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F中國三年記:盈利不易,引爆市場需要領軍人物

IBF中國三年記:盈利不易,引爆市場需要領軍人物

互聯網+體育 ID:jipangtiyu

作者 | 周裡希

紀胖說:

IBF是世界知名拳擊賽事IP,但中國拳擊大環境難同國外相提並論,此背景下IBF能在中國成功實現商業落地或許可以給投資者一些啟示。

IBF進入中國已經三年,瑞怡國際作為IBF大中華區官方指定推廣機構,在三年裡,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將賽事商業化。瑞怡國際最早將聯賽制引入國內拳壇,首創中國職業拳擊聯賽;去年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全球倡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舉辦了IBF絲路冠軍聯賽。2015年至今,瑞怡國際總計開展了近百場IBF職業拳擊賽事,打出了超過20條金腰帶,不僅賽事數量增長迅速,質量上也有顯著提升。

“商業化賽事”、“近100場”、“拳擊”,這三個元素在一句話中並存且命題成立,或許放在國外不難做到,但在中國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儘管IBF是世界知名拳擊賽事IP,中國拳擊市場與環境卻難同國外相提並論,在這樣差距很大的環境下IBF成功實現“本土化”確屬不易。

8月5日,“IBF絲路冠軍聯賽第二賽季”將在澳門打響。這是繼“2017IBF絲路冠軍聯賽總決賽”於今年春節期間收官後,時隔5個月,IBF絲路冠軍聯賽又一次回到了國內大眾視線。在開賽前,筆者採訪了瑞怡國際高級副總裁魯海浪,他講述了瑞怡國際如何利用IBF這一國際IP立足中國、茁壯發展的商業故事。

大膽並不冒進

“中國拳擊市場目前還處在初始階段,正在被開發,還遠不成熟。”這是魯海浪對目前中國拳擊環境下的定義。

從職業拳手註冊數量來看,去年國內職業拳手註冊數量不到1000人,遠低於菲律賓的8000多人和日本的超過1.6萬人。而職業選手數量是拳擊產業發展的根基,沒有足夠多的職業拳手,自然毫無市場。種種現象表明中國拳擊產業仍處於萌芽階段。

由於職業拳手數量少以及訓練水平低下,中國選手很難走出國門在世界拳壇上亮相。所以,魯海浪認為中國職業拳手技戰術水平仍然有待發展。也正因為中國職業拳手難以站在世界拳壇金字塔尖,沒有知名IP,中國拳擊市場發展緩慢。

“國內系統性建設相對差一些,粉絲培養也需要時間,一提到拳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奧運拳擊,其實這和職業拳擊是兩個概念。”談到職業拳擊在受眾當中認知度時,魯海浪搖了搖頭。

但是他並不認為中國職業拳擊是在黑暗中前行,而是迎來了希望的曙光。“中國真正引入拳擊只有十幾年,發展勢頭非常強,中國這十幾年的發展速度遠超國外幾十年的水平。”魯海浪表示,三年前瑞怡國際將IBF賽事引進中國,可以說非常大膽,但並不冒進。

魯海浪希望能夠培養出屬於中國的世界拳王。當然,這需要時間和各界的支持。在他看來中國職業拳擊獲得的支持力度與關注度仍然太少。IBF正試圖通過在各個城市和地區舉辦基礎賽事,以獲得更多的觀眾,但未來仍然道阻且長。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

拳擊在國內有一定的受眾,但是國人內斂的性格、崇文尚禮的品行與拳擊所宣揚的精神有些衝突,甚至在不少國人印象中,拳擊是粗魯和野蠻的代名詞。可事實並非如此。在國外,頂級職業拳擊運動員的收入在所有運動員中名列前茅。在福布斯公佈的2018最新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中,“拳王”梅威瑟排名第一,“嘴炮”排名第四。

隨著中國完全融入世界,以及國內消費水準的提升和中產階級的出現,國內民眾對於職業拳擊的看法在逐漸改變。職業拳擊首先吸引了中國高端人士的關注。為了滿足市場需求,IBF絲路冠軍聯賽推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永利皇宮名仕賽”,但與大家司空見慣的職業賽事不同的是,將“永利皇宮名仕賽”將拳擊比賽與晚宴相結合,方型拳臺邊上不是一排排座位而是圓形宴會桌。觀賽人員需要著正裝出席。這一推陳出新的賽事為拳擊精英和社會精英人士提供了一個高端社交平臺,受到拳擊愛好者和各界精英人士的歡迎和好評。

“晚宴式用一種更高雅的形式把職業拳擊推向一個新方向,使得更多的人能用不同方式和角度去欣賞拳擊。”由於名仕賽市場口碑不錯,魯海浪表示今年將繼續沿用。

不過他也表示,這只是瑞怡國際的一種嘗試性之舉,“IBF更多的競賽模式還是以場館式進行的,我們想給普通的拳擊愛好者一個機會”。上文多次提到的中國職業拳擊聯賽的參賽者就是大眾拳手,聯賽機制是IBF中國獨創,2017賽季IBF中國職業拳擊聯賽與IBF絲路冠軍聯賽均完成了第一個賽季的完整循環,證明聯賽制這一獨特的職業拳擊賽事機制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

更多的聯賽制場次保證了選手能得到更多比賽機會,在聯賽中獲勝的選手有資格向更高層次賽事進發。“建立聯賽的機制,就是想打通最底層選手到世界冠軍的這條通路,通過聯賽機制挖掘出更好的選手,使得默默無聞的小子有機會向世界拳王寶座發起衝擊。”魯海浪解釋了瑞怡建立聯賽制的初衷。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IBF絲路冠軍聯賽,絲路冠軍聯賽是針對“一帶一路”上75個國家和地區拳手的賽事。通過IBF中國職業拳擊聯賽選拔出來的選手能夠登上IBF絲路冠軍聯賽的拳臺,在這一級聯賽獲得金腰帶的選手將直接進入IBF世界排名前15,拿到前15名排名後有機會與世界範圍內頂級拳手競爭世界拳王。

魯海浪做了個生動的比喻:“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們第一步走出了國門,第二步將以絲路周邊國家和地區為起點,向世界邁進,讓我們的拳手更有機會成為世界冠軍。”

相互成全

IBF系列賽事均為商業化賽事,做賽事如何盈利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拳擊等相對小眾的運動,在參賽選手少、受眾面積窄的情況下,賽事如何才能盈利?對於這一尖銳問題,魯海浪的回答出乎意料地坦誠。

他說:“我們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創造利潤,在舉辦賽事時會非常系統地控制成本,只有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以最小代價舉辦更多高水平賽事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從而持續打造商業價值,使我們有利潤可言。”魯海浪強調,賽事只是載體,他希望通過賽事形成良性循環,形成一套具有系統性、結構性優勢的盈利模式。

“我們不斷舉辦賽事,把體育IP運營這件事做到極致,還通過衍生產品產生出更多盈利點,保證我們在辦賽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在魯海浪的描述中可以得知,IBF的賽事只是基點而非全部,整體包裝和運營並進行線上、線下宣傳同樣是辦賽重點。

魯海浪認為體育IP不只是IBF賽事本身,還有拳手IP,打造屬於中國的世界拳王對公司來說大有裨益。在體育產業鏈條中,賽事是核心,而個人是賽事的核心。知名IP不僅可以在大範圍內推廣運動,吸引更多人關注、喜歡和參與,併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消費,繼而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就好比NBA成就了姚明,姚明也成就了中國NBA市場。中國職業拳擊同樣需要領軍人物,公司也同樣需要。拳壇領袖能夠源源不斷地帶來觀眾流量,從而將整個拳擊市場做大,市場中的每一份子才能分得更大的利益。

瑞怡國際出品的IBF中國職業拳擊聯賽不僅給了拳手機會,也給了贊助商一個機會。在聯賽機制下,每年的比賽場次將更多、更系統化,隨著賽事知名度的提升,贊助商的品牌和產品獲得的曝光機會將遠高於單一賽事。

“在贊助IBF系列時,贊助商已經知道這一賽季將會打多少場比賽,他們的品牌和產品會有多少次曝光,怎麼曝光,在哪些地方曝光。”魯海浪進一步解釋說。

在做大中國市場後,IBF絲路冠軍聯賽將比賽從國內推向海外,國際化的宣傳渠道將贊助商的產品和品牌帶出國門、走向世界。用時髦的話說就是IBF中國職業拳擊聯賽與IBF絲路冠軍聯賽讓參賽者、贊助商與主辦城市“相互成全”。

不過行勝於言,說得再好也不如一紙數據真實。在談到具體利潤方面時,魯海浪直截了當地說:“我們並沒有很多的利潤,但這已經很不容易。”

確實,目前國內的職業拳擊市場還處於啟蒙階段,職業拳擊賽事在中國的商業化運作沒有先例可循,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瑞怡國際也在按照自己對中國市場的理解,試圖找到最為有效的職業拳擊商業化運作路徑。目前,瑞怡國際已經初步開拓出一系列以賽事為龍頭的職業拳擊商業模式,併力求實現進一步升級。在筆者看來,進入中國的海外IP雖然不勝枚舉,可多數賽事水土不服。魯海浪用“很幸運”一詞描述公司能夠實現利潤盈餘,但這運氣背後時巨大的付出和心血。

3年前,正是國內各大公司與知名IP、賽事版權合作興起的時間。通過3年的市場洗禮,現在存活下來的公司屈指可數。其中,有的公司就死在了IP商業化運營的路上。接下來“如何活出精彩”是瑞怡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於即將到來的賽事,魯海浪期待很多,他說:“我想通過賽事的運作、IP的運營,能夠推廣職業拳擊,在中國讓更多的人知道、瞭解並熱愛職業拳擊,然後培養中國自己的世界冠軍來,這就是我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