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大度的人越容易友盡?

吉陸吉陸


我是劉翠莎,知我心理學合作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頭條號:心理諮詢師劉翠莎。

“大度”一詞形容為人,而“友盡”一詞描述的是關係的中斷。很難說這其中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不過,也許這個問題本身,反映了提問者們傾向於認為“大度的人,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自然也能容天下難容之人,不易友盡。所以,對於“大度的人,也有友盡的時候”感到奇怪。

拋開其他,我想從以下幾點來理解,“大度的人,被友盡,或與人友盡”的情況。

1. 心理邊界與關係中的界限:為人大度,有可能在關係中被誤會為“無度”。

心理邊界:指的是個體內心的自我界限,這有點像是心理層面的皮膚,雖然不像皮膚作為身體邊界那樣明確可見,但卻是保護我們心理的重要部分。

有一種情緒最容易提醒我們心理邊界被入侵——那就是憤怒

比如,當別人拿走你的東西、侵害你的利益、致使你感到不公的時候,很有可能提示你的心理邊界被侵犯了。憤怒的情緒讓你變得充滿力量,要提自己伸張正義,積極爭取,從而得到尊重和保護。

為人大度的人,並不是沒有心理邊界。但由於其心胸寬廣,往往能容常人所不能容,時常神定氣安,少見惱怒;容易給人一種“無度”的錯覺,而“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因此關係中的另一方容易在此時變得需索無度,最後單方或共同導致關係的破壞。

常見的例子是,朋友A時常以助人為樂,朋友B時常找A幫忙,A總是應允,B最先是感激不盡,而後習以為常,某天B又請A幫忙,但A因個人有事婉拒,卻遭到B的責備。

圖自pexels

2. “你來我往”的關係更長久:大度之人,有時反而讓人感受到“攻擊”。

大度形容人的心胸,而古文說“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大度之人,淡薄名利,響應他人的需求的時候多,求助他人的時候少,關係就傾向是“單向”的。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背後,講的不僅僅是,接受“擔米”的人形成依賴,由感激變成利索當然,以至於最後成仇;也在講——如果一個人總在一個接受幫助的位置,容易產生無用感、無價值感,反而感到接受的不是助人者的“恩”,而是助人者的“攻擊”,自然要“友盡”了。畢竟,人不僅有希望得到滿足的需要,還有創造價值的需要。

舉個例子來說:

個體發展到青春期,希望獲得成人感,希望跟父母是儘可能平等的,希望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看法,而如果家長依然像對待小學生那樣對待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像對待小嬰兒一樣讓他/她處在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位置,將他/她的衣食住行照顧得越好,這個年輕人越是感到“被剝奪”,自然是越要奮起反抗了(在這樣例子中,毫不計較的家長,有可能滿足的是自己給予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真的需要被給予)。

換個親密友人的例子:

如果友情中,總是你在喜怒哀樂時找你的朋友分享,而你感到你的朋友從沒有邀請你分享或分擔的需要,很有可能你不會在這樣的關係中感到舒服。畢竟,有“需要的感覺”,也有“被需要的感覺”,才是相互需要,而這樣的關係更長久。

圖自pexels

3. 關係中的比較競爭:有人當了大度君子,誰被當作了“小腹之人”?大度,不但招羨慕,還可能招致嫉妒恨

“於大度之君子,而敗於私智之小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在談論大度的時候,我們容易想到“小家子氣”,在談“君子”的時候,容易想到“小人”。

從某種層面來說,“大度”也不是單一的獨立存在的,而是相比較而言的,這時候就要問,當某人在一個群體中總是被評價為“大度”的時候,其他人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哈哈)。

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在社會比較中,個體因為意識到別人擁有自己試圖擁有但卻缺乏的東西時體驗到的一種令人不快的感受。與此相對,心理學中還有一個“仰巴腳效應”(也叫“出醜效應”),即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欽佩,而毫無缺點的完美之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最討人喜歡的人往往是德才兼備而帶有小缺點的人。

舉例來說,唱功萬分了得的歌手,偶爾一次唱走調,不但不讓人討厭,反而讓人感到可愛。

一個群體中過於出類拔萃的人,在人際情境下容易讓同伴感到自愧不如的挫敗感,讓他人產生距離感,而人們為了不讓自己感到挫敗的難受感覺,則趨向於保持距離甚至拉遠距離。因此,大度的人,有時候偶爾小家子氣一把,反而容易顯得可親可近,不必“友盡”。

最後,以“大度為人,適度為友”作為該回答的總結吧,謝謝!


劉翠莎(頭條號:心理諮詢師劉翠莎);

應用心理學臨床心理方向碩士;

中-美高級精神分析連續培訓(2018-2020)受訓;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擅長領域: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個人成長。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我們對周圍的人報以笑臉,用和善的態度對待所有人,從不跟人紅臉,甚至別人對自己做了很不好的事情,我們也會選擇原諒,不與其計較。我們以為這樣做就能夠擁有更多的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處越和諧,可現實的情況是,越大度的人反而越容易失去朋友。

太大度,沒態度

我們不能否認對人大度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你對所有人都報以相同的態度,大家就會認為你脾氣好,好欺負,長時間下去,大家可能習慣了你的隱忍,認為你這個人就是這樣子,然後什麼事情都會交給你,有什麼讓你不舒服的地方大家也不會去介意,因為他們以為你不會介意。

然後造成的後果就是,你一旦表現出不滿,大家就會認為你這個人很假,認為你之前都是裝的,然後就自然而然的疏遠你了。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其次,你若是對自己的朋友大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如果好壞不分,被人傷害了你還傻乎乎的去原諒他,試問你以德報怨,那麼又用什麼來報德呢?

你對壞蛋和好人都是一個樣子,那麼你讓那麼對你好的人又怎麼想呢?原來他們在你心裡的分量和那些壞蛋是一樣的,這會讓那麼對你好的人感到無語。這就像沒有懲罰壞人,好人會感到心涼一樣。

我一直都認為這個社會需要有它的一套懲罰機制,而我們個人所能做的就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社會應該獎罰分明,才能維持它的秩序。我們對待善良的人,當然應該做到友好回應,並回以同樣的態度,而對待生活中的壞人,當然應該譴責他們,並且不與他們來往。

朋友是奢侈的東西,我們只要有幾個真心對待你的朋友就很好了,能夠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傷心的時候安慰你,那些泛泛之交的人就順其自然吧,能來往就來往,不能的話也無需強求。


圖侵刪。您對此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都是對我的鼓勵,支持我輸出更多內容。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牆笑裂


俗話說:鬥米養成一個恩人、擔米養成一個仇人、因為你越對人家好,會讓別人形成一種依賴或習慣性?如果有一天你沒對他好,他就會記恨你?而不會想到你往日對他的種種好來,他會認為你是理所應當樣。這就是人類生長在骨子裡頭的,原始天生自私的本質現象。並不奇怪?屬正常現象。


所以說:不管是親戚也好、朋友也罷、都要適當保持好合適恰當的距離?距離產生美、不要做得太過了,不管啥事情,一旦做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反目成仇或者反受其害。俗話說:隔得親、聞著臭、離得遠、聞著香、不管是跟誰在一起,都是同樣的道理!就是自己的牙齒與舌頭,長了日子久了天,都會有咬著的時候?何況是與外人在一起相處時間久了,所以說:兩個人走得太親密的時候,也就是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或者離分道揚鑣之時不遠了?大自然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現象誰也不能違背。俗話說:對你最親之人,或者幫助再大的,也是身邊的親人與最好的朋友!對你傷害最深與最壞之人,也是你身邊的親人或要好的朋友?因為他掌握你的太多秘密,與習慣性的東西,也就是說你的命門與死穴,都掌握在他手中?一旦反目成仇,對你威脅性就是最大。你最薄弱的地方,因為對你不熟悉你的人,都不清楚瞭解?所以就對你夠不成威脅或傷害。所以說:人不能對別人好過了頭,做到合適就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過分親密必然以後會出事情?這都是古人在平時,生活當中的實踐經驗。給後人流傳下來的知識與寶貴經驗財富!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在。




運氣大哥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身邊發生的一個故事。

朋友的老闆來自偏遠農村,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本人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十分刻苦,得到了領導的賞識,積累了一筆資金後很快開始創業,也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村裡的親戚朋友得知了他在城市開了公司掙到錢了,就不斷開始向他借錢,幾千的也有,幾萬的也有,祠堂修繕問他要,修路造橋找他拿。終於,老闆爆發了,不再借錢給村裡任何人,也不再給村裡做任何事。村民的非議開始了,什麼忘恩負義,忘祖歸宗開始罵,從村頭罵到村尾,從村東罵到村西,祖宗也問候了,爹媽也被罵的接到城市去了。我不禁想,什麼時候“弱”就成了一種先天的優勢了,就變成欺負“強者”的藉口了?站在到的的制高點綁架著別人,唾沫水腐蝕的人體無完膚。他們評的是什麼?

這個人我相信大家都認得

紅極一時的大衣哥——朱之文


成名之後回到家,迎接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同樣也是一雙雙伸出來要錢的手,我永遠記得記者就“村民向他要錢”這個事採訪時村民說的話“他呀,應該給村裡每個人發部小轎車”,可以想象此時的朱之文心有多寒。


大度的人,總會被認為好欺負。

所以,要有一雙識人的慧眼,不是所有的讓步都能得到稱讚,不是所有的包容都能換來真情。和這些越過底線的要求、不知感恩的人,友盡!


姑婆那些事兒


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兩個朋友每天一起吃午飯,A不喜歡吃套餐裡的煮雞蛋,於是每天都把雞蛋給一起吃飯的B,也沒有要求以其他食物交換。

忽然有一天,A將這個雞蛋給了C,一直獨享兩個雞蛋的B居然一氣之下與A友盡。

有書君每每看到這個故事,都感嘆人是如此貪婪和自私,往往在接受別人的恩惠後,卻只記得別人的禮物而忘記了它本來的歸屬,同時也將別人的大方饋贈忘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越大方的人越容易友盡?有書君今天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這個深奧的問題。

一、 源自於人的依賴。

有一句話這麼說過:“幫急幫不了窮”,這句話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人在最窘迫時,你對TA施與援手,TA會記你一輩子的好。

因為你只幫TA一次,TA並沒有把你的幫助當成一種習慣。

但是,如果你因為TA窮,過度給予TA,長久下來在TA心裡形成依賴。

但凡有一天,你不再給予或者是忘記了,從這一天起,TA會開始恨你,你從前的好TA會忘得徹徹底底。

有書君身邊就有個很鮮活的例子,朋友A因為老母生病,向B借錢,B二話沒說傾其所能,一心只為可以幫助A的家人渡過難關,A母身體恢復A也很有信用的將錢歸還了B,一切圓滿皆大歡喜。

股市最近大漲,A心中蠢蠢欲動,可惜手中實在無錢可用,於是TA再一次向B借錢。

當時B也沒有多想就把錢借給了A,在TA心裡有著一份俠義情結。

A大賺後及時歸還了B,並且還給B買了禮物。

這樣幾借幾還,讓A吃到了甜頭,於是TA經常向B開口借,金額超出了B承受的範圍,B終於有一天拒絕了A的借錢請求。

事情發展到這裡,結果您也想到了吧!A大罵B不仗義,明明收了他的禮物還不借錢,而且張揚的路人皆知。

一些不知情的朋友們也在偷偷議論B的仗義是裝出來的,這一段交情就這樣以鬧劇結束。

B很委屈,十分不解為什麼明明自己幫過A多次,結果卻是這樣。

有書君很想用蘿蔔砸醒這個B,其實幫人急但永遠不要去幫人窮,因為你在授之以魚時,已經激發出TA身體中依賴的因子。

如果真把TA當朋友,不如收起你要遞過去的魚,把捕魚的本領傳授一二。

二、 源自於忘記了底線

人都是有自己的底線的,而大方的人的底線往往放得更低。

在你不斷要求的時候,TA只是在觀察你,忍耐你,可能終在一件小事上可能爆發。

你可能還在埋怨TA原來如此小氣,一向大度的TA怎麼可能因為這一點小事與你斷絕往來。

而這時你需要去思考,你是不是忽略了TA的底線,再或是你根本就沒有顧及此事。

舉個例子吧!朋友T與朋友J一直相處融洽,不過T有個毛病,就是經常說完話後又擔心自己的話傳播,而每每告誡J別去外面胡說八道。

一直以來,J都沒有表現出不滿,因為在TA心裡覺得T還是有很多優點,說的也並不是什麼大事,也就忍了。

直到有一天,朋友T在J面前吹噓自己的家人如何優秀,有點到了刺耳的程度。說完後T故伎重演,提醒J不要去外面胡說。

這一次J當著很多人的面怒了,並且很嚴肅地說如果不信任TA,今後就不要與TA說。

人都是希望被信任的,尤其在朋友之間,T觸及了J長久以來的一直不斷下調的底線,終因這個小事怒火被點燃。

今天有書君從兩個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於人的依賴要記住這條俗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為大部分的人還是有其動物性的,如果東西來得簡單容易,就不會珍惜。

而對於大方人的底線問題,有書君不得不提醒大方的人。

做人大方終沒錯,不過底線也要經常展示一下,一味地調低自己的底線,終不是一個好方法。

在這個社會,有一段純潔的友情不容易,因為社會關係複雜,而在其中的人們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遇事多從別人的立場去考慮,還不失為一種好的習慣。


有書共讀


為什麼越大度的人越容易友盡,我覺得是你的修練功夫,還沒到家。有一幅對聯寫到"肝大能容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做人能做到啥程度,舉二個例子供你參考。。

第一個例子。唐朝有個宰相叫婁師德,婁師德的弟弟要到外地做官,臨別時婁師德說,到外面做官。不要說我是你哥。以免別人認為你是靠著關係上來的弟弟說這一條記住了,你不說就是。婁師德說還有一條,要忍不管自己受多大委屈,都不能發脾氣,弟弟說好,就是別人吐我一臉,我擦了就是,婁師德說,別人吐你一臉。你也不要擦,讓他自己幹。

弟二個例子也是唐朝人。名叫郭子儀,資治通鑑上司馬光對郭子儀的評價是,”功高主不忌,權大眾不疑,“在封建王朝家天下的社會制度下,功高震主基本是個定律。象郭子儀這樣的例子不多,

肚皮不是天生就大,要在平常生活中,每受一次氣,容量就增加一分。肚量越大說明受的氣也越多。人生各人走各的路,只要問心無愧,有的朋友走了、新的朋友又來了


歲月悠悠73399941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好心沒好報。一個人大方、善良本身沒有錯,但是要看對誰。有句話雖然很俗但是很有道理:人別對太好,狗別喂太飽。對人太好了,他就會認為理所應當,狗喂太飽了,它就懶得去看家護院。



有人做過一個給猴子分香蕉的實驗,很深刻。飼養員剛開始每天給猴子三個香蕉,猴子雖然吃不飽,但是並沒有情緒反應。有一天飼養員給了猴子四個香蕉,猴子吃飽了,非常高興。當飼養員再從四個減到三個的時候,猴子不幹了,氣的上竄下跳,甚至憤怒地對飼養員呲牙瞪眼。

猴子尚且如此,何況人呢!農村有個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說的更加深刻。這句話意思,一個人在揭不開鍋的時候,你給了他一升米,雖然是很小的幫助,他會非常感激你。但如果經常幫助他,或者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他就會認為這些幫助都是理所應當的,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招致他的忌恨。


人性是貪婪的,正所謂慾壑難填。所以,做人大度、樂善好施也要有一個度。善良並不適合於所有人,而且要分時間和場合。老話講,救急不急窮也是這個道理。他暫時出現困難,你幫他一把,在他心裡你就是恩人。如果他是因為貧窮而需要你的幫忙,你的善心就不要隨便氾濫了,幫不好反被自己招來一個仇人。

越大度的人,越容易友盡,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普濟就是個比較大度的人,對本題體會深刻。看到這題猶豫再三,是不是把經歷過的這類人和事,挑幾個典型的說給大夥?是為了警醒,也是評評普濟是否大度。最後還是決定不說,擔心當事的人看了不好受,畢竟還是朋友,畢竟一層紙還沒捅破。所以,只說三點體會:

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句名言只是借用裡面“坦蕩蕩、長慼慼”的道理,與人交往上,大度之人最容易在這點上友盡。大度的人心地坦然,不計較,不隱瞞,有啥說啥。可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對於別有用心的人,你的袒露恰恰可作為隱私利用,無形中會成為被設計的砝碼。當你還認為是朋友的時候,人家已經把你作為利用對象了,等你發現,早已友盡。

二、“狡兔死,走狗烹。”過河被拆橋,是大度之人友盡的第二原因。大度的人生性謙虛好學,所以的才智出色,樂於助人,不遺餘力。對於求助的朋友,自然地有多大力使多大力,從不偷巧耍滑,更不會留什麼後手。可是求助你的人不都是與你一樣的心地,往往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一旦成功,你就成為第一個要滅掉的人。等你發現,早已友盡。

三、“一碗米養恩人,一擔米養仇人。”這是大度之人遭遇最多的友盡事例。對人友善無償幫助,是大度之人品性。遇上需要幫助的人,你幫他一次,他會感激不盡,你幫他十次,他同樣當你親人般親近,可你十次中有一次不幫到或不如他意,他就會立馬翻臉,當你仇人,甚至會挑你最軟弱的地方下手打擊你。等你發現,早已友盡。

這是個沉重的話題。生活的智慧來自於生活中的教訓和經驗。大度之人本來是值得信任的人,也應該擁有很多的真心朋友,可是現實中往往相反,普濟也是因此苦惱很久很久。後來頓悟出三句話,用來勉勵自己:

  1. 世上本無好人壞人,只有可以交往的人和不可以交往的人;
  2. 世上本無好事壞事,只有可以做的事情和不可以做的事情;
  3. 世上本無朋友敵人,只有可以幫助的人和不可以幫助的人。

普濟


這個題好,有意思。使我想起了一句話:寧幫窮一口,不幫富一斗。

這是說,人窮得眼看要餓死了,你賙濟給了他米飯,使他度過了危機,他能終身不忘。一旦風生雲起,準有厚報。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一飯之恩,如何回報的,眾所周知。富人你幫他一斗,那心情啊,就象大街上丟的一元硬幣,根本撩不起人的眼皮。

可民間還有個說法,越大度的人無友。

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說,大度的人發善心幫助了對方,可對方競是個厚顏無恥的人,一看這事好,不用幹活,有人幫助我,也許他上輩子欠我,那我受之無愧。睢這是啥心理,什麼人啊。一旦不再施捨予他,便是得罪了他。不理你了,這還是好的,甚至有的人背後誹謗你。

別奇怪,世上就有這種人。有這麼一句話,好人好心做的好事,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就象上文的那種人,有好結果嗎?

尤其是現在,有些人竟異想天開,假裝被車撞了,所謂肇事者逃逸了,你好心幫他,他還訛你。與農夫與蛇中的蛇什麼兩樣。

這就要求我們大家,無論做啥事,都要睜大眼睛,動動腦子,看看對方值不值你去幫,如何去幫,幫到什麼程度。

凡事都要有度,別幫人不成,把自己搭進去。




輕舟疾發


這個提問從邏輯上來講是錯誤的。因為大度和友盡沒有因果關係。反而是那些心胸狹窄,睚眥必報,斤斤計較的人才會越容易友盡。

大海很寬廣,天地更遼闊,可是比大海和天地更能包容的,是人的心胸。大度和大方是不一樣的,越是大方的人越容易友盡倒是真的。因為都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故事。如果一個人總是無限度的滿足對方,時間長了對方就會習以為常,最後不但不感激你,反而會怨恨你的。有個故事就能說明這個道理。

有一位男士,每天都會在上班的途中給一位乞丐10塊錢,後來他又有了一位女兒,經濟負擔變重了,於是他就決定給那位乞丐改為一天給五塊錢。那個乞丐一看就問那位男士,為什麼變成五塊錢了?那位男士很不好意思的說,很抱歉,家裡又增加一個人口,所以不能給他十塊錢了。於是那個乞丐就很生氣的說:你怎麼可以拿我的錢養活你的孩子呢?

朋友想相處和諧愉快,除了需要有緣分,共同的三觀以外,還需要有博大的胸懷,就是需要大度。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如果只記住對方的缺點,忽視對方的優點,永遠也不會有真心的朋友的。

誰都會喜歡和大度的人做朋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