個。


但是對於隋煬帝,就很有意思了。在隋滅亡之後,皮日休有一首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首詩說的比較中肯,他說了隋煬帝的功勞,也說了他的問題,最後也說了如果隋煬帝沒有這個問題,那就是“共禹論功不較多”了。


為什麼皮日休可以給隋煬帝這種評價?第一,皮日休寫這個的時候,已經是晚唐了,王朝穩定性早已經不需要靠黑前朝了;第二,隋唐的時候文字傳承比較豐富,所以有更多的史料;第三,晚唐對知識分子控制性弱(其實整個那個時候控制也不強),所以可以寫一寫。

最重要的,隋煬帝沒有在知識上和殺害忠良上有太多記錄。


反觀秦始皇呢?他的最大惡行應該是“焚書坑儒”吧,這個詞只要說出來,秦始皇就別想在過去的知識分子這個層面翻身:因為一旦翻身,難保後面的帝王不會再對知識分子做什麼,所以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但是根據這些年的史料,秦始皇並沒有焚書坑儒,他坑的不是儒生,而是方士(可以理解為今天的某些“大師”),焚的書,對醫學典籍,農林等並沒有動手,而是把當時其他的一些學說給燒掉了。

而這件事情在後世,也有皇帝幹過,只不過他的手法更柔軟,他用的是編《四庫全書》的手法——其實也是借編書之名,毀了無數書籍以及文字獄。奇怪的是,今天的少女們個個夢想著穿越回去和乾隆如何如何,而對於秦始皇麼……呵呵。


當然,幸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對秦始皇時代的解讀會越來越多。“暴秦”這個詞我想也需要被更多的史料來證明。


至於紂王麼……我不做評價,但就說一件事情,我覺得過去的一些知識分子層面,把一個帝國歸咎於一個女子的做法,實在是“猥瑣”,沒錯,我用的是猥瑣這個詞。常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因為一個女人把帝國亡了,這在秦之前還編的出來,但是漢之後就幾乎沒聽說過了吧?大家想過為什麼麼?因為史實資料很多,編出來也沒人信。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看出來了,我並沒有在說到底秦始皇,紂王,隋煬帝是否真的被洗白,我只是在說我們過去王朝的更迭規律,以及這個規律之下的“黑前朝”習慣。


當然,你說秦始皇,紂王,隋煬帝是否有他們的問題,我相信一定有,但是這個問題是不是亡國的關鍵,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而最有意思是,隨後那些王朝中的其他皇帝,雖然沒有亡國,但是其做的腌臢事兒,比這三位可不少。


因為這個問題只是“為什麼有人洗白這些皇帝”,而不是這些皇帝“是不是真的這麼壞”,更不是“是不是因為他們這麼壞而亡國”,所以我只分析和解釋這些皇帝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被黑的可能性是極大的,而且黑了之後由於觸碰到了過去知識分子的一些禁忌,所以更不可能翻身,如此,今天有人替這些皇帝洗白,我倒覺得不是壞事:因為洗白一定需要實際案例和事蹟,千年之後,我們這些人再看到這些事蹟,以我們的思想再去思考,是否認同,以及如何認識,就看我們了。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先有抺黑,才有洗白。

歷史上的聖君也是常人,只是被粉飾太多。有時候挖挖黑歷史,大家能看到聖賢的凡人本質。

被黑的太多的暴君,我們拂去本不屬於他們的灰塵,也能發現原來他們不是那麼一無是處。

大家對商紂王的最直觀印象莫過於《封神演義》了,像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三國演義》這樣的書,其實連野史都算不得,更別說《封神》這種野狐禪了。不過它們到是深入人心。

修史是統治階級維護統治基礎的一種宣傳手段。是後一個朝代對前一個朝代的總結,話語權總是掌握在勝利者手中。既有客觀描述,也有主觀評論。通過對前朝一些有爭議的皇帝的無限抹黑,來達到對本朝皇帝的聖明進行襯托。

隋煬帝開始被追認為世祖明皇帝,有這麼優秀稱號的大領導怎麼能亡國呢?唐高祖李淵上位後,當然不能放棄猛黑表弟楊廣的機會,否則自已豈不等於推翻了一個由聖君統治的國家。 “好內遠禮,逆天虐民,去禮遠眾”為 煬 。 這個榮譽稱號授予楊廣後,李淵舒服多了。然後找楊廣的各種錯誤行為來損他就行了,至於他做過的一些有益國家的事呢,對不起,你是失敗者。

《史記殷本紀》中對紂王的描寫: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看,文武雙全 很正面嘛,雖然後面話鋒一轉,批評了幾句,但比起《封神演義》裡說的紂王一文不值,還是有肯定這個人不一般。

始皇帝,但憑這三個字,已是任何抹黑都沒有用了。


揚沙蔽日


洗白?不存在的,大多數歷史人物都是有功有過,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看法,上述三者,紂王好武,統治前期開疆擴土,敢於革新,統治後期因為多方面原因,商的內部矛盾激化,導致國力衰弱,最終被周覆滅,而紂王作為亡國之君,受到了很多抹黑。秦始皇的核心黑點在於暴政,這與他奉行的法家思想有關,具體實踐有高度集權於君主、重刑等,一方面極大的提升了國家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國家上上下下都很不舒服,舊貴族的權力被剝奪,百姓稍微犯法即受到重刑等,禁絕百書,而在人群中影響力最大的儒家也不受秦始皇待見,遭到焚書坑儒,所以秦始皇被稱為千古暴君,但他統一六國結束亂世,擊退外敵,統一度量衡等才使得中國能穩定發展,故他又被稱為千古一帝。楊廣主要功績有遷都洛陽、興修大運河、完善科舉等,但同時勞民傷財,再加上三次遠征高麗失敗,最終遭到兵變身亡。

同時史料都有一定的主觀性,如史記對於項羽的抬高和對漢武的抹黑,或受各種因素影響,比如清代史料大修改,對漢人王朝尤其是明朝的抹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