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音樂看佛教音樂

今天我們來說說佛教音樂,島主指的不是像《大悲咒》,《南無阿彌佗佛》這樣一遍遍唸經樣的音樂(經咒類),指的是來自印度的佛教音樂。

相信大家接觸佛教音樂很少,僅僅接觸的作品應該是來自《西遊記》插曲,如果你只認為那就是佛教音樂,你就錯了。

佛教認為,音樂有供養的作用,形式分為兩種“聲樂”“器樂”。

佛教起源於印度,那麼印度的佛教音樂自成風格,極具富有宗教性。

從印度音樂看佛教音樂

佛教音樂大都莊嚴清淨,肅穆灑脫。

印度的文明注重心靈精神層面,印度的佛教音樂也具有極重的冥想性,靈性。

尤其印度北部手伊斯蘭教以及波斯音樂的影響,屬於宮廷音樂,所以印度的佛教音樂在肅穆灑脫的基礎上,更帶有一部分華麗。樂器的聲音金碧輝煌。

早先印度的音樂《印度之花》在中國很火,成為了許多電視上影片的配樂,《印度之花》只是印度音樂冰山上的一角,島主感覺它比較符合中國人的聽覺習慣,她音調婉轉,有高潮和低潮,而印度的其他音樂高潮和低潮並不明顯。

尤其印度有一條河流叫恆河,印度的很多佛教音樂會在恆河上大做文章,配上河水聲,以及恆河裡面生存神靈的聲音。

而神靈發出的聲音不為中國人所接受,因為我們聽不習慣印度語言和印度女聲,感覺像是鬧鬼。

中國的經咒類音樂適合說服,而印度的佛教音樂適合冥想。

從印度音樂看佛教音樂

印度的著名作曲家瑞肯就有兩首恆河為背景的音樂是《恆河之畔》,《月亮的女兒》

《月亮的女兒》是一首印度的佛教音樂,空靈,灑脫,極富冥想性和神秘的特點。

今天島主給大家分享這首歌曲,適合夜深人靜獨自欣賞,相信你聽完之後會逐漸理解印度宗教音樂背後的教化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