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風向標
這次的亞運會,印度獲得了15塊金牌,雖然中國是130+遠遠高於印度,但是如果我們看看歷史,我們會發現,印度今年的成績可以說比以往進步很多。
從GDP增速來看,與亞運會金牌的走勢有點類似,在80年代之前,印度的體育都不太好,在90年代初期,增速出現下滑,而21世紀以後,印度的體育直線上升。
為什麼要關心一個國家的體育?因為體育能夠反映的事情太多了。一個國家如果體育不行,那麼這個國家一定不是一個強國。
體育首先需要經濟,只有經濟水平上去了,才會有能力玩體育,因為體育這個事情是比較花錢的,所以體育成績第一方面反映了國家的經濟實力。
但是體育好,一定能代表經濟就好麼?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奪得了15塊金牌,而印度則一塊都沒有,但是中國的經濟水平就一定非常好?中國在1984年的經濟水平並不算太好,比印度好不了很多(如果只看GDP,中國只比印度多500億美金)。
但是,中國這時候已經可以說是一箇中等強國了,而印度卻不能。因為,體育不僅反映的是經濟實力,還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組織能力,國民的意志,國民的態度。這些是GDP所不能夠反映的。
那麼印度為什麼現在GDP 排行第五,卻在體育方面不行呢?
因為,印度在其他方面還差的很遠。印度的內部問題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印度內部的國民組織性與中國相比差的太遠。印度內部的分裂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地區的分裂,階級的分裂,性別的分裂都是阻礙這個國家成為世界一流國家的絆腳石。
以股易金
印度是人口最多和主要新興經濟體體之一,但是無論在奧運會還是其它體育賽事,我們卻很少看到印度人的身影,1984年至2012年印度在奧運會只獲得獎牌12枚,其中金牌只有1枚,作為一個擁有12.7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真的是少得可憐,為什麼印度體育那麼差呢?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一、貧困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同樣道理,弱國無體育。一個貧困的國家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體育訓練,百年前我們也有奧運夢,人口也多,但國力貧弱,民眾體質極差,曾被冠名“東亞病夫”,對於奧運只能停留在夢裡。印度雖然是金磚國家和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但由於人口密度大,整體還是比較落後的,每個城市都有不少貧民窟,貧窮導致印度很多人體力和營養跟不上,而搞體育是一個比較花錢的項目,沒有錢是搞不成體育的,縱觀近代以來的奧運會,高居獎牌榜前列的除了我國都是發達國家。
二、體育設施匱乏印度體育落後,缺乏體育設施和訓練場地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曾在一個節目中非常具體的列舉了印度體育設施的落後,印度現在連廁所問題都沒有解決,怎麼有錢去解決體育設施問題。如果印度能把一部分購買武器的錢投入體育事業中,以印度的人口體量,應該會有一定的氣色。
三、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是印度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在印度高種姓人是鄙視體力勞動的,而低種姓人即使想從事體育活動,沒錢沒場地還會被高種姓人恥笑,因此即使有條件的家庭也不希望自己的去搞體育,他們更希望孩子去學文化,因此即使有良好條件的孩子也無法獲得家庭和來自社會的支持,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印度體育事業的發展。四、貪腐嚴重
印度缺乏體育文化,既沒有系統的體育規劃,也沒有追求體育突破的目標,由於印度官僚腐敗嚴重,即使政府把有限的資源投進去能用到體育上的少之又少。印度體育界因貪腐嚴重曾被國際奧委會暫停成員國資格。
五、文化特點印度人包括政府並不重視體育,在許多印度人看來,個人修行比體育競技更有吸引力。我們在印度經常看到很多苦行僧,卻鮮有參加體育運動的人。
六、個別體育運動獨大在印度也不是完全沒有人喜歡體育運動,其中板球是印度人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據統計,印度35%以上是板球迷,而且印度板球比賽的收入是中超的數倍之多,可惜的是板球不是奧運會比賽項目。另外印度還有一項體育項目曾非常強大,那就是曲棍球,在1928年到1980年52年中印度共獲得8枚金牌,全都來自曲棍球。個別體育運動的強大使其它體育項目沒法進入印度人的法眼,也限制了印度體育事業的發展。其實人口的多寡和體育獎牌並不直接成正比,主要與政府的投入以及民眾的參與息息相關,目前看不出印度有這方面的意願,體育落後也在情理之中了。
麼爺的舅舅
你說他體育差,應該是以奧運獎牌數為標準的,而這個標準未必是唯一客觀科學的,印度人熱愛板球運動,普及率超過籃球乒乓球在中國,其板球聯賽頂級明星收入堪比足球NBA賽車世界級明星。但板球不是奧運項目,在英聯邦運動會里拿再多獎牌中國人也不會關心,所以才會得出奧運差=體育差的結論
zq196312336
與國人相似,文化中不尚武。社會種姓等級制度造成缺乏競技意識。他們的國球——板球,不快不慢,不遠不近,競技性一般。其實咱1949年前也一樣一樣滴,只有摒棄傳統文化糟粕,發揚精華,吸收世界先進文化,才能進步。
野馬79286973
阿米爾汗的新作《摔跤吧,爸爸》不僅僅讓我們看到印度女性選擇人生的無力,也讓我們瞭解到印度體育的薄弱。同樣是人口大國,中國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後,已拿到227塊金牌,而12億印度人在里約奧運會上只拿到一銀一銅,在過去37年間也只拿過一塊金牌。
這個人口大國的確是名副其實的體育弱國,我們就來看看印度的體育史,它是怎麼變得這麼弱?
電影《摔跤吧,爸爸》
羽毛球來自印度
印度體育的歷史還是非常久遠的,可以追溯至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700年)。那是一個充滿宗教色彩的時代,體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宗教權力的推廣。四大吠陀經中的《阿闥婆吠陀》(漢譯《禳災明論》)中有咒語:“使命在我的左手上,勝利的果實在我的右手”。就理念而言,它與傳統的奧林匹克格言“為了榮耀我的祖國和體育”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初類似於羽毛球的古老遊戲
事實上很多運動都起源於印度。羽毛球一說源自印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兒童遊戲,具體玩法今天已不甚明確。19世紀70年代現代羽毛球運動出現在印度“浦那”,當時以地名“浦那Poona”稱呼這種運動。當地的駐印英軍非常喜歡這項運動,將它傳回至英國,進行了一些規則調整,成為今天的羽毛球運動。除此之外,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和日本將棋的鼻祖都是印度的古老遊戲——恰圖蘭卡。
亞洲第一枚奧運獎牌
進入現代以後,早在1900年就有諾曼·普理查德代表印度參加奧運會,它不僅贏得了兩塊銀牌,還是第一個代表亞洲國家獲得獎牌的人。當然論血統諾曼是一個英國人,只不過在印度出生。印度在1920年派出了自己的第一支國家奧運代表隊,而且參加了此後的每一屆夏季奧運會。
神一般的印度男子曲棍球隊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
印度人的奧運傳統強項是男子曲棍球,從1928開始至1956年奧運會,印度男子曲棍球隊獲得連續6屆奧運會金牌,1960年不敵老對頭巴基斯坦痛失7連冠,隨後又在1964年和1980年兩屆奧運會上奪冠,共獲得8屆冠軍。而印度從參加奧運會至今總共拿過12枚金牌,曲棍球幾乎承載著印度人全部的金牌希望。神槍手阿納夫·賓德拉(Abhinav Bindra)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男子十米氣步槍冠軍,這是印度人的第一塊個人項目金牌,也是從1980年以來他們的首枚金牌。
阿比尼夫-賓德拉在北京奧運會拿到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塊個人金牌
貧窮何談體育
印度體育如此之弱的原因,首先當然是投資上的缺乏。雖然近年來印度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在IT行業,但它依然是一個窮國。體育方面的投入永遠不是印度政府首先考慮的事業。就里約奧運會而言,英國為每名奧運會選手投資大約有100萬美金,而印度平均只花費9000美金。印度最優秀的冬奧選手,也是唯一夠比賽資格的無舵雪橇選手Keshavan去索契冬奧會的門票,不是印度政府出的而是自己眾籌得來。就這麼一點體育資金還經常受到腐敗的官員侵蝕,正如電影中所反映的,辛格為了給女兒買專業的摔跤墊而去體育管理局申請資金,傲慢的官員隨口拒絕後就轉去讓僕人準備午餐。
沒有資金投入導致印度的體育基礎設施非常薄弱。頂尖的運動員必須有好的訓練設施和優秀的教練,印度沒有建立起中國從體校到國家訓練中心這樣的體育舉國體制,也沒有走西方的體育職業化道路,培養不出優秀的運動員可想而知。
倫敦奧運會上印度代表隊
種姓制度鉗制體育發展
印度體育孱弱的另一個原因是印度的宗教觀念和種姓制度。在傳統上,印度人不把自己視為個體,而是從屬於他的種姓、部族或地區。就算某人在體育方面非常突出,他也不會得到家人和部族人的鼓勵,讓他發展體育。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體育所代表的體力勞動是卑賤的。印度的家長更希望他們的孩子去成為牙醫、會計而不是運動員,這讓他們不會在這方面進行教育投入。
嚴格的社會分層意味著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夠在一起進行運動。事實上,低等種姓構成了印度的絕大多數人口,而他們是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甚至最基本的營養和健康也堪憂。絕大多數印度人沒有辦法接觸體育,更沒有機會成為專業運動員。
全民瘋狂的板球
不過印度也有一項全民運動——板球。這是一項起源於英國,盛行於英聯邦國家的運動。最初由英國的殖民者帶入印度,是上層白人的高檔遊戲,後來漸漸印度老百姓也開始玩板球,而且玩得比英國人還好。據說有7億半的人口一年至少打4次板球,85%的人關注板球賽事。
全民瘋狂的印度板球
在1926年印度就加入國際板球理事會——該項目的國際主管團體,並在國際聯賽上長年保持強勢勁頭。2008年印度創辦印度超級板球聯賽(IPL),如今已成為全世界最熱門的聯賽,每年收入大約100億人民幣,是中超的10倍。球員的平均薪資也僅次於NBA,在全球體育聯賽中排第二位。
印度板球聯賽IPL
印度人對板球的瘋狂阻礙了其他體育運動的發展。可惜板球不是奧運會比賽項目,否則印度人說不定會多得幾塊獎牌。
創意風向標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印度人不吃肉啊。電影中也有一段,爸爸給女兒吃雞肉,媽媽還不肯,說我家鍋裡不能有肉,估計也是因為信仰啥的吧。你想想,體育都是高強度訓練,只吃素身體真不一定能吃得消,吃肉才能大大補充蛋白質和能量。你只要看看奧運會上的體育強國,哪個不是經濟發達,人民吃的起肉。獎牌數按照肉食人口比例來算其實是差不多的。
當然什麼國家支持全民運動等原因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說的只是一個大家不曾想過的一個重要原因。
哎呦嗬臥槽
這跟印度的社會制度有極大的關係,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普陀羅、賤民,這構成了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就是印度教,前三種只佔百分之二十人口,而百分之八十的是沒有資格拋頭露面、出人頭地的,為什麼不反抗是因為相信因果輪迴,在此不多講。而第一種姓又不屑於這種拼體力的事情,因為他們是人體中的頭部,是首腦,是用腦子做事的,那麼就落到第二種武士和第三種工商人士的身上,但印度的體育體制又不同於中國的國家體制,他(她)們的訓練費基本上靠自己解決,這樣一來就剩下有錢人才能有這種條件長期訓練下去,但有錢人吃不了這種苦,除非特別熱愛。如此計算下來,別看印度有十一億人口,剩下搞體育的人也就不多了,所以在國際大賽得不了多少金牌,所以印度體育成績差也就沒啥奇怪了。
徒步走go
Dipa Karmakar是第一位有資格參加奧運會的印度女子體操運動員↓↓↓
印度短跑選手杜迪·昌德說過:“我們國家從來沒有人在跑步項目中獲得過獎牌。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可以進入總決賽並且贏得一枚獎牌。”杜迪·昌德將是36年來首位參加奧運會100米短跑的女運動員,同時也是印度跑步最快的女子選手。如果她能在奧運會上贏得獎牌,印度體育將會有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印度雖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但其人均得獎牌數卻很低。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印度僅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過一枚男子10米汽步槍項目的金牌。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印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共獲得六枚獎牌,人均得獎牌數為每2億人一枚。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印度只獲得了三枚獎牌。在這之前,印度在奧運會上哪怕獲得一枚獎牌都是件很幸運的事。
毫無疑問,缺乏資金支持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雖然印度已經有了自己的航天計劃,而且億萬富翁也在不斷地增多,但是從人均收入來看,印度還是非常貧窮。這種情況下,政府從來不會優先考慮體育賽事的資金問題。舉個例子,運動員克沙萬,印度最偉大的冬奧會選手,他參加的是冬奧會雪橇項目,駕駛一種速度超快的雪橇。在過去五屆冬奧會中,他是唯一一個有資格參賽的印度選手。但是他來索契參賽的費用竟然不是由印度政府撥款,而是在網上眾籌得到的。
Dutee Chand將是36年來第一位參加奧運100米的印度女子短跑運動員↓↓↓
而且因為沒有政府撥款或者其他資金來源,克沙萬採用了極其危險的訓練方式。由於印度沒有專門的雪橇練習設備,克沙萬隻能用螺絲把雪橇底部的輪子固定住,在公路上練習。在練習時,雪橇的速度會高達100公里/小時。這種速度甚至已經超過了汽車和卡車的行駛速度。克沙萬也表示,危險的訓練條件使他的職業生涯很難繼續下去。他認為正是長期缺乏資源影響了他在比賽中的表現,也影響了大多數印度運動員的表現。他還說:“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印度必須有制度地系統地選拔、培育運動員。”。
印度奧委會也表示,國家並沒有盡全力支持運動員,但他們認為印度表現不佳並不僅僅是因為缺少資金或組織。他們認為印度在奧運會上屢戰屢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人對體育運動不夠重視。印度奧委會主席拉馬錢德蘭說:“相對於體育運動,印度人更重視教育。”拉馬錢德蘭表示,大多數印度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牙醫或會計而不是奧運選手。印度家庭的重心在教育上,而不是體育運動上。印度父母更傾向於讓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因為印度人都很認同運動不足以維持生計。
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森則認為印度成為體育弱國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的文化和種姓階級。他曾出版過有關印度運動史的書。在書中他提出印度奧運會表現不佳有著一個根深蒂固的原因。傳統的印度人通常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種姓、部落或地區中的一份子。即使有的人擅長體育運動,也常常因為受限於家庭和更廣泛的社區而無法達到最高水平。而且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階級,讓不同階層的人無法一起參與同一體育活動,這也阻礙了印度體育的發展。訪問學者Sen還提出低等種姓佔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而且這些低種姓的人通常健康狀況堪憂,營養補充不足,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他們就更不會進行體育運動了。
印度奧林匹克協會會長納拉亞納·拉馬坎德蘭(Narayana Ramachandran)↓↓↓
印度奧委會主席拉馬錢德蘭說,體育運動正努力在印度找到屬於自己的地位。舉個例子,印度在板球運動上表現得很優秀。因為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專業的團隊意味著最好的運動員幾乎都被吸引到了板球運動場上。但是現在資金的缺乏導致大多數印度人沒有機會獲得運動設備,也沒有能力參加體育運動。
不過幸運的是,現在很多私人公司正努力填補奧運會經費的缺口。他們通過投資精英選拔培訓計劃,大大增加了印度獎牌數。
咖喱臘肉
還不是窮鬧的,沒有體育普及的群眾基礎,氛圍也沒有。印度人廁所都沒有建好,哪有時間折騰體育,有也是小眾的不花錢的印度人項目
用戶6402080840794
印度根本不算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印度有將近一半的人不會說國家官方語言印度語,有30-40%的人口是文盲,全國度量衡都不統一,國家基礎建設一塌糊塗,唯一發達點的貫穿全國的鐵路線還是英國人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