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高級軍官中,誰的軍事才能最高?

競猜達人


國民黨將領中,能打仗的不少,軍事才能最高的,個人認為王耀武。國民黨七十四軍稱為抗日鐵軍、蔣介石親點的御林軍,也是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一,軍長王耀武。

王耀武(1904-1968年)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國民黨陸軍中將,授青天白日勳章,蔣介石贈中正劍,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蔣介石稱讚: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粟裕大將明確指出,國民黨最會打仗的就是王耀武。

圖中為王耀武,右為74軍第三任軍長施中誠。

王耀武的崛起從紅軍交戰開始的,1933年宜黃之戰,王耀武率32旅抵抗22天,大獲全勝,升少將;1934年譚家橋之戰,進行反圍攻,升51師師長。1937年抗戰爆發,淞滬會戰王耀武率部堅守吳淞口,擊斃日軍聯隊長2名,戰後51師與58師合併為74軍,1937年底五耀武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阻敵6天后奉命撤退。

圖左蔣介石,圖中陳誠,圖右王耀武。

抗戰時期,王耀武帶著74軍打遍了大江南北,大放異彩,當時軍界長期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這裡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都是黃埔一期,還不如一個黃埔三期的王耀武。1938年5月,王耀武率部參加蘭封會戰,在蘭考縣境內重創日軍第2師團;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參加萬家嶺戰役,在九江境內剿滅日軍106師團1萬多人,升任74軍軍長。

萬家嶺戰役有著:山不在高,殲敵則名的佳話,史稱萬家嶺大捷。

1941年3月,王耀武率部參加上高會戰,在宜春境內利用夜間出擊日軍,擊斃日軍數千人,打死日軍少將巖永,收復高安縣,74軍獲國軍最高榮譽“飛虎旗”,王耀武授青天白日勳章;此後王耀武帶領74軍轉戰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德會戰等,參加數百個大小戰役,屢獲戰功,在1945年4月雪峰山戰役中,王耀武的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湘西雪峰山選擇有利地形,構築複雜工事,擊斃日軍5000多人。

特赦後,政協委員王耀武在辦公室履職。

1945年9月,王耀武作為長衡地區受降長官,作為戰勝國身份,接過坂西一良中將指揮刀。解放戰爭時,王耀武不願面對內戰,但蔣介石還是將他調往山東,消極對抗後潛逃被解放軍活捉,據說是王耀武化妝逃跑時,上廁所用了高檔的廁紙,被村民舉報了可能是個大官最後被抓捕,1959年,王耀武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特赦的戰犯。


圖文繪歷史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國軍將領的軍事能力排名。1、排名僅遵循軍事原則;2是打擊日寇作戰英勇的給予加成;3以長期擔任軍職為分檔,將是將,帥是帥。

戰區級將領:長期擔任過參謀次長以上,大區軍政長官、剿總總司令、戰區總司令、綏靖公署總司令、大區保安總司令、軍委會行營主任、行轅主任。名單:杜聿明、白崇禧、薛嶽、傅作義、衛立煌、顧祝同。

  1. 杜聿明,字光亭,陝西米脂人,黃埔一期生。擔任機械化軍第5軍軍長、中國遠征軍司令官、雲南警備司令、東北保安總司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他是戰場救火隊長,唯一指揮兩個戰區華東、東北作戰,幾乎囊括所有國軍精銳。杜聿明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對戰場態勢洞察敏銳,善於捕捉戰機。指揮過崑崙關作戰、緬甸作戰、東北作戰、東進兵團、淮海戰役。由於蔣介石亂命干預、兵敗被俘。但表現比衛立煌、白崇禧高一個級別。


  2. 白崇禧,字健生。白是桂軍軍事領袖,因長期擔任幕僚職務被稱為小諸葛。歷任桂系鋼7軍軍長、第4集團軍前敵總指揮、軍委會委員、軍訓部長、軍政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參謀次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華中剿總司令官。白崇禧早期軍事指揮較多,罕有對手,抗日戰爭中有鮮明軍事主張,但被蔣忌憚,自己又不懂政治。直到劉鄧挺進大別山才重掌兵權,淮海戰役他見死不救,自以為能重掌乾坤。蔣介石下野後指揮作戰,渡江戰役後兵敗如山倒,所以暫排第二。


  3. 薛嶽,字伯陵,廣東韶關人,保定陸軍軍校畢業,外號“老虎仔”。擔任過第5軍軍長、貴陽綏靖公署主任、19集團軍總司令、第1兵團總司令、第9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徐州綏靖公署主任、總統府參軍長、海南島防衛總司令。薛嶽在抗戰中,表現傑出,指揮武漢會戰、高安會戰、上高會戰、四次長沙戰役、長衡會戰,殲敵無數,被日軍譽為“戰神”,在解放戰爭中,表現不佳,半年後免去徐州公署主任。

  4. 傅作義,字宜生,山西榮河人,保定陸軍軍校五期,人稱“西北王”。歷任第35軍軍長、第7集團軍總司令、張桓綏靖公署主任、華北剿總司令官。傅作義是有名的防守將軍,抗日戰爭綏遠、太原防衛戰打的非常出色。解放戰爭中表現一般,因35軍被殲滅、天津失陷,加上為保護北京古城,決定華北起義。

  5.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畢業於湖北陸軍學兵營,人稱“東北王”。衛立煌是為數極少,能以名字為縣名的將領,歷任駐閩預備軍司令官、第10綏靖區司令官、第2戰區副司令官、第1戰區司令官、中國遠征軍司令官、東北行轅主任兼東北剿總司令官。衛立煌能征善戰,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評價其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為“常勝將軍”。到東北任職後,擁兵50餘萬、毫無作為,龜縮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孤立據點,被解放軍一一擊破。


  6. 顧祝同,字墨三,江蘇省漣水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歷任第9軍軍長、第1軍軍長、第16路軍總指揮、警衛軍軍長、重慶行營主任、貴州綏靖主任、西安行營主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代國防部長。現在很多人輕視顧祝同才能,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擅長軍事指揮和軍事計劃制定。抗戰時指揮上海保衛戰,後在敵後長期指揮江浙、閩粵部隊作戰,極為不易。內戰擔任參謀總長,指揮全國軍隊作戰,制定的軍事方案極為出色,但國軍派系傾軋,將領陰奉陽違,加上老頭子隨意干預戰事,幾乎沒有一個軍事行動是按原定計劃執行,致使兵敗如山,實際成老頭子背鍋俠。

兵團級將領:長期擔任過兵團司令官、集團軍司令官、綏靖區司令官、省級警備司令官、保安司令官、方面軍司令官。名單:關麟徵、胡璉、邱清泉、王耀武、廖耀湘、李彌、陳明仁、張自忠、宋希濂、範漢傑、劉安祺、張淦、黃百韜、鄭洞國、湯恩伯。

關麟徵是排不了這個級別前三的,綜合能力他遠不如胡璉、王耀武等,但他抗戰結束就離開一線,沒打過總比打敗仗好,所以只能他排第一。



  1. 關麟徵,字雨冬,陝西酃顬縣人,黃埔一期生,外號“陝西冷娃、關鐵拳”。歷任千里駒師師長、52軍軍長、32軍團軍團長、15集團軍總司令、黃埔軍校校長、陸軍總司令。關麟徵用兵以穩準狠著稱,長於訓練,其部以腳快著稱,傳聞行軍速度天下第一,作戰奮勇靈活,在各場會戰充當主力,給予日軍重創,日軍稱其部為“最強勁之敵”。關麟徵排在兵團級將領第一,主要是他沒有參加內戰,不肯出任第1兵團司令官。

  2. 胡璉,字伯玉,陝西華州人,黃埔四期生,外號“金門王”。胡璉長期在土木系任職,直至升任18軍軍長、整11師師長、整18軍軍長、12兵團副司令官、金門防衛司令官、陸軍副總司令。胡璉擅長練軍、治軍,作戰勇猛善變、攻守兼備,“狡如兔、猛於虎”是其最恰當評價。抗戰中石牌保衛戰爆發最大規模白刃戰,被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解放戰爭充當戰場救火隊,其主力10、18軍在雙堆集被殲滅後迅速重建。

  3. 邱清泉,字雨庵,浙江溫州永嘉人,黃埔二期生,外號“邱瘋子”。邱清泉長期擔任第5軍軍長、整5軍軍長、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文武雙全,極有文采,擅長治軍、練軍,善待下屬,但對上司不屑。抗戰中主要功績有崑崙關大捷、滇西緬北作戰等。其部在解放戰爭中一直是華東戰場主力,作戰無數,有“逢五不打”之說。在定陶、豫東、大許家戰役氣勢洶洶,是國軍最後一個被殲滅的主力兵團(邱清泉、廖耀湘、胡璉兵團為3大主力兵團)。


  4. 王耀武,字佐民,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生。歷任74軍軍長、29集團軍司令官兼74軍軍長、山東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官、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統一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是74軍靈魂人物,把部隊打造成抗日鐵軍,參加淞滬戰役、南京戰役、蘭封會戰、上高戰役、長沙保衛戰、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衡會戰、雪峰山會戰,74軍被日軍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獲得全軍唯一飛虎旗,時人有說:“寧遇閻王,莫遇老王”。解放戰爭王耀武除了濟南戰役,幾乎沒有和解放軍交過手。濟南戰役防守8天后被俘。


  5. 廖耀湘,字建楚,湖南邵陽人,黃埔六期生。廖耀湘歷任新22師師長、新6軍軍長、國軍規模最大的野戰兵團第9兵團司令官(轄6個軍16萬),東北主力全在其手。廖耀湘才思敏捷,著有不少軍事文著,其才智、信、勇、德兼備,作戰兇猛靈活,新6軍戰力強大,是東北國軍第1主力。蔣百里評廖耀湘,是蔡鍔之後湖南軍人第一人。但廖耀湘升任兵團司令後,無甚作為,優柔寡斷,遼瀋戰役率西進兵團進彰武,竟不知攻擊黑山給兵團留好退路,10萬大軍一夜就煙消雲散。


  6. 鄭洞國,字桂庭,湖南石門人。原為關麟徵部下猛將,但關扶持張耀明,打壓鄭洞國,使其憤然離職,投奔杜聿明出任榮譽1師師長。鄭洞國善於治軍練軍,作戰勇猛頑強,亦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他出任東北保安副總司令、代總司令、前敵總指揮,多次替代杜聿明指揮幾十萬大軍與林彪作戰,並擊敗聯軍。48年出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率十萬雜牌軍固守長春,遼瀋戰役末期,舉行戰場起義。

  7. 羅卓英,字尤青,廣東大埔人,保定軍校畢業。羅卓英軍事能力很強,更有大局觀,為人低調務實,善於發現培養人才、協調將帥關係,亦能搞地方治理。是蔣介石、陳誠倚重的幹臣、土木系實際當家人。抗戰中論參加會戰之多、跨越戰區之大、殲敵數量之巨,無人能出其右。羅卓英是國軍中難得帥才,本應排該級別第一,但47年隨陳誠去東北擔任行轅副主任,表現不佳,毀一世英名。

  8. 李彌,字炳仁,雲南盈江人,黃埔第四期生。歷任榮譽第1師師長、第8軍軍長、第13兵團司令官。抗戰中李彌作戰積極,在宜昌戰役、崑崙關戰役多次立下功勞。李彌擅長治軍,在魯南作戰期間,整訓部隊,將王牌整編第8師、擴編出整9師、整99師,得以升任整8軍軍長。當時認為其戰鬥力超過黃百韜整25師,於是有“拖垮第8軍”的口號。淮海戰役李彌率13兵團營救黃百韜兵團未果,被圍殲於陳官莊,但其戰鬥表現超過王牌第5軍。李彌化裝出逃後重建第13兵團,1950年李彌率部撤往緬甸、老撾、泰國,53年回到臺灣。


  9. 陳明仁,字子明,湖南省醴陵人,黃埔一期生。歷任預備2師師長、王牌軍71軍軍長、第1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起義後任21兵團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55軍軍長等職。陳明仁性格倔強、作戰勇猛,參加過九江保衛戰、桂南會戰,後加入遠征軍,攻克松山,打通中印公路。內戰中被調往東北,以一軍之力堅守四平。後與陳誠不和被調離東北。在湖南組建第1兵團任司令官,1949年宣佈起義。

  10. 宋希濂,字蔭國,湖南省湘鄉人,黃埔一期生,外號“鷹犬將軍”。宋希濂軍事造詣很高,先後畢業於日本千葉陸軍學校中國將校班、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一期、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歷任第71軍軍長、第11集團軍總司令、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官。宋希濂參加過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淞滬戰爭、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怒江戰役等,立下諸多戰功,是蔣介石心腹愛將之一。後在華中地區組建14兵團,又擴為3個兵團,企圖在川東阻止解放軍入川,兵敗西逃,在逃往西昌途中被俘。

  11. 範漢傑,字漢傑,廣東大埔人,黃埔一期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將官班、德國陸軍大學畢業。歷任第10師師長、第1軍副軍長、第27軍軍長、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第38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參謀次長、徐州剿總副總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第一兵團總司令、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被譽為文武全才,抗戰獲得多次勝利,擔任第1兵團(轄6個軍)司令官時,是華東地區作戰最強力兵團。其後任錦州指揮所時不願東撤,被林彪一舉殲滅。

  12. 劉安祺,字壽如,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人,黃埔軍校三期生。歷任57軍軍長、青年軍第6軍軍長、21軍軍長、71軍軍長、第7兵團司令官,青島綏靖區司令官、臺中防衛司令、金門防衛司令、陸軍總司令等。劉安祺是蔣介石心腹愛將,升遷極快,抗戰勝利時只是個師長,二年裡已擔任兵團司令。後劉安祺拒絕出任濟南城防司令,蔣介石只得任命其為青島警備司令。49年5月蔣秘密命劉安祺率21兵團在高雄登陸,成為臺灣主要軍事指揮官。

  13. 張淦,字潔齋,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外號“羅盤將軍”。第7軍軍長、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7綏靖區副司令、第3縱隊司令、第3兵團司令官、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張淦長期擔任桂系第7軍(號稱鋼7軍)軍長,為桂系第1主力,作戰勇猛靈活,尤擅長山地戰。後張淦升任第3兵團司令官,轄第7軍、第48軍,為華中、華南戰場主力兵團,號稱國軍中堅。張淦極為迷信,行軍打仗皆攜帶羅盤,每戰必算一卦,被白崇禧稱為“羅盤”。

  14. 黃百韜,字煥然,廣東梅縣人,極為特殊的是黃百韜沒有保定、黃埔軍校經歷,也不是浙江人,是真正靠實力升為兵團司令的雜牌軍將領。歷任第三戰區參謀長、第25軍軍長、整編25師師長、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雜牌出身,沒有派系,全靠拼死作戰,贏得升遷;黃擅長治軍,把一個雜牌軍訓練成國軍罕見能夜戰的部隊,是華東作戰最兇悍部隊。但是總體指揮、協調管理能力不足,在淮海戰役連續犯下3個致命錯誤,以至兵敗身亡。


  15. 湯恩伯,字克勤,浙江金華武義人 ,畢業於援閩浙軍講武堂、日本明治大學。歷任黃埔軍校教育長、第13軍軍長、第7集團軍前敵總指揮、20軍團軍團長、31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總司令、第1兵團司令官、京滬警備總司令。有很多人認為湯恩伯排名要靠前,小編認為:湯恩伯在抗戰在立下不少功勞,因為其指揮全是中央軍嫡系,裝備精良,部曲善戰,而日本人缺乏戰爭藝術。湯恩伯那套內線機動在日軍那屢試不爽,但是抗戰勝利後湯恩伯就沒打過一次勝仗,特別是斷送74師戰役,簡直是軍事門外漢指揮。其後湯恩伯戰上海、守廈門,無不一敗塗地。

軍級將領:長期擔任過主力軍軍長、整編師師長、警備司令官。名單:張靈甫、孫立人、劉玉章、李玉堂、方先覺、石覺、劉鎮湘、郭景雲。

這裡入選的軍(整編師)級的將領,其實和兵團級無大區別,隨時可以晉升到兵團級。



  1. 張宗靈,字靈甫(大家習慣叫張靈甫),陝西長安縣人,黃埔四期生。張靈甫歷任74軍團長、旅長、師長、軍長,整編74師長,是蔣介石、王耀武愛將。張靈甫文武雙全,書法造詣極高;萬家嶺戰役時組織敢死隊,爬上日軍駐守的張古山懸崖,一戰成名。上高戰役獲一號武功狀和全軍唯一飛虎旗。抗戰後張靈甫74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御林軍。張靈甫作戰勇猛、戰術靈活,擅長側翼迂迴。內戰充當急先鋒。在進攻臨沂時被粟裕15萬大軍圍殲於孟良崮。


  2. 孫立人,字撫民,安徽廬江人,清華大學畢業,外號“東方隆美爾”。歷任38師師長、新1軍軍長,在孟關傑布山、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萬多人,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等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將領。孫立人長期接受西方教育與軍事理念,擅長治軍、練軍。作戰勇猛靈活,其新1軍為東北國軍主力,在孫立人指揮下有不俗表現,時東北民主聯軍十分重視新1軍,有口號:“只要不打新1軍,不怕中央百萬兵。”但林彪評價,其部戰鬥力略遜廖耀湘新6軍。後因與杜聿明不和,調任陸軍訓練部司令官。


  3. 楊百濤,胡璉之後18軍軍長。楊百濤作戰勇猛、擅長軍事謀略。憑戰功一路從排長升到第11師師長。5大主力更換主將後,除18軍外戰鬥力都大幅下降。唯獨18軍不但保持強大戰鬥力,還一分為二,分出軍官和主力重建了第10軍,楊百濤功不可沒。淮海戰役他多次指出黃維錯誤,但不被採納。在雙堆集戰役中,他違背黃維命令,提前撤退建立雙堆集防線,得以保住12兵團沒有潰散。楊百濤被俘後,還撰寫了《美軍戰術研究》,志願軍以此書為教材,作為與美軍作戰依據。




  4. 劉玉章,字鱗生,陝西興平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戰期間任師長、軍長,後任王牌52軍(關麟徵基本部隊)軍長、臺灣防守區司令、陸軍副總司令。劉玉章帶兵自成章法,有獨特軍事理念,抗戰時提出“短距離,短時間,集中火力”的作戰理念。內戰時是首批登陸秦皇島進攻山海關的國軍精銳,遼瀋之戰東北國軍幾乎被全殲,唯有劉玉章反應迅捷,在營口撤退,得以撤到華東戰場。後在上海戰役中,劉玉章再次率52軍全身而退,被稱為第1王牌軍。


  5. 李玉堂,字瑤階,山東省廣饒縣人,黃埔一期生。歷任第3師師長、第8軍軍長、第10軍軍長、27集團軍司令官、徐兗綏靖區司令官、海南防務副總司令。李玉堂作戰勇猛,擅長防禦作戰,其第10軍為第9戰區主力軍,與74軍號稱9戰區兩把鋼刀。因在第三次長沙會戰,執行薛嶽天爐戰法,以一軍之力,堅守長沙不失,號稱泰山軍。內戰李玉堂任徐兗軍事長官,手下基幹部隊被抽完,逐步被邊緣化。於兗州戰役被俘逃脫,被國防部永不敘用。

  6. 方先覺,字子珊,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人,黃埔三期生。歷任預備10師師長、第10軍軍長。方先覺參加過北伐、中原大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方先覺在衡陽保衛戰中指揮“泰山軍”第10軍面對6倍日軍重兵圍攻,堅持防守47日,號稱“方先覺爐膛”,第一次把中日戰損比打成1比2,戰例選入西典軍校教材。 內戰中方先覺受薛嶽壓制,表現平平。後任澎湖防衛副司令、第1軍團司令官。

  7. 石覺,廣西桂林人,黃埔軍校三期生。歷任第4師師長、第13軍軍長、第1綏靖區司令官、第9兵團司令官、京滬杭警備副司令官、舟山防衛總司令、臺灣防衛副總司令、聯勤總司令。石覺所部第13軍,是湯恩伯系基幹部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大,參加過抗戰一系列重大戰役。45年石覺率13軍在秦皇島登陸,攻佔山海關、 熱河,是東北國軍主力之一。48年以13軍為骨幹成立9兵團,石覺任司令官。傅作義起義時,石覺與部分高級將領乘飛機離開北平。


  8. 劉鎮湘,字涵偉,廣東防城人,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畢業。歷任64軍156師師長、整編64師副師長、師長,第64軍軍長。很多人不知道劉鎮湘,他作戰勇猛,攻守兼備。其64軍是粵軍老部隊,抗戰時在湖南、廣東一帶作戰,收穫不小。內戰時在蘇北、豫東作戰,粟裕對其評價是,作戰比黃百韜整25師更兇猛。淮海戰役時,黃百韜兵團(64軍歸其指揮)走到碾莊,劉振湘自恃戰力強大,提出不走了:既然有現成工事不如打一打再走,逐爆發慘烈的碾莊之戰。64軍堅持的比25軍更久。


  9. 郭景雲,字秀山,陝西富平人,陸軍15旅隨軍學校畢業。歷任王牌軍第35軍101師師長、第35軍軍長。35軍是傅作義起家部隊,抗戰中表現勇猛,特別擅長防守作戰。郭景雲長期在35軍任職,熟悉部隊情況,是華北剿總主力,是當時的摩步軍,在華北實施機動作戰,後被解放軍圍於新保安,郭景雲自視戰鬥力強大,不願主動向友軍靠攏,結果被殲滅。35軍的覆沒直接動搖了傅作義僥倖心理,促進其起義。

菸酒閣大學士


在不同時期,國民黨湧現出很多高級軍事指揮官,包括中央軍的和地方軍閥的。今天縱橫就來淺略的探討一下,個人見解,不做任何參考意見。

關於軍事才能

軍事才能,縱橫認為還是包括兩部分,第一種是戰略級的,第二種是戰術級的,確切來說就是帥和將的區別,能夠統籌全局,進行戰略級的規劃和戰役的才可以稱之為帥;能夠在戰術單位上出色完成任務的,並且能夠帶來驚喜的,才可以稱之將。

比如,林 彪在平型關大捷中就是以將的職能超水平完成任務,並不是帥,到遼瀋戰役的時候,已經完成了身份的轉變,成為完完全全的帥了。

本題,在軍事才能前面有兩個定語,第一個是國民黨,第二個是高級軍官,我認為應該是帥的統籌範圍,在抗戰時期至少應該是戰區司令級或者是集團軍司令級的人物,在解放戰爭時期,至少應該是剿總一級的。

下面,縱橫就淺談幾個人吧!說的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薛嶽

在抗戰初期,薛嶽已經是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一直進行戰略級的指揮戰鬥,1938年調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包括我們很多人都熟悉的七十四軍抗戰的功勞,其實不單純的是俞濟時、王耀武等人打出來的,很多戰役都是薛嶽指揮的。

使薛嶽真正名聲大震的當屬幾次長沙會戰,在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中,薛嶽調集21個軍52個師與日軍進行激烈對抗,日軍傷亡四萬餘人。尤其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奠定了薛嶽在抗戰史上的地位,在該次戰爭中,薛嶽創造天爐戰法,先是誘敵深入,再是形成反包圍,殲滅日軍五萬多人。

李宗仁

徐州會戰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防禦戰役,對全國抗戰形勢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戰役的指揮官就是李宗仁,抗戰爆發後,李宗仁任第五戰區總司令,徐州會戰時指揮六十萬國軍與日寇對抗,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已經完成戰略上的任務要求。

尤其是在臺兒莊戰役中,國軍奮勇殺敵,死不後退,通過慘烈的犧牲,打敗日寇一次次的進攻,最後在湯恩伯援軍趕到之際,重創日軍一萬多人,是中國全面抗戰之後正面戰場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

但是,李宗仁就打完這一仗就退隱了,後來並沒有再指揮過大型抗戰會戰,縱橫也不清楚細底,這裡就不猜測了。

杜聿明

其實,黃埔學生培養的都是基層軍官的任務,高級指揮軍官並不是完全靠教育出來的,因此,黃埔生很少有人能夠在抗戰中成為戰區司令級人物。

然而,杜聿明卻因為在緬甸戰場的表現,以及一直掌握國民黨最先進的機械化部隊,在抗戰結束後,杜聿明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在遼瀋戰役之前,杜聿明指揮得當,東北戰場一度佔據優勢,後來因為杜聿明生病,老蔣換了陳誠,結果就是大家看到的遼瀋戰役。雖然,後來讓杜聿明去東北力挽狂瀾,終究還是局勢所致。

遼瀋之後,杜聿明被調往徐州剿總,在黃百韜被全殲,黃維兵團被包圍,杜聿明提出帶領三十萬國軍逃出生天,結果老蔣要杜聿明救出黃維兵團再撤退,結果被圍殲。反正杜聿明和老蔣就是人微言輕,以前那些能打仗的,老蔣不用,只用聽話的,杜聿明是屬於那種有才能的,但是太聽話,最後還是失敗了。

帥就是帥,必須要有在戰場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既有自己的謀略,還要有自己的主見,只要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打了勝仗,那領袖也不會怪罪你的,杜聿明就是前期因為打了敗仗,因為聽了老蔣的話,反而受到了表揚的緣故吧!


當然,國軍中還有湯恩伯、衛立煌等人也算夠資格,由於篇幅有限,就列這三個人吧!至於孫立人、王耀武那樣的,縱橫認為雖然抗日戰果斐然,但還是處於戰術層面的,戰略的少一點,也就是算將而不算帥!


史論縱橫


民國時期將星如雲,在國民黨的部隊中最閃耀的應當是黃埔系的將領們,人們往往一提到民國時期著名的將領,其中十有八九就是黃埔軍校的學生,當然在其中也不乏投靠國民黨的軍閥大軍官,他們也大多是從日本士官學校或者早期的保定軍校出來的,受過了良好的軍事教育,這些軍事教育為他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才為他們在後期的戰爭中創造出了輝煌的戰績。

接下來我們說幾個軍事能力比較高的將領,此處沒有排名,如果大家想排的話可隨意。

第一位我馬上想到了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將軍是在二戰中陣亡的最高將領,盧溝橋事變後,當時身任北平市長的張自忠曾經受蔣介石的命令去跟日本人和談,當時蔣介石的想法是拖延日本人侵略的時間,好多準備一些軍隊以及武器抵抗日本人,但是當時的學生們不知道啊,他們懷揣著一腔翻湧的愛國精神到處遊行,評擊蔣介石和國民黨,與此同時他們將矛頭指向了張自忠將軍,大罵其是漢奸。


張自忠將軍的愛國之情一點都不亞於那些責罵他的學生們,但是他為了國家的利益甘願承受了這些罵名,在後來的抗日戰場上,他也屢屢身先士卒,帶領著手下的部隊瘋狂地與日本人展開了決戰。

即使張志忠將軍這麼努力的抗日了、即使他將生命寄託在生死之外了,當時的學生們也仍然沒有放過張自忠將軍,他們選擇性忽略了張自忠將軍的努力,絲毫沒有停歇的炮轟起了張自忠。


從這方面來說,這些學生何其相似於我們現今的噴子啊,他們的眼中永遠只看到了別人想告訴他們的一面,然後沒分清楚這裡面的是是非非就對一些他們想噴的事物發起了口水戰,正是在這些學生的口水中,張自忠將軍因為不堪忍受辱罵,所以在和日本人的對戰中真正的拋棄了生死。

最終在1940年的時候,張自忠將軍帶領2000名士兵對日本的強大軍隊展開了激戰,最後在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後,張自忠將軍不幸身亡,雖然日本人受到了重創。


但是他們仍舊對張自忠將軍的英勇感到了十分的欽佩,所以在短時間的歡呼之後,他們對張自忠將軍的遺體獻上了崇高的敬禮,並用酒精擦乾了張自忠將軍身上的血跡,專門為張自忠將軍進行了簡單的葬禮。

後來在國民黨部隊的努力下,組成了敢死隊搶回了張自忠將軍的遺體,日本人為了不傷到張自忠將軍的遺體,專門決定停止了飛機轟炸,最終在張自忠將軍的遺體運到重慶的時候,受到了十萬百姓的送行,張自忠將軍的夫人在聽聞噩耗之後,絕食七天之後就隨夫而去,最終夫妻二人被蔣介石厚葬在了一起。

第二位我覺得是王耀武

王耀武是74軍的軍長,他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內戰急先鋒張靈甫的老上司,他的軍事能力非常強大,74軍在他的帶領下如同一柄可銷鐵如泥的戰刀,在全國各地的大戰場上給予了日本人嚴重的打擊,也因此成為了日本人膽寒的國軍將領之一,他所帶領的74軍更是被日本人稱為了支那第一恐怖軍,可見實力的強悍。


第三我覺得是薛嶽

薛嶽在抗日戰爭中一直擔任著兵團總司令的職位,在他的指揮下,國民黨部隊在湖南跟日本人展開了血戰,長沙的四次大會戰更是將薛嶽將軍推上了名聲的最頂峰,在日本人的幾次進犯都被薛嶽將軍重挫去退了,慘遭了大敗。

薛嶽也因為過人的領兵能力被稱為了戰神,獲得了國民黨的最高榮耀青天白日勳章,同時也拿到了美國杜魯門總統頒授的自由勳章,這些都是對薛嶽將軍戰績的肯定。

第四我覺得是湯恩伯

湯恩伯在抗日戰爭後期以及內戰時期屢遭連敗,成為了人人恥笑的常敗將軍,他也因為在河南對百姓們所作出的掠奪而招致了無盡的罵名,但是無論怎麼說,在抗日戰爭的前期,湯恩伯都是絕對的抗日名將。


日本軍隊當時對中國的部隊有一套非常嚴謹的分級法,他們會根據中國部隊的戰鬥能力、總體素質、武器裝備等劃分出專門的等級,其中等級最高的是甲級部隊。

在日本人的排行中,中國很少有能躋身進入甲級部隊的,但唯獨湯恩伯例外,他帶領的好幾支部隊都躋身進入了日本人的甲級部隊行列,日本人在戰爭方面是做不了假的,所以由此也能側面看出湯恩伯的實際軍事水平。


第五,第六,第七我覺得是孫立人、衛立煌、戴安瀾這緬甸戰場上的三傑

孫立人、衛立煌、戴安瀾都在緬甸戰場和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大戰,在緬甸戰場上他們連戰連勝,以往強大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在他們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損失慘重,其中最為出彩的是孫立人將軍。


(衛立煌)

孫立人發跡於宋子文的稅警部隊,稅警部隊原本是宋子文掏錢自己組建的軍隊,但在發展強大之後,受到蔣介石的眼紅,被蔣介石要走了,雖然如此,但是孫立人在國內卻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戰爭,在緬甸戰場上他徹底的放開了自己的軍事才華,他因為在緬甸戰場上的猛烈殺敵而使他成為了軍級單位中殺敵最多的將軍,也因此獲得了國內外的讚譽。


第八我覺得是李宗仁

李宗仁的廣西部隊是北伐時期的鋼七軍,擁有著非常強悍的能力,在北伐戰爭中綻放出了強烈的光彩,在抗日戰爭中,更是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和其他的眾多部隊贏得了臺兒莊大捷,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對日本人的巨大勝利。

當然在國民黨內還有著其他軍事能力很強大的將領,比如陳明仁、李玉堂、邱清泉、杜聿明、關麟徵等人,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名將如雲,無法一一排列出來,如果大家的心目中有什麼合適的人選也歡迎大家提出,以待大家的交流。


(陳明仁)

所以說這些就是我暫時排列出來的國民黨軍事名將,在倭寇的炮火侵襲下,有人選擇了當漢奸,有的人則站了起來,他們拼儘自己平生所學、拼儘自己一身的生命悍不畏死地保衛起了自己的家園、國土,為了不讓自己身後的父老鄉親們成為外敵的奴隸,他們為此付出了生命、為此奉獻出了自己的鮮血,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是真正仰不愧於天、臥不愧地的大英雄!


孤客生


國民黨高級軍官裡,會打仗,且能打仗的,無非就是薛嶽、衛立煌、杜聿明、孫立人、張自忠、陳誠、李宗仁、白崇禧等幾個。

通過各方面的對比,破曉君認為軍事才能最高的應該是“薛嶽”。



抗戰中,殲敵最多

在抗戰中,薛嶽所率各部,殲敵最多,薛嶽本人也是名副其實的抗日第一戰將。

僅四次長沙會戰,薛嶽各部就殲滅日軍十幾萬。



除長沙大會戰外,薛嶽也參加了淞滬會戰,並指揮了武漢會戰、常德會戰、徐州會戰等,每一戰都是打出了氣勢,給敵人造成了重創。



培養的能征善戰的將軍最多

對於一個高級軍官,我們不僅要看打仗如何,還要看對下屬的培養如何,對下屬的影響力如何。

薛嶽麾下,既有能征善戰的王耀武、張靈甫,也有組織能力出眾的俞濟時,還有常德會戰表現英勇的餘程萬,也有立功無數的李玉堂。

從薛嶽培養的人來看,一個個能征善戰,說明了薛嶽用人眼光和培養人的能力,這是一個優秀的統帥所必備的優秀品質。



對手們評價非常高

和日軍戰鬥無數,勝仗也打了很多。

日軍後期最高長官岡村寧次,對於薛嶽的評價是“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還有很多日本將官稱薛嶽為“中國戰神”、“長沙之虎”。這麼高的評價,間接說明了薛嶽的軍事才能。

在薛嶽鎮守海南島時,毛主席強調:“你們面對薛伯陵務必持重。”連一代偉人毛主席都重視的對手,絕不是一般人。

通過對手的評價,薛嶽能力得到了最佳的證明。



坊間和國際評價很高

坊間稱薛嶽是名副其實的“軍神”,是抗日第一名將。

在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給薛嶽頒發了“自由勳章”,以紀念“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傑出貢獻。”

薛嶽的坊間評價和國際評價,說明其軍事才能非常卓越。



薛嶽,抗戰殲敵無數,培養的能征善戰的將官眾多,對手評價很高,坊間和國際評價很好。

在破曉君看來,應該是國民黨高級軍官中軍事能力最突出的一個。


藍風破曉


國民黨這批高級將領,軍事指揮才能下限都挺低的,而且上限都不高。


我這裡說說被很多人神話了的孫立人、薛嶽、白崇禧這些所謂的“戰神”吧。


先說薛嶽,關於薛嶽指揮才能,抗戰時期他的直接下屬,26軍軍長,後來去到臺灣的丁治磐將軍有很深刻的評價:“(薛嶽)規模不錯,但不懂得大軍調度指揮之道。我在戰史中所見到的高級統帥對大兵團用兵不論是否合理,都有其獨特風格。但他專講蠻幹高壓,以大吃小,毫無大軍統帥的風格。”


“許多長官像薛嶽又沒學過戰術,只憑平常剿匪的一些個人經驗。所以抗戰時的將領素質很有問題。”


丁治磐將軍還吐槽抗戰期間,薛嶽對他的瞎指揮,天天打電話催他進攻,要戰績;似乎完全不知道一個軍的兵力從開始準備出擊,到形成攻擊態勢,最後再真正出擊需要多少準備功夫,只知道催催催;用丁治磐將軍的話講就是“根本毫無戰略修養。”


再說白崇禧,白崇禧也多次被人吹噓為“戰神”,然而白崇禧這個“戰神”在抗戰開始之初就丟了一個大人,在他親自指揮下,桂系8個主力師一天之內被日本人全部擊潰,失去戰鬥力,堪稱抗戰初期第一敗家子。


還是引用桂系自己將領回憶,藍香山,國桂系第十五軍參謀長,他就曾沉痛回憶淞滬抗戰時白崇禧如何“瞎指揮”斷送廣西子弟的。“當時白在地圖上所劃定的出擊面很大,未顧慮到地圖上的比例尺,須將桂軍全部使用於第一線。又未對敵突前陣地施行嚴密的偵察,純憑主觀的推斷。在攻擊實施前,桂軍也未騰出防域,集結兵力,作好部署,控制有力的預備隊。加上桂軍兵員來自民團,戰鬥技術不熟練,且缺乏戰鬥經驗。如果部署得當,指揮有方,雖無優勢火力支援,一鼓作氣,英勇直前,未嘗不可以奏功。但白崇禧既不知彼,又不知己,盲目主張,廖磊跟著盲目指揮,以至桂軍遭受重大犧牲,未取得任何戰果。”


這就是後來胡宗南迴憶錄裡所稱的“桂軍10個師只打1天”典故的來歷。



桂系8個師如此慘敗,都出乎了蔣介石的預料,他在日記裡不無失望的寫到“滿擬以桂軍加入戰線,為持久之計,不料反因桂軍挫敗,而退至走馬塘之線,戰局頓形動搖,殊所失望”


最後再來談孫立人,孫立人將軍是經常性被吹為“戰神”的人,但是孫立人將軍真的過譽了。


蔣介石就曾經評價孫立人將軍,認為他“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


我個人覺得這個評價是很到位的。


抗戰時所謂的“仁安羌大捷”在國軍內部總結裡可是作為一個失敗案例來總結的,認為“(日軍)佯攻仁安羌,分散牽制我5A(第5軍)之N22D(新22師)、N38D(新38師),聲西出東竄,廿一日(應為廿四日)撲臘戍,迂迴畹町。我援軍66A(第66軍)之N28D(新28師)、N29D(新29師)浦下車,立足未穩,即陷紛亂。敵長驅直入,全局急轉。”


更何況綜合英方、日方史料看,當時新38師113團參戰官兵數目約800人,被困仁安羌的有英軍4000餘人、傳教士數人,敵方只是日軍33師團214聯隊(缺第一大隊)的約2800人。


孫立人所謂的“擊潰十倍於我之敵人,解救十倍於我之友軍”,完全就是吹牛皮。


而抗戰之後,東北戰場上孫立人將軍指揮水平,相比他的同僚戰友廖耀湘將軍,差距真的挺大的。



首先是新一軍軍紀問題,就連孫立人將軍自己都承認,新一軍在東北軍紀敗壞,欺男霸女也就算了,而且對技術裝備非常的不珍惜——“現在我接到老百姓,告我們的狀紙已有好幾十件。人家說日本人在這裡,雖然很多事情受他們不平等的壓迫,但是他們的軍隊卻是很有紀律的,一切規規矩矩。日本人對於物資特別愛惜,譬如汽油一項,他們拿著當他們身上的血液一般看待,節省保管都好得很。”——《孫立人言論選集》


作為一軍之長,新一軍軍紀墮落到這個程度,孫立人將軍沒有責任?軍紀如此敗壞,如此不珍惜技術裝備的新一軍戰鬥力能好到哪裡去?難怪接下來在東北,戰績上,新一軍遠遜於新六軍。


東北戰場上,新一軍和新六軍幾乎同時出動,廖耀湘將軍攻擊很順利,連克鞍山、營口、海城、撫順等城市;而新一軍卻屢屢攻擊四平守挫,最後還是攻克了本溪的廖耀湘回來幫孫立人,而兩岸任何一本關於四平之戰的研究書籍都可以證明,四平之戰關鍵不在於正面的新一軍,而在於切斷了四平退路的新六軍,正是因為廖耀湘截斷了後路,林彪才選擇從四平撤退的。


事實上,從大陸資料看,四野在本溪的準備功夫並不比四平遜色,準備也非常出色,但是廖耀湘就沒有讓四野在本溪打成本溪保衛戰。


而戰後廖耀湘升職,孫立人被調走,更證明蔣介石對孫立人將軍的判斷。


回到國民黨高級將領指揮才能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後來臺灣地區的“陸軍總司令”郝伯村有一個非常精闢的總結:“黃埔一期僅受訓六個月,完成一個排長的教育……故以黃埔一期為主的高級將領,對於戰略、戰術素養,尤其大軍指揮能力,普遍不足……他們在第一線的指揮都是失敗的。”


這個總結其實是很到位的,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從一堆爛蘋果裡選出一個沒那麼爛的,意義不大。


總而言之,當時中國國力所限,絕大多數軍人根本不知道近代化戰爭為何物,而且由於當時國家戰亂不止,軍人培訓都很不正規,速成居多,缺乏正規化訓練和教育,造成了高級軍官指揮水平普遍低下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多次辦高級將領培訓班的根本原因。


蘭臺


國民黨軍隊,說起來十分奇葩,除了北伐戰爭期間,無論是新軍閥混戰,還是面對土地革命期間的紅軍,乃至於之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國民黨的部隊,尤其是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很少有出眾的表現。


中原大戰,蔣介石以一敵三取得勝利,似乎威風凜凜,但是,蔣介石的勝利多數在戰場之外,他的勝利是使用金元攻勢、政Z等手段取得的,蔣介石的中央軍表現實在乏善可陳。而在國共十年內戰期間,面對根據地分散且裝備落後的紅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圍剿,依然屢戰屢敗,若非王明的路線錯誤,蔣介石能否坐穩天下,都是未知之數。

而到了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雖然也曾取得如萬家嶺、臺兒莊等少數大捷,但總體而言始終在失敗潰退,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前,依然被窮途陌路的日寇打通“國際交通線”,豫湘桂大潰敗使蔣介石顏面盡失。

解放戰爭就更別提了,800萬美械國民黨大軍在短短三年間一敗塗地,蔣介石也被迫退往臺灣。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似乎很少在純軍事方面取得輝煌的勝利。

是國民黨的將領軍事才華不行嗎?

當然不是如此。雖然國民黨雖然內部貪汙腐敗橫行,派系林立,但依然湧現了一大批極其優秀的將領。如桂系首領李宗仁、白崇禧,屬於國民黨中央軍的杜聿明、王耀武、廖耀湘、孫立人、胡璉等人,均軍事才華橫溢,單純軍事對比,並不弱於同時期的他國將領。



但是,這些人有帥才如李宗仁,白崇禧,由於屬於桂系,一直被蔣介石視為最大競爭對手和內部敵人,因此他們在國民黨內部,永遠沒有主導國民黨戰略的機會,反而變生掣肘。

而其他如王耀武、孫立人、廖耀湘等人,雖然屬蔣介石嫡系,卻只是將才,而非帥才,同時,他們的地位也決定了他們無法真正主導國民黨戰略。再加上國民黨內部貪汙腐敗橫行,派系林立,對民眾肆意壓榨,國民黨已盡失人心。


就如網上所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少數優秀的軍事將領,在國民黨眾多“豬隊友”齊心合力的拖後腿下,並不能,也不可能挽救國民黨全面的失敗。最終,徹底失去民心的國民黨毫不意外的失去了天下。


鳶飛九天2018


一天,甚是無聊,一群國民黨的高級軍官正在吹牛,比誰最厲害,於是就發生了以下的對話(純屬虛構):

薛嶽:我指揮過四次長沙會戰,創造了天爐戰法,殲滅了十萬日軍,是抗日中消滅日軍人數最多!

孫立人:在國內打算不得好漢,我曾率領遠征軍兩次入緬甸 ,打得日本鬼子狼哭鬼嚎,消滅日軍近5萬人。


衛立煌:我也去緬甸打過日本人,收復了滇西,打通了中印公路。我還擊敗過岡村寧次,收復了鄭州。

李宗仁:我指揮的臺兒莊大捷消,滅日軍兩萬多人,是抗日戰爭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會戰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人的士氣。


杜聿明:我指揮了崑崙關作戰,獲得了崑崙關大捷。

王耀武:我指揮的上高會戰,消滅日軍1萬多人,還擊斃了日軍的一個少將;我還獲得了萬家嶺大捷,配合友軍擊斃日軍4000多人。


黃維:我參加的淞滬會戰雖然敗了,但是我指揮的羅店戰役號稱血肉磨坊,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張自忠:我是抗日戰爭以來國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我為國捐軀,我自豪。


正當大家爭論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有一個人說話了:

不是我驕傲,我覺得在座的各位都算不上英雄好漢,唯有我張某人可稱蓋世英雄。我在日本人帶領我30萬兄弟退出東北,為後來的抗日戰爭保存了有生力量!

眾人順著聲音看過去,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眾人趕緊附和道:

我等皆是平凡之人,遠不如少帥英明神武!


小鎮月明


國民黨高級具有傑出軍事才能不少,比較突出的有:孫立人、白崇禧、薛嶽、戴安瀾、王耀武、陳明仁、杜聿明、胡璉、衛立煌、張自忠、黃百韜等等(排名不分先後)。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過人之處。

下面大概做個簡介

首先,戴安瀾將軍和張自忠將軍都是為國捐軀的,國難當頭之際,日寇入侵,為了國家的救圖存亡奔赴戰場、衝鋒陷陣,壯烈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都是民族英雄,精忠報國,浩氣長存!

薛嶽,抗日戰爭中殲敵最多的將領,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敵十餘萬人而聲名天下,還有萬家嶺大捷全殲日軍一個師團,這是抗日史上絕無僅有的,被譽為抗日戰神。薛嶽一生征戰南北,出生入住,抗日戰爭中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屢創日寇,立我國家之威。


孫立人,“東方的隆美爾”,是一個軍事能力很強的非黃埔系將領,主要功勳在緬甸戰場,遠征軍仁安羌一戰中,以絕對劣勢的兵力,大敗日軍,以少勝多,以一個團的兵力大敗日軍一個師團而威震全球。孫立人和林彪兩位被國共兩黨公認的最優秀將領之一,兩人指揮的戰役都選入美國西點軍校教材,被當做戰例典範,足以見其軍事才華,還有孫立人一直不主張內戰。


王耀武,一名抗日名將,19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一場完美的殲滅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蔣介石曾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其參加過不少戰役,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是——1945年湘西雪峰山會戰,歷時兩個多月的戰役,日寇多次進攻都被擊退,殲敵無數。王耀輝年年對日作戰,精明能幹,頭腦清晰,老對手粟裕將軍曾說過“杜聿明只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只能在有利的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的條件下打;而王耀武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比較有軍事指揮才能的,陳毅老總說,他是國民黨裡少有的明白之人。”足以見王耀武的精明和軍事才能。

陳明仁,黃埔虎將陳明仁,遠征軍對日作戰——回龍山戰役,一場攻堅戰。為取得美軍空軍指揮權,立下軍令狀,首次採用步炮協同、空地協同等戰術,迂迴包抄日軍後方增援補給線,一舉拿下回龍山,大獲全勝。回龍山戰役是遠征軍滇西反攻以來最酣暢淋漓的一場攻堅戰,美軍稱之為“一部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同時被美軍譽為傑出的中國名將。在解放戰爭中,四平戰役,陳明仁以一軍之力阻擋林彪的十萬之眾,震驚全國,林彪敗走麥城、傷亡巨大。蔣介石曾評價陳明仁“創造了人間奇蹟,不愧為難得的將才”,可以看出陳明仁軍事指揮能力非同凡響。


胡璉,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首,整編師第十一師師長,胡璉作風潑辣,性格驕悍,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中在羅店與日軍展開拉鋸戰,殲敵幾千人,整個羅店血流成河,日軍稱為“血肉磨坊”,軍事指揮才能還是有的;也是解放戰爭中最令我軍頭疼的一個“老狐狸”,被人稱作“驕如兔,猛如虎”。解放後退守臺灣金門,和胡宗南並稱為國民黨的“二胡”,一個“西北王”,一個“金門王”,有著“十個西北王”也頂不了一個“金門王”的傳言,曾經取得金門戰役的勝利,是蔣介石後期最重用的一位將領。


最後說白崇禧,人稱小諸葛,有句話流傳,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兩個半在共產黨(林彪、粟裕、劉伯承),還有一個在國民黨白崇禧(當然,這是流傳)。林彪說過,白崇禧是國民黨將領最有才幹的一個。關於白崇禧戰績不管是北伐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有後來的內戰大家都很耳熟能詳了,具體就不多做介紹了。拋開政治因素,我個人認為白崇禧在國民黨眾多將領中,軍事指揮能力最強的一個吧,只是個人見解,不到之處,望大家諒解!


賽門軍略


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眾多高級將領,除極個別的(如韓復榘)以外,基本上都積極抗戰,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如李宗仁,薛嶽,張自忠,白崇禧,傅作義,馮玉祥,張治中,蔣光鼐,蔡廷楷,宋哲元,陶潛,陳誠,何應欽,衛立煌,孫立人,杜聿明,王耀五,戴安瀾,閆錫山,湯恩伯等等。其中,李宗仁和薛嶽二人較為突出。

臺兒莊大捷一李宋仁。

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發生於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徐州附近的臺兒莊地區,戰役由滕縣戰鬥,臨沂戰鬥,臺兒莊戰鬥和追擊戰鬥組成,歷時一月。中方軍隊約25萬人參戰,日方約5萬人參戰。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臺兒莊大捷是抗戰開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比較重大的勝利,其意義十分重大。消息傳出,舉國振奮。這次戰役是在李宗仁將軍的堅定正確的指揮下取得的,顯示了李宗仁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

長沙會戰一薛嶽。

長沙會戰(又稱長沙保衛戰),發生於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日軍參戰兵力40萬以上,中國參戰兵力120萬以上。中國陣亡及失蹤人員9萬餘人,殲滅日軍11萬餘人。中方主要指揮官是薛嶽,陳誠,日方主要指揮官是崗村寧次,阿南惟幾。

長沙會戰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影響很大。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創立了天爐戰法,包括破壞道路,空室清野,設置縱深的優擊地區,誘敵深入,將敵圍而殲之的決戰方針。取得了輝煌戰績。薛嶽因此一戰而名震華夏。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