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是怎麼瞄準的呢?

氣寒西北白萬劍


導彈的瞄準,一般指的就是制導。制導技術非常複雜,不同類型的導彈制導過程差別很大,其原理大體上講,就是對質心運動的控制。早期,主要依靠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在力矩發生變化後,彈頭會自己修正姿態,減小誤差。這必須先給出方程式,計算出導彈飛行動力學以及運動的方程式模型。除此之外,還有飛行程序角(角度隨時間變化的函數)等參數的設定,使其可以飛向指定目標。目標地的座標哪裡來?可以是衛星給,也可以是偵察飛機等裝備。

制導的關鍵是導航。最早的導航技術是慣性導航系統,用在德國v2火箭上。這個導航方式很古老,但沿用至今。因為這種方式有這幾個好處:一是完全自主,很隱蔽;二是能提供多維信息;三是空中地面水下都能用;四是短時精度好。慣性分平臺式和捷聯式,後者可以縮小導彈體積。除此之外,還有衛星導航,天文導航,地形輔助導航,景象匹配。

衛星導航,在今天反衛星導彈大發展的時代,變的不那麼可靠。雖然反衛星導彈目前對遠地軌道的衛星打擊效果不佳,但攻破這技術估計只是時間問題。天文導航就是根據恆星的位置來確定目標,目前航天器用的多,但這個技術很有前途。地形導航就是識別地域特點來確定目標,但有限制,平原大海高山基本不能用。景象匹配是通過自帶攝像機來識別地域特點,但這個導彈,如果在未來遇到具備偽裝能力的高技術,就不那麼奏效。

當代導彈大部分用的是複合制導,多種技術結合,這樣比較可靠。除了彈頭的瞄準技術,衛星偵查,大型雷達的監聽等,都是輔助導彈打擊目標的重要條件。


兵說


1、彈道彈,題中的洲際彈就是該型彈,一般來說該類彈的彈道是固定的(中俄兩國某些彈例外如白楊M),即是提前計算好即不需要瞄準的,其彈道是一條拋物線,彈道是在發射前就固定好的,而其就是沿著這條固定的彈道飛行的,途中可以通過一些制導手段(如慣性制導、無線電制導…)對其飛行姿態進行修正,以防其偏離彈道,故其也只能打擊固定目標(我國某些彈例外,如東風26)。



2、防空彈 反艦彈 空空彈 這類彈大都需要火控雷達進行鎖定(瞄準),鎖定後可發射,發射後其制導方式多樣化,複合化,常見的有雷達制導、紅外製導、激光制導、無線電制導等。



3、遠程巡航彈,其固定目標是提前輸入的,再輸入電子地圖,然後根據地形匹配製導,衛星制導(如GPS、北斗)等,打移動目標的方式就有些難了,例如反艦戰斧,這個就不好回答了,不過我覺得其應該會有中繼制導…



4、反潛導彈 這個不瞄準,其先根據潛艇大概方位飛過去,把反潛魚雷放出來,瞄準就是魚雷的事兒了。

目前種類最多的彈就這幾種了,純手機打字,好累@@給個贊吧@@謝謝


靂風


不同種類的導彈瞄準方式不同。洲際彈道導彈在發射後的爬升階段中,首要任務是儘快進入外大氣層,接著一級火箭分離,由次級火箭推動彈頭到彈頭釋放位置,這一階段主要利用星光進行導航,進入再入階段後,除裝有特殊裝置的導彈外,此時的彈頭由於不再有火箭發動機推動依據普通彈道進行運動。近程與中程彈道導彈基本上在大氣層內活動,由火箭助推發射,除去助推階段基本上呈彈道路線,因此瞄準基本上是在發射時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發射後導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

目前此類別中更先進的導彈能夠分階段進行彈道修正或具備改變運行軌道的能力,能夠在導航體系(衛星,預警機,地基雷達等)的指引下打擊大型的移動目標。另外,防空導彈、格鬥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類導彈主要分為飛行階段與導引階段。首先由作戰體系根據目標設定一系列參數,導彈發射後根據這些參數到達指定位置,然後進入導引階段,這一階段導彈的各種雷達開機,不斷對目標進行搜索識別,確認目標位置,並結合導彈自身位置進行偏差計算,調整導彈的飛行舵面降低偏差,從而使導彈靠近目標,當到達觸發條件時導彈爆炸殺傷目標。

這些導彈的制導方式各不相同,飛行階段有根據預警機、衛星、地面雷達、機載雷達和艦載雷達導航等,導引方式有根據目標紅外線、己方激光對目標照射進行制導等方式。

以上。


光明科普


一、導彈根據其屬性,既有在可視距離內實施攻擊的,也有超視距實施攻擊的。在可視距離內實施攻擊的,如光學瞄準跟蹤熱紅外製導的肩扛式‘’毒刺‘’短程地空導彈,以及車載式雷達引導的短程地空導彈(如俄軍的山毛櫸‘’);還有車載式短程地對地反坦克導彈,以及機載發射的短程空地反坦克導彈。如頗具攻擊力的‘’小牛‘’暨‘’幼畜‘’式短程空地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有激光制導、電視成像制導、紅外成像制導等三種。另外,雷達引導的空對艦和艦對艦短程導彈也是在可視距離內實施攻擊。而實施超視距攻擊的,一般為射程達幾十公里及以上的機載空空導彈:先由機載相控陣雷達捕捉並鎖定敵方戰機後,己方飛行員隨即摁下導彈發射按鈕。導彈脫離機體後,其火箭發動機隨即自動點火併在雷達引導下摧毀目標。

二、在人造衛星問世之前以及之後,使用射程達幾千至上萬公里的戰略(核)導彈攻擊敵方,目前迄今為止還尚未有過實戰先例。

‘’小牛‘’暨‘’幼畜‘’式空地反坦克導彈:



俄軍車載式‘’山毛櫸‘’防空導彈:


Mrttlzz99


圖注:導彈發射後,首先是程序指令飛行階段,導彈按照預先輸入的參數飛向目標概要位置

導彈有很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導彈,瞄準的情況也是不同的。

以彈道導彈為例,通常採用慣性導航,也就是說,導彈發射前要提前輸入一系列的目標位置參數指標,導彈發射後就按照這些預先給出的程序指令進行慣性導航飛行。慣性導航會存在累積誤差,飛行距離越遠,誤差越大,尤其對於洲際導彈來說,飛行距離往往會超過一萬公里,按照程序指令飛完全程,誤差就會特別大,早期洲際彈道導彈的誤差大到幾千米甚至十幾千米都很常見。隨著高精度慣導設備的開發使用,如今這種誤差已經極大縮小,瞄準後打擊目標也越來越有準頭了。

對於空空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這些戰術導彈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們主要在大氣層內飛行,飛行距離十幾或者幾百千米不等。這些導彈的全程飛行,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程序飛行階段,這和前面說到的彈道導彈相似,都是事先給導彈輸入目標大致方位的各項參數,導彈發射後根據程序指令進行飛行,飛到一定時間和距離之後,導彈開始進入制導階段,可以是由導彈自身的導引頭進行搜索和鎖定,也可以由其他平臺的搜索設備來引導飛行中的導彈不斷接近目標。就這樣,通過主動或被動制導的引導,導彈會越來越接近目標,最終實現精確命中並摧毀目標。當然,也有可能導彈按照程序指令飛行到預定的位置後,此時目標通過猝不及防的快速機動逃脫得無影無蹤,那麼這枚導彈也就成了無的放矢之箭,盲目地一直飛行下去,直到燃料耗盡而墜落,或者激活自毀裝置引爆銷燬。


兵工科技


導彈分兩種,一種是彈道導彈,一種是有翼的飛行導彈。

彈道導彈採用慣性制導。只要導彈姿態穩定,就能按照預定彈道擊中目標。

飛行式導彈在打擊固定目標時 也可以採用慣性制導。依靠飛行自動駕駛儀飛向目標。

美國的巡航導彈採用匹配製導,主要是地形匹配。

對固定目標還可以採用衛星制導,如GPS定位。

以上是自主制導。就是不依靠其他方式獲得目標信息。全程不受影響。

還有兩種非自主式制導方式。一種是尋的方式,一種是指令方式。

指令方式就是控制檯站嚮導彈發出指令,改變導彈運動方向,直到擊中目標。包括雷達指令,電視指令,紅外/光學指令,光纖制導指令。一般多用於反坦克導彈,空對地導彈,防空導彈。

尋的方式又分為主動尋,半主動尋和被動尋的方式。

被動尋的就是完全依靠目標信息跟蹤目標。最典型最常見的就是紅外空對空/地對空導彈。如響尾蛇。

主動尋的是導彈本身帶有雷達,自己搜索跟蹤目標。不死鳥的末制導就是雷達主動制導。

半主動尋的是載機或地面照射目標,導彈根據目標反射信號跟蹤目標。這包括麻雀空對空導彈。

還有幾個特殊類型的,比如反輻射導彈,依靠敵方雷達發射的雷達波跟蹤目標,屬於被動尋的。

現在遠程導彈都採用複合制導。初始段採用慣性制導 末端採用被動或主動制導。

美國愛國者導彈採用導彈尋的指令制導。


天明遙遙山海關


其實導彈不應該叫瞄準,正確的說法是制導。

導彈制導系統也稱導彈導引和控制系統。測量和計算導彈對目標或空間基準線的相對位置,以預定的導引規律控制導彈飛達目標的系統。導彈的制導系統是在綜合利用自動控制理論,航空和慣性儀表,雷達、電子計算機、激光、紅外和電視等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圖為德國二戰期間的V2火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E.施泰因霍夫和T.布赫霍爾德設計的 V-2導彈的制導系統,是慣性制導系統的雛形。在此期間,德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還研製過多種防空導彈的制導系統,雖然都沒有達到實用階段,但證明了導彈可用雷達波束導引。同時,研究了用於空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上的光學瞄準的有線指令制導系統。戰後,一些國家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各種類型的導彈制導系統。

圖為美製“響尾蛇”AIM-9X空空導彈

以美國"響尾蛇"導彈系列中的第4代最新型號AIM-9X空空導彈為例。AIM-9X空空導彈採用先進的自動駕駛儀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很高的機動控制能力。AIM-9X彈身細長,長3米,彈徑0.127米,重85公斤,最大速度超過3馬赫。

AIM-9X採用新一代紅外線導引頭,具有更高的目標辨識能力,能清楚分辨是人工熱源還是自然熱源。AIM-9X在飛向目標過程中還具有抗干擾能力。具有很好的偏離軸線射擊能力,不單可以直線攻擊,還能選擇不同角度甚至向後方進行攻擊。


諸葛小徹


這個需要多個因素配合才能命中目標。一是操作者要在電子地圖上進行點擊,輸入導彈的指揮系統。二是導彈在飛行時要利用超算進行不停的航道校正。三是要多顆衛星導航定位。四是要有相控陣雷達鎖定。有了這些條件合作,導彈基本上能命中目標了。


手機用戶6654822390


洲際彈道導彈應該是按照地理座標,先計算出距離,然後再設計彈道。下落速度達到24倍音速,根本無法攔截,東風21d,也是彈道導彈,末端速度達到十幾倍音速,導彈下落時速度太快,一是雷達無法開機,因為肯定會燒壞,二是時間太短,無法完成探測,鎖定等任務,所以,東風21d是在下落時,先把導彈拉起,然後再下落,把速度控制在10倍音速,這樣,彈頭上的雷達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雷達罩去掉後,雷達不至於燒壞。


吃瓜群眾ptm


這個要看是什麼類型的導彈的,以我粗淺的知識來簡單討論一下:

1:洲際彈道導彈: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後首先是爬升階段,這一階段導彈的首要任務是儘可能快的爬升進入到外大氣層,導航不是首要任務,接著一級火箭分離,由次級火箭推動彈頭到彈頭釋放位置,這一階段主要利用星光進行導航,到達彈頭釋放位置後次級火箭進行位置,方向校準,然後釋放彈頭,彈頭釋放後進入再入階段,這一階段由於不再有火箭發動機推動,彈頭的軌跡依據普通彈道進行運動,但是有些洲際導彈會不嚴格遵循彈道進行運動,例如白楊m洲際導彈的彈頭有重心偏移裝置,使得彈頭的軌跡呈不規則性,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的彈頭有末端規避火箭,能夠規避來襲的攔截彈頭。

2:近程與中程彈道導彈:這一類導彈基本上在大氣層內活動,由火箭助推發射,除去助推階段基本上呈彈道路線,所以瞄準基本上是在發射時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的,發射後導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沒什麼好說的,現在先進一點的能夠分階段進行彈道修正,比較變態一點的東風系列,則具備改變運行軌道的能力,能夠在導航體系(衛星,預警機,地基雷達等)的指引下打擊大型的移動目標。

3:防空導彈,格鬥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這一類導彈主要分為飛行階段與導引階段。首先由作戰體系根據目標設定一系列參數,導彈發射後根據這些參數到達指定位置,然後進入導引階段,這一階段導彈的各種雷達開機,不斷對目標進行搜索識別,確認目標位置,並結合導彈自身位置進行偏差計算,調整導彈的飛行舵面降低偏差,從而使導彈靠近目標,當到達觸發條件時導彈爆炸殺傷目標。這些導彈的制導方式五花八門,各不相同,飛行階段有根據預警機,衛星,地面雷達,機載雷達,艦載雷達導航等。導引方式有根據目標紅外線制導的,有根據己方激光對目標照射進行制導的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