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心理學上有觀點認爲,女孩和父親的關係不好,未來就會在戀愛中障礙重重?

袁思怡


從小,我就跟父親的關係不親密,甚至到現在,一年對話的次數不高於50句話。於是,我從初中開始,就喜歡大叔款的男生,連男神也是約翰尼德普。缺少父愛,多多少少會影響我的擇偶觀。這一點,我還是比較贊同題主的觀點。

但除此之外,我還想說說自己在戀愛觀和人際交往中,被父親影響的地方。

1.喪失了與異性長輩相處的能力。

我父親對我一向嚴厲,小時候一調皮就會被揍。導致我很害怕他,經常躲著他。後來大了以後,父親似乎內心對我有愧,除了嚴厲,也不懂得怎麼用溫和的方式跟我相處。漸漸地,我和他之間,除了學習和工作,就沒有了別的話題。

後來也跟外公和爺爺一起生活過,他們有著比我父親還古板的大家長思想,於是在教育女孩的問題上會刻意迴避。即便是我犯了錯誤,他們也不會當面指出,而是讓給女性(也就是我外婆和奶奶)來說教。

長年累月下來,我完全找不到與異性長輩溝通的話題,我也很羨慕那些跟爸爸、爺爺關係親密的女生。

2.輕鬆搞定女性長輩。

很多女生會擔心結婚以後的婆媳問題,而我從來沒有這個顧慮。就像學習會偏科一樣,家庭教育也會存在嚴重傾斜的問題。雖然我獲得的父愛很少,但是母愛卻很充足。

所以,“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在我看來是個真命題。小時候父母吵架,媽媽就會抱著我哭,向我展示自己最脆弱的一面,然後我內心會充滿正義感地想要保護她,安慰她,給她擦眼淚。隨後,她的嘮叨和瑣碎就一直伴隨著我成長。

當然,我也是聽著外婆和奶奶“曾經的故事”長大的。因此,我天然就比其他女生更懂“女人”。

之前有過見家長的經歷,一早就聽說他媽媽很嬌氣、很事精,總之很難搞的一個身子弱、脾氣差的中年女人。本來還挺擔心的,但真見面以後,發現也就是一個愛囉嗦、有點潔癖、喜歡管閒事的家庭主婦。

但是他的爸爸,我就很頭疼。人家隨便地一句話,都會讓我敏感多想。他對我有比較熱情地舉動,我會下意識地避開可以保持疏遠。總的來說,一頓飯吃下來,他媽媽對我印象很好,但是他爸爸倒是對我很無感。

3.不僅是對異性長輩,和普通異性朋友獨處,我也會秒變啞巴。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只要有一個女生在場,我也會跟打開話匣子一樣,很平易近人。但是隻要面臨1男1女獨處的局面,我就不知道說什麼了,即使是對方主動搭話,我也是能兩句話把天聊死的那種人。剩下就是一片尷尬的寂靜局面。

這樣的情況多了,就會讓人對我產生誤解,有的人會誤會我是不是討厭他,或者有的人會認為我很高冷。但是我和女生獨處的時候,從來不會找不到話聊,除非我真的討厭她。

4.有人會問,像你這種性格是怎麼談到戀愛的?

很簡單,我對比我年紀小的男生有種天然的親近感,我會覺得他們是弟弟,所以不存在危險性吧。下意識會覺得和他們聊天很輕鬆,即使是一些很弱智的話題,也比整天談理想聊人生有趣。所以,我很容易就進入一段姐弟戀中。

雖然我現任比我大4歲,但是他的臉皮特別厚,完全不把我的“高冷”當一回事。慢慢地,我覺得他讓我覺得很安全,可以接近,於是也就在一起了。

5.和父親關係不好會對女兒今後的社交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擇偶觀取決於父母感情的親密程度。

缺少父愛,與父親關係不親密,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女生的擇偶和人際交往。雖然我父親身上有很多毛病,我媽也總是跟我吐槽。但是看我媽這麼多年幸福的樣子,我覺得我父親還算是個稱職的丈夫。

很多女生都會被洗腦說,你長大了會找一個跟你父親一樣的人。以前我也是這麼認同的,但後來我發現這是先入為主的錯誤認識。我找男朋友從來都是隨性隨緣,並不是一開始就把他了解透徹以後再決定在不在一起。

那麼,為什麼慢慢又會覺得他和自己的父親像呢?我想人性是共通的,相處久了以後,看到他身上的毛病,你會情不自禁聯想到自己曾經的經歷。

當你罵他邋遢的時候,你會有種時光穿梭的錯覺,彷彿你變成了你媽媽,正在責備把髒襪子亂扔的丈夫。

所以,如果女生談戀愛障礙重重,主因可能是她父母感情不和,導致自身對愛情的不自信,才會想要索要被寵愛,來填補內心的不安全和不確定。


大奶兔白糖


分享兩個故事給大家吧~

老家的堂姐一直都是大家羨慕的榜樣,成績好模樣好,典型的是別人家的乖乖女,她從小就和她爸爸特別親,一個縣城的中學也就走了二十分鐘的路,每天晚上晚自習後,她爸爸準時接送。

高考的時候忙著複習,她爸爸嫌女兒吃不了熱乎乎的飯,每天下午把飯做好以後親自送到學校,平時揹著她媽媽給她各種零食零花錢,直到上大學回家,她說“待在家裡,早上睡到9、10點,我爸把洗臉毛巾、雞蛋、溫水都給我拿到床面前”,給我們說這些的時候,一嘴受不了受不了的語氣,臉上卻是滿臉笑容!

大家都可能覺得這樣被爸爸寵上天的女孩子一定是嬌滴滴的吧?可是堂姐卻比許多女孩都獨立自信,她成績不算頂尖,但她勤奮努力考上了滿意的大學,伯父送她去上大學,走的時候都在抹眼淚,離家千里,堂姐混得很好,做兼職學生會社團活動獎學金一樣沒落下,異性緣一直都不錯,而且看她和男生相處,從來不會扭扭捏捏,驕裡嬌氣,男生對她再殷勤,也不會稀裡糊塗的把自個兒給賣了!

大家都問她,為什麼和現在這個丈夫結婚?她說:“如果我找的丈夫都比不上我爸,那我可能不會結婚,這個人是我爸同意的,我信我爸的!

另一個故事,圈圈也講過幾次了,20歲的堂妹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找了一個比她大一輪的男人,抽菸喝酒賭,沒正當的工作,只因為她覺得“這個男的對我好”,從小到大,堂妹的爸爸從來沒有在她生活裡出現過,就像隱形人一樣,讓堂妹回憶的話,父女倆一年說過的話不超過十句!父親的缺位讓她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父親般的安全感是她唯一的要求。

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都體現在兩個父親對女兒的方式裡,作為女兒生命中第一位男性,能為女兒樹立心目中男性的標準,如果能從小得到父親的寵愛和肯定,她就不會拼命想要從別的男人得到認可,幸福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前看《爸爸回來了》和最近播完的《爸爸去哪兒了》,圈圈特別佩服吳尊,能夠寵愛不溺愛,尊重卻又不放任女兒,才會讓neinei活得如此美好的模樣,這樣的教育方式在一次和魯豫的訪談中說了奧秘!

節目中他分享了與相戀二十餘年的妻子的故事,也談到了他的教育方式,讓他們感情活成女兒的榜樣,讓女兒以父母的感情為榮,希望自己給女兒的男朋友做個好的示範,不讓她在未來的感情中受到絲毫的傷害!

很多父母在女兒長大後,催婚催嫁催相親,女婿要有車有房,這些就最適合女兒嗎?女兒最適合找一個什麼樣的人?感情怎麼去經營?這些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早就由父親埋下了種子!


甜甜圈伐木累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於個人的成長路徑、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情感生活都會產生巨大的、長遠的影響,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都會對其戀愛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這其中,心理學上認為女孩和父親的關係好壞影響到未來戀愛的順利程度,是有其理論和現實依據的。

從理論依據來說,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戀父情結”,即是說女孩在性別角色剛剛形成的時候,會對自己的父親產生潛意識上的朦朧的愛戀,這種愛戀類似於母親對父親的愛戀,但是礙於母親的存在,女孩不會明顯表露出來,而是偷偷愛戀著父親,在這個過程中,便潛在形成了以父親為原型的未來擇偶標準。但是當父女關係不和睦或者父親的形象和行為過於粗暴和令人無法接受,那麼女孩便有可能產生擇偶觀上的混亂和衝突,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戀愛或婚姻對象是怎樣的人,那就有可能會常常面對戀愛上的困擾。

從現實方面來看,女孩和父親關係不好,這裡面可能還包含著非常多的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問題的出現。女孩為什麼會和父親相處不好呢?是因為父親常年不在家?還是父親可能存在對妻子和女兒的家暴問題?是因為女兒在逆反期與父親發生了過於激烈的衝突?還是父親存在感情不專一、對家庭不忠誠的情形?可以看到,不論是出於以上原因之一或是有其他的可能性,父女關係一般的情況下,父親是很難在男性形象上給女兒帶來較好的示範作用的,也很難為女兒的戀愛和婚姻提供有益的指導,即使提供了,女兒可能也拒絕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在戀愛這方面可能是缺失的,甚至父親和母親關係不好的話,是會帶來反面的示範和影響的,又如何能保證女兒的戀愛美滿?

近些年來,心理學非常重視對原生家庭影響的研究。希望研究的結論能越來越普及,幫助廣大父母改善子女教育方式,為兒女的學習、戀愛、職業生涯帶來有益的引導。


婚戀心理諮詢師夯七


一個孩子,如果與父母的關係不良,那麼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為什麼呢?

要知道,我們從出生起,人格就會在與父母等照顧者的互動中開始被塑造。孩子是弱小無助的,很需要父母的悉心呵護,而心智成長的過程,也很需要父母的理解、教導、接納和支持。我們正是在與父母時時刻刻的互動中,滿足情感的需要,汲取成長的力量,漸漸讓自己長成一個心智成熟的人。


但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不犯錯誤的父母。

如果父母受限於主、客觀等多種因素,在與孩子的互動中無法良好地理解並教導孩子,那麼孩子就有可能產生相應的困難。比如,有些父母比較冷漠,那麼孩子沒能體驗到足夠的關愛和溫暖,長大後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就會特別渴望這些,但又特別不懂得如何處理激烈的情感。有些父母如果脾氣特別暴躁,那麼孩子就可能要麼像父母一樣動輒情緒失控對親近之人發火,要麼過分克制,無論他人怎麼發脾氣都會壓抑自己。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親密關係的建立。


概括地說,父母對子女親密關係的影響就是:父母沒給孩子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在另一半身上找補。父母和孩子互動的模式,會被孩子照搬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中,扮演相似或相反的角色。而孩子一般不會安於重複父母的老路,他們至少會向前邁一步,因此很多人會意識到自己的模式有問題,但卻發現習慣的力量十分強大,自己難以改變,由此陷入痛苦之中。

痛苦是改變的前奏,而改變的第一步,則是明白自己為何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這種說法來源於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三到五歲的時候會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興趣,並從中獲得快樂。這個階段男孩會對母親、女孩會對父親產生一種特殊的親密情感,同時對另一位同性家長產生排斥、敵意,即所謂的“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但這與我們一般所說的成人的“戀父情結”不同,只是兒童在特定發展階段表現出來的特點,只有在這一階段受到外界刺激發展不順利的兒童才會在長大成人後發展成親密關係中的“戀父情結”,相當於在親密關係發展上個體困在了那一個發展階段。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學中佔據絕對的主流,因此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於弗洛伊德的理論還是深信不疑。但隨著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流派,尤其是包括弗洛伊德在內的早期理論開始表現出其侷限性。就這個問題而言,並不是所有在早期缺少父愛、戀父情結沒有得到滿足的女孩都會表現出對年長伴侶的依戀。還有可能會變成我們所說的“女漢子”,用強大,或者說一種近似父親的角色定位彌補自己沒有享受到足夠的父親帶來的安全感。因此同樣是缺少父愛的女孩,受自身先天氣質類型(性格)以及外在其它刺激(例如母親的性格)的影響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果。

但可以肯定的是,父親在一個女孩生活中的角色缺失多少都會對這個女孩以後發展與異性的親密關係產生影響。遺憾的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早期的家庭環境我們無從選擇,但我們之後可以調整降低原生家庭對我們的不良影響。如果真的感覺自己受到這樣的困擾,可以選擇尋求專業的心理學從業者提供幫助。


安慰記


是的,我就是這樣!父母離婚後,我和爸爸生活。爸爸很快再婚,重新組合的四口之家的相處模式,確實,讓我在人際關係中困難重重。好在愛人是一個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處處包容我,但是,我也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缺乏愛別人的能力。可悲!希望小情侶想好了再結婚,結了婚在有孩子的前提下,本著對下一代負責任的態度,不要離婚。


木子的晴天22142593


父親是女孩兒在自己人生中最初接觸的異性,並且影響著她對整個男性群體的認識和判斷。父女關係對女兒未來親密的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到女孩兒會說:“將來長大了,我一定要找一個像/不像爸爸的男朋友”,母親也經常會說,“以後,不要/要找一個跟你爸一樣的人”。可見,父親的形象成為了女兒認識異性群體的參照物。

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對女孩兒的戀父情結和男孩兒的戀母情結有過天才般地大膽論述,也可以將這種論述看成是心理學最早對於這種關係的重視和探討。

所謂戀父情結,就是女兒對付親的愛,從而引起自己對母親的排斥。這一階段大概出現在3-4歲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女孩兒,一方面有對父親的愛和崇拜,另一方面因為自己對父親出現了這種情緒而對母親產生了很強烈的愧疚感。如果親子關係良好,父母能夠幫助女兒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就不會產生太大問題。如果女兒不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極易引發神經症或是引發同性戀傾向。因為,女兒對母親的極度愧疚感會讓女兒出現反向的行為,就是極度依戀母親,不能脫離母親等。這種行為的背後,就隱藏了很強烈的同性戀傾向。客體關係之母克萊因,就曾在她的著作《兒童精神分析》中,詳細描述了大量處於戀父情結時期的兒童所表現出的各種行為。這種戀父情結的影響,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潛伏期(大概6-11歲)甚至青春期。


因此,有女兒的家庭要特別關注父女之間的關係,父親最好不要缺位,而要投入更多精力在養育過程中。


不倒翁小姐


在臨床中常常遇到這類型的案例,也確實應證了跟爸爸關係不良的女孩,在感情上相對脆弱敏感,容易遇到更多的困難。

因為父親是女孩子學習跟異性相處的最重要模板,和父親的關係模式會不自覺地複製到自己的戀愛婚姻關係中來。如果這個父女關係的模板有問題,相當於女孩子在戀愛上的源程序出了一些問題,而她又沒有其他模板可以替代(比如,常住家中的叔伯、舅舅等和女孩子相處較多的男性親屬,其實也是可以替代一些和父親的關係的,但如果缺乏,那麼女孩子就只能從父女關係中學習愛),這時女性下意識地會把伴侶視為父親的翻版。

和父親之間沒有實現的東西(比如父親對自己成長的幫助,情感的關愛不夠),她也許會希望伴侶去幫助她實現,這就出現了女性的依賴性重的特點,這類女性有了伴侶後,或者婚後,會出現“退行”的特點,小時缺愛的女性會格外需要男方愛的表達,缺少支持的女性尤其強調男方各方面的支持,特別是經濟支持,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另一種情況是,和父親之間的問題,也許會出現在和伴侶的關係中。雖然這並非是她的本意,也許她還是想在自己的戀愛關係中去修復和父親的關係。但是,她會要求格外地高,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讓她有一些不安。比如,曾經父親對家庭忠誠度不夠,那麼她就會要求丈夫在忠誠方面做出更大保障,如果對方做不出,她就傾向於更加懷疑。結果,就讓自己的伴侶關係也重演了“懷疑對方,推開對方,對方無法做到忠誠”的戲碼。

那怎麼辦呢?如果發現自己和父親關係不良,就要進一步細細覺知一下,這種不良關係究竟有哪些方面,可以先通過記日記的形式把它們寫下來。可以尋求機會跟父親交心地談一次,談到你的顧慮,你的擔憂,你認為彼此關係疏離或者矛盾,或者不佳的感受,尋求父親的解釋,理解和共情。另外也可以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更好地去修復同父親的關係,站在父親的角度,能更好地去理解父親,原諒父親沒有做到的部分,並接納他表達愛的方式(也許跟你需要的方式不同),不完美化父親,而是看到他是一個有侷限性的普通人。同時也瞭解他做不到特別地關注你,支持你的實質原因,也許不是不夠愛你,而是他的父母也沒有做到對他的關注支持,他只是學習了自己父母的方式,以為這樣對你是最好的。其實,每一個父親都在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對待女兒,不管女兒當時有沒有感受到。

進一步地諒解父親,然後放下和父親之間的負面感受與仇怨。再來面對伴侶。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真的 我就是 從小跟我爸關係就很不好 戀愛頻頻受挫 遇見初戀渣男出軌 後來大四的時候 我發現了我爸出軌的證據 之後不久 認識了一個我很喜歡的男生 結果後來才知道他當初接近我的時候就是有女朋友的 而且是很多年的女朋友 ……… 我愛過的男生包括我爸 至少三個人 全部以背叛我 而告終 現在 六年過去了 就算是年紀大了 我仍然不想戀愛 不是沒人接近我 只是我 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 我相信愛情 但我不相信我會擁有。BTW 六年了 我爸還跟那個女人在一起 求我媽離婚生二胎 我媽不同意 他就不回家 就這麼拖著 我人移民國外了 眼不見為淨 但是又心疼我媽…… 這些話沒法跟朋友說 只能在這裡傾訴了… 抱歉了


朵拉小盆友


拋開心理學上的觀點,我們從事物的根本性來思考問題。

比如人是什麼樣的生物,有什麼優勢又會受限於什麼?它是依據什麼來與世界互動的?它的互動會朝向什麼方向?

這樣來分析女孩與父親的關係對於女孩戀愛的影響就脈絡清晰了。

所有生物都依據經驗進化來實現對環境的趨利避害,而人可以不用等幾百上千年的進化來利用經驗,它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歷程裡在進化機制的推動下利用自身的經驗來指導改善自己,儘管有時候發生與客觀事實背離的錯誤,但相對人類而言這種機制當然是利大與弊。

所以女孩與父親的關係不好,會讓女孩在未來時時防禦迴避那些讓她難受的體驗。這樣談戀愛時,如果男孩無意間刺激引發了女孩的防禦心理,自然女孩憑經驗就會對男孩設防,開始警惕,這時我們看到的是女孩的生悶氣發脾氣,而男孩還莫名其妙。

因為經驗往往沉澱在潛意識裡身體感受上發生作用。

就是在其它人際關係當中,女孩的經驗也會發生揮同樣作用,只是基於身份關係的社會要求期待不同而表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