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區別是什麼?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發展常態,經濟開始進入了轉型關鍵期。從而推動了共享經濟、分享經濟的快速崛起。這兩種經濟模式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層層領域,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們開始關注到共享經濟、分享經濟。但很多人對這兩種經濟模式還不是很瞭解,有的人甚至認為,兩者是同一個概念,沒有分別。接下來,坤鵬論將發表幾點看法,來闡述兩者之間的相同與差異。

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區別是什麼?

定義不同,自然是要有區別之分的。這兩種經濟可以從六個方面看:

針對問題不同:共享經濟面對的是如何分配的問題,分享經濟面對的是如何再分配問題。

強調性質不同:共享經濟能加強分配物品的公平性,分享經濟能提高再分配物品有效性。

參與主體地位不同:共享經濟中參與主體是地位平等的,分享經濟中參與主體地位是差異的。

參與主體信息對稱不同:共享經濟中參與主體信息是對稱的,分享經濟中參與主體信息是不對稱。

原則不同:共享經濟是互助互利互惠,分享經濟是真實真心真誠。

基本目標不同:共享經濟是實現分配合理,分享經濟是完善分配漏洞。

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區別是什麼?

分享經濟

分享經濟也被稱作“協作型消費”、“輕資產生活”、“合作經濟”、“訪問經濟”等等。

德國社會學家哈羅德・海因裡希指出,分享這一概念並不新,人類社會一直在分享與合作的基礎上演進。分享是一個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讓人類這一分支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追根溯源,分享一詞的英文(Share)源頭來自德文的耕犁,引申為把土地向兩邊分開。中文的含義更清楚,“分”是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切割出來,“享”則是要給出。但是分享(Share)不是共享(Commons),雖然這兩個詞在中文中常被人誤用混用但是很明顯,共享所表達的含義是產權是共有的,擁有者各佔有整體的一部分。分享則指權利的擁有者未必拱手讓出所有權,而只是將一部分權利(如所有權,使用權、託管權、擔保權、租賃權、質押權、收益權、處置權等),在一定條件下給予或者叫做“讓渡”於他人。英國創新基金會Nesta的報告中指出,分享可能是一個誤導性的術語,因為大部分的協同經濟涉及現金支付,而不是直接的互惠。德勤也指出,分享詞彙本身可能會帶有誤解為利他主義和幫助他人。

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區別是什麼?

共享經濟

在以前pc時代,軟件的授權模式有三種,免費,共享和收費。免費是不要錢,收費是付費使用。而共享是,軟件的作者設置了,用戶可以使用軟件,但是有一些限制和附加條件。很多的共享軟件,有的有功能限制,有的有使用時間限制。也就是軟件作者對軟件有掌控左右,不是完全開放的。後來,出來了共享單車,這裡的共享也是用戶只有對單車的使用權,但是單車並不是使用者的。共享經濟也是在一定的層面上,用戶可以收益。

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區別是什麼?

共享經濟和分享經濟之間還存在著重要的區別,從資源的歸屬角度來看,分享經濟是某人創造或者整合了新的資源來讓使用者分享(比如單車,是有人創造了單車並將這些資源分享給使用者),而共享經濟則是利用某種途徑將現有資源提供給使用者共享(比如好吃的飯店),前者是積極的、創造性的,後者相對消極,是利用性的,前者是資源的創造者和整合者,後者是資源的使用者和消耗者,前者主要是創造和整合了新的資源,後者主要是為現有資源的共享而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和便利並從中獲得收益。因此,前者才是有進步意義的,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過程,當前的信息時代也同樣是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時代,無論是哪種經濟模式,只有創造價值才會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