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三變”
1、窯變
建盞的釉,屬於我國古代結晶釉範疇。在燒製過程中,由於不同盞所處位置的窯溫和氣氛不同,釉水會變化出各種自然奇特的花紋。這種由於釉水本身的變化,而不是人工通過色釉控制產生的花紋,稱之為“窯變”。
窯變為一氣呵成,入窯一色出窯萬千,不管成功與否,只有這一次機會。
2、曜變
要談曜變,還是從日本古籍《君臺觀左右帳記》說起:“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而日本著名中國古陶瓷學家小山富士夫(1900-1975)在《天目》一書中給曜變做了解釋:“建窯所燒,在掛有濃厚黑釉的盞面,浮現出大小不同的結晶,而其周圍帶有日暈狀的光彩者為曜變……‘曜變’一作‘耀變’,是因為它含有光輝照耀之意。”
曜變,是一種斑紋,是建盞的一種品類。曜變的燒成原理至今是未解之謎,令世界各地的許多陶瓷學家、陶藝師魂牽夢縈。
3、茶變
茶變,是建盞在使用過程中受到茶湯沁、潤所發生的變化,可遇而不可求,每天都有不一樣的變化。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養盞”!
建盞“四奇”
1、胎體厚重,久熱難冷
建盞,胎體厚重,飲茶久熱難冷。採用正燒,且為高溫燒成,因此口沿釉稀薄,盞底聚釉。外壁施半釉,有效的避免了燒製底粘窯的問題。
胎內蘊含許多小氣孔,非常有利於茶湯的保溫,更有種說法,建盞釉的氣孔率這種特性決定了其改善水質的功能。氣孔可以吸附鈣鎂粒子,減少水的硬度,變得柔軟、甘醇。因此蔡襄在《茶錄》中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2、底小口大,形同漏斗
建盞盞形設計底小口大,形同漏斗。這種設計其實也不是隨意設計,自然有其道理。這種設計有利於茶香的顯現,而且在當時鬥茶的大環境下,此設計不僅可以方便茶筅對茶湯的擊打,也可以更好的觀察茶湯的變化,可謂一舉多得。因此朱琰在《陶說》中說的:“宋代茶尚撇碗,以建安(今建甌)兔毫盞為上品。”
3、從內及外,高含鐵量
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徵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此胎土為建安所特有。當然,上面有講到過,建盞可保溫,除此之外,建盞可以軟化水質,讓咱們品嚐到茶更好的滋味。而且建盞保鮮效果很好,可以有效防止變質。
建盞中不僅僅是胎,釉料中也有極高的含鐵量。兩者相互作用,才幻化出自然天成的斑點與流紋,精美絕倫。
4、斑紋多變,主看天意
一樣的胎土,一樣的釉料,在窯爐裡的還原燒製氣氛下,產生了不一樣的變化。或是流暢的兔毫,或是羽化亮麗的鷓鴣斑,或是燦若星空的曜變。一切未可知,一切或許不如意,但是一切又在於你內心慢慢領悟的體會。
“入窯一色,出窯萬千”,每隻建盞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斑紋在茶湯中搖曳,如夢如幻,令人愛不釋手。
建盞“五美”
1、功能美
用建盞飲茶非常有利於茶湯的保溫,而且,能夠很好的軟化水質、激發茶香。暑不易餿,而且不易殘留茶垢,便於使用之後的清洗。
2、器形美
建盞器型從尺寸、比例、韻律等諸多方面進行設計,線條求正不求奇、造型簡潔,其恰到好處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建盞獨特的美。建盞器形的線條如倒三角,給人以穩重的感覺,挺拔、向上、簡潔,創造了沉靜素雅的美學風格。
3、用料美
燒製建盞所使用的,是水吉當地所產、含鐵量很高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不僅僅是胎土,建盞燒製釉也選擇原產地當地的含鐵高的天然礦物質釉料,單掛釉,1300度左右一次燒成。
4、釉色美
建盞不施濃墨重彩,卻得以窯內自然形成的多彩絢爛。而這種絢爛卻深深的隱藏在它低調而恬靜的外表下。建盞的黑,是包容萬事萬物的神秘色彩,乍看平淡無味,卻又暗藏各種美麗的釉色。
5、工藝美
建盞工藝就是在追求不變中的變,而且是在窯火中去捕捉最佳的影像。是在窯中作畫,追尋神變。斑紋中微細的提高都非常困難。它不是配方知道後,就可以重複製造的東西。它的燒成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優秀的建盞作品非常稀少。現代陶藝家,每窯僅燒一件作品,也失敗多,成功少,所以一年能燒出二三十件優秀作品就很難了。建盞是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是真正的,純粹的陶瓷藝術。
交流購盞,可以添加筆者私人微信:18505992467
閱讀更多 建盞 的文章